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境论文_刘新,管慧锐,尉亚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生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境,自然保护区,种群,珙桐,罗山,灰鹤,羚牛。

自然生境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管慧锐,尉亚辉[1](2019)在《自然生境中瑞香狼毒的光合与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然生境中的盛花期瑞香狼毒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XT对其日光合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盛花期瑞香狼毒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存在午休现象。不同数学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R~2更高,且能拟合高光强产生光抑制的部分数据,因此更为合适。瑞香狼毒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体色素的含量均在盛花期后的不同阶段开始逐渐下降,揭示植株进入持续的衰老进程。(本文来源于《陕西省毒理学会防控毒物危害与优化生态环境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6)

陈超,和晓阳,薛亚东[2](2019)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生境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境选择是动物对环境行为适应的重要内容,生境丧失或片段化是目前大多数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面临的基本威胁。目前,针对高黎贡山地区羚牛的生态研究仍然较少,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龙江流域的羚牛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境选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羚牛对硝塘的利用强度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2)离硝塘的距离是影响羚牛生境利用强度的重要因子,其次为海拔梯度和平均海拔,离公路、水源和人便道的距离对羚牛生境利用强度影响不显着;3)研究区域设置的红外相机在硝塘中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最多,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再次验证了直接观察和痕迹观察的结果。因此,保护好独龙江流域的羚牛关键在于保护好硝塘以及附近连片的森林植被。(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马晓龙,程勇,代世红,周勇军,叶信初[3](2019)在《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和光叶珙桐种群特征及生境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常规种群调查法和最大熵模型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结构与适宜生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处于初衰型和衰退状态,种群生存空间狭窄。珙桐种群的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9.54 km~2和158.75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植被类型和坡度;光叶珙桐种群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8.07 km2和176.26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和植被类型。(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徐文茜,张文君,魏新玲,吕海成,白玉娜[4](2019)在《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新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本文以河南新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越冬水鸟生境的专项调查。通过定量化分析越冬水鸟生境的影响因子,结合1990年,2000年和2014年保护区的景观类型图,采用生境适宜性模型(HSI)对新乡黄河湿地保护区水鸟生境适宜性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7期)

马超,王夏冰,刘畅[5](2019)在《41年罗山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的演进与孤立生境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山自然保护区孑遗生境具有过渡性、稀有性和脆弱性,其生态走向关乎濒危物种的延续与北方干旱荒漠带宁夏段的生态平衡。利用Landsat MSS/TM/ETM+/OLI(1977—2017年)数据、SRTM DEM和罗山周边气象站点(1977—2017年)年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流域内典型人文要素(人口、耕地、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和自然生态要素(NDVI)进行了定量化表达及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流域视角下罗山保护区一些人文、生态、景观地理学指标发生了变化,41年来(1977—2017年)真形(依比例)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3.09倍;生态移民使局部地区人口增长了34.30倍;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旱作耕地大部分退耕还林,小部分转移为水浇地;近5a(2013—2017年)罗山自然保护区NDVI最大值、NDVI总和虽有轻微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历史较好时期。结果表明:(1)公路、铁路、围栏的建设将狭小的生态保护区分割包围,使景观格局严重破碎化,使动植物栖息环境高度隔离化。(2)红寺堡移民区快速城市化和高强度的农业开发,使流域人-地关系愈加紧张,加重了区域生态风险。(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洪洋,张晋东,白文科,黄耀华,付励强[6](2019)在《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的作用,2018年9月对保护区内采笋管理区域和保护区外围保护带的未管理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采笋管理区域与未管理区域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的生长状况以及森林植被特征。结果显示:1)采笋管理区域的竹笋株高与数量明显大于未管理区域的相关指标(p <0. 05),竹笋基径,成竹株高无明显差异。2)采笋管理区域乔木胸径,乔木树高,灌木层盖度大于未管理区域,且差异显着(p <0. 05)。可见,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的恢复产生正面作用,而连续采笋不仅影响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生长,也在改变大熊猫生境的森林植被特征。为了更好的保护当地大熊猫的生存,保护区实行科学的采笋管理政策是有效的,建议在其他保护区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王卫,杨俊杰,罗晓莹,周长江,陈世发[7](2019)在《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小种群植物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Maxent模型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06;刀切法验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和坡向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其贡献率分别为51.2%、30.3%和7.8%;在3个主要环境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丹霞山高程150~530 m、坡度20°~60°的阳坡;以自然断点法将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4个等级,高、中适生区面积为30.27 km~2,仅占丹霞山总面积的10.41%;低适生区面积为41.01 km~2,非适生区面积为219.5 km~2,共占丹霞山总面积的89.59%;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验证结果表明,92.1%的丹霞梧桐实地分布点落入高、中适生区,Kappa系数为0.958,说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论】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出丹霞梧桐在丹霞山的潜在适生区,并揭示影响其分布的3个主要环境变量,该模型对小尺度区域预测亦有较好效果。对丹霞梧桐保护提出2点建议:1)就地保护方面,要严格限制其高、中适生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跟踪其种群动态变化; 2)迁地保护方面,根据其适生条件,选择适合区域开展野外回归试验扩大其种群分布。本研究结果可验证低空无人机遥感在物种识别和种群调查中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揭示该方法在丹霞地貌这种特殊生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蔡海,申海香,龚建军,王森山[8](2019)在《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不同生境为研究对象,于6月对荒漠土壤动物进行了收集,共收集获得12个类群2349只土壤动物个体,优势类群整体以鞘翅目、蚁科、蜘蛛类群为主。探讨了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生境土壤环境条件是决定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相似性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可为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打下一些基础,为保护区的健康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钟雪,邓玥,杨彪,赵成,王彬[9](2019)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红腹锦鸡种群密度及其微生境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雉类物种,四川省是其重要分布区,但目前四川省内红腹锦鸡的种群状况及其栖息地特征尚不清楚。2018年,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采用样线法及鸣声计数法对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数量进行调查,并采用样方法对其微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繁殖期的平均种群密度为5.300±1.086只/km~2,推算研究区域内种群数量约为402只,其中保护区内约209只;红腹锦鸡偏好海拔较低、坡位靠下、靠近水源、植被原始、乔木层和灌木层发达、岩石和裸土盖度低的微生境。调查发现,红腹锦鸡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海拔较低的实验区及周边,该区域旅游、资源采集等人为干扰严重,因此,建议在本区域内加强进山人员管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保护低海拔地区的红腹锦鸡种群及其栖息地。(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李波,李连山,刘蕾[10](2019)在《灰鹤在向海自然保护区觅食生境的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导了2017年、2018年向海自然保护区灰鹤迁徙与觅食生境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灰鹤春季途经向海湿地停歇期较短,为3月上旬—4月中旬,主要在较浅的泡沼及低湿草甸上休息觅食;秋季途经向海湿地停歇期相对较长,为9月中旬—11月中旬,主要选择在草甸及农田中觅食,以农田为主。(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自然生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境选择是动物对环境行为适应的重要内容,生境丧失或片段化是目前大多数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面临的基本威胁。目前,针对高黎贡山地区羚牛的生态研究仍然较少,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龙江流域的羚牛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境选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羚牛对硝塘的利用强度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2)离硝塘的距离是影响羚牛生境利用强度的重要因子,其次为海拔梯度和平均海拔,离公路、水源和人便道的距离对羚牛生境利用强度影响不显着;3)研究区域设置的红外相机在硝塘中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最多,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再次验证了直接观察和痕迹观察的结果。因此,保护好独龙江流域的羚牛关键在于保护好硝塘以及附近连片的森林植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生境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新,管慧锐,尉亚辉.自然生境中瑞香狼毒的光合与生理特性[C].陕西省毒理学会防控毒物危害与优化生态环境研讨会论文集.2019

[2].陈超,和晓阳,薛亚东.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生境选择[J].林业资源管理.2019

[3].马晓龙,程勇,代世红,周勇军,叶信初.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和光叶珙桐种群特征及生境适宜性评价[J].林业科技.2019

[4].徐文茜,张文君,魏新玲,吕海成,白玉娜.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J].科技视界.2019

[5].马超,王夏冰,刘畅.41年罗山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的演进与孤立生境的形成[J].生态学报.2019

[6].洪洋,张晋东,白文科,黄耀华,付励强.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的作用[J].四川林业科技.2019

[7].王卫,杨俊杰,罗晓莹,周长江,陈世发.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小种群植物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评价[J].林业科学.2019

[8].蔡海,申海香,龚建军,王森山.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J].绿色科技.2019

[9].钟雪,邓玥,杨彪,赵成,王彬.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红腹锦鸡种群密度及其微生境选择[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10].李波,李连山,刘蕾.灰鹤在向海自然保护区觅食生境的选择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须浮鸥繁殖生境...各季节坡面不同坡位幼苗密度特征(S1...阜阳市恙虫病疫源地调查研究技术路线白洋淀湿地芦苇各响应变量和环境因子...不同尺度的气候GSI图层的实例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大苇莺繁殖生境...

标签:;  ;  ;  ;  ;  ;  ;  

自然生境论文_刘新,管慧锐,尉亚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