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栖居论文_杨英,陈晓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栖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城市,廊道,公园,诗意,生态环境,美学。

生态栖居论文文献综述

杨英,陈晓莉[1](2019)在《诗意的栖居——浅析“梵净山文化生态圈”的现代演绎》一文中研究指出"梵净山文化生态圈"以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为现代快节奏的社会搭建了一个"诗意栖居"的家园。其文化内涵的深刻之处就在于从"天人合一"到"生态人文"的诗意阐释,既具有文化上的妙趣,又拥有生态意义上的神奇与多姿,更具有众多少数民族繁荣共生的和谐与对话,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梵净山文化生态圈"拥有了更为广阔的文化阐发空间。与此同时,笔者也看到了"梵净山文化生态圈"建设中存在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比例上的悬殊之势,因此,在梳理其价值意义的同时又以发展的眼光对"梵净山文化生态圈"进行审视,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6期)

王桂平[2](2019)在《蛮荒之地的诗意栖居——小说《呼啸山庄》的生态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了《呼啸山庄》中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艾米莉·勃朗特通过描写小说人物的荒原生活经历,叙述了浓郁的荒原情结和生态意识。小说中重点展示出了自然文明同工业文明的对峙与冲突,然后表达了希冀人类文明与大自然能够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以期建构出一种自然的诗意生活,即消除自然人性的异化,构建出天人合一、和谐安宁的精神生态。(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鲁妮娜[3](2019)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信号兵”常年栖居雅安》一文中研究指出21日,市鸟类保护协会传来消息:在我市市区内拍摄到一只红胸田鸡。红胸田鸡,在2000年8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种水鸟虽然分布广泛,但在我市并不常见。这个发现让市鸟(本文来源于《雅安日报》期刊2019-06-27)

段晓玲[4](2019)在《诗意地栖居:李俊玲《流水飞花》中的生态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生态审美的视角去关照布朗族女诗人李俊玲的作品《流水飞花》,可以体悟到其诗歌叶脉之源的存在之美、细碎时光中的自然之美、尊重个体价值的生命之美。(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17期)

林毓美[5](2019)在《绿意萦绕生态地 诗意栖居幸福城》一文中研究指出掬水映白云,开窗花扑面。近来,海口市把改善城市环境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着眼点,通过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举措,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伐,使城市特色愈发凸显、城市魅力不断提升,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新画卷正在椰城大地徐徐展开。(本文来源于《海口日报》期刊2019-06-10)

袁弘[6](2019)在《诗意栖居 绿道资源转化为生态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题记把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底色,公园城市崛起,绿色发展落地。天府绿道,犹如城市中的绿色诗行,串联起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态之美,构筑起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然而,这仅仅是解读这条城市绿链的维度之一。在这条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人(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9-04-22)

童中贤[7](2018)在《创造更好生态条件 让人在城市诗意栖居》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前,我们应如何深(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8-09-18)

张清俐[8](2018)在《透过生态美学寻求“诗意地栖居”》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起21世纪美学在中国进入本土化创新时期的成就,中国生态美学的兴起无疑是其中突出的亮点之一。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生态美学的创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生态美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9-03)

党超亿[9](2018)在《心灵所归·诗意栖居:巴山大峡谷生态旅游探元》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山大峡谷,源起渝北城口,景成川东宣汉。以峰雄、涧险、石奇、林秀、洞幽着称,域内集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土家薅草锣鼓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系列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于一体,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凝汇了优厚的资源。从田野调查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其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之构成;详实地探讨了其旅游资源统筹协调与有机整合之要旨;并从文化产业开发的实践层面准确地剖析了其生态旅游规划、建设之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钟铃[10](2017)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栖居荒野——斯奈德的生态诗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是人类生态学的时代,现代文化的语境中,生态问题已然是一个生或亡的问题。美国文学作品里,生态思想和环境意识屡见不鲜,这样的作品在内容上既有对于自然的认同,更有对工业社会的反思和批判。而本文将着重从"共享生态"、"无言独华"和"思与境谐"这叁方面,阐述后现代作家代表斯奈德的生态诗学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09期)

生态栖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了《呼啸山庄》中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艾米莉·勃朗特通过描写小说人物的荒原生活经历,叙述了浓郁的荒原情结和生态意识。小说中重点展示出了自然文明同工业文明的对峙与冲突,然后表达了希冀人类文明与大自然能够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以期建构出一种自然的诗意生活,即消除自然人性的异化,构建出天人合一、和谐安宁的精神生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栖居论文参考文献

[1].杨英,陈晓莉.诗意的栖居——浅析“梵净山文化生态圈”的现代演绎[J].北方文学.2019

[2].王桂平.蛮荒之地的诗意栖居——小说《呼啸山庄》的生态思想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鲁妮娜.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信号兵”常年栖居雅安[N].雅安日报.2019

[4].段晓玲.诗意地栖居:李俊玲《流水飞花》中的生态审美[J].新西部.2019

[5].林毓美.绿意萦绕生态地诗意栖居幸福城[N].海口日报.2019

[6].袁弘.诗意栖居绿道资源转化为生态价值[N].成都日报.2019

[7].童中贤.创造更好生态条件让人在城市诗意栖居[N].湖南日报.2018

[8].张清俐.透过生态美学寻求“诗意地栖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9].党超亿.心灵所归·诗意栖居:巴山大峡谷生态旅游探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

[10].钟铃.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栖居荒野——斯奈德的生态诗学批评[J].中国文艺家.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学科视角的乡土景观定义比较索引索引湿地克隆植物生长格局调节机制湿地克隆植物生长格局调节机制附表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名录附表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

标签:;  ;  ;  ;  ;  ;  ;  

生态栖居论文_杨英,陈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