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变化论文_梁晨,任静静,王云凤,路璐,弓伟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巴细胞,免疫,细胞,胃癌,综合征,天全,手足。

免疫学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梁晨,任静静,王云凤,路璐,弓伟华[1](2019)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学相关指标在过敏性紫癜(hen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9月郑州大学第叁附属医院收治的HSP患儿143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5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数及绝对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及补体水平。结果 HSP患儿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的百分数及其绝对计数均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B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及其绝对计数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白细胞数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M、IgE及补体C3的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HSP组患儿Ig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可能对HSP患儿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冯源发,金晨曦,谢世豪,谢红艳,黄俊[2](2019)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肺脏组织CD69~+TRM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肺脏CD69~+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使用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6周后分离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肺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使用HE染色,观察肺部病变情况;制备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的CD69~+TRM的含量;使用细胞表面染色方法,观察CD69~+TRM细胞表面CD103、CD62L和CD107a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CD69~+TRM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L-9和IL-10的分泌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肺脏组织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CD4~+T和CD8~+T细胞中,感染组CD69的表达比例均高于正常组[(19.02±2.87)%vs.(4.29±0.21)%,(7.61±1.99)%vs.(2.46±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T细胞中,CD62L和CD107a分子在感染组小鼠CD69~+细胞的表达比例低于正常组[(6.41±0.47)%vs.(23.95±1.63)%,(30.19±2.70)%vs.(48.15±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8~+T细胞中,感染组小鼠CD69~+细胞表面CD103和CD62L分子的表达比例远低于正常组小鼠[(19.12±0.41)%vs.(44.79±3.64)%,(38.89±4.59)%vs.(58.69±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T细胞中,感染组CD69~+T细胞相比正常组表达较高水平的IL-4[(27.25±0.88)%vs.(14.57±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8~+T细胞中,感染组CD69~+T细胞相比正常组表达较高水平的IFN-γ[(45.08±4.25)%vs.(2.7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肺脏组织中存在着一群表达CD69的TRM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导的肺部肉芽肿病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冰,赵虎,徐臻,张海玲,周晓水[3](2019)在《盆腔纤维瘤患者术后免疫学炎症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盆腔纤维瘤手术对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盆腔纤维瘤患者22例,测定术前及术后1 d、3 d、7 d的血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手段来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计算CD4+/CD8+比值。结果:患者术后24 h IL–6、TNF–α、CRP水平显着高于术前,CD3+、CD4+、CD8+,CD4+/CD8+显着低于术前,术后72 h炎症及免疫指标变化程度减轻,但较术前仍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 d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炎症及免疫水平的变化程度与出血量明显相关,且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上述指标变化最为明显。结论:盆腔纤维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有所降低,炎症水平升高,免疫及炎症水平的变化程度可能与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肖力,高平明,刘志刚,周杏,罗威耀[4](2019)在《纳洛酮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神经免疫学指标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前后血清、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神经免疫学指标变化、意义以及治疗对策。方法按照临床诊断标准,将60例HFMD重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常规加纳络酮治疗,治疗前后均采集血清进行β-EP、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亚群检测,同时采集脑脊液进行β-EP检测。结果纳络酮治疗前后重症患儿血清、脑脊液β-EP呈显着下降;IgG、IgA、IgM、CD4/CD8显着升高,CD8显着下降,纳洛酮治疗临床效果明显。结论β-EP是重症HFMD紊乱参与重症HFMD进展;纳洛酮可作为重症患儿有效治疗对策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贺志强,裴明祥,么甲超,张波涛[5](2018)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与局部炎性因子变化及免疫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与局部炎性因子变化及免疫学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进行传统开腹根治手术,观察组(n=40例)进行腹腔镜根治手术。分析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状况,血清WBC(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IL-6、TNF-α和T细胞亚群(CD8~+、CD3~+、CD4~+及NK细胞)含量改变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肠道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后患者血清WBC计数、CRP、IL-6及TNF-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CD3+、CD4+及NK细胞含量较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术后CD3+含量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变化幅度小,免疫能力提升,更有利于患者恢复。(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纪荣佳,王俊毅,王艺辉,陈大朝[6](2018)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治疗期血清VEGF、BFGF及免疫学指标变化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免疫学指标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于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索拉菲尼。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72h的血清VEGF、BFGF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术后24、72h,两组患者血清VEGF、BFGF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IgG、IgA、IgM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黏附率、吞噬率、杀菌率、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等免疫学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免疫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两组患者IgG、IgA、IgM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黏附率、吞噬率、杀菌率、NK细胞百分比等免疫学指标恢复至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VEGF、BFGF及免疫学指标,但对后者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曾江潮,隆洪木,许仲平,曾磊,王仁龙[7](2018)在《两种姑息性引流方式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免疫学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两种姑息性引流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免疫学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的8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RCP组和PTCD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有效率、围术期指标及肝功能变化等差异。结果 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均低于ERCP组,两组患者术后7d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术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脂多糖指标均低于术前,且术后2周ERCP组均明显低于PT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与PTCD比较,具有经济实用、恢复快及预后佳等优点,可作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措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12期)

何亚[8](2018)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研究免疫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5名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是否伴有脾肿大患者的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4+及CD4/CD8)及CD5+、血清IL-2水平分别为(57.20±5.15)%、(35.35±3.60)%、(28.98±2.81)%、(1.23±0.12)、(63.23±5.75)%及(4.31±0.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4.24±5.78)%、(42.56±4.18)%、(37.35±3.95)%、(1.78±0.21)、(70.45±6.38)%及(6.20±0.63)ng/ml,其他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20+、CD40L+及CD5+CD19+)及Th1类细胞因子(IFN-γ、TGF-β及TNF-α)分别为(6.84±0.45)%、(9.45±0.63)%、(5.72±0.46)%、(105.64±10.72)ng/L、(276.72±34.75)pg/ml及(1.63±0.24)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3.31±0.25)%、(5.25±0.37)%、(2.43±0.22)%、(80.25±6.34)ng/L、(169.89±20.34)pg/ml及(0.83±0.13)ng/ml,且观察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及是否伴有脾肿大患者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呈现明显异常表达状态,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脾肿大均有一定的检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成鑫[9](2018)在《血液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液学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死亡的人数已列世界第二位。在临床研究发现,CAD终末期具有加速进展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突然发作、病情急剧恶化等特点。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往往预后较差。临床中将这种具有加速演变和剧烈进展特点的危重冠心病终末期定义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CS是CAD最为严重的发病形式。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中ST段是否升高分为叁种亚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由于ACS病情的严重性,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对ACS快速诊断及尽早治疗,但事实上在真实世界的情况是患者急诊到医院后仍然有大量的ACS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种情况在中国表现尤为明显,导致了此类患者的预后差异性大,特别是NSTEMI及UA其危险分层更难把控,如何寻找一些潜在的较为简便易实现的ACS危险预测指标,以便更好的预测疾病进展风险,是目前ACS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有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炎症反应在ACS时所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集中在研究可以用来评估ACS风险分层的免疫细胞及炎症标记物,但尚未形成定论。近年来,对一些主要的血液学指标与ACS预后诊断价值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主要优点是经济简便,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广泛而容易获得。同时也证实了这些指标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2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统计研究ACS叁个亚型患者血液学标记物: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cyte percentage,MO)、血小板宽度(Platelet width,PLW)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冠状动脉阻塞程度、是否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及30天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潜在的较为简便易实现的ACS危险预测指标,更好的预测疾病进展风险;3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选取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共309名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电脑,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T段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叁组,即UA150例、STEMI59例和NSTEMI100例组。所有患者都可通过病史、CAG、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来确诊ACS。3.2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偏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M(P25,P75)进行描述,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自带的Pairwise Comparisons法进行多组间两两比较;正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衡量变量间相关性,偏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衡量变量间相关性。定性资料采用构成比或频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0天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果:(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PLR、WBC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呈现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W和MO与cTnI无相关性。(2)非参数检验显示,是否进行PCI的患者,叁组中NLR、PLR、PLW、MO、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非参数检验显示,除PLW之外,是否进行急诊PCI(EPCI)的患者,NLR、PLR、MO、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NLR、PLR及WBC在急诊PCI组均显着高于未急诊PCI组,相反MO明显降低。进一步分析STEMI及NSTEMI两种亚型的患者,仅NLR、PLR与是否进行EPCI发生相关,行EPCI患者NLR及PLR显着高于行未行EPCI的患者;而UA组的NLR、PLR及PLW在行EPCI组均显着高于未行EPCI组,相反MO在未行EPCI组明显降低;(4)在所有ACS患者中,非参数检验显示,除PLW之外,与30天全因死亡,NLR、PLR、MO、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NLR、PLR及WBC在30天全因死亡组均显着高于未死亡组,相反MO明显降低。进一步分析STEMI及NSTEMI两种亚型的患者,仅NLR与30天全因死亡发生相关,死亡组患者NLR显着高于非死亡组患者;而UA组的NLR、PLR及WBC在30天全因死亡组均显着高于未死亡组,相反MO在死亡组明显降低。提示NLR、PLR、MO、WBC这四项指标的改变可以预测ACS的预后,即死亡发生率,尤其NLR升高意义更大;(5)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将SYNTAX评分划分为3组,具体为低危组0-22分,中危组23—32分,高危组≥33分。经非参数检验,叁组间NLR、PLR、PLW、MO、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I、NLR、PLR和MO是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其中,cTnI、PLR、NLR为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7)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作cTnI,NLR,PLR和MO受试者死亡工作曲线ROC曲线,从预测结果看,NLR对于30天死亡预测价值最大,其次是PLR和cTnI;MO的预测效果最差。5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NLR为较为简便易实现的ACS血液学危险预测指标,如结合PLR、PLW、MO、WBC就可以更好的预测ACS进展风险。第二部分外周血免疫细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分析1研究背景目前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免疫细胞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发展到终末期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也是目前全球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ACS最主要的病理特点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稳定性心绞痛的斑块不稳定且更易碎裂。虽然几乎可以肯定,大部分的免疫细胞参与了动脉易破裂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但是到目前为止,免疫细胞与动脉易破裂斑块发生发展过程具体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观察研究免疫细胞与动脉易破裂斑块发生发展关系时,ACS患者无疑是最佳的研究对象。近十年以来的很多研究也证实了一系列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和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参与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ACS的进展。我们通过第一部分研究发现主要的血液学指标不同程度与ACS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互关联,说明在ACS中淋巴细胞、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等都有可能参与其中,而且与其密切相关,但各种免疫细胞亚群与ACS叁个类型的具体关系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其机制更是不清楚。2研究目的了解ACS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单核细胞亚群、T细胞亚群及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的变化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3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选取收集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共50名ACS患者及19健康志愿者。将50名ACS患者根据有无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两组:AMI组代表心肌梗死组,包括STEMI及NSTEMI的病人;UA组代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第叁组健康志愿者组用NG组表示。所有患者都可通过病史、CAG、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来确诊ACS。3.2实验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亚群、T细胞亚群及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其中单核细胞亚群用抗体CD14、CD16和CD45标记,T细胞亚群用抗体CD4、CD8、CD3标记,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用抗体CD14、HLA-DR和CD45标记。同时在单核细胞中,用流式方法检测CD11b+CD206+、CD11b+CD68+细胞。3.2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使用SNK法进行多组间两两比较;偏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M(P25,P75)进行描述,多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自带的Pairwise Comparisons法进行多组间两两比较;正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衡量变量间相关性,偏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衡量变量间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果:(1)通过3组一般情况统计学分析比较,叁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淋巴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单核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比例、CD14+CD16-单核细胞、CD14+CD16+单核细胞、CD11b+CD68+单核/巨噬细胞在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叁组中淋巴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比:健康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其中AMI和UA、AMI和NG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UA和N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T细胞亚群中,叁组中CD3+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健康对照组。其中AMI和NG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MI和UA、UA和N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D3+CD8+T细胞、CD4+/CD8+、CD4+CD8+及CD4-CD8-叁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在单核细胞亚群中:CD14+单核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比例:健康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其中AMI和NG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MI和UA、UA和N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4+CD16-单核细胞占单核细胞比例:健康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其中AMI、UA、NG叁组中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CD14+CD16+单核细胞占单核细胞比例: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健康对照组。其中AMI、UA、NG叁组中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对于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叁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7)叁组中CD11b+CD68+单核/巨噬细胞(代表促炎性的M1单核/巨噬细胞):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健康对照组。其中AMI和NG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MI和UA、UA和N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CD11b+CD206+单核/巨噬细胞(代表抑炎性的M2单核/巨噬细胞)叁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研究结论:(1)单核细胞亚群与ACS密切相关,其中CD14+CD16-单核细胞与ACS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CD14+CD16+单核细胞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在外周血中可能存在介于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的一群细胞,其中代表促炎性的M1单核/巨噬细胞与急性期ACS正相关,但这群单核/巨噬细胞有什么样的功能和具体分型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3)本研究中未发现MDSCs与ACS的相关性;(4)适应性免疫反应与ACS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CD3+CD4+T细胞在ACS早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第叁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与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1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壁的慢性代谢和炎症性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脏冠状动脉中的具体体现,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CAD终末期最为严重的发病形式。脂质和免疫细胞在血管壁内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ACS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脱落造成梗塞相关冠状动脉有关。目前的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程的各个阶段,单核巨噬细胞在参与和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具有不同的表型,对炎症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或缓解有不同的影响。巨噬细胞分为两种亚群,M1型及M2型,M1型被认为是促炎型,而M2被认为是抑炎型。促炎型和抗炎型的巨噬细胞都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这些细胞亚型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命运,因为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调控,所以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调控机制应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具体调节过程仍不清楚。近年来,有关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细胞内NAMPT(i NAMPT)是合成NAD的限速酶,细胞外NAMPT(e NAMPT)表现出细胞因子/脂肪因子的特性,表明其可能是代谢与炎症联系的纽带。虽然多项研究显示外周血中NAMPT含量升高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且NAMPT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可能有关,但其对进入外周血中的单核/巨噬细胞极化是否具有调节作用还不得而知。2研究目的:(1)通过观察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亚型和血浆NAMPT的表达水平,了解NAMPT与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的联系;(2)了解细胞外NAMPT和细胞内NAMPT与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亚型极化的关系;3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2015年6月-2016年12月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募集ACS患者61名;另一组为20例年龄匹配的无心血管病史的体检人员被招募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3.2血标本的收集和PBMC的分离采集ACS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标本,分别进行分子标记物如肌钙蛋白的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离PBMC。3.3原代人巨噬细胞的培养分为两组,一组分离得到PBMC,接种培养洗涤,分别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向M1和M2极化。另一组,向细胞中分别加入NAMPT、NAMPT抑制剂FK866和NAMPT中和抗体。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水平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情况。3.4核糖核酸(RNA)提取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提取纯化RNA,使用商品化的PCR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定量检测。3.5细胞外NAMPT和细胞因子水平检测血浆中细胞外NAMPT的含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ra、IL-6、IL-10和TNF-α含量。3.6流式细胞术检测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鉴别单核/巨噬细胞M1/M2比例。3.7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通过裂解新鲜的细胞,收集蛋白上清液。测定蛋白浓度,进行电泳并转膜。经过一抗二抗标记显色,在化学发光成像系统中拍摄照片。3.8统计学分析将得到数据按目的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果:(1)在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中发现,在UA组、NSTEMI组、STEMI组及正常对照组(UG组)中高血压、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有统计学差异;(2)e NAMPT和i NAMPT在AC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提高;(3)急性期AC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向M1极化;(4)M1单核/巨噬细胞中NAMPT m RNA水平和e NAMPT水平高于M2单核/巨噬细胞中的NAMPT m RNA水平和e NAMPT水平;(5)抑制i NAMPT和e NAMPT的水平对M2极化无影响,但可以降低M1极化;而增加NAMPT的水平对M2极化无影响,但可以促进M1极化。5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NAMPT参与ACS发病至少部分是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亚型的功能来实现的。ACS时NAMPT升高可能通过调节M1极化,起到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石瑛,任静静,王云凤,路璐[10](2017)在《EV71~+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学相关指标变化与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学相关指标在EV71~+手足口患儿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岁以下手足口患儿(144例)为手足口病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利用q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EV71 mRNA的表达,并将病例组是否为EV71感染又分为EV71~+组和EV7~1-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各亚群百分数;利用双平台法计算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数;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的含量。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及CD3~+CD8~+T细胞的百分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D19~+B细胞及CD16~+56~+NK细胞百分数则显着增高(P<0.05);而CD4/CD8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经双平台计数得患儿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NK细胞绝对计数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gM水平升高(P<0.05);EV71+组淋巴细胞亚群中B细胞百分数及绝对计数均高于EV71-组,免疫球蛋白IgM水平亦升高(P<0.05);不同年龄分组中男患儿均多于女患儿(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紊乱,监测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可以为临床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状态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7-10-26)

免疫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肺脏CD69~+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使用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6周后分离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肺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使用HE染色,观察肺部病变情况;制备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的CD69~+TRM的含量;使用细胞表面染色方法,观察CD69~+TRM细胞表面CD103、CD62L和CD107a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CD69~+TRM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L-9和IL-10的分泌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肺脏组织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CD4~+T和CD8~+T细胞中,感染组CD69的表达比例均高于正常组[(19.02±2.87)%vs.(4.29±0.21)%,(7.61±1.99)%vs.(2.46±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T细胞中,CD62L和CD107a分子在感染组小鼠CD69~+细胞的表达比例低于正常组[(6.41±0.47)%vs.(23.95±1.63)%,(30.19±2.70)%vs.(48.15±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8~+T细胞中,感染组小鼠CD69~+细胞表面CD103和CD62L分子的表达比例远低于正常组小鼠[(19.12±0.41)%vs.(44.79±3.64)%,(38.89±4.59)%vs.(58.69±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T细胞中,感染组CD69~+T细胞相比正常组表达较高水平的IL-4[(27.25±0.88)%vs.(14.57±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8~+T细胞中,感染组CD69~+T细胞相比正常组表达较高水平的IFN-γ[(45.08±4.25)%vs.(2.7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肺脏组织中存在着一群表达CD69的TRM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导的肺部肉芽肿病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学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梁晨,任静静,王云凤,路璐,弓伟华.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研究.2019

[2].冯源发,金晨曦,谢世豪,谢红艳,黄俊.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肺脏组织CD69~+TRM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J].热带医学杂志.2019

[3].王冰,赵虎,徐臻,张海玲,周晓水.盆腔纤维瘤患者术后免疫学炎症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肖力,高平明,刘志刚,周杏,罗威耀.纳洛酮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神经免疫学指标变化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9

[5].贺志强,裴明祥,么甲超,张波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与局部炎性因子变化及免疫学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8

[6].纪荣佳,王俊毅,王艺辉,陈大朝.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治疗期血清VEGF、BFGF及免疫学指标变化的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7].曾江潮,隆洪木,许仲平,曾磊,王仁龙.两种姑息性引流方式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免疫学变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8].何亚.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研究免疫学[D].广州医科大学.2018

[9].张成鑫.血液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

[10].石瑛,任静静,王云凤,路璐.EV71~+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学相关指标变化与临床应用价值[C].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免疫学治疗效果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3 输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3 输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年中国麻疹发病人数情况1 CBE-脂质体瘤苗免疫第 14 天,PALS 显...各组江汉土鸡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变化(×1...

标签:;  ;  ;  ;  ;  ;  ;  

免疫学变化论文_梁晨,任静静,王云凤,路璐,弓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