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运用GIS、ENVI、Fragstats等技术手段分析南昌市近十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特性和时间节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策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6年间,南昌市规划区内裸地和农田类型用地分别减少6.34%和11.29%,而绿地、建设用地、水体分别增加7.38%、4.58%、5.67%,景观破碎化上升,城市内部建设用地斑块优势度降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城镇人口数、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南昌市大力推动的"旧城复兴"等规划措施使得研究区内绿地和水体斑块面积得以恢复和提升,灰色斑块面积扩大和向外分散式扩张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汤佳
关键词: 景观格局,景观指数,驱动力,演变特征,南昌
来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
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GJJ150413),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6413)
分类号: P901;P237
DOI: 10.19501/j.cnki.1006-2009.20190917.012
页码: 16-20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280K
下载量: 247
相关论文文献
- [1].兴化市1988-2002年景观格局演变分析[J]. 珠江现代建设 2011(05)
- [2].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3].陕南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优化研究[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0(01)
- [4].基于粒度反推法的昌江县景观格局优化[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01)
- [5].贵州荔波森林景观格局现状与分析[J]. 贵州科学 2020(03)
- [6].汶川县生态系统服务对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20(14)
- [7].景观格局研究综述进展及分析[J]. 绿色科技 2019(05)
- [8].苏州市重点区域景观格局的演化[J]. 城市问题 2016(12)
- [9].艾比湖地区生态景观格局空间演变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0].大连市近20a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 2017(03)
- [11].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景观格局优化——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 生态学杂志 2017(05)
- [12].道路扩展对青藏高原东缘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7(04)
- [13].环高原湖泊人居环境的景观格局差异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19)
- [14].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进展综述[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2(04)
- [15].基于移动窗口分析法的矿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研究[J]. 国土资源遥感 2019(04)
- [16].丹江口水库湿地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1)
- [17].白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初步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20(01)
- [18].福州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的影响[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2)
- [19].道路网影响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呼伦贝尔市为例[J]. 交通运输研究 2020(04)
- [20].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11)
- [21].花溪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相关性研究[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7(04)
- [22].准东开发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研究[J]. 农村科技 2018(01)
- [2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森林景观格局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03)
- [24].庙岛群岛北五岛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与景观格局时空分布异质性研究[J]. 海洋学报 2020(06)
- [25].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0(02)
- [26].基于景观格局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两区优化研究——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19(23)
- [27].深圳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发展对策[J]. 中国城市林业 2017(06)
- [28].1995—2016年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梯度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04)
- [29].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分析[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9)
- [30].冀西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