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克思哲学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哲学,黑格尔哲学,二度批判
马克思哲学观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岩[1](2019)在《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二度批判的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十分重视黑格尔哲学理念,并在其哲学思想当中精炼了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内容,即市民社会、国家以及家庭间的关系问题。在黑格尔哲学视域下,马克思认为这一哲学领域当中蕴藏的关系问题融通于整个黑格尔哲学思想中。同时,其并未限定于整体黑格尔哲学思想论述的国家法涉及内容的关键线索,而是适当探索内部国家相应制度,特别是在实际探讨立法权与王权等的关键线索。(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田冠浩[2](2019)在《技术革命与人的回归——基于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效应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哲学为审视当代技术革命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这就是关注技术条件与相应社会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基于这一视角,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及信息革命极有可能在未来引发人类就业部门的深刻变化,改写大多数人口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从而造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冲击。然而,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新的智能和信息革命也预示着社会转型乃至文明变革的巨大机遇。要把握这一机遇,我们就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技术领域,比技术问题更紧迫的问题恰恰是理解人类自身的本性和存在经验,因为只有它们才能为新的技术和社会制度提供某种坚实的基础,并使我们真正拥有一个庄严美好的未来。(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9年06期)
王蕊[3](2019)在《浅谈《摆脱贫困》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时,关于扶贫问题在会议发表的讲话稿和报纸刊发的理论性文章汇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扶贫问题的思考,具有特别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摆脱贫困》一书,然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了简单概述,最后深入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的实事求是、普遍联系、矛盾特殊性、内外因结合、群众观点、从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在《摆脱贫困》一书的应用。1《摆脱贫困》图书简介《摆脱贫困》由习近平总书记完成于一九九二年,有二十九篇文章组成,全书共计十二万一千字。在图书构成方面,《摆(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22期)
王时中,陈倩[4](2019)在《论施蒂纳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及其限度——基于马克思哲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核,其后的各学派均是对"绝对精神"的改造与推进,而费尔巴哈揭示了"绝对精神"的抽象本质因此破解了思辨哲学的秘密,那么施蒂纳又在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从一种极端的"唯我论"和利己主义出发,用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方式对费尔巴哈进行了再批判,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道路,他的整个"唯我论"就是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提出的最大反题。只有在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中,才可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毛林林[5](2019)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现实主体的生成:从欲望到需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于当代哲学的欲望理论,马克思的欲望与需要理论仍有其难以逾越的高度,从而值得认真研究发掘。本文从黑格尔的欲望结构入手分析欲望主体的生成机制及其困境,从中引导出费尔巴哈如何以感性为桥梁将抽象的理性主体转变为感性的存在主体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阐述并论证马克思基于欲望发展出的、具有直接维持生物生命存在的现实性和指向人自身能力自由发展的理想性双重层面的需要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的实践目的论相较于其他理论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邵然[6](2019)在《改革开放40年:走进马克思哲学四种人类学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的大讨论,直接导致其四种人类学范式的产生:一是"类哲学"的产生;二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人学"理解;叁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第四个来源的"人类学"以及作为人类学范式的马克思哲学的提出;四是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提出。今天看来,前叁种范式都未能进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境界。只有第四种范式,通过发现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和双重理论构建,通过提出哲学性、价值性的广义人类学范畴来界定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指明马克思开创了从广义人类学高度,把握人类生存发展运动的人类学哲学,并以这一哲学为核心来揭示自身全部思想理论特征;这一范式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马克思的哲学根据,从而能为创新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5期)
李媛媛,周世兴[7](2019)在《存在观的变革: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革命都是在存在观的根基处发生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核心问题也是存在观的变革。与从某种超验的思辨本体出发来谈论存在的传统哲学不同,马克思不关心与人无关的抽象精神和自在物质,而是主张从实践、从人的活动和关系出发谈论存在问题。马克思着眼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社会关系来把握和理解存在,把存在理解为"实践"的存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马克思存在观变革的本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它反对将存在理解为某种超验的思辨范畴,而是将人们对存在的理解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正由于确立了科学的存在观,才使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哲学成为可能,成为具有划时代革命意义的当代哲学。(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莉莉[8](2019)在《马克思哲学的劳动概念与数字劳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概念既是体现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资本剥削秘密、阐述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描绘人类未来社会图景的基础,同时也是把人类社会的研究方向转向社会历史领域、切中社会现实的基点。所以,劳动概念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重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数字劳动俨然已经成为当今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的劳动形态,那么再用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谈及生产是否过时,对我们理解数字劳动是否还有着指导意义,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理论现实,也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明确的。本文旨在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四个层面来证明:数字劳动虽然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时代理论扩展,但其本质仍属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范畴。(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6期)
孙霞宁[9](2019)在《马克思哲学中“积极自由”观的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马克思哲学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以马克思哲学中的积极自由观为重点,从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以及意义与价值等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思路,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侨园》期刊2019年09期)
张晓亮[10](2019)在《马克思哲学矛盾观与中国传统矛盾观的观点异同及对现代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哲学中矛盾观及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主体框架与内容。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中也有关于矛盾的观点与论述。了解两者关于矛盾的主要观点及其相互关联与不同之处,探讨它们对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与意义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马克思哲学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哲学为审视当代技术革命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这就是关注技术条件与相应社会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基于这一视角,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及信息革命极有可能在未来引发人类就业部门的深刻变化,改写大多数人口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从而造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冲击。然而,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新的智能和信息革命也预示着社会转型乃至文明变革的巨大机遇。要把握这一机遇,我们就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技术领域,比技术问题更紧迫的问题恰恰是理解人类自身的本性和存在经验,因为只有它们才能为新的技术和社会制度提供某种坚实的基础,并使我们真正拥有一个庄严美好的未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克思哲学观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晓岩.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二度批判的动态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2].田冠浩.技术革命与人的回归——基于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效应的一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
[3].王蕊.浅谈《摆脱贫困》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应用[J].知识文库.2019
[4].王时中,陈倩.论施蒂纳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及其限度——基于马克思哲学视角[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毛林林.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现实主体的生成:从欲望到需要[J].哲学研究.2019
[6].邵然.改革开放40年:走进马克思哲学四种人类学范式[J].思想战线.2019
[7].李媛媛,周世兴.存在观的变革: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核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王莉莉.马克思哲学的劳动概念与数字劳动[J].长江丛刊.2019
[9].孙霞宁.马克思哲学中“积极自由”观的浅析[J].侨园.2019
[10].张晓亮.马克思哲学矛盾观与中国传统矛盾观的观点异同及对现代的启示[J].现代农业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