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鹏南京市高淳区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动态课堂,是人文性与创造性的共同存在的课堂。课前的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一个好的预设,总是符合一定的目的方向,可行可测,能发挥协调作用,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以下是本人对教学预设的内容以及注意点的看法。
一、预设的内容
(一)教学对象的预设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是预设的首要任务。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环境、对于学习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直接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课前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有效实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预设时本着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爱好扬长避短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的预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教师兼顾三个方面,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需要和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教师通过授课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培养也应该是多元的。其次,教育也要体现其社会功能。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张伊娜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指出,我们中国的孩子想象力的排名相当靠后。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讲授‘AliceinWonderland’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预设问题:Ifyouseesucharabbit,howwillyoufeel?Whatwillyoudo?IfyouwereAlice,wouldyoujumpdowntheholeornot?Andwhy?IfyouwereAlice,howwouldyoufeelinthelong,lowhall?Whatwouldyoudo?IfyouwereAlice,howcouldyougothroughthedoor?等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们要尽量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要往什么方向培养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
(三)教学过程的预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预设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精心预设。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遵循课程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和认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预设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构成这些课的主要模式。在准备这些活动时,教师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出设想。在安排课堂活动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先易后难②接受性技能训练活动先于产出性技能训练活动③准确性练习先于熟用性练习④从机械性练习过渡到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二、预设的注意点
(一)精心的预设产生完美的生成
要想预设得好,必须认真备课。即备课要精、资料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完美的生成,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
在备课时,预设的提问要讲究精炼,重点突出;解释的语言点讲究平实易懂;让学生编造的对话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讲,有材料可用。必要时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课堂预设定位不能太难,语言点不应挖的太深,否则,那样的预设往往会阻碍有效的生成。
(二)有效的整合促使有效的生成
教学资源的整合可包括三个方面的整合:首先是资源的整合,即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科教材、教辅资料和网络资源之间的整合;其次学习者自身英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整合,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大家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要求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常常不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最后,学习者自身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进一步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拓宽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课堂上能让学生尝试形式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那么学生会感到很放松,学习热情会得到极大的发挥。我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采访活动、辩论会、演课本剧、看英语电影等活动方式。
(三)多角度的预设、有价值的生成
预设时要设计哪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学生可能会有哪些错误,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学生可能会有什么发现;学生又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老师需要提供哪些帮助;我们如何去引导、启发和点拨;这些都是我们预设时需要考虑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取得更有价值的生成。
(四)在预设中给生成留有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预设需有弹性,有留白。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爱好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在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这一对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的。而我们需要思考的重心也许不是如何全盘否定或摒弃预设,倡导生成,而是如何改进我们的传统化教学预设,使之为生成打下坚实基础,确定正确方向,同时又为教学有效生成赋予必要的充分的空间,使之在通往教学目标之路上演绎课堂的异彩纷呈。没有绝对的预设,也没有最好的生成。我们的终极目的应是关注学生们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帮助和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更好地学习氛围中求知,创新,挑战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