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态应变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模态,损伤,灵敏度,结构,动力,线性化。
模态应变能论文文献综述
卫军,杜永潇,吴志强,黄敦文,刘康[1](2019)在《基于模态应变能和Bayes理论的梁结构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对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准确性,改善单一方法对梁结构损伤识别的灵敏性,在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经Bayes数据融合理论处理的改进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对一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的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取模态参数并处理,比较经Bayes数据融合的损伤识别指标和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验证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模态应变能法,经Bayes数据融合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和有效地确定梁结构单处损伤和多处损伤的位置;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Bayes融合概率变大;Bayes数据融合放大了损伤识别指标在不同程度损伤单元之间、损伤单元和完好单元之间的差别,对损伤更敏感;对于不同程度的损伤,先通过Bayes融合准确定位损伤,再利用对应MSECR值可以有效识别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熊夫睿,叶献辉[2](2019)在《模态应变能在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动力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系统级模型中不同部件和设备动力贡献程度进行量化考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应变能的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2个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某堆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波动管支吊架位置变更导致的地震响应较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波动管局部主导模态由于支吊架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主导频率所对应的输入地震响应谱位置相应变化,进而影响了波动管附近的地震响应。然后,本文对同堆型环路模型动力分析中蒸汽发生器主蒸汽管是否能从环路模型中解耦进行了论证。分析发现,根据USNRC SRP3.7.2解耦准则的第二条,主蒸汽管满足解耦条件,可在动力分析中单独进行处理。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可定量反映部件和设备在系统模型中的动力贡献程度,模态应变能的计算仅应用了系统级模型的质量和刚度信息,无需对整个系统进行时程瞬态分析。(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王子斌,郭勤涛[3](2019)在《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损伤追踪及程度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损伤识别系统的成本,基于有限元建模及模态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损伤追踪及其程度识别的方法。定义了一种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损伤指标,追踪损伤的发生与扩展;提出了对损伤范围逐步定位的方法,通过改变传感器的数量、位置,逐步逼近损伤的扩展范围;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修正方法,以试验测得低阶模态应变能为目标响应,以残余弹性模量表征各单元的局部损伤程度。使用一组带有不同裂纹的矩形板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追踪损伤的突变时间、扩展范围及局部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1期)
吴平芳,申美玲[4](2019)在《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钢箱梁桥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基本理论,得到适用于钢箱梁桥损伤识别的指标。以某钢箱梁桥为例,假定结构在特定位置发生不同工况的损伤,利用Midascivil建立起有限元模型,得到前4阶的模态参数,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进行损伤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法可以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且高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比低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对结构的损伤更为敏感,奇数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比偶数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对结构的损伤更为敏感,定位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2期)
周计祥,吴邵庆,董萼良,费庆国[5](2019)在《基于应变模态的模态应变能损伤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模态应变能计算需要完备模态振型信息,而模态振型信息中存在转角自由度难以准确获取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开展基于应变模态的模态应变能损伤识别研究,实现了结构损伤的定量识别。首先,通过基于应变与位移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应变模态与位移模态之间的转换矩阵;其次,利用应变模态代替位移模态计算单元模态应变能,建立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损伤识别方程组;最后,根据奇异值截断法求解该方程组识别结构损伤。以一两端固支梁结构为对象,开展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相对于基于振型扩充的模态应变能损伤识别方法,具有更好精度和抗噪性能。(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1期)
吕雷,张开银,姜惠,杜密[6](2018)在《基于模态应变能的结构模态截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时,应从结构分析目标、计算精度和分析效率等方面综合权衡,合理截取结构参与模态.首先对梁结构理论分析,将结构自身特性、激励特性与结构动力响应联系在一起,探究结构在特定激励环境下的位移响应、应力响应和模态应变能.通过分离结构各阶模态应变能,构建模态应变能比值函数r,当结构第N阶固有频率大于激励频率,且前N-1阶模态应变能总和与前N阶模态的应变能总和之比接近于1时,截取前N阶模态进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将具有较好的精度,从而提出了基于模态应变能的结构模态截断技术.基于该模态截断方法,采用结构有限元方法分析一钢结构平台在不同频率的环境激励下的结构应变能,说明该模态截断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8年06期)
冷建成,田洪旭,徐爽,周国强[7](2018)在《海洋平台的改进模态应变能损伤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提高海洋平台的损伤诊断效果,准确确定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针对传统模态应变能(MSE)分析处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多判、误判等问题,提出基于MSE的改进损伤诊断方法。首先计算实际工况下基于MSE的诊断指标;然后将其分解为多个单损伤工况指标,提取并计算各单损伤工况指标占实际工况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利用权重系数在不同阶模态中的分布差异修正诊断指标,并据此进行损伤诊断。以室内导管架试验平台为例,通过有限元仿真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方法的分析结果与预设的平台结构多损伤工况相符,证明该方法用于海洋平台损伤诊断是有效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卫然,杜守军,张丽梅[8](2018)在《基于模态应变能密度理论的网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网架结构的损伤检测方法,根据应变能密度理论,提出采用单元模态应变能密度差值作为网架结构损伤识别指标的方法,以损伤单元模态应变能密度差值的大小初步确定单元的损伤程度。分析了5种具有代表性的损伤工况,并在数值计算结果中引入了白噪声。结果显示,在一阶模态下,针对单损伤、多损伤和轻微损伤、严重损伤等不同损伤工况,损伤杆件的模态应变能密度差值均为高值。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网架结构的损伤位置,根据损伤单元的模态应变能密度差值大小初步确定单元的损伤程度,且在一定的噪声水平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网架结构损伤识别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聂书才,李东锋[9](2018)在《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某纯电动汽车前副车架模态频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纯电动汽车子系统模态计算中发现前副车架一阶模态频率过低,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值(85Hz),行驶时容易引起共振,从而影响汽车的平顺性和前副车架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前副车架的模态频率,本文通过模态应变能法对其进行分析优化,最终使前副车架一阶模态频率达到目标值。(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6)
冯若愚,刘健,柏洁,王辉[10](2018)在《基于构件模态应变能比的隔震烟风道结构等效线性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型烟风道采用热滑移型双凹摩擦摆(thermal sliding double concave friction pendulum system,TS-DCFP)隔震的结构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研究。推导了TS-DCFP采用滑移面等效半径、等效摩擦系数表达的叁线性滞回模型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适于以非线性变形为主的摩擦摆隔震结构。建立了横向地震作用下的二自由度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基于构件模态应变能比,推导了振型组合阻尼比公式。采用提出的等效参数对二自由度烟风道隔震结构进行线性时程分析,并与叁维模型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TS-DCFP用于烟风道隔震效果相当显着,且本文提出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对道体反力、底部剪力的估计接近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用于结构初步设计选型很有效。(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模态应变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对系统级模型中不同部件和设备动力贡献程度进行量化考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应变能的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2个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某堆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波动管支吊架位置变更导致的地震响应较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波动管局部主导模态由于支吊架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主导频率所对应的输入地震响应谱位置相应变化,进而影响了波动管附近的地震响应。然后,本文对同堆型环路模型动力分析中蒸汽发生器主蒸汽管是否能从环路模型中解耦进行了论证。分析发现,根据USNRC SRP3.7.2解耦准则的第二条,主蒸汽管满足解耦条件,可在动力分析中单独进行处理。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可定量反映部件和设备在系统模型中的动力贡献程度,模态应变能的计算仅应用了系统级模型的质量和刚度信息,无需对整个系统进行时程瞬态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态应变能论文参考文献
[1].卫军,杜永潇,吴志强,黄敦文,刘康.基于模态应变能和Bayes理论的梁结构损伤识别[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熊夫睿,叶献辉.模态应变能在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动力分析中的应用[J].核动力工程.2019
[3].王子斌,郭勤涛.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损伤追踪及程度识别方法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4].吴平芳,申美玲.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钢箱梁桥损伤识别[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5].周计祥,吴邵庆,董萼良,费庆国.基于应变模态的模态应变能损伤识别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6].吕雷,张开银,姜惠,杜密.基于模态应变能的结构模态截断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8
[7].冷建成,田洪旭,徐爽,周国强.海洋平台的改进模态应变能损伤诊断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
[8].刘卫然,杜守军,张丽梅.基于模态应变能密度理论的网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河北工业科技.2018
[9].聂书才,李东锋.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某纯电动汽车前副车架模态频率优化[C].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10].冯若愚,刘健,柏洁,王辉.基于构件模态应变能比的隔震烟风道结构等效线性化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