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论文_杨超,曹良志,吴宏春,郑友琦,祖铁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变,临界,系统,参数,论文,MA。

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超,曹良志,吴宏春,郑友琦,祖铁军[1](2013)在《聚变驱动的次临界系统嬗变M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嬗变次锕系核素(MA)的聚变驱动次临界包层的概念设计被提出。利用MCNP+ORIGEN2对次临界嬗变包层的能量放大倍数(M)、氚增殖比(TBR)、第一壁负载等中子学参数进行了分析。在保证这些参数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装载方案对MA嬗变能力的影响,最终MA的嬗变率能达24.3%,嬗变支持比为28。研究表明,该聚变驱动次临界嬗变包层能有效嬗变MA。(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S1期)

储德林[2](2004)在《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FDS堆芯物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能源问题日益紧迫。当前的主流能源因其固有缺陷,不能适应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型能源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当务之急!受控热核聚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为人类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指明了方向。由于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集中了当代最深奥的科学知识和最先进的工程技术,昭示了聚变之路的艰辛与漫长,但最终聚变能将会造福全人类! 本工作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框架下,研究了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FDS-Ⅰ)的堆芯等离子体相关物理及工程问题。在建立零维堆芯物理模型基础上,利用系统分析程序计算了堆芯物理参数,分析了FDS-Ⅰ标准环径比情况的先进运行模式,并对其位形演化进行了放电模拟,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为FDS-Ⅰ系统概念设计奠定了基础。为抢占未来聚变研究制高点,在广泛调研世界DEMO堆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纯聚变演示堆FDS-Ⅱ的聚变堆芯初步概念设计。(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4-05-15)

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能源问题日益紧迫。当前的主流能源因其固有缺陷,不能适应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型能源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当务之急!受控热核聚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为人类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指明了方向。由于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集中了当代最深奥的科学知识和最先进的工程技术,昭示了聚变之路的艰辛与漫长,但最终聚变能将会造福全人类! 本工作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框架下,研究了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FDS-Ⅰ)的堆芯等离子体相关物理及工程问题。在建立零维堆芯物理模型基础上,利用系统分析程序计算了堆芯物理参数,分析了FDS-Ⅰ标准环径比情况的先进运行模式,并对其位形演化进行了放电模拟,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为FDS-Ⅰ系统概念设计奠定了基础。为抢占未来聚变研究制高点,在广泛调研世界DEMO堆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纯聚变演示堆FDS-Ⅱ的聚变堆芯初步概念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杨超,曹良志,吴宏春,郑友琦,祖铁军.聚变驱动的次临界系统嬗变MA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

[2].储德林.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FDS堆芯物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1模块平面图Fig.1Crosssec...惯性约束基本原理HENDL混合多用途库数据测试结果一维径向筒化棋型圈(b)FDS-I标准环径比情况A-Br-P*o)分布...磁约束基本原理

标签:;  ;  ;  ;  ;  ;  

聚变驱动次临界系统论文_杨超,曹良志,吴宏春,郑友琦,祖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