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坤福建省南安市仑苍中学362304
摘要: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新基础教育”试验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流派之一,他们所倡导的“生命·实践”思想经历了长期实践,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革新典范,同时成为了世界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中国式经验。本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及自己十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浅谈让初中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几点个人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命的活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适应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地理教师应根据初中生心理与年龄特点及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地理课堂焕发出持久的“生命的活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贯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使课堂教学里充满着对话、沟通、聆听、理解、分享、赞赏、互助、争辩的气氛,必将使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浅显地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专家指引
通过市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几次课程培训,聆听了几位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肖川博士、韦志榕硕士、高福平教研员等人热情洋溢的解读,特别是几位实验区教师的示范课,自己深受震动,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感受较深的有:
1.转变了教师角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有效的课程资源,努力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成长中的关爱与快乐。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叶澜教授曾说:学生应成为自己发展、自主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打好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如: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制作地球仪,扮演天气预报主持人,组织辩论赛,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考察澳大利亚,上台点评,画图例,天气符号小组收集资料……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体现,由过去的重结果到现在的重过程,由学会到会学,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角。
3.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新课标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本校与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对于地理学科来说,课程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好胜心、自我表现力都较强,他们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
为了迎合初中生心理与年龄特点,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实际的备课、授课中,我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为框架,以课标为指导,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及时将它溶入课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第二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既能激发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校本教研,同伴互助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而空。”以前我在教学中不时遇到困惑,教学的模式基本停留在一个固定模式。现在,校本教研给我提供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台阶,这里有个人反思、公开课、集体备课、必得体会等,有时彼此之间也会为一些教学问题争论不休,很多教学难题在同伴们的帮助下迎刃而解、茅塞顿开,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本学期一节片区公开课,由于与本校两位地理老师一起讨探,他们帮我出谋划策,公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片区老师的好评;同时协助历史组老师组织学生到九日山、蔡资深古民居、郑成功纪念馆参观考察等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且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地理课堂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的活力”。
三、打造教学反思、交流反馈平台
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并把它拿到桌面上来,大家共同交流,从而提高我的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反思这一活动,我更善于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更善于分析自己和学生行为,更善于反省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地理课堂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的活力”。
总之,地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才能使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最后,我想引用著名诗人屈原曾说过一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