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蜂窝,植被,磁场,土壤,菌根,预压,采食。
固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李学[1](2018)在《面向数字化检测的飞机钣金件固持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钣金件在数字化检测中,依靠固持系统实现钣金件的支撑、固定与定位。本文根据飞机钣金件特征提出一套完整的固持系统方案,包括基于检验模的固持技术、基于叁维组合夹具的固持技术、基于叁维柔性托板的固持技术和基于多点吸附装置的固持技术,可满足飞机各类钣金件的数字化测量需求。(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20期)
姜杰凤,毕运波[2](2018)在《蜂窝芯工件高速铣削自动化固持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强磁场和摩擦学原理的固持方法具有方便、绿色的特点,可用于纸基蜂窝芯工件高速铣削时可靠固持。首先提出磁场的控制方式,并设计磁性平台结构;针对蜂窝芯原始制作弯曲问题,提出弹簧预压紧方法,并对压紧传动方式进行分析和设计;解决铁粉填充传动和均匀填料问题。在此基础上,集成整套固持系统,采用经济实用的开环控制系统,并开发数控软件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8年06期)
陈文青[3](2015)在《不同放牧方式对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碳固持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大约占陆地面积的40%,而放牧是目前最为广泛的草地利用方式之一,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壤碳(C)固持受到放牧的影响。尽管放牧家畜通过采食植被将其转化为C02及其它温室气体如甲烷等,但是合理的放牧可以减少净得生态系统C释放促进土壤C的固持。放牧可以通过地上植被的移除直接影响草地产量从而影响土壤C的输入;另外,家畜也可以通过其选择性采食间接影响草地植被组分进而影响土壤C的输入。然而,放牧家畜在不同放牧方式下如何通过其采食影响草地植被产量和组分而影响土壤C的输入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季节性放牧方式探讨了以下叁方面内容:(1)天然草原家畜选择性采食的地上影响机制研究;(2)不同的放牧利用方式对草地土壤C输入的影响;(3)放牧利用方式对植被地上及地下凋落物降解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并受放牧压的影响。家畜采食组分与草地中对应植被干物质供应比例呈线性正相关;家畜的采食组分受到草地植被可利用性的影响,植被垂直可利用性和水平可利用性均与家畜采食组分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但相对于植被的垂直可利用性其水平可利用性对于家畜的采食组分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放牧处理下,不同植被面临的放牧压也存在季节性动态,而水平可利用性较大的植被可能面临更高的放牧压。(2)不同放牧方式显着影响植被地上及地下植被产量进而影响土壤C的输入。持续适牧处理(MMM)具有最大的地下根系产量及周转速率积累了最多的土壤有机C。尽管休牧处理(RHM和RMH)具有较高的根系现存量、优势草种比例及较好的N固持能力,但是其累积有机C量低于MMM。持续重牧处理(HHH)显着抑制地上及地下植被产量,导致大量土壤N损失及不利的土壤微生物环境,使得土壤C输入减少。在后生长季缓解放牧压(HHM)并未起到有效C固持效果。(3)放牧方式导致环境条件的改变显着影响地上凋落物的降解速率,但对地下凋落物并无显着影响。植被地上凋落物相对于地下凋落物来说降解速率更快。植被盖度和土壤含水量是控制地上凋落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然而土壤微生物量是控制地下根系凋落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放牧导致的环境改变对植被地上凋落物降解的影响相对于地下根系凋落物而言更大。综上所述,天然草地植被的可利用性对自由放牧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放牧利用方式下,由于家畜采食的差异导致植被产量和组分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土壤有机C的输入,合理的放牧方式有利于草地土壤有机C的固持。植被地上凋落物的降解速率均受放牧方式的影响,而地下根系凋落物的降解受放牧方式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邓蕾[4](2014)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固持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恢复是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其固碳效益是衡量植被恢复生态成效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针对我国生态建设需求及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以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典型样地与尺度拓展相结合的方法,在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的大背景下,对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固碳效益演变过程及其机制进行研究,评估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固碳潜力和碳增汇效应,阐明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固碳动态特性及限制性因子,揭示植被恢复重建与固碳效益演变的互动关系,对于评估植被恢复环境的碳汇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而为指导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具有较大的碳汇功能和固碳潜力,退耕年限是影响土壤固碳量的主要因子,且在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中,退耕还草的固碳速率较高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固碳潜力为0.59Tg yr-1,平均固碳速率为0.29Mg ha-1yr-1;退耕年限是影响土壤固碳量的主要因子,年均温度和初始土壤碳储量对土壤固碳量产生明显影响,但土地利用类型、气候区和年均降雨的影响不显着;在退耕还乔木、灌木和草中,退耕还草的固碳速率较高。因此,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碳储量的一个主要因子,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该区土壤碳汇的增加起着重要作用。(2)旱区生态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土壤质量的改善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深层土壤的碳氮固定潜力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延长而增加农田弃耕后,随着植被恢复,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着增加,尤其0-5cm土壤,深层SOC、TN含量先降低后增加;0-10cm土壤碳氮储量显着增加;0-100cm土壤碳氮储量先显着降低,直到弃耕30年时才增加到弃耕前水平。对土壤碳氮储量的研究不仅要关注表层土壤,而且要加强对深层土壤碳氮特征的监测与分析,植被恢复时间越久,深层土壤的碳氮的固定潜力越大。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提高退化土地的土壤质量水平。(3)长期植被恢复显着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固碳潜力,上层土壤碳储量高于下层土壤,但土壤固碳量主要发生在下层土壤通过对长期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固碳效益的监测,发现退耕以后,下层40-100cm土壤固碳量高于上层,0-40cm土壤碳储量基本不变;坡耕地和退耕23、35、58、78年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别为7.69、14.58、16.25、19.22和19.95kg m-2,各阶段的固碳速率为299.1、139.6、129.0和36.8g m-2yr-1;表明植被封育以后具有较大的固碳能力,为人为管理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4)自然恢复措施下植被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增加,主要源于土壤有机碳和其他营养元素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的长期积累长期次生林演替过程中(~150年),土壤碳储量、SOC、全氮、C/N比均显着增加;SOC、全氮含量主要积累在植被恢复的早期阶段,恢复50年后,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趋向平衡;土壤碳储量与SOC、全氮(TN)、C/N比成显着正相关,但在年降雨量接近600mm的子午岭林区,土壤水分不是影响土壤碳储量的关键因子;上层土壤碳储量高于下层土壤,但土壤的固碳量主要发生在下层土壤。因此,自然恢复能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土壤碳储量的增加主要是SOC和其他营养元素在长期的植被演替过程中积累的结果。(5)草地植物碳储量主要由地下生物量决定,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变化一致,土壤碳储量不仅受植被生产力的制约而且还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人工草地0-100cm土壤碳储量与地下生物量碳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且0-5cm土壤碳储量一直增加;在种植16年的过程中,0-100cm土壤碳储量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种植30年以后,虽然苜蓿生产力较低,但是土壤碳储量恢复到种植前水平;植物碳储量主要有地下生物量决定,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变化一致;苜蓿地碳储量主要受植物生物量、根茎比、SOC、TN和全磷(TP)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土壤碳储量不仅受植被生产力的制约而且还受SOC和养分的影响。(6)人工长期围封禁牧可显着增加植被群落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围封后土壤碳库增量主要发生在深层土壤围封可增加退化草地群落的盖度、高度、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和枯落物累积,增加了禾草类比例,减少了根茎比,同时显着改善了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和pH;长期围封显着增加了SOC、TN、C/P、N/P、C/N和0-100cm土壤碳储量;围封后,土壤碳增量主要发生在30-100cm,受植被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共同影响。对草地进行长期围封禁牧和控制放牧干扰,可显着提高土壤碳储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20)
何念鹏,张云海,代景忠,韩兴国,宝音陶格涛[5](2012)在《土地利用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固持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o explore the optimal land-use for soil carbon(C) sequestration in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we investigated C and nitrogen(N) storage in soil and soil fractions in 8 floristically and topographically similar sites which subjected to different land-use types(free-grazing,grazing exclusion,mowing,winter grazing,and reclamation).Compared with free-grazing grasslands,C and N storage in the 0-50 cm layer increased by 18.3%(15.5 Mg C ha-1) and 9.3%(0.8 Mg N ha-1) after 10-yr of grazing exclusion,respectively,and 21.9%(18.5 Mg C ha-1) and 11.5%(0.9 Mg N ha-1) after 30-yr grazing exclusion,respectively.Similarly,soil C and N storage increased by 15.3%(12.9 Mg C ha-1) and 10.2%(0.8 Mg N ha-1) after 10-yr mowing,respectively,and 19.2%(16.2 Mg C ha-1) and 7.1%(0.6 Mg N ha-1) after 26-yr mowing,respectively.In contrast,soil C and N storage declined by 10.6%(9.0 Mg C ha-1) and 11.4%(0.9 Mg N ha-1) after 49-yr reclamation,respectively.Moreover,increases in C and N storage mainly occurred in sand and silt fractions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 with grazing exclusion and mowing.Our findings provided evidence that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have the capacity to sequester C and N in soil with improved management practices,which were in the order:grazing exclusion > mowing > winter grazing > reclamation.(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2年05期)
冯照和[6](2012)在《纸基蜂窝固持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蜂窝零件的高速铣削加工固持过程中所使用的固持方法都不同程度的使用到粘结材料。实践表明,现有的固持方法固持可靠性低,零件加工精度低,粘结材料的后续清理工作复杂。最重要的是,在固持过程中所使用的粘结材料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针对现有固持方法的不足之处,我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和摩擦吸附原理的蜂窝芯零件固持方法。此方法不仅可以可靠的固持被加工的蜂窝芯材料,而且由于不再采用任何粘接材料,从而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是一种绿色的,完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加工制造方法。本文基于此固持方法,结合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成果,优化设计出了一整套的固持系统。包括,固持平台的本体、能够实现铁粉填充区域均匀、高度可控的填料装置以及基于分布式弹簧的压紧装置,并且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磁路的合理性以及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制造出的固持系统进行了真实的加工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本文在第一章首先阐述了蜂窝夹层材料的结构特点,然后根据蜂窝材料的属性,对蜂窝零件通常所用的叁种固持方法分别进行了介绍。为了克服这叁种固持方法的不足之处,本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磁场和摩擦学原理的纸基蜂窝零件的固持理论。结合此固持理论以及已取得的成果,本文对整个固持系统各部分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给出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基于磁场和摩擦吸附原理的固持方法,继而根据摩擦力产生的原理,结合固持平台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摩擦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实验对此固持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且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设计了外加磁场的磁路及磁极参数。最后针对铁粉填充介质的类型以及磁化过程是否会对蜂窝材料加工设备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了选择和分析。基于此固持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蜂窝芯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第叁章首先阐述了蜂窝材料通用固持平台的作用,然后对通用固持平台进行了设计。运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磁路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对磁路结构进行了改进。最后综合以上的原理制造出了一套通用磁性平台,并运用制造出的磁性平台对平台的固持可靠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得到满意的结果。第四章首先阐述了曲面模块的作用,继而对曲面模块的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运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添加有曲面模块的磁路进行仿真,验证磁路设计的合理性,最后综合以上原理,制造出了满足要求的曲面模块。第五章首先阐述了辅助系统的组成,包括自动填料装置和压紧装置。然后结合过去设计的机构,根据铁粉以及蜂窝的特性,优化设计了一套辅助装置。随后详细分析了填料装置填料区域的均匀性、高度可控性以及压紧装置的安全可靠性。最后对辅助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根据此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制造出了一整套辅助装置。第六章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然后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1-01)
丁金枝,来利明,赵学春,朱林海,姜联合[7](2011)在《荒漠化对毛乌素沙地土壤呼吸及生态系统碳固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化极大地影响着包括毛乌素沙地在内的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呼吸及碳固持潜力,因而,可能对区域或全球的碳循环造成一定影响。为揭示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理解荒漠化对毛乌素沙地土壤呼吸及碳固持的影响,根据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类型的研究结果,以毛乌素沙地固定沙地本氏针茅群落(FS)、固定沙地油蒿群落(FA)、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SFA)、流动沙地一年生植物群落(AL)等4个代表毛乌素沙地荒漠化主要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其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和月动态,结合植物群落生产力的野外调查,分析了荒漠化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FA、FS、SFA、AL不同月份之间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变化显着,4个群落5月份土壤呼吸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8:00,但6-9月份土壤呼吸最高、最低值却分别出现在12:00以后和7:00。FA、FS、SFA、AL在主要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99.79、88.13、47.95、13.82 mg.m-.2h-1。FS、FA和SFA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显着,5月最低,7月最高,AL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相对较小。FS、FA和SFA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温度存在显着的指数相关关系,FS、FA、SFA和AL的Q10值依次为5.87、5.05、4.02、0.64。FS和FA的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湿度显着正相关,而SFA和AL的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湿度不存在显着线性关系。土壤呼吸与1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回归模型表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可以解释不同群落土壤呼吸月变化的69%-87%。FS、FA、SF和AL的月土壤呼吸速率与根系生物量存在显着线性关系。在主要生长季(5-9月)平均根系呼吸速率和平均土壤微生物呼吸随荒漠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FS、FA、SFA和AL根系呼吸与土壤呼吸的比率分别为51.40%、59.99%、70.85%、45.86%。在主要生长季(5-9月)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分别为36.16、18.56、-11.29和-22.49 C g/m2。随荒漠化程度的加重,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逐渐降低。因此,采取合理措施使荒漠化土地向以油蒿或本氏针茅为主的固定沙地演替,有助于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的提高和植物群落的生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杨辉[8](2010)在《蜂窝加工固持设备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固持方法相比,基于磁场与摩擦学原理的蜂窝固持方法具有固持稳定可靠、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针对这种新方法的固持设备的开发是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加工当中的关键,而固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新固持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及生产效率。本文针对新一代蜂窝加工固持设备的研制,研究并开发出一套固持设备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本论文所做的工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针对开发出的新一代蜂窝加工固持设备,对其机械系统进行简要的介绍,对磁性平台、压紧装置及填料机构的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固持设备的各运动部件均采用控制电机作为驱动元件,便于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最后给出了基于新一代固持设备的蜂窝固持工艺流程。(2)在分析固持设备控制系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PC机及步进控制卡主从式控制结构的步进电机驱动的开环控制系统。完成了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步进控制卡、工业PC机等硬件的选型设计,并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电气设计。对填料机构绝对坐标系的建立、填料机构的定位控制、励磁机构及压紧装置的定位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3)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开发了系统控制软件,对系统初始化模块、运动控制模块、路径规划模块、系统状态监控模块、安全保护模块、参数设置模块及人机界面等模块的功能及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选择触摸屏作为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接口,对固持设备进行实时监控。(4)以以上研究工作为基础,成功装配了一套蜂窝固持设备,包括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并完成固持设备机械系统及控制系统的现场调试和填料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1-01)
石伟琦,夏运生,刘晓蕾[9](2008)在《丛枝菌根在草原生态系统碳固持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重大,而丛枝菌根广泛存在于草原生态系统中,对碳固持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菌根碳固持研究的特点表现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的功能逐渐定性量化、研究转变为植物-微生物-土壤叁维立体等,向大背景、多理论和模型化方向发展。总结丛枝菌根在草原碳固持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丛枝菌根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AMF淀积了植物光合产物一定数量的碳,是土壤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碳库;3)AMF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碳固持;4)AMF产生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土壤中一个重要碳库;5)AMF提高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间接增加了生物碳固持,巩固了土壤碳库的碳储存。由于AMF对于调控碳循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全球气候变化下AMF的碳固持潜力研究、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AMF的量和菌丝在土壤结构中的功能及菌丝网在生态系统碳固持中的作用必将成为重点热点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期刊2008年02期)
章荣正[10](2007)在《纸基蜂窝芯零件高速铣削加工固持系统中激磁单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纸基蜂窝芯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中。但实践证明,我国传统的固持方法在高速铣削成型过程中,无法达到可靠固持纸基蜂窝芯材料的目的,从而制约了这种材料的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大学柯映林教授于2001年申请了发明专利(专利号:ZL O1 1 35679.0)“蜂窝类柔性结构材料的加工方法”,该专利中首次提出了基于磁场与摩擦学原理的纸基蜂窝芯零件固持方法。与传统的固持方法相比,基于磁场与摩擦学原理的蜂窝固持方法,具有稳定可靠、使用方便、对环境和操作工人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使用这种固持方法,可大大提高蜂窝芯零件的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目前,基于磁场和摩擦学原理的永磁固持平台已经成功应用于纸基蜂窝芯零件的加工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安装困难、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针对这些不足,本文通过理论分析、ANSYS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纸基蜂窝芯零件电磁固持系统中激磁单元的磁场和力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论证了激磁单元的可行性,丰富了固持系统的实现形式。另外,本文采用的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可看成是对前人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的补充和完善。铁粉填充区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这种新的固持方法能否有效固持的关键。因为固持力产生主要是因为磁吸力的存在。而获得填充有铁粉的蜂窝芯材料的磁导率又是计算或分析磁感应强度的一个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铁磁性粉体集合体的特性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都是围绕粉体与绝缘体和粘合剂组成的集合体展开的,而缺乏针对铁粉和蜂窝芯集合体的研究。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填充有铁粉的蜂窝芯材料的截面内磁导率,并根据磁阻的公式对轴向磁导率进行了估算。然后,把测得的铁粉磁导率应用于理论计算和ANSYS有限元分析中,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确定磁感应强度在铁粉填充区域的分布,首先从有限元计算结果中提取出了有效的磁感应强度值,再利用MATLAB软件将这些离散值分叁部分拟合成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在得出铁粉填充区域磁感应强度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出铁粉柱单元之间的磁吸力,并把由于磁吸力的存在而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与铁粉的自重作比较。调整相关的磁场参数使得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铁粉自重,这就意味着,铁粉将被“吸附”在蜂窝芯侧壁上。然后定义一种新的实体材料,它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与蜂窝芯材一样,它的密度和填充有铁粉的蜂窝芯密度一样。这样把切削力作为集中力施加在这种等效材料上,利用ANSYS软件可分析得出局部最大Z向变形。当变形在工程许可的范围内,则可以证明激磁单元是可行的。最后,本文研究了磁感应强度以及磁吸力与铁粉填充高度的关系,论述了固持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确定了线圈匝数和线圈电流,并利用ANSYS软件的优化功能对激磁单元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以达到铁芯材料体积最小、成本最低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14)
固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强磁场和摩擦学原理的固持方法具有方便、绿色的特点,可用于纸基蜂窝芯工件高速铣削时可靠固持。首先提出磁场的控制方式,并设计磁性平台结构;针对蜂窝芯原始制作弯曲问题,提出弹簧预压紧方法,并对压紧传动方式进行分析和设计;解决铁粉填充传动和均匀填料问题。在此基础上,集成整套固持系统,采用经济实用的开环控制系统,并开发数控软件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李学.面向数字化检测的飞机钣金件固持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18
[2].姜杰凤,毕运波.蜂窝芯工件高速铣削自动化固持系统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
[3].陈文青.不同放牧方式对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碳固持的影响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4].邓蕾.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固持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何念鹏,张云海,代景忠,韩兴国,宝音陶格涛.土地利用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固持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2
[6].冯照和.纸基蜂窝固持系统的设计[D].浙江大学.2012
[7].丁金枝,来利明,赵学春,朱林海,姜联合.荒漠化对毛乌素沙地土壤呼吸及生态系统碳固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
[8].杨辉.蜂窝加工固持设备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10
[9].石伟琦,夏运生,刘晓蕾.丛枝菌根在草原生态系统碳固持中的重要作用[J].生态环境.2008
[10].章荣正.纸基蜂窝芯零件高速铣削加工固持系统中激磁单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