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挥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堆肥,氮肥,稻田,洱海,库尔勒,化肥,氧化亚氮。
氨挥发论文文献综述
谢威,王盈盈,孙婷,王慎强,赵旭[1](2019)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两种氨挥发监测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一种简单、快捷的氨挥发监测体系,采用室内静态密闭土壤培养方法,对氨气检测管法与目前常用的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法所监测的氨挥发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0 mg N·kg~(-1)尿素态氮的条件下,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法和氨气检测管法所测氨挥发累积损失量分别为3.29 mg N·kg~(-1)和3.05 mg N·kg~(-1),累积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26%和1.15%;加入氮量增加至400 mg N·kg~(-1)时,两种方法所测氨挥发累积损失量分别是7.20 mg N·kg~(-1)和7.16 mg N·kg~(-1),累积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61%和1.59%。两种方法的氨挥发损失动力学过程和累积氨挥发损失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氨气检测管法适用于室内静态密闭培养过程氨挥发监测。(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在高效控制畜牧业氨挥发减排研究中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集约化畜牧业快速发展,然而畜禽粪尿管理氨排放环节多、过程复杂、排放量大,高排放区与大气严重污染区高度重迭。高温好氧堆肥技术是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最资源化利用技术。我国约有1亿t种养加废弃物采用堆肥方式处理,生产出3000万t商品有机肥。然而堆肥过程高温、高pH的反应条件及局部厌氧微域的存在,氨气和温室气体(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9年05期)
陈敏,李高生,冼建鸿,王炜,阎晶[3](2019)在《棉酚渣对尿素水解及土壤氨挥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棉酚渣、尿素和土壤混合培养,测定剩余尿素量及氨气吸收量的方法,探究棉酚渣对尿素水解及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尿素中棉酚渣的用量增加,尿素残余量增加,氨气检测量减少。与对照相比,培养时间为4 d时尿素残留差异率达78.81%,氨气挥发抑制率可达80.40%。土壤含水率变化对脲酶和产生脲酶的微生物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在活性高时,棉酚渣对尿素水解和氨挥发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尿素水解增加,氨挥发迅速增加。35℃时,棉酚渣对尿素水解的抑制效果最好,尿素残留差异率达79.72%,30℃时,棉酚渣对氨气挥发抑制效果最好,氨挥发抑制率达55.34%。上述结果表明,棉酚渣对尿素水解及土壤氨挥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5期)
孙瑞峰,马娟娟,郭向红,孙西欢,程奇云[4](2019)在《蓄水坑灌下追肥时期对果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蓄水坑灌下不同追肥时期土壤氨挥发规律以及影响氨挥发的因素,2018年4-9月在田间进行试验研究。共设置4个处理:花后期追肥(T1)、果实膨大期追肥(T2)、花后期和果实膨大期平均追施(T3)、对照不追肥处理(T4)。试验分析了追肥后土壤氨挥发速率与表层土壤铵态氮、pH和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追肥显着增加土壤氨挥发速率和累积量,蓄水坑灌条件下果园土壤氨挥发损失率为0.80%~1.45%;不同处理之间氨挥发损失率大小关系表现为:T1>T2>T3。土壤氨挥发速率与表层土壤铵态氮和土壤pH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土壤温度相关性在花后期不显着,在果实膨大期显着正相关,降雨对土壤氨挥发也有一定的影响。综上,T3处理氨挥发损失最少,因此在蓄水坑灌条件下减少单次追肥量、分次追肥能降低果园土壤氨挥发损失。(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10期)
邢月,沙之敏,卑志钢,曾艳丽,袁婧[5](2019)在《不同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挥发是稻田生态系统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氮肥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测坑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CT)、混施肥(MT)和单施有机肥(OT)4个处理,开展了上海地区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氨挥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处理能够显着增加氨挥发损失量,可达到55.96 kg/hm~2,比混施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1.33 kg/hm~2和28.74 kg/hm~2氨的挥发量。单施化肥氨挥发损失率可达11.88%,而单施有机肥和混施肥处理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2.30%和8.10%。田面水的铵态氮浓度是决定稻田氨挥发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与氨挥发通量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P<0.05)。混施肥处理较空白处理增产率最高达到70.55%。整体来看,混施肥处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氮肥环境污染风险的综合效果最佳,故混施肥是上海地区较为适合的稻田施肥方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陈震,车宗贤[6](2019)在《肥料酸化对灌漠土氨挥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氨的挥发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间接地影响到了环境,为探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处理对灌漠土氨挥发的影响,本试验设了5个灌溉溶液pH梯度(1.5、3.5、5.5、7.5(对照)、9.5)、两个灌水量(1500m~3·hm~(-2)、3000m~3·hm~(-2))、两个施氮量(450Kg·hm~(-2)、900Kg·hm~(-2))共20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来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氨挥发总量与灌溉溶液pH、灌水量、施肥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叁者对氨挥发的贡献率分别为31.57%、4.23%、64.2%;(2)相比对照,灌溉溶液pH为1.5、3.5、5.5处理下的土壤氨挥发总量分别减少了68.34%、22.39%、-1.23%,而灌溉溶液pH为9.5这一处理增加了48.28%;(3)施氮量增加一倍,土壤氨挥发总量可增加349.97%;(4)灌水量增加一倍,土壤氨挥发总量可增加60.78%。研究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灌溉溶液pH越低,土壤氨挥发量降低程度越显着;近中性条件下,土壤氨挥发量随灌溉溶液pH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较低;碱性条件下,土壤氨挥发量最大。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调节溶液酸度,可适当减少水肥的投入,减少土壤氨的挥发,提高水肥利用率,保护环境。(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2期)
王成,陈波浪,玉素甫江·玉素音,王前登,柴仲平[7](2019)在《施氮量对库尔勒香梨园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氮素气态损失,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氮肥用量下的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进行研究,并设置了5个处理:不施肥(N_0P_0K_0)、不施氮肥(N_0PK)、施氮150 kg·hm~(-2)(N_1PK)、施氮300 kg·hm~(-2)(N_2PK)、施氮450 kg·hm~(-2)(N_3PK)。结果表明:氨挥发速率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均在施基肥和施追肥后第4天出现峰值和次峰值,且氨挥发速率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各处理氨挥发累积量达到27.886~44.416 kg·hm~(-2)·a~(-1),施氮处理氨挥发净损失量达到6.726~16.197 kg·hm~(-2)·a~(-1),各处理氧化亚氮累积量达到341.616~531.960 g·hm~(-2)·a~(-1),施氮处理氧化亚氮净损失量达到90.452~185.412 g·hm~(-2)·a~(-1),氨挥发累积量和净损失量与氧化亚氮累积量和净损失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处理氨挥发净损失率为2.720%~4.480%,氧化亚氮净损失率为0.038%~0.060%,氨挥发和氧化亚氮净损失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减小再增大;施用氮肥能显着增加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氨挥发速率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施氮量和土壤温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N_2PK处理的库尔勒香梨产量最高,达到6 213.5 kg·hm~(-2),且氨挥发净损失率和氧化亚氮净损失率均最小,为2.720%和0.038%。从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氮素气态损失和生产角度看,纯氮用量为300 kg·hm~(-2)时最佳。(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吴凡,张克强,谢坤,王风,王瑞琦[8](2019)在《洱海流域典型农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洱海流域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类型及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规律、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氨挥发排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5 d内,穗肥期氨挥发损失占比最大为19.04%~33.00%,其次分蘖肥期损失为7.18%~15.72%,基肥期损失最少为4.89%~7.76%。不同施肥处理中常规施肥(CF)、化肥减量20%(T1)、单施有机肥(T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考虑当季25%矿化率单施有机肥(T4)、考虑当季25%矿化率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5)和单施控释肥(T6)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2.52、22.73、11.71、15.12、38.24、25.95 kg·hm~(-2)和18.44 kg·hm~(-2)。等量施氮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氨挥发损失占比大小为尿素>控释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施氮量越大氨挥发累积量越大,且氨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呈正相关性。综合稻田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在洱海流域典型农区水稻种植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5%当季矿化率)、化肥减量施用(20%)以及控释肥施用是3种较优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方式。(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梦凡,俞映倞,杨梖,谢斐,侯朋福[9](2019)在《不同表面分子膜材料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效果及其作用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分子膜是抑制稻田氨挥发的一种经济环保的手段,但适宜膜材料的选取及作用途径尚未明确,为此,试验选取聚乳酸(PLA)、玉米蛋白、Span60为表面分子膜材料,根据材料的溶解度和成膜状态确定各材料添加比例,PLA添加比例为2、4、6、8 g·m~(-2)(以干性物质计,下同),玉米蛋白1、2、4、8 g·m~(-2),Span60 1、2、4、6 g·m~(-2)。通过开展控温培养试验,比较不同分子膜材料对氨挥发的控制效果及其主要作用途径。结果表明,PLA、玉米蛋白、Span60叁种材料均降低了肥后一周内的氨挥发排放量,降低比例分别为6.61%~18.10%、6.71%~21.78%、4.32%~9.51%。PLA、玉米蛋白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和pH值共同作用抑制氨挥发,含2 g·m~(-2)的玉米醇溶蛋白和含8 g·m~(-2)的PLA对氨挥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可分别降低氨挥发排放量12.46%和9.61%;Span60主要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抑制氨挥发,但添加比例过高会增加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佳添加比例为1 g·m~(-2),与对照相比可降低氨挥发排放量5.63%。研究表明,玉米蛋白(2 g·m~(-2))是较适宜的氨挥发表面分子抑制材料,但其田间实际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石小娟,曹瑞霞,郭劲松,刘京,方芳[10](2019)在《农用肥对叁峡库区紫色土小流域氨挥发及氮收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面源氮素已成为影响叁峡库区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但有关农业面源氮污染研究并未深入区分氮污染主要来自何种农业用地,同时以什么方式进入叁峡库区。以叁峡库区紫色土农用坡地为研究对象,对典型农耕模式下碳铵、尿素和复合肥的氨挥发特征以及小流域内氮素收支平衡进行分析,以期探究氨挥发对叁峡库区氮污染的影响。采用原位受控对照实验的范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农耕模式下,叁峡库区紫色土氨挥发速率表现为:复合肥最低,变化最平缓;尿素的峰值出现滞后,下降缓;碳铵的峰值出现较早,下降快。小流域内尿素的氨挥发率为8.82%~18.37%,碳铵为17.86%~30.70%,复合肥为2.56%~3.86%。施肥种类的氨挥发率大小为:碳铵>尿素>复合肥,典型用地的氨挥发率大小为:水田>果林>旱地。对流域内氮收支平衡分析,发现小流域内化肥是氮素最主要的输入,氨挥发是主要的输出,土壤氮素残留严重,增加了氮素流失风险。从环保角度考虑,降低叁峡库区碳铵使用频率、减少旱地和果林施肥量、优化氮肥施用结构是减少氨挥发的有效途径,氨挥发率的减少对叁峡库区氮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氨挥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集约化畜牧业快速发展,然而畜禽粪尿管理氨排放环节多、过程复杂、排放量大,高排放区与大气严重污染区高度重迭。高温好氧堆肥技术是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最资源化利用技术。我国约有1亿t种养加废弃物采用堆肥方式处理,生产出3000万t商品有机肥。然而堆肥过程高温、高pH的反应条件及局部厌氧微域的存在,氨气和温室气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挥发论文参考文献
[1].谢威,王盈盈,孙婷,王慎强,赵旭.室内培养条件下两种氨挥发监测方法的比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在高效控制畜牧业氨挥发减排研究中取得进展[J].江西饲料.2019
[3].陈敏,李高生,冼建鸿,王炜,阎晶.棉酚渣对尿素水解及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4].孙瑞峰,马娟娟,郭向红,孙西欢,程奇云.蓄水坑灌下追肥时期对果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9
[5].邢月,沙之敏,卑志钢,曾艳丽,袁婧.不同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特征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陈震,车宗贤.肥料酸化对灌漠土氨挥发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7].王成,陈波浪,玉素甫江·玉素音,王前登,柴仲平.施氮量对库尔勒香梨园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8].吴凡,张克强,谢坤,王风,王瑞琦.洱海流域典型农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变化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9].王梦凡,俞映倞,杨梖,谢斐,侯朋福.不同表面分子膜材料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效果及其作用途径[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10].石小娟,曹瑞霞,郭劲松,刘京,方芳.农用肥对叁峡库区紫色土小流域氨挥发及氮收支的影响[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