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螺旋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旋管,不稳定性,两相,双螺旋,换热,发生器,蒸汽。
螺旋管论文文献综述
赵孝,张震,杨星团,姜胜耀,屠基元[1](2019)在《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际上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发展飞速,我国也正在加速研制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本文针对15 MW的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设计一种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共12个蒸汽发生器组件均匀分布在反应堆堆芯围板外侧和压力容器内侧壁的环形空间中,每个组件含5层、25根螺旋管,整个蒸汽发生器共300根螺旋管。给出了蒸汽发生器的具体参数,分析了蒸汽发生器组件中换热系数、温度、温差和热流密度等沿管长的变化,并给出了螺旋管内流体的动力特性曲线。(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纪磊,张彦,郭兆翠,MD,RASHEDUL,Islam,何世权[2](2019)在《微小孔螺旋管电极电火花-电解组合加工数值模拟及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狭小间隙产物排出和加快电解液更新,采用螺旋管电极正反转匹配内外冲液方式进行电火花(EDM)-电解(ECM)组合加工。在电火花加工快速穿孔阶段,内冲液方式匹配电极顺时针旋转可增加间隙流场扰动,进而加快电蚀颗粒排出速度;在电解扩孔阶段,外冲液方式匹配电极逆时针旋转提高狭小间隙内电解液更新速度,进而保证孔壁电解效果。利用流场仿真证明螺旋管电极提高了间隙最大流速15.6%。实验验证螺旋管电极可以减小孔锥度至0.008,加工效率提高了25%。最终优化参数为冲液压力4 MPa和电极转速460 r/min。(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伟,吴莘馨,张作义[3](2019)在《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具有一次侧氦气工质、二次侧直流、螺旋管结构、工作温度高等特点,其热工水力特性与传统压水堆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存在很大区别。针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特点,对其基础热工水力及特有热工水力学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螺旋管内单相及两相流阻及换热计算、横掠螺旋管束流阻及换热计算、温度均匀性及两相流不稳定性等。同时介绍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针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热工设计、温度均匀性及两相流不稳定性等热工水力学问题所开发的一维稳态程序、一维瞬态程序、二维分析程序和方法,并对分析结果和结论进行了讨论。相关研究方法、程序和结论对其他相似参数螺旋管和直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梁骞,李晓伟,阎慧杰,苏阳,吴莘馨[4](2019)在《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两相流不稳定性频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针对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中可能存在的两相流不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将对流蒸发过程分为单相水区、两相区及过热蒸汽区。单相水及过热蒸汽区采用不可压缩假设,两相区采用均相流模型。针对叁个区域的控制方程采用小扰动线性化、拉普拉斯变换等方法进行分析,分别推导出了相应的流量脉动与压降脉动的频域传递函数。再利用单相水区与两相区,两相区与过热蒸汽区的边界将叁个区域的传递函数相联系,得到了直流蒸汽发生器螺旋管对流蒸发过程的流量脉动与压降脉动的传递函数。通过求解传递函数的内奎斯特曲线,采用内奎斯特判据即可判定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两相流稳定性及其稳定边界。然后利用前人的实验结果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及方法进行了验证。采用上述模型及方法对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两相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稳定性边界。(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余爱武,齐海雁,陈登海,钱小明,董星[5](2019)在《动支撑双面FSW焊技术在大口径铝合金螺旋管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将动支撑双面搅拌摩擦焊(FSW)技术应用于大口径铝合金螺旋管的焊接生产,成功实现了一次性连续生产出直径900 mm、长度20 m的螺旋管样管,且焊接过程稳定可靠。对管体全焊缝进行了着色探伤、超声波探伤及局部焊缝X射线探伤检测,并测量焊缝减薄量及管体圆度,结果表明:管体焊缝叁项探伤检测均未发现缺陷,焊缝减薄量严格控制在0.3~0.5 mm,管体圆度0.15~2 mm。这有效避免了传统熔焊工艺方法存在的效率低、缺陷多、变形大、成本高、环境差等缺点,真正实现了大口径铝合金螺旋管高效、高产、高质、绿色环保的焊接生产。(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9年09期)
张云[6](2019)在《解决磨煤机入口螺旋管甩脱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蒲山电厂采用的是筒式钢球磨煤机,磨煤机M411Q3200×5800洛阳矿山机械厂生产。每台锅炉由两套乏气送粉、钢球磨煤机负压制粉系统组成,磨煤机入口由螺旋管固定在磨煤机进口中心筒上,螺旋管随磨煤机转动部进行转动把给煤机输送的原煤送到磨煤机筒体内。2018年2、3月份#2炉甲侧磨煤机入口螺旋管多次甩脱,制粉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查找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本文来源于《热电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洳铭,张欢,由世俊,马骁[7](2019)在《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换热性能研究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管水箱作为多热源供暖系统的换热核心部件,其换热效果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为了优化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结构,利用ANSYS软件中的ICEM和Fluent模块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研究了水箱主体螺旋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水箱进水直管位置及进水口出水方向、水箱进水直管管径及水箱高径比对水箱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螺旋管内部工质的流向调整为逆流,并调整入流管方向,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扩大直通入流管管径可提高生活热水取水温度,增大水箱高径比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的冷热分区。(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9期)
刘彦,孔巧玲,黄伟光,李文辉[8](2019)在《螺旋管式熔盐-氦气换热器对流传热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台螺旋管式熔盐-氦气换热器进行试验研究,并利用威尔逊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螺旋管式换热器用于熔盐-氦气对流传热的传热准则关系式。将关系式与经验公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螺旋管式换热器在管程和壳程均能提高工质对流换热系数,同时为熔盐-氦气换热器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强,刘方,姜未汀,张冬翔,田海栋[9](2019)在《螺旋管内水包油乳液的传热性能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乳化的方法制备了导热油的水包油乳液。对不同质量分数的水包油乳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然后又进行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导热油乳液在螺旋管内的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对水包油乳液的传热性能和压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较低的导热油乳液导热系数和平均换热系数相比基液有所增加,在入口温度为30℃,雷诺数接近3 600时,0. 1%和0. 5%质量分数的导热油乳液的热力性能系数最大可达1. 044。(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冯金禹,田龙,刘嘉康,李世昌[10](2019)在《气液两相流在卧式螺旋管内摩阻特性实验研究与计算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液两相流在卧式螺旋管内的摩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一个适用范围大、准确性更高的摩阻计算公式。采用室内实验的方式,测量出不同压力、流量、干度条件下气液两相流在螺旋管内摩阻压降,幵采用两相摩擦乘子ф2LO来处理实验数据,描述不同条件下的摩阻压降。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流量对螺旋管内摩阻的影响较小,螺旋管内摩阻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在干度小于0.35时,螺旋管内摩阻随着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干度大于0.35时,螺旋管内摩阻随干度增大而变化不大。幵且通过量纲分析以及线性回归的方法推导出气液两相流在螺旋管内的摩阻计算公式,幵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拟合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螺旋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狭小间隙产物排出和加快电解液更新,采用螺旋管电极正反转匹配内外冲液方式进行电火花(EDM)-电解(ECM)组合加工。在电火花加工快速穿孔阶段,内冲液方式匹配电极顺时针旋转可增加间隙流场扰动,进而加快电蚀颗粒排出速度;在电解扩孔阶段,外冲液方式匹配电极逆时针旋转提高狭小间隙内电解液更新速度,进而保证孔壁电解效果。利用流场仿真证明螺旋管电极提高了间隙最大流速15.6%。实验验证螺旋管电极可以减小孔锥度至0.008,加工效率提高了25%。最终优化参数为冲液压力4 MPa和电极转速460 r/m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旋管论文参考文献
[1].赵孝,张震,杨星团,姜胜耀,屠基元.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2].纪磊,张彦,郭兆翠,MD,RASHEDUL,Islam,何世权.微小孔螺旋管电极电火花-电解组合加工数值模拟及试验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晓伟,吴莘馨,张作义.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学[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4].梁骞,李晓伟,阎慧杰,苏阳,吴莘馨.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两相流不稳定性频域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5].余爱武,齐海雁,陈登海,钱小明,董星.动支撑双面FSW焊技术在大口径铝合金螺旋管上的应用[J].电焊机.2019
[6].张云.解决磨煤机入口螺旋管甩脱问题[J].热电技术.2019
[7].张洳铭,张欢,由世俊,马骁.多热源双螺旋管水箱换热性能研究及优化[J].暖通空调.2019
[8].刘彦,孔巧玲,黄伟光,李文辉.螺旋管式熔盐-氦气换热器对流传热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9].陈强,刘方,姜未汀,张冬翔,田海栋.螺旋管内水包油乳液的传热性能实验[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9
[10].冯金禹,田龙,刘嘉康,李世昌.气液两相流在卧式螺旋管内摩阻特性实验研究与计算模型的建立[J].当代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