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染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糊精,乳液,染料,分散染料,聚合物,废水,刚果。
聚合染料论文文献综述
程光[1](2019)在《环糊精聚合材料去除水中染料及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印染产品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这种需求的增长间接导致了进入环境水体的染料废水总量上升。染料废水成分复杂且难被自然降解,容易对环境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废水治理措施已经成为环境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简单高效的绿色合成过程,以β-环糊精(β-CD)为基体,4,4'-(六氟异丙烯)二邻苯二甲酸(简称六氟四酸,PDA)为交联剂,利用羧羟基酯化交联原理成功制备出一种非水溶性的β-环糊精聚合物——PDA/CD。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BET)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仪(FT-IR)等多种表征手段对PDA/CD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PDA/CD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本文以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中性红(NR)和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运行参数实验(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无机盐离子、富里酸)和再生实验等手段,研究了PDA/CD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并对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废液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PDA/CD材料表面上,不仅保留有β-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同时也含有六氟四酸的羧基基团。PDA/CD对MB、NR和BPA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在溶液pH=6的条件下,PDA/CD对MB和NR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Sips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qm,cal分别为113.1 mg/g和106.8 mg/g;对BPA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qm,cal为55.6 mg/g。MB和NR在PDA/CD上的吸附位点主要是羧基基团(-COOH),BPA在PDA/CD上的吸附位点主要是环糊精疏水空腔。无机盐离子和富里酸对吸附过程几乎没有影响。分别使用0.5 M的盐酸溶液和无水乙醇对PDA/CD吸附剂进行再生,首次再生后的吸附剂对MB、NR和BPA的吸附容量分别能保留再生前吸附剂吸附容量的90.2%、87.1%和72.4%。再生废液处理的结果显示,在10W紫外灯,H2O2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经过60 min后,叁种再生废液中的污染物(MB,NR和BPA)分别可以被去除95.3%,93.3%和91.2%。通过UV/H202对再生废液的处理,大大降低了再生废液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本研究充分体现了环糊精聚合物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6)
张涛,王俊波,王莉,张显春,牛宇洁[2](2018)在《偶氮染料刚果红的电聚合脱色反应动力学及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对偶氮染料刚果红废水进行脱色研究,并分析了脱色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刚果红废水的脱色为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在不同的温度298、308、318、328和338K,脱色反应速率常数为7.79×10~(-4)、9.07×10~(-4)、0.001 2、0.001 9和0.002 4min-1,脱色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反应活化能为24.84kJ·mol-1.HPLC-QTOF-MS检测电聚合产物包括氢裂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聚合反应.电解时间效率曲线证明,电聚合脱色反应大大减小了反应消耗的电能.(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傅丹娜,张红娟,侯爱芹,谢孔良[3](2017)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液状分散染料及其印花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散染料可以分子状态溶于溶剂中,将含有染料单体的溶液进行微乳化,乳液形成的胶束可以达到纳米级别,形成液状纳米分散染料微乳。采用半连续预乳化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制备叁种微乳液状纳米分散染料。对制备的微乳液状纳米分散染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微乳液状纳米分散染料微乳液粒径、Zeta电位、粘度、表面张力、粒子形貌、体系流变性及染色印花性能。结果表明,叁种微乳液状纳米分散染料微乳液的胶粒粒径均在50~150 nm,固体胶粒粒径在50~70 nm,Zeta电位在-50 m V左右、表面张力在45 m N/m左右、粘度在2.5m Pa·s左右,体系接近牛顿流体。在SEM图中,微乳液粒子均为规则的球形,微乳液对涤纶有较高的上染率及印花转移率。(本文来源于《染整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刘瑶[4](2017)在《聚合氯化铝强化有机膨润土合成—吸附处理一体化处理分散染料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散染料废水浓度高、色度深、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常用物化预处理+生物工艺处理。有机膨润土合成-吸附处理一体化工艺具有工艺简单、脱色效率高、有效改善废水生化性等特点,适合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预处理。本文采用前期一体化工艺吸附过程快速搅拌(200 rpm)与后期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混凝慢速搅拌(50 rpm)相结合处理分散染料废水,在研究有机膨润土合成-吸附处理一体化工艺对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及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混凝剂对有机膨润土污泥固-液分离与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制,试图为染料化工废水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论文取得了以下有价值的结果:(1)发现混凝剂可强化有机膨润土高效去除毒害有机污染物,改善废水可生化性。当MCTMAB为60%CEC、M膨润土和MPAC为0.5g/L时,苯胺类和硝基苯类去除率分别为64.4%和76.9%,较单独一体化工艺分别提高22.2%和33.4%,处理后废水BOD5/CODCr提高0.165。(2)混凝剂可显着改善废水中膨润土的沉降性能,实现吸附后有机膨润土的快速沉降分离。混凝剂通过电中和降低膨润土悬浮液的的稳定性,同时有机膨润土可作为絮凝晶核诱导絮体形成,加速固-液分离,沉降时间缩短叁分之二,沉降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添加混凝剂后,污泥含水率从98.1%降至97.4%,污泥体积削减26.3%,有利于有机膨润土的回收利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1)
闫璟[5](2017)在《蒽醌类染料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及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蒽醌类有机染料非常有利于分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而且其自身也有着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可以起到媒介体作用,因此经常被用来修饰电极。本文选用蒽醌类染料作为修饰剂,采用电化学聚合的方式将茜素红、大黄素、大黄酸修饰到裸碳糊电极表面,并用所制备的修饰电极研究了黄酮类药物以及常见水体污染物的电化学行为。论文主要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碳糊电极以及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然后对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以及性质和特点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论述,最后对修饰电极的表征方法以及电分析技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采用电化学聚合方式制成了聚茜素红修饰碳糊电极(PARS/CPE),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ARS/CPE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槲皮素在CPE上几乎无峰,而在修饰电极上氧化峰电流显着增大,表明PARS/CPE对槲皮素的氧化具有非常强的电催化活性。通过研究扫速与峰电流的关系可以发现槲皮素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是受吸附控制的。并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槲皮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5~8.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也比较低,达到了1.0×10-6mol·L~(-1)。PARS/CPE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实际样品的测定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第叁部分先将β-环糊精和茜素红经过超声震荡混合均匀,形成β-环糊精包结物,然后通过共聚制备了β-环糊精包结茜素红修饰碳糊电极(ARS/β-CD/CPE),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观察了裸电极和修饰电极的表面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电化学聚合,β-环糊精包结茜素红被成功修饰到了碳糊电极表面,SEM显示在电极表面上出现了一些小的颗粒,这些颗粒使电极的比表面积得到了明显的增大。计算了亚甲基蓝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吸附量Г=4.99×10-7mol/cm2、电荷转移系数α为0.72。第四部分以大黄酸为修饰剂制备了聚大黄酸修饰碳糊电极(PR/CPE),优化了电极制备条件,并以铁氰化钾为探针对大黄酸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与裸CPE相比较,i_(pa)/i_(pc)更接近于1,说明经过大黄酸修饰的碳糊电极电催化性能变得更加优异,接着用该修饰电极研究了甲基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甲基橙在PR/CPE上峰电流显着增加,并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甲基橙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发现,甲基橙的还原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6~1.0×10-5mol·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3S/N)达到了5.0×10-7mol·L~(-1)。第五部分先用掺杂的方式将纳米氧化锌(n-ZnO)和石墨粉混合均匀制备成n-ZnO/CPE,然后再通过电化学聚合的方式将大黄素修饰到了n-ZnO/CPE表面,制备了PE/n-ZnO/CPE,用红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以及交流阻抗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对电化学聚合的条件也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芦丁在PE/n-ZnO/CPE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n-ZnO和大黄素的协同作用,芦丁的峰电流在PE/n-Zn O/CPE上得到了显着的增大,该电化学过程受吸附控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确定了芦丁的线性检测范围,这种制备修饰电极的方法不仅简单,而且灵敏度高,稳定性也比较好,用该修饰电极对芦丁药片中的芦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第六部分采用掺杂-电聚合的方式制备了聚大黄素/介孔二氧化铈修饰电极(PE/m-CeO2/CPE),优化了制备电极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然后探讨了双酚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裸电极相比,由于介孔二氧化铈和大黄素的协同作用,该修饰电极对双酚A的响应电流得到明显的增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双酚A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双酚A线性测定的浓度范围是2.0×10-5~3.0×10-4mol·L~(-1),该方法的检出限达到了1.0×10-6mol·L~(-1)。第七部分阐述了研究结论及对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展望。(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陈萌萌,王郑,张友宏,韩庭苇,朱垠光[6](2016)在《聚合氯化铝对活性染料废水的絮凝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研究其对活性蓝19配制的染料废水样品的脱色效果。研究通过改变PAC的投加量、pH值、转速以及碱度等因素,结合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PAC中Alb含量,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PAC的投加量及pH值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当PAC投加量≥500 mg/L,pH值为7时,脱色率可达95%以上,而转速及碱度则对脱色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罗浩,张升晓,李晓燕,刘霞,徐强[7](2016)在《基于聚合多巴胺的磁性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介孔氧化硅SBA-15为硬模板,以FeCl_3为铁源,聚合多巴胺为碳源,制备了磁性多孔碳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图1)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可观察到磁性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多孔碳里,且明显可观察到材料的多孔结构。研究了该磁性多孔碳材料对亚甲基蓝、刚果红、中性红等有机染料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图2为磁性介孔碳材料对叁种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为7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和中性红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388.7和1976.8 mg/g,在pH为4的条件下对刚果红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1946 mg/g。该磁性多孔碳材料对有机染料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这是由于碳材料的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以及其多孔结构所带来的高的比表面积和大量的吸附位点,由此表明该磁性多孔碳材料在水体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期刊2016-07-01)
窦李[8](2016)在《聚合方法对β-环糊精基聚合物吸附有机染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β-CD与马来酰乙二胺酸交联聚合及ββ-CD在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上的固载反应为研究对象,探讨聚合方法对β-环糊精基聚合物吸附有机染料性能影响。1.以β-CD和交联剂马来酰乙二胺酸为原料,采用本论文提出的反应-减压蒸馏法及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β-CD交联聚合物(PCD)。研究了投料比、溶剂用量、减压前反应时间及减压蒸馏温度对聚合物收率和聚合物吸附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β-CD为2mmol的反应体系中,n(β-CD):n(交联剂)为1:3.5,25mLDMF,70℃下反应4h后在70℃下减压蒸馏4h以逐步去除DMF,此时得到的聚合物(D-PCD)收率达到68%,吸附效果最好。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条件包括投料比、碱浓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E-PCD)收率和吸附MB性能影响。最佳聚合条件为投料比n(β-CD):n(交联剂)1:4,碱浓度为2.5mol·L-1及70℃下反应。2.以β-CD及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SMA)为原料,DMF为溶剂,研究用反应-减压蒸馏法制备声-CD固载聚合物(D-PSMACD)。在β-CD为3.1mmol的反应体系中,n (β-cD):n(SMA)为1:1.75,20mLDMF,反应5h后在75℃下减压蒸馏3h, D-PSMACD的收率为48%,对MB的吸附效果最好。3.用IR、BET、SEM及TG表征所制备的聚合物。研究了D-PCD、E-PCD中环糊精和羧基的含量,并与溶液聚合产物PC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PCD和D-PCD中β-CD含量低于PCD,其交联密度高于PCD,它们对MB吸附性能大小顺序为D-PCD>E-PCD>>PCD。叁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对染料MB和RhB的吸附性能有明显差异,吸附性能的强弱为D-PCD>E-PCD>>PCD,尤其是对罗丹明B(RhB)的吸附,PCD的吸附性能明显低于D-PCD和E-PCD。4.研究吸附条件包括染料初始浓度、温度、吸附时间和pH对聚合物吸附MB和RhB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5℃下,D-PCD、E-PCD对MB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44mg·g-1和226mg·g-1,对RhB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24mg·g-1和190mg·g-1; D-PSMACD对MB的饱和吸附量为549mg·g-1。它们对染料的吸附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方程。(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孙金明[9](2016)在《RAFT聚合制备PAN及其纺丝改性后对染料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成纤成膜特性。一般而言,性能优异的PAN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较大的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_n)和较窄的分布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2)高立构规整度;(3)理想的共聚单体以及分子结构。所以PAN的合成工艺严重影响着其后期的应用。近年来新兴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iving”/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LRP),尤其是可逆加成—断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polymerization)是合成高品质的PAN的新途径。现有的RAFT聚合一般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zodiisobutyronitrile,AIBN)、过氧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BPO)等作为引发剂,而高价态有机金属盐很早就做为乙烯类单体的引发剂应用于传统自由基聚合中,但是很少有报道将高价态的有机金属盐作为RAFT聚合的引发剂。论文中使用高价态的有机金属盐引发的RAFT聚合技术制备超高M_n、窄PDI的PAN,着重研究聚合的活性特征。并将所得聚合物采用静电纺丝技术进行纺丝,然后进行胺化改性,研究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以乙酰丙酮锰(Manganese acetyllacetonate,M_n(acac)3)为引发剂,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2-cyanoprop-2-yl dithionaphthalenoate,CPDN)为链转移剂,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 formamide,DMF)为溶剂,制备高M_n、窄PDI分布的PAN。通过对聚合反应的动力学,M_n及PDI与转化率(Conversion,Conv.)的关系探讨发现:该聚合的动力学一级线性关系明显,M_n随Conv.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分子量可达180000,PDI相对较窄,最窄为1.31,证明该聚合体系属于LRP的范畴。将所制备的PAN采用静电纺丝设备制备PAN纳米纤维,所得纤维丝质均匀、无明显断丝现象,直径均在200 nm~300 nm之间。然后用乙二胺(Ethanediamine,EDA)将纤维进行胺化改性,制备以PAN为基体的含氨基纳米纤维,电镜结果表明,纤维仍能保持其形貌。吸附性能测试发现,该纤维对曙红Y(Eosin Y,EY)染料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实验测得对EY的最大吸附量(Qmax)为231.48 mg/g。2.以乙酰丙酮钴(Cobalt acetylacetonate,Co(acac)_3)为引发剂,CPDN为链转移剂,DMF为溶剂,制备高品质的PAN。通过对聚合反应的动力学,M_n及PDI与Conv.的关系探讨发现:该聚合的动力学一级线性关系明显,M_n随Conv.的增大逐渐增大,最大分子量为100000,PDI相对较窄,最窄为1.25,证明该聚合符合LRP的规律。将所得产物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纳米纤维。纤维丝质均匀、无明显断丝现象,直径均在200 nm~300 nm之间。然后用EDA对纳米纤维改性,并详细探讨该纤维对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ethyl orange,MO)的吸附性能,实验测得对MO的Qmax为108.46 mg/g。3.以Co(acac)_3为引发剂,4-氰基-4-(硫代苯甲酰)戊酸(4-Cyanopentanoic acid dithiobenzoate,CPADB)为链转移剂,DMF为溶剂,制备PAN。通过对聚合反应的动力学,M_n及PDI与Conv.的关系探讨发现:该聚合的动力学一级线性关系明显,M_n随Conv.的增大逐渐增大,最大分子量为110000,PDI相对较窄,最窄为1.21,证明该聚合符合LRP的规律。所得产物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纤维丝质均匀、无明显断丝现象,直径均在200 nm~300 nm之间。然后用二乙烯叁胺(Diethylenetriamine,DETA)对纳米纤维进行胺化改性,制备以PAN为基体的含氨基纳米纤维。并详细探讨该纤维对阴离子染料茜素红(Alizarin red,AR)的吸附性能,实验测得对AR的Qmax为136.05 mg/g。(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6-05-01)
冯巧,张亚轩,张延辉,韩未利,夏志伟[10](2016)在《聚(丙烯酸-co-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的前端聚合法制备及染料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溶液中用前端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co-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研究了单体配比对前端聚合参数、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检测了水凝胶对水体中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共聚凝胶的吸水性能明显优于均聚物(聚丙烯酸(PAC)),当丙烯酸(AC)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摩尔比为5:5时,水凝胶饱和溶胀比最大,达到577 g/g,约为PAC的3倍。与吸附酸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相比,水凝胶吸附碱性品红的能力更强,当n(AC)∶n(NVP)=7∶3时吸附量最大,为539 mg/g;共聚水凝胶具有p H敏感性,溶液p H升高有利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相对于溶液聚合,前端聚合法制备的产物单体排布序列更均匀。(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聚合染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对偶氮染料刚果红废水进行脱色研究,并分析了脱色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刚果红废水的脱色为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在不同的温度298、308、318、328和338K,脱色反应速率常数为7.79×10~(-4)、9.07×10~(-4)、0.001 2、0.001 9和0.002 4min-1,脱色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反应活化能为24.84kJ·mol-1.HPLC-QTOF-MS检测电聚合产物包括氢裂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聚合反应.电解时间效率曲线证明,电聚合脱色反应大大减小了反应消耗的电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染料论文参考文献
[1].程光.环糊精聚合材料去除水中染料及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2].张涛,王俊波,王莉,张显春,牛宇洁.偶氮染料刚果红的电聚合脱色反应动力学及产物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傅丹娜,张红娟,侯爱芹,谢孔良.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液状分散染料及其印花性能研究[J].染整技术.2017
[4].刘瑶.聚合氯化铝强化有机膨润土合成—吸附处理一体化处理分散染料废水[D].浙江大学.2017
[5].闫璟.蒽醌类染料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及电催化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
[6].陈萌萌,王郑,张友宏,韩庭苇,朱垠光.聚合氯化铝对活性染料废水的絮凝脱色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6
[7].罗浩,张升晓,李晓燕,刘霞,徐强.基于聚合多巴胺的磁性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2016
[8].窦李.聚合方法对β-环糊精基聚合物吸附有机染料性能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6
[9].孙金明.RAFT聚合制备PAN及其纺丝改性后对染料吸附性能研究[D].鲁东大学.2016
[10].冯巧,张亚轩,张延辉,韩未利,夏志伟.聚(丙烯酸-co-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的前端聚合法制备及染料吸附[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