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两难全的议论文

忠孝两难全的议论文

问:忠孝能两全的辩论赛的四辩辩词
  1. 答:对方辩友今天向我们罗列了种种不孝之人貌似忠于国家,以及各种汉奸卖国贼却又看是孝敬的例子。试图向我们证明忠孝两难全。
    其实对方辩友今天故意避开了另一些实例,就是孝敬父母,终于国家的人,这些已然成为英雄的人。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XXXX·······。
    对方辩友今天种种例子,都可归结为两种:1,忠于国家的时候耽误了尽孝。2,孝敬父母的时候卖了国家。
    我们先看第一种,没有尽孝是否就是不孝?那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是否就可以说我国没有共产党?做过慈善的就都是善人了吗?所以判别孝与不孝的标准不是对方辩友口中的尽孝,而是心怀孝心。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善良也不是看他捐了多少钱,而是看他是否心怀恶意。
    我们再看第二种,当了卖国贼,是为了活下去孝敬父母。其实这类例子跟本不需要辩论,一个卖国的人,何以再谈孝道,他们活下去,口上说是为了尽孝,实则是给父母祖辈蒙羞填辱,是为不孝之人。在抗日战争史上,我们又无数的先烈抛家救国,一去不回,按对方辩友的论点,他们都是不孝之人。在此我想替他们说一句,正式他们的牺牲,得已让今天的我们可以安居乐业,孝敬父母,忠于国家,让忠孝两全的难题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不再犯难。老吾老及人之老方为孝之大道。
    经上所述,对方辩友今天的论据没有一例可以论证自己的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说对方辩友今天论点错误?陈诉完毕!
问:为什么自古中国忠孝两难全
  1. 答:古代的官员为朝廷效忠一般就会离开家乡要到朝廷需要的地方去任职或者去京城赴任,这样的话远离家乡没办法照顾老人,特别是古代旅途遥远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所以不能再身边尽孝,所以忠孝不能两全。
  2. 答: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3. 答:忠孝即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是忠于国家,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这里,忠和孝似乎成了互相对立、不可调和的两个极端。其实,忠和孝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就是这个道理。选择忠,或者选择孝,都是正确的。
    忠臣可敬,孝子也同样可敬。究竟选择什么、舍弃什么,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目中忠和孝哪一个置于首位。儒家经典《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王阳选择了孝。
    《孝经》上又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也就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事父母之“孝”应该转化为事君之忠。这是在提倡“移孝于忠”,忠成为政治化的道德。在家尽孝,事君尽忠,是士大夫立身的道德准则,所以王尊选择了忠。
  4. 答:正所谓仓央嘉措说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兼顾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总是会有缺憾和不足的,忠孝更是自古就很难兼顾的,对君忠诚必然会少一分对长辈的孝,对长辈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却对君的忠,人的精力有限,自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5. 答:之所以说自古忠孝两难全,是源自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祖母老了,需要自己在身边孝顺、赡养。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忠地君主也代表忠于这个国家,侍奉双亲也就是要侍奉老爸妈。在封建社会,忠和孝是社会的或者说社会维持的两大基石,少了任何一个不可,以前的君主提倡以孝治
  6. 答:简单来说,因为想要尽忠就要离家,想要尽孝就不能离家,忠孝两矛盾,便难两全
问:为什么说自古忠孝两难全?
  1. 答:所谓的两难全,指的并非忠与孝,而是忠孝所构成的两者关系。对于忠,即为君臣关系,对于孝,即为父子关系。古人认为,这两种关系的均势是很难构成的,一旦关系的双方都要强势,则忠或孝必不能成立。比如东晋的司马氏和王氏,即使双方都有忠于君臣关系的决心,但现实中无法两全,必有一方会被严重削弱。
  2. 答: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3. 答:就像你不能同时泡两妞
    而且都最喜欢
  4. 答: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忠孝两难全的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