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率论文_朱遥,陈志强,杨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滑移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应力,误差,汽车,最优,智能,因数。

滑移率论文文献综述

朱遥,陈志强,杨振[1](2019)在《轿车轮胎附着因数-滑移率特性的测试及其与整车制动效能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拖车法测试轿车轮胎在干湿路面的附着因数(μ)-滑移率(s)特性,以及轮胎的峰值附着因数与整车制动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拖车法可有效测试轮胎的μ-s特性;拖车法测试的轮胎峰值附着因数与整车制动效能有明显的相关性,峰值附着因数越大,制动距离越短。该方法可用于制动效能比对及轮胎选型。(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张宏亮,侯宇,江汇洋[2](2019)在《基于滑移率的ABS联合控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ABS制动稳定性问题,首先利用ADAMS/Car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再与试验对比证明模型具有很高精度之后,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了基于滑移率误差的PID控制器和判断滑移率的逻辑门限值控制器。最后,将整车动力学模型和ABS控制系统联系起来,建立了无控制、PID控制和逻辑门限值控制的联合仿真模型。通过联合仿真结果对比表明,ABS采用PID控制器可以取得更好的制动效果,同时验证了联合仿真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叶玉博,魏超,刘雨昂,徐震宇[3](2019)在《分布式电驱动无人平台车轮滑移率最优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轮纵向滑移率直接影响平台的动力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了滑移率控制问题,并在传统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各车轮转矩耦合作用与车速观测误差的纵向滑移率动力学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基于不确定性及外部扰动的最优系统设计、控制器求解,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针对对开路面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所采用的鲁棒H_∞最优控制器可以较好地保证车轮纵向滑移率在不同工况下稳定在0.2左右,基本达到了控制效果.与未施加控制的情况相比,施加控制后车轮的滑移率得到了显着控制,保证了轮速一致,避免了车轮失速;同时车辆的加速度得到提升,动力性增强.(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明翔[4](2019)在《复杂路况下高速行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滑移率最优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复杂路况下高速行驶汽车能稳定制动的控制策略,基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滑移率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滑移率误差及其变化率综合最优为控制目标,利用极小值原理推导出制动时最优滑移率的解析解,进而利用制动减速度、制动车速、车轮角速度等反馈信号,在无需复杂路况附着系数信息的前提下,计算制动控制扭矩,建立ABS滑移率最优跟踪控制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不同复杂行驶路况下目标滑移率的最优跟踪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发现实际滑移率均能在任意规定的时刻与目标滑移率同步;而同步过程的滑移率误差仅取决于滑移率误差权值与误差变化率权值的比值和制动初始时刻的滑移率误差.所建立的控制方法能保证在复杂路况行驶的任意时刻较为快速、精准、稳定地完成最优制动控制.(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文波,王琼[5](2019)在《应力滑移率应用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力滑移率应用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8年9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力滑移率的程度进行分组,1组:30%≤SSR;2组25%≤SSR<30%;3组SSR<25%,观察在治疗之后的向前滑移率(ASR)、手术复位率(ORR)、应力滑移率(SSR)以及JOA评分。结果在治疗前后1组与3组JOA评分和SSR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2组的JOA评分和SSR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治疗前后ASR,SSR的值均与JOA评分呈现出负相关。两组数据中SSR与治疗前的JOA评分负相关r的绝对值更接近于1,证明SSR值更加适合评价峡部裂型腰椎脱症;基于上述结果分析,SSR值是一个比较好的评价指标。结论通过使用SSR对峡部裂型腰椎脱骨症椎间出现病症的一种有效的观察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3期)

谢峰,杨秀建,王盼盼,徐新法[6](2019)在《基于滑移率优化的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力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的制动性能和横向稳定性,提出基于滑移率优化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建立关于各轴滑移率加权和的目标函数,考虑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模糊控制方法估计当前路面附着系数,基于扩展Kalman滤波法实时估计各轴的纵向力,实时比较牵引车与挂车的纵向力来调整目标函数权重,以各轴滑移率最小为目标优化分配牵引车前轴、后轴和挂车车轴之间的制动力;并通过Simulink与TruckSim联合仿真对优化分配方案进行验证,测试干燥与湿滑路面附着情况及直线与弯道路况下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在不同制动工况下能显着改善车辆的制动性能和横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9年04期)

戴彦,吕宏丽[7](2019)在《基于滑移率的轮毂式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动汽车的汽车转向稳定性问题,提出基于滑移率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首先,为了得到最佳滑移率,建立了叁自由度的汽车模型。以最小滑移率为控制目的,通过控制左右车轮的相对滑移率,实现基于滑移率的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转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3期)

于建林,周纪平,杨永军,吴瑞,李佳佳[8](2019)在《应力滑移率与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力滑移率(SSR)在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867例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SSR≥30%546例,采用手术治疗;25%≤SSR<30%119例,跟踪观察1年;SSR<25%202例,保守治疗。对患者进行JOA下腰痛评分,拍摄X线片,测量SSR、向前滑移率(ASR)和手术复位率(ORR),行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SSR和ASR与JOA评分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SSR与JOA相关系数明显大于ASR与JOA的相关系数(R=0.622 vs R=0.399)。治疗后SSR与ORR呈显着正相关(R=0.706,P<0.05),但是, ASR与ORR无显着相关性(R=-0.023,P=0.817)。[结论] SSR不仅可以对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椎间的稳定性进行量化,而且能对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手术复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龙沫涵[9](2019)在《智能汽车减速度与车轮滑移率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汽车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汽车技术,将在未来的交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减速度跟踪控制可实现车辆精确纵向运动控制,保证安全性,而车轮滑移率跟踪控制利于车轮力矩协调,提高车辆操控性,具有重要意义。线控制动系统是实现智能汽车主动制动和力矩分配的重要技术,本文针对一类由电动伺服总泵和液压控制单元构成的线控制动系统,研究车辆减速度跟踪控制和车轮滑移率跟踪控制方法。一,讨论了电动伺服总泵非线性特性、不确定性带来的控制问题,使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可实现减速度跟踪控制;二,分析液压控制单元中开关阀不连续特性带来的控制问题,基于反步法提出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可实现滑移率的动态跟踪控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线控制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搭建硬件在环实验系统对液压控制单元特性进行测试,建立流量阀液压特性数据模型,为后文车轮滑移率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基于Simulink搭建系统模型用于仿真验证,并修改veDYNA液压系统模块,使得仿真平台与实验台架液压特性一致。其次,基于减速度与主缸压力关系,将减速度跟踪控制问题转为主缸压力跟踪控制问题。针对电动伺服总泵,考虑电机、传动装置以及主缸建模问题,简化得到面向控制的模型。针对模型存在的不确定性,设计滑模控制器对主缸压力进行跟踪控制,并根据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的稳定性。为克服坡度、车辆质量等外界因素对减速度-主缸压力关系的影响,采用一种前馈加反馈的方法计算压力参考值,并通过仿真验证控制方法效果。最后,分析轮胎-地面摩擦特性、车轮动力学以及液压制动系统特性,建立以制动力矩变化率为输入的滑移率控制模型,使用反步法设计连续控制律。考虑实际液压控制单元中开关阀的存在,连续控制律应用受限,故引入切换控制律,并结合Fillipov与Lyapunov理论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基于仿真以及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验证控制器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晓芳[10](2019)在《基于多智能体分布式电动汽车制动滑移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新能源电动汽车以零污染排放、低能耗等特点发展迅速。汽车行业的大力发展也使得行驶安全问题更值得人们关注,而制动稳定性是汽车安全行驶问题的重要一部分。本文以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动汽车制动行驶情况下,滑移率的控制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的复杂系统,对车辆的制动滑移率控制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车辆制动防滑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基础的制动动力学模型,提出基于标准路面?-?曲线设定模糊规则,建立模糊路面识别器,实时获取路面的最优滑移率。针对四轮制动滑移率的控制问题,提出两种控制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普通滑模的多智能体控制算法,首先建立单个车轮的滑模控制器,并根据电动汽车连接结构和内部工作通讯原理,引入一个虚拟领导者智能体获得路面最优滑移率,得出四个车轮和虚拟领导者组成的拓扑结构,将多智能体与普通滑模控制算法相结合设计新的控制率,并证明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第二种方法是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多智能体控制算法,考虑车辆制动过程中的载荷转移现象,重新对车辆系统建模,考虑外界干扰和测量误差等因素,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的多智能体控制算法,并对滑模面的设计参数选择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提高控制策略的可靠性。最后搭建CarSim-Matlab/Simulink电动汽车制动滑移率控制联合仿真平台,选择车辆在标准均匀路面和干水泥路面两种路面工况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都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满足车辆制动的稳定性需求,有效地抑制车轮抱死情况的发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其中,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非奇异终端滑模多智能体算法控制效果更好些,使车辆的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更短。(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滑移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ABS制动稳定性问题,首先利用ADAMS/Car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再与试验对比证明模型具有很高精度之后,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了基于滑移率误差的PID控制器和判断滑移率的逻辑门限值控制器。最后,将整车动力学模型和ABS控制系统联系起来,建立了无控制、PID控制和逻辑门限值控制的联合仿真模型。通过联合仿真结果对比表明,ABS采用PID控制器可以取得更好的制动效果,同时验证了联合仿真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移率论文参考文献

[1].朱遥,陈志强,杨振.轿车轮胎附着因数-滑移率特性的测试及其与整车制动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橡胶工业.2019

[2].张宏亮,侯宇,江汇洋.基于滑移率的ABS联合控制仿真[J].汽车实用技术.2019

[3].叶玉博,魏超,刘雨昂,徐震宇.分布式电驱动无人平台车轮滑移率最优控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4].吴明翔.复杂路况下高速行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滑移率最优跟踪控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文波,王琼.应力滑移率应用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价值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谢峰,杨秀建,王盼盼,徐新法.基于滑移率优化的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力分配[J].公路与汽运.2019

[7].戴彦,吕宏丽.基于滑移率的轮毂式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8].于建林,周纪平,杨永军,吴瑞,李佳佳.应力滑移率与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其他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9].龙沫涵.智能汽车减速度与车轮滑移率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张晓芳.基于多智能体分布式电动汽车制动滑移率控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混合动力汽车的I曲线中紧急制动功能的控制模型轮胎纵向力和侧向力的关系不同地面摩擦系数下侧向力效率系数和...左后轮滑移率曲线左后轮滑移率曲线

标签:;  ;  ;  ;  ;  ;  ;  

滑移率论文_朱遥,陈志强,杨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