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基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更高需求,这种实质性的建设与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因此既要强化改变高校美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对美术教育专业在性质方面传统错位认知,又要在教育实践中使合理得课程体系得以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4-0039-02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针对社会需求对专业设置所做出的调整,反映了高等教育改革地进一步深化;而对于一些原有的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整改,目的同样是为了培养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对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性质的传统错位认知

一段时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在高等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对“专业性”的模糊和错位认识,即过分重视专业的美术性质,弱化了教育专业的性质。这种状况地产生并非因为国家教育部的指导性纲领规定不够明确,而是源于教育实施者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知及由此产生的偏见。因而,除了使学生掌握美术学科的知识以外,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样重要。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所培养的人才与专业美术教育并无过大的区别,很难体现出美术教育的专业性。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历史的惯性,在高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一直难以取得合理的地位。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将美术教师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的性质混淆,过度地追求技法教学轻视理论课程;二是偏重美术专业,轻视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而这两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美术专业”本位思想导致的对“美术教育专业”性质的认知错位。

二、近年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由于笔者近年来从事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因此一直较为关注国家教育部对于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改革策略及各高校的改革发展状况。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教育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贯彻落实这一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美术教育人才。201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首都师范大学等21个省(区、市)的48所高校作为试点学校,并决定从2010年新学年开始执行该《纲要》,旨在试点工作为实施《方案》和《纲要》提供鲜活的实践经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学水平。这些文件地下发和举措充分说明国家艺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决心。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近年来对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北华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多所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高校均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较大程度地改革,反映出对美术教育专业在性质上的进一步明确和认知。这种对于课程体系地认知主要表现在对于教育职业课程的重视程度得到明显改观。

从上述高校的培养计划可以看出,6所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学分总数30%-40%的有4所,1所学校高于40%,1所学校低于30%;规定的专业教育课程的学分,有4所占总学分的45%-55%之间,1所高校低于40%,1所学校高于55%;规定的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最低的占11.9%,最高的占18.9%,二者相差7个百分点。(见表1)

表1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注:上表中的学分计算参照各校培养计划的最低学分要求)

因为总学分是一个恒定的数值,所以总学分内部的分值此消彼长,相互关联。上表中数值显示出,各校的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差别较小,而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差别较大,延边大学美术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为最低,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为最高,太原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最高,而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学分总数最低。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延边大学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将培养计划中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加大,这至少说明改革实践中的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的数量,二是增加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的学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的,即课程的设置不但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更体现出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

虽然太原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教育课程规定的学分较少,但也并不说明其对教师职业教育课程的忽视。如下表(表2)所示,通过对6所高校同类课程课时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太原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所规定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课时数最高,而这两门课程在师范类专业中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从这个现象也可以看出,当下我国各高校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方案地指导下,对于课程的设置和课程体系地建构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朝着多元格局发展。

表2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教师教育课程的课时数比较

(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课时按周数计算)

另外,从表2显示的各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课时量可以看出,延边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对这两门课程所规定的课时量较大,而其他学校均为8周左右。教育实习作为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一段时期以来,课时偏少是存在于我国高师教育专业的普遍现象,多数高校将这两门课程安排在最后两个学期,时间一般为6周左右,有的学校甚至更少。与国际上一些同类专业比较,法国教育部自1983年始,规定师范类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的教育实习;俄罗斯则规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贯穿于大学期间的全过程,教育实习时间长达18周左右。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管理者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在培养计划中得以体现。可见,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从上述调查、比较看出,各高校在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正朝着更为合理的、更能充分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在课程的门类方面,还是在学分、学时方面,都有较大改观。由此可以说明,这些高校近年来在贯彻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成效。

三、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

对于课程体系的建设而言,文本性的计划、规定是其核心所在,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依据和纲领。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其作更加深入地研究,并最终成为行之有效的依据。并且,我们期待着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1.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性质的正确认识。从上文内容可知,对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性质的错位认知属历史遗留问题,其不但存在于高等教育的管理层面,而且普遍存在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师生之间。因此,改变原来的错位认识,不但需要深度,而且也需要广度。特别是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不应从“美术专业”的角度产生错误的专业本位思想,而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的专业性质,并将这种理念落实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渗透到教学实践当中。对于学生而言,更应从其入学之初即强调专业性质的特殊性,避免其在校学习期间过分重视美术类课程而忽视教育类课程。

2.课程体系建设注重系统性、丰富性。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以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为依据的,《方案》规定了13门必修课程和35门示例性选修课程,可见各校对于培养计划中课程内容制定仍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因此,各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丰富性。在对上述学校的调查中,太原师范学院在开设规定的必修课程“中国民间美术”基础上,又增开了“山西民间美术”,这种课程的设置表现出对地域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东北师范大学在通识类课程“教育学”基础上,在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中又增开了“美术教育学”;多所学校均开设了《方案》中并未体现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一类的课程,而且均将其规定为必修课程,而这些课程地设置无疑体现出课程体系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3.将课程体系建设与其他教育环节紧密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近年来不但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实践方面加大了对教育专业课程和史论课程建设力度,而且在学生入学考试成绩上也打破了原来轻文化课分数、重术科分数的做法,提高了学生入学时文化课成绩的门槛,这一做法从入口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无疑是极具改革性的,而且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经由百余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基于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更高需求,行之有效的建设与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因此既要强化改变高校美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对美术教育专业在性质方面传统错位认知,又要在教育实践中制订合理的课程体系,并使之得以有效地实施。

*本文为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静萍(1977-),女,辽宁沈阳人,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油画及美术教育(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杨家安(195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美学及美术教育(吉林长春,130024)。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610388884868762caaed56f.html.2010-6-4.

[2]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49-150.

[3]何华明.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109.

[4]此处对必修课、选修课的统计未将实践环节计算在内。

标签:;  ;  ;  

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