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垦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入渗,煤矿,沙棘,含水量,氮肥,盐田。
复垦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艾宁,刘广全,强大宏,土小宁,刘长海[1](2019)在《煤矿复垦区土壤理化性质对沙棘果叶含水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棘是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先锋树种之一。果实含水量是沙棘果实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叶片含水量又影响沙棘的光合生长。因此,对沙棘果叶含水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煤矿复垦区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沙棘果叶含水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①在土壤物理性质中,土壤容重与中国沙棘、大果沙棘果实含水量的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毛管孔隙度与中国沙棘叶片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与大果沙棘叶片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②在土壤化学性质中,有机质与中国沙棘、大果沙棘果实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有效磷与中国沙棘叶片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影响较大; pH与大果沙棘叶片含水量最密切,影响较大。该研究结论能为今后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重建、沙棘经济林营造以及调节沙棘果叶含水量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樊晓东,孟会生[2](2019)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采煤塌陷区复垦5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下通过增施生物炭,探讨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下的复垦土壤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与对照差异显着;在施肥处理下,增施生物炭复垦土壤氮素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复垦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5%,11.1%,20.3%和8.8%;对于酸解性氮组分含量,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7%,9.2%,3.6%,化肥+有机肥+生物炭与化肥+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4%,16.3%,4.3%,且差异均达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世文,沈重阳,黄元仿,周妍,李贞[3](2019)在《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壤污染特征与复垦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文献和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材料的归纳总结,阐述了我国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壤污染现状与危害,并根据石油天然气生产工艺,明确不同环节的污染源和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立法,明确责任界线,强化企业污染防控意识;优化技术模式,预防优先;开展调查,差别化选择修复方式等叁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复垦防控对策。(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叶鑫,吕刚,王道涵,李朝辉,宋鸽[4](2019)在《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排土场复垦区的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土场是一种典型人工松散堆积体,其复垦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对排土场地表径流形成及土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也对认识该区域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水分渗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排土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方法较多,但其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有待提高。作者采用Hood入渗仪测定排土场3种复垦植被类型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阐明室内环刀法和双环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探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最优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含水率为13. 51%~15. 48%,土壤密度依次为刺槐林地>荒草地>榆树林地,土壤有机质为6. 17~8. 05 g/kg。刺槐林地、榆树林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依次为0. 77、0. 54和0. 48 mm/min,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表现为Hood入渗仪<双环入渗法<室内环刀法。排土场表层土壤导水性能依次为榆树林地(0. 523)>刺槐林地(0. 501)>荒草地(0. 488)。Hood入渗仪法在排土场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中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若扬,郝鲜俊,吕鉴于,高文俊,张博凯[5](2019)在《有机无机不同用量配施对煤矿复垦土壤氮素利用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煤塌陷新复垦土壤有效氮含量低而有机无机培肥过程中氮有效性变化尚不明确,依托定位培肥试验基地(山西省孝义市水峪煤矿采煤塌陷复垦土壤),设置8个不同处理包括3个有机无机不同用量配施处理(鸡粪与化肥1∶1氮量在100,150,200 kg/hm~2配施,表示为MF100、MF150、MF200),与单施不同用量化肥氮(0,100,150,200 kg/hm~2,表示为IF0、IF100、IF150、IF200)相比较,以不施肥为对照(CK)。通过测定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及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矿质氮含量,确定适合该矿区复垦土壤施肥处理和最佳氮肥用量,从而为高产高效培肥矿区复垦土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施氮量为150 kg/hm~2的等养分条件下,MF150比IF150玉米籽粒产量提高了12.45%,差异显着(P<0.05);同时MF150处理与IF200、MF200处理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2)玉米地上部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等氮量条件下,鸡粪和化肥配施能显着提高玉米吸氮量(P<0.05),增幅为39.45%~41.46%。(3)等氮量条件下,鸡粪和化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处理能显着提高氮肥回收率;不同施肥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IF10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24.08 kg/kg,并且该处理与MF150无显着差异,而等氮量下MF150较IF15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显着增加(提高了49.56%)。(4)作物收获后0—40 cm土壤剖面矿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而增加,但是等氮量各施肥处理间无显着差异,40—60 cm剖面中单施化肥氮各处理矿质氮残留量较配施各处理提高了约18%。总之,MF150施肥处理不仅提高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而且土壤剖面矿质氮残留较少,可作为培肥该矿区复垦土壤或与本试验土壤类型相似的低产农田的推荐施肥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海峰,米俊珍,周永利,刘景辉[6](2019)在《不同植被复垦对露天矿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岱沟煤矿不同植被复垦地为基础,研究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条件下土壤水热变化情况,旨在为该区域选择合理的复垦植被类型奠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植被均提高了土壤贮水量,以杨树、松树、山杏、苜蓿及柠条混交模式总贮水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91倍。不同植被复垦在3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温度均低于对照(裸地),在10 cm处不同植被间差异最大,且以松树、披肩草和苜蓿混作模式温度最低。说明乔灌牧草混作模式复垦后土壤具有较好的水热环境。(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文全,卢芳,徐兴永,付云霞,付腾飞[7](2019)在《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区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废弃盐田复垦区棉田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利用棉花关键生长节点的土壤采样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变幅较大,二者的变异强度均为中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壤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各层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程度不高。研究区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含量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呈条带状分布,苗期和花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加,花铃期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东北部含量最低,收获期有机质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东南部。土壤含盐量的叁维空间分布在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具有相似性,其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较为接近;苗期和花期土壤含盐量高值区出现在东南部方向;花铃期和收获期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比较散乱,呈斑块状分布。研究结果为莱州湾南岸盐田复垦区的盐渍土科学改良、合理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马鹏途,师懿,李雅雯,程胜高,曾莉[8](2019)在《阳新县复垦工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湖北省阳新县复垦工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研究区采集的69个复垦工矿废弃地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Cu、Hg、Pb和Zn的含量均值高于湖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部分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u和Ni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8.7%、4.3%、10.1%和1.4%;复垦土壤中无清洁级别,预警、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土壤分别占1.48%、69.57%、18.84%和10.14%,各类型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金属矿采选废弃地>其他工矿废弃地>砂石场废弃地>煤矿采选废弃地,复垦土壤中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依次为Cd>Cu>Hg>Pb>Zn>Ni>As>Cr;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r、Cu、Ni、Pb和Zn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生态风险级别,而Cd和Hg最高分别达到较高和极高生态风险级别,复垦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中,低生态风险、中等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级别的土壤分别占66.67%、30.43%和2.90%,无极高生态风险级别的土壤。总体而言,研究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和Cu的污染较突出,但考虑到毒性响应,复垦土壤中重金属Hg和Cd的污染更应引起警惕。(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孙乐乐,查建军,马志帅,孙庆业[9](2019)在《不同作物对采煤复垦区表层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煤矿复垦区土壤往往存在着结构不良、营养贫瘠等问题,作物的种植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但不同作物在改善复垦区表层土壤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方法]本研究以淮南潘集采煤复垦区为对象,在复垦区土壤上直接种植芝麻(Sesamum indicum)、黄豆(Glycine max)、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玉米(Zea mays)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探讨不同作物种植对复垦区表层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未种植作物的对照区相比,5种作物的种植均能够显着降低表层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总氮和有效磷含量,提高蔗糖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结论]在5种作物中,芝麻和黄豆更有利于复垦区表层土壤养分的改善和酶活性的提高,潘集煤矿沉陷复垦区种植芝麻和黄豆是较为合适的选择。(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董娟,唐琳,郭春燕,王翔,卢宁[10](2019)在《基于熵权-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矿区复垦土壤培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获得了矿区复垦条件下土壤培肥的最优组合。[方法]选取山西省朔州市的平朔矿区为研究试验区,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不同配肥方式矿区复垦土地土壤生化成分、生物多样性和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的前提下,构建基于熵权法的模糊层次分析体系计算土壤配肥效应指数为应变量,以该指数为应变量,生物肥和化肥编码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拟合预测模型。[结果]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复垦效应指标高于单施化肥S和单施生物肥S,当化肥量为220.15 kg/hm~2,生物肥量2080.15 kg/hm~2时,土壤培肥效应指数可达最大值0.9909。[结论]本文提出的矿区土壤复垦效应综合评价体系和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复垦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采煤塌陷区复垦5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下通过增施生物炭,探讨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下的复垦土壤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与对照差异显着;在施肥处理下,增施生物炭复垦土壤氮素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复垦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5%,11.1%,20.3%和8.8%;对于酸解性氮组分含量,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7%,9.2%,3.6%,化肥+有机肥+生物炭与化肥+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4%,16.3%,4.3%,且差异均达显着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垦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艾宁,刘广全,强大宏,土小宁,刘长海.煤矿复垦区土壤理化性质对沙棘果叶含水量的影响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樊晓东,孟会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张世文,沈重阳,黄元仿,周妍,李贞.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壤污染特征与复垦防控对策[J].蚌埠学院学报.2019
[4].李叶鑫,吕刚,王道涵,李朝辉,宋鸽.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排土场复垦区的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5].张若扬,郝鲜俊,吕鉴于,高文俊,张博凯.有机无机不同用量配施对煤矿复垦土壤氮素利用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6].郑海峰,米俊珍,周永利,刘景辉.不同植被复垦对露天矿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J].露天采矿技术.2019
[7].刘文全,卢芳,徐兴永,付云霞,付腾飞.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区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9
[8].马鹏途,师懿,李雅雯,程胜高,曾莉.阳新县复垦工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9].孙乐乐,查建军,马志帅,孙庆业.不同作物对采煤复垦区表层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
[10].董娟,唐琳,郭春燕,王翔,卢宁.基于熵权-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矿区复垦土壤培肥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