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敲出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敲出,中子,截面,模型,集团,因子,拟南芥。
敲出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洲[1](2019)在《~(16)C单质子敲出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原子核壳模型截断的组态空间中对角化核子间相互作用的有效哈密顿量求解原子核波函数是目前研究核结构的主流方法之一,壳模型某一壳层的谱因子可以表征原子核在该壳层上的核子平均占据数。单核子敲出反应核子直接敲出的反应截面包含谱因子信息,可以用来测量谱因子。实验上得到的谱因子和壳模型组态混合计算得到的结果比值为谱因子衰减因子,表现出对核子分离能的依赖。对于弱束缚核子(比如晕核的弱束缚价核子)的敲出,~1;对于稳定核的价核子敲出,在0.6~0.7左右;对于深束缚核子的敲出(如~(14)O的价质子),可以低至0.25.由于计算核子敲出反应截面的程函理论基于入射核的高能近似,而目前对于原子核深束缚核子的敲出反应高能(>150MeV/u)数据比较缺乏,故深束缚核子高能敲出的实验数据对于研究谱因子衰减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16)C单质子敲出属于深束缚核子敲出,该反应目前实验上有75MeV/u和400MeV/u的数据,我们根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Lanzhou,HIRFL)冷区储存环(Cooler Storage main Ring,CSRm)外靶终端(External Target Facility,ETF)的实验条件设计了240MeV/u~(16)C的单质子敲出实验。本论文首先讲述核子分离能依赖的研究背景,简要说明壳模型和程函理论,然后介绍实验方案和外靶实验终端的探测器,电子学和数据获取系统,以及数据分析软件的架构和使用方法。最后详细给出2018年7月份进行的240MeV/u~(16)C单质子敲出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本实验中最终得到~(12)C(~(16)C,~(15)B)X的反应截面为15.9(2.1)mb,结合文献中75MeV/u和400MeV/u的截面数据,在误差范围内,没有发现谱因子衰减现象和反应能量的依赖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叶沿林,FAISAL,Jamil-Qureshi,楼建玲,葛愉成,吕林辉[2](2010)在《利用中高能破碎和敲出反应研究非稳定核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能区的破碎和敲出反应,由于机制相对简单、对核的表面敏感、理论处理比较成熟等原因,在非稳定核的晕结构、壳移动等奇特性质研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针对次级束流强度较弱、能散较大等特点,实验上发展和应用了逆运动学有效立体角完全测量、轻重靶结合、高精度消色差磁谱仪、前向中子谱仪、在束γ测量等技术手段,大大提升了实验的探测能力和选择性。从物理问题探索和实验路线演变的角度,回顾了非稳定核破碎和敲出反应的发展过程与启示,并探讨未来的走向。(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0年04期)
游海波,肖军,宋玉收[3](2010)在《8He+P敲出反应实验中中子探测系统性能的GEANT4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本RIKEN的RIPS上进行的8He与P的敲出反应中,7He的重建,核内中子分布及中子晕的结构的分析,都需要出射中子的能量,位置等信息。因此这些信息的准确测量对于更深入的理解8He核内的结构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实验采用了BC408闪烁体为主体的中子(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1-01)
吕林辉,叶沿林,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室团队[4](2010)在《~6He在质子靶上的敲出反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能区的敲出反应,由于机制相对简单、对核的表面敏感、理论处理比较成熟等原因,在非稳定核的奇特性质研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因此对敲出反应在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1-01)
张立军,杨双,阮燕晔,樊金娟,崔震海[5](2005)在《拟南芥SUC5基因敲出突变体对渗透胁迫反应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形式,它还是细胞代谢的调节因子,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作用(Jang J.C.and Sheen J.,1994)。蔗糖从“源”转运到“库”,必须要跨过许多膜。Giaquinta(1980)认为在植物韧皮细胞膜中有蔗糖转运蛋白存在。自从1992年, Riesmeier等在菠菜中首次鉴定出编码蔗糖转运蛋白的cDNA序列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在菠菜、芹菜、胡萝卜、葡萄和拟南芥等十多种不同的植物中,确定30多种编码蔗糖转运蛋白的cDNA序列。对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功能研究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正向遗传学方法(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5-11-01)
陆晓,孙小军,杨永栩[6](2003)在《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对敲出反应~(16)O(p,pα)~(12)C和~(16)O(α,2α)~(12)C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 ,利用扭曲波冲量近似 (DWIA) ,计算了实验室系下入射能量为 10 1 5MeV的敲出反应1 6 O(p ,pα) 1 2 C和实验室系下入射能量分别为 90MeV和 14 0MeV的敲出反应1 6 O(α ,2α) 1 2 C .得到的反应截面和谱因子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比用壳模型的结果有了一定的改进 ,表明独立α集团模型能较好地描述α集团敲出反应的机理(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3年09期)
孙小军,陆晓,戴泾明[7](2002)在《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对~(16)O(p,pα)~(12)C敲出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独立 α集团模型下敲出反应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拟合弹性散射的实验数据 ,推导出折迭势 ,并计算出敲出反应1 6 O(p,pα) 1 2 C的微分截面 ,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 ,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孙小军[8](2002)在《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敲出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敲出反应是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了α集团的敲出反应。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光学势:其一是采用常用的Woods-Saxon势V_(WS)(R);其二是采用独立α集团模型推导出的光学势V_(clu)(R)。另外本文还采用了两种集团束缚态波函数:其一是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的束缚态波函数Φ_(WS)(R);其二是采用李清润等提出的独立α集团相对波函数Φ_(Li)(R)。为了得到光学势V_(clu)(R),我们拟合了α+~(16)O的弹性散射能量在146MeV、104MeV、80.7Mev、65MeV、54.1MeV的实验数据;α+~(12)C的弹性散射能量在166MeV、139MeV、104MeV、90MeV的实验数据。在利用上述的两种束缚态波函数和两种光学势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一系列的敲出反应:通过对比两种α束缚态波函数和光学势,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两种α束缚态波函数和光学势对反应截面的能量分配谱的贡献都比较好,但尤以波函数Φ_(Li)(R)为佳;光学势V_(clu)+(R)得到的光谱因子比用Woods-Saxon势V_(WS)(R)的结果要好,它不仅能适用于弹性散射,且对敲出反应也能得出比较好的结果;α集团的敲出反应是α集团表面局域性的表现:在中低能的入射条件下,扭曲效应不能忽略,但入射能量较高时,扭曲效应影响较小,可以用平面波冲量近似的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常有力地支持了独立α集团模型。(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陈学俊,郑良友[9](1992)在《(p,2p)准弹性敲出反应的多重散射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更精确地描述(p,2p)这一类准弹性敲出反应,本文发展了一种多重散射展开方法。基于时间无关的多重散射理论,T矩阵元被展开成多重散射级数的形式,T_(fi)=T_M~(1)+T_M~(2)+…。已经证明,第一项T_M~(1)的作用几乎等于前叁级Born展开的总和,因而,只取多重散射级数的头一项,就有相当高的精确度,而T_M~(1)的计算比较简单。将现在这种方法应用于纯库仑力的情况(例如氢原子的(e,2e)以及~6Li(p,2p)~5He),得到相当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92年01期)
杨锦晴[10](1987)在《准自由结团敲出反应及其非共面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述核内结团结构,特别是轻核内的α结团模型是核结构研究中的一个有兴趣的问题。准自由敲出反应被认为是对核内结团效应的直接探测,它不但可以提供结团存在的几率以及它们的动量分布,从原则上讲它还可以用来研究入射体与核内结团的离能壳相互作用。它与其它型式的反应如结团转移反应相互补充,从不同的侧面给出反应机制及核结构的完整知识。如对sd 和fp 壳偶偶核上的(~6Li,d)反应截面的研究表明,在α结团的核(本文来源于《核物理动态》期刊1987年02期)
敲出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高能区的破碎和敲出反应,由于机制相对简单、对核的表面敏感、理论处理比较成熟等原因,在非稳定核的晕结构、壳移动等奇特性质研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针对次级束流强度较弱、能散较大等特点,实验上发展和应用了逆运动学有效立体角完全测量、轻重靶结合、高精度消色差磁谱仪、前向中子谱仪、在束γ测量等技术手段,大大提升了实验的探测能力和选择性。从物理问题探索和实验路线演变的角度,回顾了非稳定核破碎和敲出反应的发展过程与启示,并探讨未来的走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敲出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亚洲.~(16)C单质子敲出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9
[2].叶沿林,FAISAL,Jamil-Qureshi,楼建玲,葛愉成,吕林辉.利用中高能破碎和敲出反应研究非稳定核结构[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0
[3].游海波,肖军,宋玉收.8He+P敲出反应实验中中子探测系统性能的GEANT4模拟[C].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10
[4].吕林辉,叶沿林,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室团队.~6He在质子靶上的敲出反应机制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10
[5].张立军,杨双,阮燕晔,樊金娟,崔震海.拟南芥SUC5基因敲出突变体对渗透胁迫反应的初步研究[C].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5
[6].陆晓,孙小军,杨永栩.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对敲出反应~(16)O(p,pα)~(12)C和~(16)O(α,2α)~(12)C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3
[7].孙小军,陆晓,戴泾明.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对~(16)O(p,pα)~(12)C敲出反应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8].孙小军.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敲出反应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
[9].陈学俊,郑良友.(p,2p)准弹性敲出反应的多重散射展开[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2
[10].杨锦晴.准自由结团敲出反应及其非共面测量[J].核物理动态.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