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含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化床,气泡,多相,模型,两级,单摆,流体力学。
固含率论文文献综述
朱士富,王小鹏,陈松,徐兴强[1](2019)在《低固含率下共振声分散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共振声混合的流场和分散特性对于力热敏感超细材料的混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模拟共振声混合的流场和分散特性,本文建立了基于CLSVOF-DPM的气液固叁相流模型,并采用不同区域内颗粒数量的标准差评价混合均匀度。CLSVOF模型求解气液界面和分散流场,DPM模型追踪颗粒位置,通过连续相与颗粒之间的动量交换实现CLSVOF模型和DPM模型的双向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在加速度超过30g时流场中出现了湍流由液面附近向下扩散的现象;液体填充比和加料位置影响分散效率和分散质量;激振加速度为40g时达到混合均匀的时间最短。利用自制的共振声混合样机进行了实验,采用PIV系统记录了不同激振加速度下的流场矢量图,对实验和仿真的径向速度分布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张同旺,何广湘,朱丙田,刘凌涛,韩颖[2](2019)在《光纤法测量气-固两相流中的固含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线照射到颗粒上会发生漫反射这一现象,制作了一种测量气-固两相流中固含率的单光纤探针。对于自由堆积的催化剂颗粒,信号强度随催化剂与探针末端距离的减少而增加。对于其他物体,信号强度随物体与光纤距离的减少先增加后降低,在约1 mm处有极大值。采用板状单摆考察光纤探针对运动物体响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分别用压差法和光纤法测量流化床中的固含率并进行比较,固含率较高时,压差法与光纤法的固含率基本相当;受颗粒间遮挡的影响,当固含率较低时,光纤法测得的固含率偏高。提供了一种一定范围内气-固两相流固含率的在线测量方法及原理,丰富了多相流测量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2期)
熊加恩,郭道川,范浩杰,章明川[3](2019)在《基于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床层固含率分布规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流态化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气固接触技术,现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分别探究了床料物性参数、操作运行条件以及床层直径大小对床层上部稀相区固体颗粒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进一步的指导。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快速床上部稀相固含率随颗粒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床层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固体循环流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操作风速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边京,赵凤静,范怡平,卢春喜[4](2018)在《逆流变径耦合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内固含率及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现有的油、剂逆流接触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结构,将进料喷嘴倾斜向下与内径变化相耦合。通过大型冷模实验装置,考察了在逆流变径耦合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不同轴向高度,固含率和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及操作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分别与前人所用的同径结构内的分布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对应的油、剂逆流接触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同径结构相比,变径结构进料段内,射流控制区域范围约缩短45.2%,且变径结构进料段内局部固含率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油、剂两相均匀混合。在实验操作范围内,提高预提升气速和适当提高进料喷嘴气速可使催化剂颗粒在径向分布更加均匀。(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8年06期)
朱闯杰,岳志,黄子宾,程振民,杨涛[5](2018)在《固含率对沸腾床反应器气泡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态气体逸出法,在高7.0 m、直径0.3 m的有机玻璃塔中研究了固含率对沸腾床反应器内气泡行为特性的影响。在表观气速2.16~21.62 cm/s和固含率9.8%~39.0%(体积分数)范围内测定了反应器内的总气含率、大小气泡含率、大小气泡上升速度及其尺寸等参数。结果表明:总气含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固含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大气泡含率、大气泡直径及其上升速度均呈增大趋势;小气泡含率明显增大,但小气泡上升速度和直径趋于减小。随着固含率的增大,大气泡含率略有降低,但大气泡直径及其上升速度都明显增大;当固含率超过19.5%(体积分数)后,小气泡上升速度几乎下降为0;当固含率达到29.3%(体积分数)时,小气泡基本消失。(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朱闯杰[6](2018)在《固含率对沸腾床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沸腾床反应器(Ebullated-Bed Reactor)因其结构简单、热容量大、传热性能好、温度易控制、操作成本低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废水处理和煤的液化等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工业应用价值。沸腾床流体力学的研究对于其设计、放大和优化操作非常重要,但由于多相流动的复杂性,对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仍然十分困难。因此,对该种类型的反应器做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性。本论文结合工业渣油加氢反应器装置和工艺条件,建立了内径0.286 m、高7 m的沸腾床大型冷模装置,采用空气-水-氧化铝颗粒叁相体系来模拟工业反应器,主要研究了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固含率(特别是高固含率,高达60%)对沸腾床内的总气含率、轴向气含率分布、大小气泡含率、大小气泡的直径、大小气泡的上升速度、固体颗粒轴向浓度分布及颗粒轴向扩散等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总气含率、大小气泡含率及其上升速度、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固体颗粒浓度分布及颗粒轴向扩散系数等都增大,但小气泡上升速度和直径随之减小;随着固含率的增大,总气含率降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和颗粒轴向扩散系数都降低,而大气泡的直径和上升速度都增大,但大气泡的气含率会有不明显的降低。但对小气泡而言,其直径先随着固含率增加而增加,当固含率超过30%以后,小气泡基本消失。此外,采用沉降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得到了固体颗粒轴向扩散系数关于表观气速和固含率的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15)
史书舟,周荣涛,杨宁,宋健斐[7](2018)在《浆态床内固含率轴向分布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BS曳力模型计算气液相间作用,分别采用Gidaspow曳力模型、经Brucato修正的Gidaspow曳力模型和Schiller-Naumann曳力模型计算液固相间作用,忽略气固间的直接作用,对比了浆态床内不同颗粒粒径体系轴向固含率的模拟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液固相间曳力模型对气含率的预测影响不大;在颗粒粒径较大(140?m)的体系中,较低表观气速下气液DBS与液固Schiller-Naumann曳力模型组合模拟的固含率随床高度增加而减小,与实验结果吻合,而其它曳力模型组合的模拟结果较差,轴向分布较均匀;在颗粒粒径较小(35?m)的体系中,几种曳力模型组合的模拟结果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轴向分布较均匀.(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詹潋潋,魏晨光,吴广恒,张雪东,王德武[8](2016)在《循环流化床提升管转向型出口区固含率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套循环流化床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提升管出口区竖直段与转向段截面的固含率分布。结果表明,出口区竖直段固含率在周向存在显着的不对称性,贴近转向出口一侧边壁固含率较低、均匀性较好,远离转向出口一侧边壁固含率较高、均匀性较差;出口区转向段固含率较竖直段低,均匀性随之变好,转向段管路截面固含率在垂直方向具有不对称性,靠近管路下方受颗粒沉积影响固含率增大、均匀性变差。(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设备》期刊2016年09期)
王子健,黄世平,鄂承林,卢春喜[9](2016)在《环隙下料式流化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内截面平均固含率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隙下料式流化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研究了提升管和环隙下料管内FCC颗粒截面平均固含率(εp)的轴向分布.结果表明,流化床区域内pe随操作气速增大而减小,提升管区域可分为充分发展区(3.91~6.81 m)和约束返混区(6.81~8.60 m),提升管区域内εp随操作气速增大而增大,操作气速小于0.7 m/s时,εp沿轴向分布均匀;其大于0.7 m/s时,约束返混区的pe明显增大.在环隙下料管内,由于受窜气的影响,颗粒沿重力场流动阻力增大.操作气速小于0.75 m/s时,环隙下料管内εp沿轴向分布较均匀;其大于0.75 m/s时,变径段出现脱空现象.总体上,εp沿轴向向下略有增加,颗粒可顺畅通过环隙下料管循环返回流化床内.确定了提升管区域内εp沿轴向分布的经验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吴诚,高用祥,成有为,王丽军,李希[10](2015)在《环隙式湍动流化床固含率及速度分布规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Solid concentration and particl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a φ 200 mm turbulent fluidized bed(TFB) and a φ 200 mm annulus turbulent fluidized bed(A-TFB) with a φ 50 mm central standpipe were measured using a PV6 D optical prob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urbulent regime, the axial distribution of solid concentration in A-TFB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FB, but the former had a shorter transition section. The axial soli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and power spectral distributions revealed that the standpipe hindered the turbulence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at a low super ficial gas velocity. Consequently, the bottom flow of A-TFB approached the bubbling fluidization pattern. By contrast, the standpipe facilitated the turbulence at a high super ficial gas velocity, thus making the bottom flow of A-TFB approach the fast fluidization pattern. Both the particle velocity and soli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presented a unimodal distribution in A-TFB and TFB.However, the standpipe at a high gas velocity and in the transition or dilute phase section signi ficantly affected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flow parameters, presenting a bimodal distribution with particle concentration higher near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walls and in downward flow. Conversely,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 the middle annulus area was lower, and particles flowed upward.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tandpipe destroyed the coreannular structure of TFB in the transition and dilute phase sections at a high gas velocity and also improved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of TFB. In conclusion, the standpipe improved the fluidization quality and flow homogeneity at high gas velocity and in the transition or dilute phase section, but caused opposite phenomena at low gas velocity and in the dense-phase section.(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5年07期)
固含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光线照射到颗粒上会发生漫反射这一现象,制作了一种测量气-固两相流中固含率的单光纤探针。对于自由堆积的催化剂颗粒,信号强度随催化剂与探针末端距离的减少而增加。对于其他物体,信号强度随物体与光纤距离的减少先增加后降低,在约1 mm处有极大值。采用板状单摆考察光纤探针对运动物体响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分别用压差法和光纤法测量流化床中的固含率并进行比较,固含率较高时,压差法与光纤法的固含率基本相当;受颗粒间遮挡的影响,当固含率较低时,光纤法测得的固含率偏高。提供了一种一定范围内气-固两相流固含率的在线测量方法及原理,丰富了多相流测量理论和实践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含率论文参考文献
[1].朱士富,王小鹏,陈松,徐兴强.低固含率下共振声分散特性数值模拟[J].化工进展.2019
[2].张同旺,何广湘,朱丙田,刘凌涛,韩颖.光纤法测量气-固两相流中的固含率[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3].熊加恩,郭道川,范浩杰,章明川.基于快速流态化统一动力学模型的床层固含率分布规律模拟[J].锅炉技术.2019
[4].边京,赵凤静,范怡平,卢春喜.逆流变径耦合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内固含率及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
[5].朱闯杰,岳志,黄子宾,程振民,杨涛.固含率对沸腾床反应器气泡行为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8
[6].朱闯杰.固含率对沸腾床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质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8
[7].史书舟,周荣涛,杨宁,宋健斐.浆态床内固含率轴向分布的数值模拟[J].过程工程学报.2018
[8].詹潋潋,魏晨光,吴广恒,张雪东,王德武.循环流化床提升管转向型出口区固含率分布特性[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6
[9].王子健,黄世平,鄂承林,卢春喜.环隙下料式流化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内截面平均固含率的分布[J].过程工程学报.2016
[10].吴诚,高用祥,成有为,王丽军,李希.环隙式湍动流化床固含率及速度分布规律(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