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通路论文_禚传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通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觉,磁共振,视神经,脊髓炎,张量,光学,谱系。

视觉通路论文文献综述

禚传君[1](2019)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通路结构和功能变化研究的现状和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通路神经系统,尤其是视网膜神经纤维等,从组胚学角度来看,是大脑皮层神经纤维的外延,均由外胚层发育分化而成。视网膜的10层结构中有4层与脑灰质6层结构中的4层在功能上高度同源,互相调节,因此,视网膜有"大脑之窗"的称号。在既往30多年中,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探索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表现,并且有诸多研究反向探索了视觉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与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比如帕金森病的眼底病变预测作用,痴呆症的眼底病变预测作用,精神分裂症的眼球扫视异常等。近10年来,伴随着视觉系统检测仪器的快速发展,探索视觉神经成分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再次被推进到一个新的平台。笔者综述了过去30年来有关眼-脑共变的研究脉络,并提出了以后研究方向,以期增加对本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苏磊[2](2019)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觉通路损伤及预测脑结构改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炎症和神经退行的相互作用贯穿了NMOSD的全程。1.对于神经退行而言,NMOSD中的视神经炎,对于顺向神经退行性变(如,对于枕叶视觉中枢的影响)和逆向神经退行性变(如,对于视网膜神经元的影响)的作用尚不清楚;2.对于免疫炎症而言,涉及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具有激活、趋化免疫细胞等作用,其中血浆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7A等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些细胞因子是否可以预测NMOSD患者的MRI损伤和临床残障结局,尚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明确NMOSD患者中是否存在视觉通路的双向退行,如果存在,则确定发生退行的范围。第二部分旨在调查NMOSD患者的临床残障结局、MRI指标以及IL-1β,IL-6,IL-17A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招募了36名NMOSD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采集叁维T1加权(T1-weighted,TIWI)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序列和弥散张量序列(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以分析后视觉通路的损伤,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前视觉通路的损伤。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招募了40名NMOSD患者和31名HC。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评价血浆IL-1β,IL-6和IL-17A等细胞因子。进行常规脑和脊髓常规核磁共振扫描,以及高分辨率3DT1核磁共振扫描和DTI序列的采集以便评价脑和脊髓的病灶、脑萎缩以及脑白质的完整性。在NMOSD患者中,有7名患者具有临床、MR和血浆检测的纵向观察指标。研究结果:在第一部分中,与12名不存在早期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的NMOSD(NMONON)患者和24名HC相比,24名存在早期视神经炎的NMOSD(NMOON)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外层视网膜厚度、内层视网膜厚度、外侧膝状体体积、初级视觉皮层体积的显着减低,除此之外,视网膜的完整性也有明显的下降。与HC相比,NMONON患者只有内层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完整性出现明显减低。除此之外,存在视神经炎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双向退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减低重于初级视觉皮层体积的萎缩。在第二部分中,与HC相比,NMOSD患者中血浆IL-1β和IL-6水平显着增高。IL-1β水平与脑白质体积(white matter volume,WMV),平均上颈髓面积(mean upper cervical cord area,MUCCA)存在相关性,IL-1β水平与脑弥散参数亦有相关性。血浆IL-1β与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成正相关。7名完成了2年随访的患者IL-1β水平减低与脑WMV增加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NMOSD患者中:1.存在跨突触的神经退行。内层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完整性在NMONON患者中也会出现损伤,视神经炎后,前视觉通路的损伤重于后视觉通路的损伤。2.血浆IL-1β水平升高并且IL-1β水平的升高与结构MRI变化和临床残疾程度存在相关性。我们的发现表明血浆IL-1β水平能够成为检测NMOSD病情的有效指标并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罗斌,苗素华,何乐,赵亚鹏,徐成伟[3](2019)在《儿童鞍区肿瘤的视觉传导通路DTI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估儿童鞍区肿瘤的视神经受损情况。方法对24例儿童鞍区肿瘤(其中视交叉胶质瘤12例、鞍区颅咽管瘤7例、叁脑室畸胎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斜坡脊索瘤1例)病例进行DTI和DTT检查,计算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显示的视交叉位置形态以及与肿瘤的空间结构关系,24例患儿可分为视交叉破坏组(12例)和视交叉压迫组(12例)。破坏组双侧视神经FA值均明显低于压迫组(P<0.05)。结论 DTI和DTT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儿童鞍区肿瘤与视路神经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其获得的参数FA值可以用来评价视路损伤的性质和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邱佳,唐乐梅,苗延巍,孙博[4](2018)在《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觉通路损伤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MRI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具有相似性,但二者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某些针对MS的免疫治疗会加重NMOSD病情,早期准确鉴别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定量分析MS、NMOSD和其他疾病的视网膜损伤。MRI可显示MS、NMOSD患者特定视觉通路区域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病变,且MRI新技术还能定量分析MS和NMOSD的病灶特征。本文对OCT、MRI在MS及NMOSD中视觉通路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李玉敏,周红梅,徐向阳[5](201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觉传导通路多模态MRI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全球成人获得性眼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DR患者视觉传导通路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但其引起视觉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多模态MRI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DR患者相关脑损害及引起视力受损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各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反映DR的脑微观结构改变、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程度、脑组织代谢情况、神经纤维完整性、整体或局部功能活动状况等。本文就DR视觉传导通路的MRI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8年09期)

季雨竹,张逸玮,毕鸿燕[6](2018)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在获得阅读技能方面的特殊困难,其致病原因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功能与阅读技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缺陷可能是导致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研究发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同样存在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缺陷。本文将回顾近些年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功能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Ahmet,Onur,Keskin,Fethi,Idiman,Ozkan,Alatas,Emel,Ada,Egemen,Idiman[7](2018)在《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觉通路的弥散张量成像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觉通路的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以及视力障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扩散指数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在26例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组中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术。患者中17眼患有急性视神经炎,20眼患有慢性视神经炎和15例未受感染眼。所有受试者中,采用神经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觉诱发电位、眶颅MRI等方法对视觉传入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神经中各向异性低于对照组(P=0.28)。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神经平均扩散率高于患者未受感染眼及对照组(P<0.01)。患者与对照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100振幅、潜伏期及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组中视交叉平均扩散率较高(P=0.011)。各组间视束各向异性和平均扩散率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32和P=0.013)。在相关性分析中,急性视神经炎P100潜伏期与视神经各向异性相关(r=-0.439,P=0.021)。平均扩散率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力和P100潜伏期相关(r=-0.464,-0.334,-0.389;P<0.05)。各向异性与平均扩散率和视力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93,0.364;P<0.05),而慢性视神经炎的平均扩散系数与P100振幅和RNLF厚度相关(r=-0.412,-0.374;P<0.05)。视力下降与平均扩散率增加和各向异性下降有关(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能够显示眼眶MRI看似正常的组织中的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弥散张量成像的测量与视觉缺陷和组织损伤相关。(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何震[8](2018)在《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视觉专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通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视觉信息占人类大脑信息输入的80%以上。人类擅长于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视觉识别物体。大脑对视觉信息的识别主要依赖于两种视觉信息加工通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通路。其中,自下而上通路指大脑源于视觉信息输入的视觉加工通路;自上而下通路指受到场景信息调控的视觉加工通路。对于视觉识别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通路的研究,有助于人类深入了解视觉识别能力的神经机制。通过长时间的刻意训练,受训个体往往可以获得稳定且显着优于常人的专家技能。鲁棒的行为表现常常对应稳定的视觉神经基础,因此,学术界通常将具有某项技能的专家作为研究人类学习大脑机制的鲁棒模型。可塑性指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受自身或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发生改变的特性。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改变往往会造成行为的相应改变。神经可塑性是人类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并使专家技能的习得成为可能。因此,研究专家技能获得过程中的大脑可塑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横断面研究实验设计(cross sectional study design),通过行为学测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视觉识别专家的行为和中枢进行定量化测量,研究视觉专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通路所发生的大脑可塑性变化,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首先,针对影像医师模型,本文结合影像医师视觉识别行为特征,将判断灵敏度、特异度、自信度叁个指标纳入评判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指定了归一化的评价指标,并设计开发了一套影像医师视觉识别能力量化系统。利用此系统对21名影像科实习生及21名其他科室实习生进行了行为学测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影像医师的病灶识别能力显着优于非影像医师。其次,利用影像医师模型,本文针对静息态下短期视觉训练对视觉自下而上通路的影响展开研究。本文通过采集上一研究中被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组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针对该问题开展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视觉专家技能引起了视觉专家腹侧视觉通路的可塑性变化,具体表现为高级视觉网络中右侧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FFA)的区域内连通性增强。FFA通常涉及物体的精细识别,本文推测对视觉信息识别的有效性体现在高级视觉皮层与右侧FFA的有效连接。最后,本文针对任务态下短期视觉训练对视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通路的影响展开研究。本文使用以往基于任务态fMRI视觉专家神经机制研究报道的坐标数据,利用差异图标记(signed differential mapping,SDM)元分析方法,对视觉识别任务下视觉专家大脑激活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了视觉专家在执行相关视觉任务中一致的大脑激活强度和模式。结果发现视觉专家在执行相关视觉任务时,专家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通路的核心脑区激活强度显着性高于非专家组。更进一步,本文发现,视觉专家进行相关视觉识别任务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通路共同存在、共同作用,其可塑性变化不仅体现在与基本视觉处理相关的低级功能脑区,而且体现在与记忆、注意力和语义加工等相关的高级功能脑区。(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蔡欢欢,于春水[9](2018)在《视神经脊髓炎视觉通路损害的影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以复发性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视神经炎是NMO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其视觉损害通常很严重且复发率高,预后很差。多项研究显示,NMO病人存在视觉通路多个部位广泛受累,而损伤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NMO视觉通路的影像研究有助于对该病损伤机制的理解,现对NMO视觉通路的传统MRI、多种MRI新技术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杨豪[10](2018)在《弥散张量成像在先天性内斜视患儿视觉通路纤维束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先天性内斜视(CE)患儿视觉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先天性内斜视患儿21例(男13例,女8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例(男13例,女8例),均采用DTI技术分别获得各组视交叉、胼胝体压部以及双侧视束、外侧膝状体、双侧视辐射末梢(BA17区初级视皮层下白质纤维束)的DTI参数值,参数值包括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轴向扩散张量(Axial diffusivity,AD)、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垂直扩散张量(Radial diffusivity,RD),收集临床指标一项(等效球镜屈光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先天性内斜视患儿DTI参数值的变化特点,比较其存在的差异,并寻找FA值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指标(等效球镜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1)先天性内斜视组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左右侧DTI参数值比较:叁组左右侧DTI各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先天性内斜视组与正常对照组各DTI参数值比较:先天性内斜视组视交叉FA值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D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天性内斜视组双侧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末梢以及胼胝体压部FA值均减低,AD、MD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天性内斜视组视交叉、胼胝体压部以及双侧视束RD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先天性内斜视组视觉通路FA值变化情况与等效球镜屈光度行相关性分析:双眼等效球镜取平均值,视交叉与胼胝体压部FA值直接与等效球镜屈光度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双侧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FA值取平均值后再与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度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视辐射末梢FA值与等效球镜屈光度呈显着负相关(r=-0.738,P<0.01),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胼胝体压部FA值与等效球镜屈光度无显着线性关系(P>0.05)。结论:(1)先天性内斜视患儿视觉通路白质纤维束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脑白质纤维束存在不同程度的髓鞘发育异常或受损。(2)视辐射末梢(BA17区初级视皮层下白质纤维束)DTI参数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且FA值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减低,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提示视觉通路中视辐射末梢白质纤维束可能更易受到斜视影响而出现异常改变且程度相对较重,其FA值的高低变化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视觉受损的严重程度。(3)DTI技术能无创的反映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能提供可量化指标,对先天性内斜视患儿有很好的应用与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视觉通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炎症和神经退行的相互作用贯穿了NMOSD的全程。1.对于神经退行而言,NMOSD中的视神经炎,对于顺向神经退行性变(如,对于枕叶视觉中枢的影响)和逆向神经退行性变(如,对于视网膜神经元的影响)的作用尚不清楚;2.对于免疫炎症而言,涉及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具有激活、趋化免疫细胞等作用,其中血浆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7A等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些细胞因子是否可以预测NMOSD患者的MRI损伤和临床残障结局,尚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明确NMOSD患者中是否存在视觉通路的双向退行,如果存在,则确定发生退行的范围。第二部分旨在调查NMOSD患者的临床残障结局、MRI指标以及IL-1β,IL-6,IL-17A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招募了36名NMOSD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采集叁维T1加权(T1-weighted,TIWI)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序列和弥散张量序列(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以分析后视觉通路的损伤,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前视觉通路的损伤。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招募了40名NMOSD患者和31名HC。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评价血浆IL-1β,IL-6和IL-17A等细胞因子。进行常规脑和脊髓常规核磁共振扫描,以及高分辨率3DT1核磁共振扫描和DTI序列的采集以便评价脑和脊髓的病灶、脑萎缩以及脑白质的完整性。在NMOSD患者中,有7名患者具有临床、MR和血浆检测的纵向观察指标。研究结果:在第一部分中,与12名不存在早期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的NMOSD(NMONON)患者和24名HC相比,24名存在早期视神经炎的NMOSD(NMOON)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外层视网膜厚度、内层视网膜厚度、外侧膝状体体积、初级视觉皮层体积的显着减低,除此之外,视网膜的完整性也有明显的下降。与HC相比,NMONON患者只有内层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完整性出现明显减低。除此之外,存在视神经炎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双向退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减低重于初级视觉皮层体积的萎缩。在第二部分中,与HC相比,NMOSD患者中血浆IL-1β和IL-6水平显着增高。IL-1β水平与脑白质体积(white matter volume,WMV),平均上颈髓面积(mean upper cervical cord area,MUCCA)存在相关性,IL-1β水平与脑弥散参数亦有相关性。血浆IL-1β与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成正相关。7名完成了2年随访的患者IL-1β水平减低与脑WMV增加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NMOSD患者中:1.存在跨突触的神经退行。内层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完整性在NMONON患者中也会出现损伤,视神经炎后,前视觉通路的损伤重于后视觉通路的损伤。2.血浆IL-1β水平升高并且IL-1β水平的升高与结构MRI变化和临床残疾程度存在相关性。我们的发现表明血浆IL-1β水平能够成为检测NMOSD病情的有效指标并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通路论文参考文献

[1].禚传君.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通路结构和功能变化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9

[2].苏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觉通路损伤及预测脑结构改变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

[3].罗斌,苗素华,何乐,赵亚鹏,徐成伟.儿童鞍区肿瘤的视觉传导通路DTI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4].邱佳,唐乐梅,苗延巍,孙博.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觉通路损伤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MRI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

[5].李玉敏,周红梅,徐向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觉传导通路多模态MRI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8

[6].季雨竹,张逸玮,毕鸿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功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

[7].Ahmet,Onur,Keskin,Fethi,Idiman,Ozkan,Alatas,Emel,Ada,Egemen,Idiman.急性和慢性视神经炎患者视觉通路的弥散张量成像分析(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18

[8].何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视觉专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通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9].蔡欢欢,于春水.视神经脊髓炎视觉通路损害的影像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10].杨豪.弥散张量成像在先天性内斜视患儿视觉通路纤维束的应用与研究[D].南华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撤光中心型神经节细胞在不同刺激模式下...视觉通路[9]视觉系统的两条通路[44]人类视觉通路关键区域位置的磁...哺乳动物的视觉通路高维观测空间中的流形沿腹部视觉通

标签:;  ;  ;  ;  ;  ;  ;  

视觉通路论文_禚传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