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柱模拟论文_武昭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柱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茶园,氮素,水肥,耗水量,冬小麦,生物。

土柱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武昭[1](2018)在《基于室内土柱模拟的稳定性氮肥无机氮转化及淋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河套灌区和阴山北麓分别是玉米和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当地农民为了追求高产,灌水和施肥量较大。然而由于施肥灌溉方式粗放及各自的区域特性,很容易造成化学氮肥的淋溶。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区域不同质地土壤中添加不同品种氮肥的氮素淋溶损失情况,特选取了这两个特色区域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揭示氮素淋溶转化规律,从而为当地优化氮肥用量及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灌溉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5%时,砂壤土的淋溶量显着高于黏土。黏土上中添加增效尿素(含脲酶抑制剂)处理和普通尿素处理的土柱淋溶液硝态氮浓度出现双峰。第一次峰值出现在第7天,峰值分别为9.3 mg/L、130.9 mg/L,第二次分别出现在第21天和第35天,峰值分别为18.9 mg/L和102.3 mg/L,之后基本稳定在1.3-1.9 mg/L。砂壤中添加增效尿素和普通尿素的土柱淋溶液硝态氮浓度只有在第7天淋溶液中硝态氮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09.4 mg/L和192.2mg/L,之后硝态氮呈间歇性转化。不同质地土壤添加脲酶抑制剂后的硝态氮淋溶浓度显着降低,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添加增效尿素砂壤土中硝态氮淋失量降低7.6 mg/column,黏土中降低15.6 mg/column。相比于硝态氮,铵态氮淋溶损失相对较低。硝化抑制剂能够显着减少硝酸盐的淋失,黏土中添加增效硫酸铵(含硝化抑制剂)处理和普通硫酸铵处理的土柱淋溶液硝态氮浓度也出现双峰。第一次峰值都出现在第7天,峰值分别为7.1 mg/L和46.4 mg/L。第二次分别出现在第63天和第42天,峰值分别为11.2 mg/L、81.4 mg/L,之后基本稳定在0.6-48.9 mg/L。在砂壤土上,添加增效硫酸铵和普通硫酸铵的土柱淋溶液硝态氮浓度只有在第7天达到最大,分别为40.7 mg/L和169.0 mg/L,之后稳定在0.1-5.9mg/L。而铵态氮淋溶损失量在砂壤土或是黏土上都比较低。质地不同的土壤,添加硝化抑制剂后的硝态氮淋溶浓度显着降低,砂壤土中,添加增效硫酸铵处理比普通硫酸铵处理硝态氮淋失量降低13.3 mg/column,黏土中降低2.8mg/column。无论是黏土还是砂壤土,脲酶抑制剂有效抑制尿素水解,而硝化抑制剂抑制了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两种抑制剂都降低氮素淋溶损失。整体来看,黏土比砂壤土的淋溶损失少,硫酸铵比尿素的抑制效果好。在大田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可能是减少氮肥淋溶损失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段晓彤,陈波,张刚,程蓓,贾芳[2](2017)在《高湿度密闭环境中的土柱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汉阳陵13号外藏坑为研究对象,在土遗址原址内进行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在高度潮湿的密闭环境中,土壤的水盐迁移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文博》期刊2017年06期)

李良[3](2017)在《基于土柱模拟研究水肥模式对马铃薯田氮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中氮肥的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目前我国的氮肥的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探索农田氮素淋溶损失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更加直观且准确地研究氮素养分平衡情况,本试验采用了土柱模拟的方法,以马铃薯田的水肥模式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情况,为提高养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为切合实际,实验方案采取了农户调查的方式,从调查中的大户、合作社和公司各选出2个具有代表性的体系进行模拟。通过对试验中马铃薯植株、土壤残留以及马铃薯生长的苗期、块茎形成、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期的淋溶液中氮素养分的测定,得出以下结果:(1)马铃薯植株收获后,不同水肥模式中的土壤残留氮素没有显着差异。滴灌体系的淋溶液总量为471mL,为灌溉量的19.6%,喷灌体系的淋溶液总量为886mL,为灌溉量的25.8%;在施氮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滴灌体系的无机氮的淋失量2.2~4.5 mg之间,喷灌体系的无机氮淋失量在7.7~14.2 mg之间,表明滴灌较喷灌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氮素淋失量。(2)施加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马铃薯植株的吸氮量,降低农田氮素淋溶损失。(3)随着马铃薯植株生长时期的推移淋溶液中氮素的浓度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苗期氮素淋失情况严重,表明基施中应降低氮肥的投入,从而减轻环境压力。(4)不同水肥模式的每个土柱氮平衡在149~375 mg之间变动,表明氮素投入量大于氮素输出量,处于盈余的状态,可能会造成硝酸盐淋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艳[4](2017)在《土柱模拟水氮条件对马铃薯田氮平衡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川县地处内蒙古阴山北麓,是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滴灌是这一地区主要的灌溉模式。近年来,该地区与全国其他粮食种植区相似,农民为了追求高产,灌溉方式粗放,造成当地有限地下水资源的极端浪费。灌溉量的加大,不仅使地下水位急速下降,而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多余的氮素被淋溶到地下,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硝酸盐污染,严重响了农牧业生产。本研究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来研究水氮条件对马铃薯田氮平衡的影响,主要对比农民常规灌溉、优化灌溉,和农民习惯施氮、优化施氮,以及不同的氮肥品种对马铃薯田氮平衡的影响,旨在为这一地区农户选择氮肥品种及合理灌溉与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中,尿素添加生物炭处理马铃薯植株平均生物量最大,尿素处理最低。2.土柱模拟试验中,0-30 cm 土壤不同处理下马铃薯收获后土壤中无机氮的平均残留量变化范围为18.1~21.3 mg,无显着差异。3.研究发现,相同施氮量,灌溉量越大,无机氮平均淋失量越多;相同灌溉量,施氮量越多,无机氮平均淋失量越大。农民习惯处理水氮条件下,无机氮平均淋失量最高,平均每个土柱无机氮淋失42 mg,折合每公顷淋失无机氮44 kg;优化水氮处理条件下,平均每个土柱无机氮淋失14 mg,折合每公顷淋失无机氮15 kg,无机氮平均淋失量最低。4.分析土柱不同氮肥处理马铃薯田氮平衡情况,脲酶抑制剂有效抑制了氮淋失,减少了氮素淋失;尿素添加生物炭有效减缓土壤中氮素淋失;树脂包膜尿素、硫加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氮肥为一次性基施,这两种处理氮淋失较高。5.整体来看,在土柱中不同的灌溉和施氮处理下,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处理平均表观氮平衡量最小,尿素加生物炭处理平均表观氮平衡量也较小。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处理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淋失,从而降低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周丽娜,刘汝亮,张爱平,王芳,李友宏[5](2014)在《引黄灌区灌淤土氮素淋失特征土柱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土柱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强度对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中氮素淋洗损失特征,以期为氮素淋失控制和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5个氮水平,分别为对照处理(N0)、常规氮水平300 kg·hm-2(N300)、优化氮水平(N240)、2倍常规氮水平(N600)、2倍优化氮水平(N480)。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淋洗液中NO3--N的浓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随施氮水平增加逐渐后移,NO3--N是氮素淋洗损失的主要形态,而NH4+-N的淋失损失主要出现在淋洗前期,增加施氮量可以推迟各形态氮素峰值出现时间,增加淋失风险。N240,N300,N480和N600处理总氮累积淋失量分别为94.53、128.02、222.06 kg·hm-2和268.6 kg·hm-2,淋洗损失比例分别为39.38%、42.67%、46.26%和44.77%,当季施入稻田土壤的氮肥极易淋洗到100 cm深度以下,成为浅层地下水的潜在威胁。施入到灌淤土的氮素有39.38%~46.26%通过淋洗途径损失,各处理总氮累积量淋失规律服从对数方程Yt=a+blnt(R2=0.927~0.975)。(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张永利,罗毅[6](2014)在《茶园土壤中钙迁移行为的土柱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黄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相当于宣城平均年降水量条件下,钙在茶园土壤垂直方向上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钙的大多数形态很容易随水分运动发生迁移。随着加入土柱中钙量增加,淋溶液中钙的浓度,在0~20天时间段内均呈下降趋势;在20~40天时间段内,T1、T2、T3均呈急剧上升趋势,淋出液中钙浓度分别达到2156mg/L、2484mg/L、2480mg/L,CK基本维持平衡不变;而在40~50天时间内,T1、T2、T3呈明显下降趋势。钙淋出量T3>T2>T1>CK,而钙淋出率则是T1>T2>T3>CK。最大淋出率在30%左右,而最小的淋出率在10%左右,钙的淋出率有20%受到添加钙浓度的影响。淋溶后,土壤中有效态钙含量相对于原土增加3.5%~25.6%。从整个淋溶过程看,钙的迁移速率约为1.11cm/d。淋溶液中的pH与pCa和pAl的关系分别为,pCa=2.1102pH-4.6636(R2=0.9146 p<0.01)、pAl=2.9263pH-6.9138(R2=0.9138 p<0.01)。外源游离钙的加入量与钙淋出量成正相关关系,与钙淋出率成负相关关系。钙离子对土壤pH的提升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尤其是在0-5cm层提升作用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05-24)

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张永利,罗毅[7](2014)在《茶园土壤中钙迁移行为的土柱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黄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方法,研究相当于宣城平均年降水量条件下钙在茶园土壤垂直方向上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钙的大多数形态很容易随水分运动发生迁移。随着加入土柱中钙量增加,淋溶液中钙的浓度,在0~20d时间段内均呈下降趋势;在20~40d时间段内,T1、T2、T3均呈急剧上升趋势,淋出液中钙浓度分别达到2 156,2 484,2 480mg/L,CK基本维持平衡不变;而在40~50d时间内,T1、T2、T3呈明显下降趋势。钙淋出量为T3>T2>T1>CK,而钙淋出率则是T1>T2>T3>CK。最大淋出率在30%左右,而最小的淋出率在10%左右,钙的淋出率有20%受到添加钙浓度的影响。淋溶后,土壤中有效态钙含量相对于原土增加3.5%~25.6%。从整个淋溶过程看,钙的迁移速率约为1.11cm/d。淋溶液中的pH与pCa和pAl的关系分别为:pCa=2.1102pH-4.6636(R2=0.914 6,p<0.01);pAl=2.9263pH-6.9138(R2=0.913 8,p<0.01)。外源游离钙的加入量与钙淋出量呈正相关关系,与钙淋出率呈负相关关系。钙离子对土壤pH的提升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尤其是在0-5cm层提升作用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谷秋荣,杨占平,薛毅芳,韩伟锋,李丙奇[8](2012)在《丘陵旱地冬小麦大田和原状土柱模拟耗水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丘陵旱地对冬小麦进行了大田和原状土柱模拟耗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情况下,小麦4500~6000 kg/hm2产量水平,耗水量216.3~345.2 mm,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不同生育阶段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25.9%~36.9%,22.0%~31.1%,31.9%~52.2%,但年际间变幅较大;小麦拔节以后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明显增加,拔节期、灌浆期是小麦两个重要的水分需求期.原状土模拟情况下,冬小麦总耗水量中,丰水年型自然降水占77.2%,平水年型自然降水占67.1%,缺水年型自然降水占64.0%.从作物阶段耗水测定结果看,丰水年型情况下,冬小麦存在奢侈耗水现象;平水年型自然降水能基本满足冬小麦水分需求,突出问题是阶段性、间隙性水分缺乏;缺水年型情况下,自然降水不能满足冬小麦的水分需求,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分状况制约着冬小麦正常播种和出苗,二是水分供应状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杨金凤,陈鸿汉,王春艳,杨正礼[9](2012)在《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通风技术是将土壤气相抽提和生物降解结合起来的原位强迫氧化降解方法,对于修复因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柴油泄漏污染土壤,分析了不同历时残余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平衡分布规律以及土壤中不同深度柴油量、总柴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各柱残余TPH剖面分布差异的原因受土柱的初始装填情况的影响较大;(2)残余TPH平衡分布曲线呈双峰型的土柱,柴油的去除主要以挥发作用及生物降解作用为主;(3)挥发作用主要是由通风孔隙体积数及土壤含水率来影响的;重力作用则主要是由初始油浓度、土壤含水率、C∶N∶P影响的;除通风方式外,其余4个因素都对生物降解作用有影响;(4)初始油浓度较大,土壤含水率较小的柱8和柱11,生物降解作用最明显,柴油去除效果最好。该成果可为生物通风过程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邢英,李心清,王兵,周志红,程红光[10](2011)在《生物炭对黄壤中氮淋溶影响:室内土柱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氮素的淋失作用不仅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的损失,而且对河流和湖泊等环境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贡献。采用土柱室内模拟方法,通过模拟降雨淋滤,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淋溶液体积、pH和电导率以及NH4+-N和NO3-N淋溶的影响。试验中所用的生物炭是以桉树木屑为原料制成,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1%、2%、4%、10%施用于土壤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向土壤添加10%、4%、2%、1%生物炭分别减少土壤水分损失14%、0.03%、0.02%和0.01%;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淋溶液的pH和电导率也逐渐增加;土壤生物炭添加量为10%、4%、2%时,NH4+-N淋溶量分别增加235%、28.1%、31.6%,NO3-N淋溶量分别增加4.2%、14.5%、25.6%;但生物炭添加量为1%的土柱NH4+-N淋溶量减少15.8%,NO3-N淋溶量减少19.2%。本研究表明,桉树生物炭对土壤氮淋溶与其施用量有关,1%施用量能减少氮淋溶,过量施用将增加氮淋溶,这种作用是否与生物炭种类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土柱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汉阳陵13号外藏坑为研究对象,在土遗址原址内进行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在高度潮湿的密闭环境中,土壤的水盐迁移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柱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武昭.基于室内土柱模拟的稳定性氮肥无机氮转化及淋溶探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2].段晓彤,陈波,张刚,程蓓,贾芳.高湿度密闭环境中的土柱模拟实验[J].文博.2017

[3].李良.基于土柱模拟研究水肥模式对马铃薯田氮平衡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4].李艳.土柱模拟水氮条件对马铃薯田氮平衡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5].周丽娜,刘汝亮,张爱平,王芳,李友宏.引黄灌区灌淤土氮素淋失特征土柱模拟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

[6].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张永利,罗毅.茶园土壤中钙迁移行为的土柱模拟研究[C].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4

[7].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张永利,罗毅.茶园土壤中钙迁移行为的土柱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

[8].谷秋荣,杨占平,薛毅芳,韩伟锋,李丙奇.丘陵旱地冬小麦大田和原状土柱模拟耗水量研究[J].河南科学.2012

[9].杨金凤,陈鸿汉,王春艳,杨正礼.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J].环境工程学报.2012

[10].邢英,李心清,王兵,周志红,程红光.生物炭对黄壤中氮淋溶影响:室内土柱模拟[J].生态学杂志.2011

论文知识图

后土柱最终含水量曲线7-4 50 天后砂土柱最终毛细结果4 实验室内土柱模拟装置示意一4动态土柱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土柱模拟渗透试验装置室内土柱模拟区域示意图

标签:;  ;  ;  ;  ;  ;  ;  

土柱模拟论文_武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