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辉[1]2003年在《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临床研究及大量尸检报道证明囊性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66%~98%,是脑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其形成、增长以及破裂的病理机制尚存在很大争议,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高血压是争议较大的因素之一。较早的一些临床资料认为动脉瘤与高血压无明显的相关性,但是近年来的临床及尸检资料显示高血压与动脉瘤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有关血压在动脉瘤增大中的病理机制尚未阐明。原因可能是没有理想的可供研究的动物模型,另外,高血压与动脉瘤的关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实验采用弹性蛋白酶诱导形成大鼠颈动脉囊性动脉瘤,建立一种与自然动脉瘤更相近、更适合血流动力学研究的动物实验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研究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其病理机制。 研究方法:48只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C叁组,各16只。以弹性蛋白酶破坏右颈外动脉起始部,在1mm处结扎并剪断,建立高度为1mm的颈动脉瘤,建立囊性动脉瘤模型。A组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枝;B组结扎单侧肾动脉后枝;C组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喂养2周(2W,各组分别6只)、8周(8W,各组分别10只)时灌注固定取动脉瘤标本。测量叁组血压、载瘤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测量不同时间动脉瘤的大小。通过HE、Van Gieson染色方法评价瘤壁的病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各组动脉瘤壁bFGF、VEGF等细胞 军医进修学院硕土学位论文 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生长因子的表达特点。 研究结果:①动脉瘤模型的病理形态与颅内自然动脉瘤极为相似,内膜 不完整,弹力层及肌层断裂或消失,代之以增生的胶原纤维组织。②初始血压 为 104土9 InmHg;2周后,A组血压中度升高(131土 14 mlnHg),B组稍有升 高(119士12 rnmHg),C组无明显变化;8周时 A组血压重度升高(178土16 mrnHg),B组中度升高(144土 12 mrnHg),C组无明显变化。载瘤动脉血流速度 随血压升高而增快。③动脉瘤的大小;2 周时各组动脉瘤的大小无明显差异;8 周时A组明显大于B组和C组(P<om),B组和C组差异不显着。④动脉瘤增大 的速率与血压呈正相关(rso.875),当血压升至约 150mrnHg以上,动脉瘤增大 明显。⑤动脉瘤体积与瘤内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883)。⑤大动脉瘤与小动 脉瘤瘤壁相比,内皮细胞损伤较重,胶原纤维成分比率升高,组织结构更加紊乱。 ①2周时,bFGF、VEGF有轻度表达,8周时A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B组和 C 组。bFGF主要位于瘤壁中层,平滑肌细胞、纤维细胞胞浆及间质内,有些大动 脉瘤全层可呈阳性表达:VE*F主要在内膜、外膜、破坏严重及新生血管处表达。 研究结论:①本实验动脉瘤模型的病理形态及发展特性与颅内自然动脉瘤 相似,为动脉瘤的实验研究提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②动脉壁弹力纤维的破坏是 动脉瘤增大的组织基础。③血压是影响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当血压升高到一 临界值后可加速动脉瘤的增大。④动脉瘤壁在高血压及血流剪切力的作用下,瘤 壁受损,血管生长因子如 bFGF、VEGF等表达上升,动脉瘤重新塑形是瘤体不 断扩大的关键因素。
孙正辉, 许百男, 周定标, 余新光, 殷尚炯[2]2005年在《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其病理机制。方法 将 4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叁组 ,每组 16只。以弹性蛋白酶处理右颈外动脉起始部 ,在距起始部 1mm处结扎并剪断 ,建立囊性动脉瘤模型。A组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B组结扎单侧肾动脉后支以升高血压 ,C组不结扎肾动脉 ,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喂养 2周、8周时灌注固定取动脉瘤标本。测量 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及动脉瘤大小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各组动脉瘤壁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动脉瘤的大小在 2周时无明显差异 ,8周时A组明显大于B组和C组 (P <0 0 1) ,B组和C组差异不显着。 2周时 ,各组bFGF均呈轻度表达 ,8周时A组bF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 血压是影响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 ,动脉瘤壁在高血压及血流剪切力的作用下 ,bFGF表达上升 ,动脉瘤重新塑形 ,这可能是动脉瘤瘤体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刘兵[3]2003年在《大鼠实验性囊性动脉瘤生长塑形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鼠实验性囊性动脉瘤生长塑形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囊性动脉瘤生长塑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血管生物学方面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1)通过显微手术方法直接破坏大鼠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内膜和内弹力层,建立大鼠实验性囊性动脉瘤模型,并在结扎及未结扎对侧颈总动脉的情况下,观察4-5个月。(2)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在正常动脉壁及动脉瘤壁上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3)通过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方法,研究在正常动脉壁及动脉瘤壁上PDGF-B蛋白及mRNA的表达。(4)通过免疫组化与RT-PCR方法,研究PDGF-B及IL-1α对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MP-1、2、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结果 (1)破坏动脉的内膜和内弹力层,可在大鼠颈动脉分叉部位即时诱导出囊性动脉瘤。(2)经过4-5个月的血流冲击,动脉瘤在长、宽、高叁个径线上均明显增大(P<0.01),并且结扎对侧颈总动脉增加同侧血流冲击,可使动脉瘤在高度上继续增大(P<0.01)。(3)在正常大鼠颈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周围有Ⅲ型胶原蛋白的明显表达,而在动脉瘤壁上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减弱,并且随着动脉瘤的生长,其表达进一步减少。(4)在正常大鼠颈动脉壁上没有发现PDGF-B蛋白与mRNA的表达,而在动脉瘤壁上有PDGF-B蛋白与mRNA的表达,其表达随着动脉瘤的生长而增加(P<0.05)。(5)正常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中有MMP-2与TIMP-1的表达,无论单独使用还是协口反津医科口悦学医学俘创卜学亡之创仑文同应用PDGF一B与IL一1。,对MMP一2与TIMP一1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6)正常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中没有MMP一1与MMP一9的表达,单独使用PDGF一B或IL一la均不能诱导MMP一1与MMP一9的表达,协同应用PDGF一B与IL一1a可激活MMP一1与MMP一9的表达。 结论囊性动脉瘤在长期血流应力作用下,有PDGF一B的表达,它可能在IL一la的协同作用下,激活MMP一1、9,降解m型胶原蛋白,使动脉瘤壁的力学性能下降,无法抗衡血流应力的作用而逐渐增大,这可能是囊性动脉瘤生长塑形机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孙正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3
[2]. 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 孙正辉, 许百男, 周定标, 余新光, 殷尚炯.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5
[3]. 大鼠实验性囊性动脉瘤生长塑形机制的研究[D]. 刘兵. 天津医科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