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畜率论文_宋晓辉,康慧,刘晨,王占文,王悦骅

导读:本文包含了载畜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荒漠,草原,增重,强度,养分,土壤,糖苷酶。

载畜率论文文献综述

宋晓辉,康慧,刘晨,王占文,王悦骅[1](2019)在《不同载畜率和模拟降水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和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采用2×2裂区组设计,将50hm~2试验样地分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载畜率4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放牧处理下设有4个不同水分梯度(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每个水分梯度下用直径3. 5 cm土钻分别钻取0~10cm、10~20cm和20~30cm土样,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全钾、全磷、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结果表明:载畜率对土壤全钾和全磷含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 05);随着水分和载畜率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呈现显着降低趋势(P<0. 05)。(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9年05期)

乔荠瑢,杨阳,张峰,贾丽欣,陈大岭[2](2019)在《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和贮藏养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连续放牧14a的随机区组试验平台上,设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0(对照CK)、0.91羊单位/hm~2·半年(轻度放牧LG)、1.82羊单位/hm~2·半年(中度放牧MG)和2.71羊单位/hm~2·半年(重度放牧HG),研究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及根、茎基中贮藏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度放牧下短花针茅茎基粗蛋白质含量显着提高,分蘖数显着增多;分蘖数与茎基粗蛋白质含量之间极显着正相关(r~2=0.17,P<0.001);各处理下,短花针茅茎基贮藏养分含量均高于根系。短花针茅于茎基中贮藏较多粗蛋白质,促进分蘖,减少过度放牧伤害。(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贾丽欣,杨阳,张峰,乔荠瑢,赵萌莉[3](2019)在《短花针茅种群功能性状对载畜率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种群的表型功能性状(株高、单株重、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元素类功能性状(叶片N含量、叶片C含量、叶片C/N)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短花针茅种群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短花针茅种群表型功能性状指标逐渐降低,重度放牧显着低于对照(P<0.05);载畜率对短花针茅种群叶片C、N含量没有显着影响,中度放牧区C/N显着低于轻度放牧(P<0.05);可塑性指数PI值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变大;叶面积是短花针茅响应放牧干扰最显着的指示性状。(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忠武,王悦骅,宋晓辉,王占文,闫宝龙[4](2019)在《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放牧对家畜体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植被、家畜增重和载畜率的关系,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开展了4种载畜率处理,分别为:对照(0羊hm~2/a)、低载畜率(0.91羊hm~2/a)、中载畜率(1.82羊hm~2/a)和高载畜率(2.71羊hm~2/a)的随机区组试验,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出现了显着降低的趋势(P<0.05)。(2)载畜率增加使得丰富度指数显着降低(P<0.05),虽然低载畜率处理下的香浓维纳指数显着高于中载畜率和高载畜率处理组,但与对照处理组相比没有差异(3)中载畜率处理时家畜的公顷增重达到最大,而个体增重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闫宝龙[5](2019)在《不同载畜率下的荒漠草原灌木-草本植物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是草原上最广泛的人类活动,近年来放牧干扰下的木本植物动态是草地生态学和草原管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态学侧重于木本植物的动态变化机制以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影响,草原管理更侧重于木本-草本植物的理想比例和可持续利用。由于不同植物种群(或者功能群)对放牧干扰的响应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植物种群(或者功能群)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为探讨荒漠草原灌木半灌木(下称“灌木”)与草本植物关系在不同载畜率下的响应特征和规律,研究以荒漠草原长期(2004-2018年)控制载畜率[0、0.91、1.82、2.71 sheep.hm-2·halfyr1,分别代表不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试验为基础,在2016年至2018年,采用同心圆样方法(半径分别为 0.25 m、0.5 m、0.75m和 1 m)监测冷蒿(Artemisia frigid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4 种荒漠草原主要灌木及其邻近范围(半径1 m)植物的个体数量特征和上壤特性。样地法(40 m×40 m)测定小叶锦鸡儿和驼绒藜的相对位置,在样地中用系统取样的小样方(50cm×50 cm)调查植物个体数量特征。以时间序列上:(2004-2017年)荒漠草原灌木-草本植物的动态变化为基础,采用方差分析对比不同载畜率下灌木个体数量:特征和灌木近邻范围主要植物种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草冷蒿]、功能群(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灌木半灌木、一二年生植物)、群落密度的差异以及对比不同方向上.(东、南、西、北)灌木近邻范围主要植物种群、功能群、群落密度的差异,采用地统计方法分析灌木近邻范围土壤特性的异质性以及主要灌木种群(冷蒿、木地肤、小叶锦鸡儿和驼绒藜)密度、主要草本种群(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密度、植物功能群密度、植物群落密度和现存量的空间分布,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灌木与近邻植物种群、功能群、群落的相互作用以及灌木与土壤特性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下灌木-草本植物在多组织尺度上的消长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载畜率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有显着的影响。伴随放牧年限和载畜率的增加,草本植物对群落的控制作用增强(2014-2017年,MG、HG的地上现存量高于90%),以短花针茅为代表的多年生禾草功能群在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灌木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连续10年放牧(LG、MG、HG)后,灌木的累积地上现存量趋于平缓;冷蒿、木地肤、小叶锦鸡儿、驼绒藜的个体数量特征总体上呈下降的变化规律。(2)冷蒿和木地肤对近邻0.25 m范围之内的植物种群密度、功能群密度和群落特征具有影响,小叶锦鸡儿和驼绒藜对近邻植物种群密度、功能群密度和群落特征的影响可达0.50 m左右。灌木半灌木对近邻植物具有方位效应,但是不同灌木物种对方向的影响存在差异。(3)冷蒿、木地肤、小叶锦鸡儿和驼绒藜对近邻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距离效应、方位效应、物种效应和载畜率效应。距离效应主要体现在灌木为中心的0.50 m范围之内,而4种灌木在方位效应、物种效应和载畜率效应方面表现各异。4种灌木对近邻0.5 m的土壤环境(温度、水分、pH值)具有影响,越靠近灌木影响越明显。土壤温度均表现出北面最低,冷蒿、木地肤近邻范围的土壤水分北面最低,而小叶锦鸡儿、驼绒藜近邻范围(约0.2 m)的土壤水分较低。(4)载畜率对灌木-草本植物关系的影响具有多维性。种群水平上,冷蒿与短花针茅呈竞争关系,与无芒隐子草呈亲和关系,其种间竞争激烈;木地肤、小叶锦鸡儿、驼绒藜与主要植物种群(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呈消长关系。功能群水平上,冷蒿、驼绒藜与一二年生植物呈竞争关系;木地肤与多年生杂类草呈亲和关系,与灌木半灌木呈竞争关系,而与一二年生植物呈消长关系;小叶锦鸡儿对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有庇护作用,而与灌木半灌木呈竞争关系。群落水平上,冷蒿与近邻植物呈竞争关系;木地肤与近邻植物呈竞争关系且有利于提高其近邻范围的物种数;小叶锦鸡儿、驼绒藜高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植物群落的高度、密度和物种数。(5)空间分布分析表明,种群水平上,伴随载畜率的增加,灌木种群空间分布的缀块性增强,斑块的尺度和连通性减小,密度逐渐降低;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在各载畜率下的空间分布均具有较好的斑块性和连通性,伴随载畜率的增加,短花针茅密度呈增加的趋势,而无芒隐子草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功能群水平上,伴随载畜率的增加,多年生禾草密度呈增加的趋势,而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一二年生植物的密度呈降低的趋势。群落水平上,伴随载畜率的增加,群落密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群落地上现存量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无论放牧与否,种群、功能群和群落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结构因素所决定。(6)按照组织层次的顺序,冷蒿和小叶锦鸡儿对主要植物种群、功能群和群落的影响能力逐渐下降,驼绒藜的影响能力呈增加的趋势,木地肤的影响能力基本一致。伴随距离增加,灌木对近邻植物和土壤的影响作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载畜率的影响。载畜率调控下,灌木与草本植物种群、功能群和群落的关系愈加复杂。典型相关的3层关系体现冷蒿、木地肤以及驼绒藜对主要植物种群、功能群和群落的影响;载畜率对植物种群、功能群的影响具有多维性,而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悦骅[6](2019)在《模拟降水对不同载畜率放牧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降水和放牧对植物群落特征和多样性的影响,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开展了野外控制性试验。试验采取将不同降水梯度与不同载畜率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不同载畜率的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3个区组即3个重复,每个区组有4个载畜率梯度,载畜率分别为0(CK)、0.91(LG)、1.82(MG)、2.71(HG)SE·hm-2·half year-1为4个处理,每个区组的4个载畜率处理采用随机排列,降水试验依附在放牧试验平台上,在每个载畜率小区内设置4个降水梯度,分别为减少降水的50%(P1)、自然降水(P2)、增加降水的50%(P3)、增加降水的100%(P4)。试验期间调查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以及监测了土壤含水量,得出了以下的研究结果:1.在两年试验期内,2016年土壤含水量高于2017年,LG区、MG区的土壤含水量显着高于HG区和CK区,4种降水处理下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排列为:P4>P3>P2>P1(P<0.05);载畜率、降水处理对土壤含水量都存在显着影响,而载畜率和降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含水量没有显着影响。2.2016年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均高于2017年,两年的数据表明,载畜率、降水、年份对植被盖度、密度、生物量都有显着影响,而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没有显着影响。水分充沛的年份(2016)在CK区P3处理后植物群落的高度、密度、生物量均高于MG区、HG区P3处理和P4处理,而2017年自然降水相对较少,LG区P4处理的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都高于MG区、HG区P4处理。这表明,无论是在相对干旱还是相对湿润的年份,低载畜率放牧都有利于植物群落的生长,而高载畜率会对植物群落产生负效应,在湿润的年份水分过多对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而干旱年份增加降水有利于植物生长。3.相同载畜率下水分减少降低了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3和P4处理的香农维纳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没有差异,说明降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产生负效应;相同降水处理下,适度放牧有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朱琳[7](2019)在《不同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载畜率下(禁牧,No Grazing,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和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土壤酶活性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BGB)及根冠比(R/S)和土壤C:N,土壤pH值,电导率(EC)、全硫(TS)、全碳(TC)、全氮(TN)、有机碳(SOC)、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等土壤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pH值和EC在HG区最高,TS、TC、SOC、AP和AK等营养物质含量随着载畜率增加整体呈现降低趋势,而TN和A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土壤C:N在HG区最低。AGB和BGB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R/S在HG区最高。除EC、TN和AN在LG区与HG区内不同土层间有显着差异(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载畜率下不同土层间皆有显着差异(P<0.05),表现为 0-10cm>10-20cm。(2)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脱氢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整体上呈现降低趋势,脲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脱氢酶与脲酶活性较高载畜率下(MG区和HG区)不同土层内有显着差异(P<0.05),β-葡萄糖苷酶在较低载畜率(CK区和LG区)下不同土层内有显着差异(P<005),磷酸酶活性在不同载畜率下不同土层内有显着差异(P<0.05),表现为0-10 cm>10-20 cm。(3)脱氢酶活性与AGB、BGB、TS、SOC、AP和AK之间为正相关。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pH值为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皆为正相关。脲酶活性与pH值、EC、TN、TC、AN和AP为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AGB、EC、TC、TN、AN和AP为正相关。脱氢酶活性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有较大相关性,脱氢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呈负相关。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有较大相关性。脲酶活性与磷酸酶活性有较大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朱琳,闫宝龙,韩国栋,王忠武,任海燕[8](2019)在《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叁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对不同载畜率下(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叁种土壤酶(脱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植物群落生物量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环境因子与土壤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叁种土壤酶活性随载畜率增加呈降低趋势,脱氢酶活性在禁牧区(197.51μgTPF/g·h)最高,脲酶活性在轻度放牧区(40.64mgNH~+_4-N/g·h)和重度放牧区(40.78mgNH~+_4-N/g·h)最高,磷酸酶活性在轻度放牧区(53.93μgphenol/g·h)最高;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在中度和重度放牧区不同土层内有显着差异(P<0.05),0~10cm土层酶活性高于10~20cm土层;不同载畜率下磷酸酶活性0~10cm土层高于10~20cm;叁种酶之间相关性较低,但叁种酶皆与环境因子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贾丽欣,杨阳,张峰,乔荠瑢,赵萌莉[9](2019)在《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数量对内源激素浓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是荒漠草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载畜率的变化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内源植物激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开关,且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要求和环境适应能力。通过测定放牧条件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分蘖叶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短花针茅分蘖生长对放牧的响应,并分析了分蘖数量受内源激素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1)内源激素与载畜率之间存在显着二次相关关系,说明放牧能够显着增加内源激素的浓度(P<0.05),但这种相关只存在于中、小株丛的短花针茅中。(2)其次,放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短花针茅植株个体分蘖的数量(P<0.05),重度放牧是增加短花针茅植株个体分蘖数量最显着的载畜率。(3)过高浓度的生长素(IAA)会抑制短花针茅的分蘖数量(P<0.01)。而细胞分裂素(CTK)与短花针茅的分蘖数量之间尚未发现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江文[10](2018)在《长期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功能性状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作为欧亚草原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功能性状角度解释生态系统功能变化,对于阐明生态系统功能受外界干扰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在连续12年不同载畜率(0(CK),0.93(LG),1.82(MG),2.71(HG)羊单位.·hm-2·半年-1)绵羊放牧的样地上,分析了2016年(丰水年)和2017年(干旱年),土壤理化性质、物种、种群和群落对长期不同载畜率放牧的响应,以及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对长期放牧干扰的响应以及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长期绵羊放牧影响下,物种个体及生态系统功能对放牧干扰的响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物种个体及其功能性状影响显着。长期放牧作用下,植物叶片面积、叶片数目、茎生物量、叶生物量以及种子的生物量随载畜率增加而显着降低,适度放牧则有利于植物个体生物量的累积。长期的重度放牧导致短花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突出。短花针茅叶面积、株高、单叶质量和茎质量等性状随载畜率的增加显着降低,根系根尖数、分枝数和交叉数等性状则显着增加。载畜率增加使得短花针茅个体地上生物量降低,地下生物量增加。(2)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物种、种群和群落等多样性指数影响显着。随载畜率的增加,物种多样性、功能群多样性以及功能多样性中Rao二次熵指数逐渐降低。(3)放牧作用和气候因子共同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显着影响。放牧年限和载畜率对物种优势度的影响作用最大。放牧作用(载畜率和放牧年限)和气候因子(降水和温度)共同作用影响群落数量特征(生物量、高度、盖度和密度)。降水和温度的增加会促进群落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物种多样性随降水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干旱年轻度载畜率物种多样性最高,丰水年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显着大于干旱年。丰水年不放牧和轻度放牧的功能丰富度指数显着大于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重度放牧的功能均匀度指数显着大于其他叁个处理区;干旱年重度放牧的功能丰富度指数显着大于不放牧和轻度放牧。(4)物种、种群和群落的生态属性相互之间作用明显。物种多样性随群落数量特征增加而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会促进功能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增加,但群落数量特征的增加会导致功能多样性的降低,促进功能群多样性的增加。Rao二次熵指数、物种多样性、功能群多样性叁者之间呈一元线性正相关关系,功能丰富度指数与功能群多样性呈一元线性负相关关系,功能丰富度指数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呈幂指数负相关关系,而功能均匀度指数与物种均匀度指数呈一元线性关系。(5)长期放牧导致土壤理化性质随载畜率和土层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草地植被有影响显着,低载畜率中全碳、全磷、碳氮比较高,高载畜率全氮和氮磷比相对较高。叶片中氮磷含量和氮磷比显着大于茎和根系中氮磷含量和氮磷比,但叶片中碳氮比显着低于茎和根系中的碳氮比。(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载畜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连续放牧14a的随机区组试验平台上,设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0(对照CK)、0.91羊单位/hm~2·半年(轻度放牧LG)、1.82羊单位/hm~2·半年(中度放牧MG)和2.71羊单位/hm~2·半年(重度放牧HG),研究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及根、茎基中贮藏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度放牧下短花针茅茎基粗蛋白质含量显着提高,分蘖数显着增多;分蘖数与茎基粗蛋白质含量之间极显着正相关(r~2=0.17,P<0.001);各处理下,短花针茅茎基贮藏养分含量均高于根系。短花针茅于茎基中贮藏较多粗蛋白质,促进分蘖,减少过度放牧伤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载畜率论文参考文献

[1].宋晓辉,康慧,刘晨,王占文,王悦骅.不同载畜率和模拟降水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影响[J].草学.2019

[2].乔荠瑢,杨阳,张峰,贾丽欣,陈大岭.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和贮藏养分的变化[J].中国草地学报.2019

[3].贾丽欣,杨阳,张峰,乔荠瑢,赵萌莉.短花针茅种群功能性状对载畜率的响应[J].中国草地学报.2019

[4].王忠武,王悦骅,宋晓辉,王占文,闫宝龙.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放牧对家畜体重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5].闫宝龙.不同载畜率下的荒漠草原灌木-草本植物相互关系[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6].王悦骅.模拟降水对不同载畜率放牧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7].朱琳.不同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酶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8].朱琳,闫宝龙,韩国栋,王忠武,任海燕.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叁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9].贾丽欣,杨阳,张峰,乔荠瑢,赵萌莉.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数量对内源激素浓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9

[10].李江文.长期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功能性状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理论载畜量与载畜率对比图1牧户心理载畜率(B)和理论生态...7不同载畜率土壤各层pH值变化图...不同放牧时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丰...不同时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均匀度...不同载畜率水平下群落生活型功能...

标签:;  ;  ;  ;  ;  ;  ;  

载畜率论文_宋晓辉,康慧,刘晨,王占文,王悦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