导读:本文包含了多体系统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系,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轧机,柔性,间隙。
多体系统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邢航,郑旭东,王琪[1](2019)在《基于LuGre模型非光滑柱铰链平面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和数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非光滑柱铰链平面多刚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将间隙充分小的柱铰链视为双边约束,用LuGre摩擦模型描述柱铰链内的摩擦;由第一类Lagrange方程导出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微分-代数方程).铰链处的摩擦使得其动力学方程是关于Lagrange乘子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由于LuGre摩擦模型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可将非线性代数方程组与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算法(如拟牛顿法和龙格-库塔法)相结合求解其动力学方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算例说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既能很好地反映柱铰链摩擦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又能避免Coulomb干摩擦给方程求解带来的困难.(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莫荣博,王秋花,许恩永,林长波[2](2019)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载货汽车动力学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载货汽车动力学建模方法存在着总体动力学方程建立繁琐、计算量大、易出错等缺点。文章以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整车特性,建立了简化的载货汽车力学模型,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理论,以模块化的建模方法,分别对各子模块建立分传递矩阵,最后搭建整车的总传递矩阵。继而建立了载货汽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平顺性分析验证,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趋势上基本一致。文章提出了模块化建模方法,提高了代码重用率,而且结构的改变仅需建立新元件传递矩阵进行替换即可,相比传统方法更灵活方便,为多体系统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8期)
张阳,孙建亮,杜东源[3](2019)在《板带轧机柔性多体系统耦合动力学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轧制过程中,高速运转的板带轧机系统可视为由机架、液压装置、轴承座和轧辊等多个刚体和可变形体组成的柔性多体机械系统。板带轧机辊系沿垂直、水平方向的刚体运动和轧辊沿轴线方向的柔性体变形运动是影响板带厚度和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特别对于大型板带轧机而言,轧辊的弯曲变形运动与带钢的板形密切相关。本文综合考虑轧机系统沿垂直、水平方向的刚性振动和轧辊沿轴线方向的弯曲变形运动之间的耦合效应,通过运动学分析,实现柔性多体机械系统中刚体和可变形体的位移场描述,建立板带轧机辊系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轧机辊系进行耦合运动模态分析,进一步探讨轧辊变形运动振动频率和模态振型函数的精确解,并比较不同时刻下,由传统结构动力学求得的轧辊固有模态振型函数与考虑轧机系统刚性振动时的轧辊模态振型函数的区别。深入分析了轧机系统刚性振动对轧辊弯曲变形运动的影响,为提高轧辊运动精度,实现带钢板形动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4期)
李博文,丁洁玉,李亚男[4](2019)在《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L-稳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形式,在时间区间上构造L-稳定方法,分别基于等距节点、Chebyshev节点和Legendre节点等非等距节点建立求解格式,依据Ehle定理及猜想,与Padé逼近式对比得到待定矩阵和向量,从而获得L-稳定求解公式,循环求解过程采用Newton迭代法计算.以平面双连杆机械臂系统为例,使用L-稳定方法进行数值仿真,通过改变时间区间节点数和步长对各个指标结果进行比较,并与经典Runge-Kutta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长时间情况下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贺英良[5](2019)在《基于量化状态系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刚性方程求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体系统动力学为机械、航空、航天、兵器、机器人等领域中大量机械系统的动态性能评估和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与技术支撑,是当今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多体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不同构件之间特性参数的较大差异、或者柔性体大范围运动与构件本身较小弹性变形之间的耦合,使得动力学方程呈现刚性。这类刚性方程的求解是多体系统动力学控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常见的解法都是基于时间离散的数值积分方法。当动力学方程具有刚性特性时,考虑到计算稳定性等因素,需要强制使用隐式算法,这就使得其过程繁琐且复杂,计算成本显着增加。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量化状态系统方法(Quantized State System,QSS),提出一种多点校正显式算法(Multi-point Correction QSS,MCQSS)。该算法运用两个迟滞量化函数对系统的状态变量进行离散,引入多点校正思想对状态变量导数进行修正,使得仿真中每步时间节点更加精确,有效的提高了算法的精度及稳定性;同时保留了 QSS算法显式计算无需迭代的特点,提高了算法的仿真效率。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量化状态系统的多点校正显式算法应用在多体系统动力学求解过程中的有效性,本文首先通过对双摆系统的仿真求解,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之后对混凝土泵车的臂架系统这一复杂的刚柔耦合多体系统进行了应用分析。泵车臂架系统作为一个典型的多体系统,其臂杆在运动过程中有较为明显的弹性变形,所以它的柔性动力学方程具有的强非线性、或是刚柔耦合等问题使得动力学方程呈现刚性特性。通过对柔性臂架系统的数值求解,并且将MCQSS算法与传统数值积分方法和QSS等方法从仿真精度与仿真效率两方面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MCQSS算法在保证仿真效率的同时能有效提高仿真精度,算法性能优于传统方法和QSS等方法。(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6)
王刚,丁洁玉,董贺威[6](2019)在《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时域微分求积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体系统动力学非线性微分—代数方程模型,在时间域上设计微分求积法((DQ,differential quadrature method),得到以时间域中各时间节点处未知函数值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各时间节点处的函数值,从而得到满足精度需求的数值仿真结果。以平面双连杆机械臂模型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Runge-Kutta法比较,该方法具有公式推导简单、精度高、编程易实现等优点,适用于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侯建洪[7](2018)在《考虑球铰间隙与柔性构件的空间多体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间隙球铰的多体系统广泛地存在于精密机械、船舶、航空航天器和机器人这些机械系统及动物骨骼系统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需求的增加,各种多体系统在高速运行时的高精密性、高稳定性和高效率性等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特别是我们在航天器机构以及汽车悬架机构研究中也遇到了相关的问题。然而实际球铰中存在的间隙会使球铰组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碰撞力,进而影响多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使得整个系统出现运动精度下降以及稳定性降低等问题。因此分析含间隙球铰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降低间隙对多体系统动力学响应、运动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已经成为相关研究的焦点。为降低球铰间隙对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工程实际新建了一种含弹性衬套的柔性间隙球铰模型。然后使用这个模型建立了含柔性间隙球铰的多体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动力学分析。将分析结果与传统的含间隙多体系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这种含弹性衬套的间隙球铰模型能大幅地降低间隙造成的碰撞力,具有大幅度且较全面地改善含间隙多体系统动力学特征的作用。本文研究为开展含间隙多体系统的设计、高精度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性结果如下:1,建立了含刚性间隙球铰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球铰间隙、间隙尺寸以及驱动速度对含刚性间隙球铰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间隙的存在会对多体系统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造成影响,使得间隙球铰中球心运动轨迹和接触力发生变化。此外,大间隙尺寸和高驱动速度增强了间隙对多体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2,为减小间隙对多体系统的影响,建立了新型含弹性衬套的柔性间隙球铰模型,然后将这个新的球铰模型导入空间四连杆机构中建立了含柔性间隙球铰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含柔性间隙球铰的多体系统进行动力学响应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与传统刚性间隙球铰多体系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建立的柔性间隙球铰可以使间隙球铰内的运动模式规律化,大幅度地降低间隙球铰内的碰撞力和碰撞频率,进而能明显地减弱间隙对多体系统动力学响应的负面影响。3,讨论分析了在不同间隙尺寸、驱动速度以及摩擦系数条件下柔性间隙球铰对间隙多体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柔性间隙球铰能在各种条件下减弱间隙对多体系统动力学响应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大间隙尺寸、高驱动速度或低摩擦系数的情况下减弱作用尤其明显。柔性间隙球铰还能极大地降低间隙尺寸对多体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4,研究了柔性间隙球铰对减弱间隙影响提高多体系统连续运动稳定的作用。讨论分析了不同间隙尺寸、驱动速度及摩擦系数下柔性间隙球铰对提高间隙多体系统连续运动稳定性的情况。分析得出,柔性间隙球铰能在各种间隙尺寸、驱动速度及摩擦系数下减弱间隙的影响,提高间隙多体系统连续运动的稳定性。在大间隙尺寸、高驱动速度或低摩擦系数下,柔性间隙球铰对提高间隙多体系统连续运动稳定性的作用尤其明显。5,对比分析了柔性连杆方案与柔性间隙球铰方案。很多学者提出可采用柔性连杆的方式来减弱间隙的影响。对比结果显示,柔性连杆方案对减弱间隙影响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间隙多体系统连续运动时的稳定性。相比于柔性连杆方案,柔性间隙球铰方案则能简单、直接且非常全面地降低间隙对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更好地改善间隙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和连续运动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郑明亮,冯鲜,李文霞,曹亚玲[8](2018)在《机械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的对称性和守恒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复杂机械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问题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一个强有力新工具,该文将现代分析力学中的对称性理论引入到机械多体外碰撞动力学研究中.首先,基于冲量动量法推导系统碰撞动力学的Euler-Lagrange方程;其次,引进群分析理论,根据不变性原则给出系统存在Noether对称性与Lie对称性的各自条件方程以及得到相应守恒量的形式,为动力学方程的解析积分理论提供了有效途径.最后以一平面开环两连杆机构的碰撞力学为例进行实际分析运用.研究表明,借助对称性和守恒量可以得到机械多体系统动力学更深层次的力学规律和运动特性,可为系统更精确的动态优化设计和先进控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8年11期)
姚涛,常宗瑜,郑中强[9](2018)在《缆索连接水面和水下二维双浮体系统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由缆索连接的水面和水下二维双浮体系统,该文研究了其在线性规则波浪载荷作用下的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首先,描述了包含有动边界的浮体系统流场数学模型及其控制方程,基于ADINA软件仿真平台并采用速度边界造波法建立了数值波浪水槽,采用ADINA-FSI分析模块计算了波浪与浮体系统的流固耦合动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缆索密度、弹性模量以及浮体相对几何尺寸对系统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获得系统动力学响应过程中缆索的应力状态和浮体的位姿状态及其水动力学性能。计算结果对研究海洋工程领域中由缆索连接的柔性不完全约束多浮体系统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8年05期)
张青斌,葛健全,邹文,丰志伟[10](2018)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案例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针对研究生力学核心课程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授课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动机等客观因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制订模拟科研过程的大作业等叁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不同层次和难度的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研究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8年09期)
多体系统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载货汽车动力学建模方法存在着总体动力学方程建立繁琐、计算量大、易出错等缺点。文章以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整车特性,建立了简化的载货汽车力学模型,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理论,以模块化的建模方法,分别对各子模块建立分传递矩阵,最后搭建整车的总传递矩阵。继而建立了载货汽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平顺性分析验证,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趋势上基本一致。文章提出了模块化建模方法,提高了代码重用率,而且结构的改变仅需建立新元件传递矩阵进行替换即可,相比传统方法更灵活方便,为多体系统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体系统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邢航,郑旭东,王琪.基于LuGre模型非光滑柱铰链平面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和数值方法[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9
[2].莫荣博,王秋花,许恩永,林长波.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载货汽车动力学建模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3].张阳,孙建亮,杜东源.板带轧机柔性多体系统耦合动力学建模研究[J].机械强度.2019
[4].李博文,丁洁玉,李亚男.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L-稳定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
[5].贺英良.基于量化状态系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刚性方程求解方法[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6].王刚,丁洁玉,董贺威.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时域微分求积法[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侯建洪.考虑球铰间隙与柔性构件的空间多体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郑明亮,冯鲜,李文霞,曹亚玲.机械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的对称性和守恒量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8
[9].姚涛,常宗瑜,郑中强.缆索连接水面和水下二维双浮体系统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8
[10].张青斌,葛健全,邹文,丰志伟.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案例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