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屈服加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速度,挡墙,极限,上限,位移,敏感性,定理。
屈服加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秦雨樵,汤华,邓琴,尹小涛,但路昭[1](2019)在《强震作用下边坡屈服加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Newmark法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工程中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目前最常使用的传统方法只适用于滑动角度与坡角相近的浅层直线滑面情况。为了将Newmark法推广到圆弧滑面以及结构面控制的直线滑面,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屈服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同滑面形态下边坡的强震永久位移,并与Newmark条分法以及有限元解耦法进行对比。然后分析坡高、坡角、滑面形态性质对地震屈服系数大小的影响。最后与大型振动台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当滑面范围较大时,传统Newmark方法低估了圆弧滑面以及结构面控制滑面在强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2)边坡屈服加速度稳定性系数与滑面剪入、剪出口位置以及坡角有关,并且采用改进Newmark方法计算结果与Newmark条分法以及有限元解耦法结果较为一致;(3)与振动台试验进行对比,改进Newmark方法得出的不同震级条件下的位移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证明该方法既继承了传统方法简洁、方便的特点,同时精确度以及适用性均较好,可以直接运用于工程实际中。(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江学良,牛家永,杨慧,王飞飞[2](2019)在《含隧道边坡水平屈服加速度的上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拟静力法和强度折减法,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了含隧道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上限解,该上限解考虑了隧道对边坡的影响。分别计算了边坡设计参数、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浅埋偏压隧道设计参数等因素影响下边坡的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极限值。根据正交试验法,给出了地震作用下含隧道边坡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对各因素的敏感性大小。研究表明:边坡高度、坡角、岩土体黏聚力以及强度折减系数对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敏感性和影响程度均较大,而隧道距坡脚距离、隧道半径以及水平和竖向地震力比例系数的敏感性和影响程度则较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9期)
王虎,周云东,张书涵,王迪,Ali,H,Mahfouz[3](2018)在《考虑张裂缝的地震边坡屈服加速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鲜有考虑土体拉裂破坏引起的张裂缝。基于极限平衡-拟静力法建立了水平地震力和竖向地震力作用下的力与力矩平衡方程,运用变分理论获得其临界破坏面及其对应的正应力分布,考虑土体没有抗拉强度建立考虑张裂缝的地震边坡屈服加速度的闭合解答。张裂缝的出现会显着降低地震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垂直边坡将达到50%。当边坡坡度较大时,竖向地震力向下作用获得的屈服加速度更小,当边坡坡度较小时,竖向地震力向上作用获得的屈服加速度更小。(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徐鹏,蒋关鲁,邱俊杰,林展展,王智猛[4](2018)在《基于二楔块法的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及破坏模式极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加筋土挡墙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并在土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加筋土挡墙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分析加筋体内部筋材布置方式、筋材抗拉强度等对屈服加速度的影响,假定破坏模式为双楔块模式,根据极限分析理论推导了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系数表达式。与规范计算值相比,计算结果更接近模型测试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同时计算方法可以反映模型的真实破坏模式。参数分析表明:屈服加速度随着筋材抗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筋材长度较长时;随着筋材竖向间距的增大,屈服加速度逐渐减小;面板的宽度对屈服加速度几乎不产生影响;与面板宽度相比,筋材抗拉强度与竖向间距对加筋土挡墙破裂面形状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8期)
王国伦,宋健[5](2018)在《地形和土层参数对边坡屈服加速度及滑动面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2D研究了不同地形和土层边坡的稳定性参数及滑动面特性。基于Mohr-Coulomb强度理论,通过拟静力法逐步增加水平向惯性力得到边坡屈服加速度,通过识别坡体最大剪应变增量位置确定边坡临界滑动面形状。分析不同坡高、坡角以及土体特性参数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屈服加速度及滑动面几何形状变化规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8期)
袁卓亚,王卫山,上官苏,宋彬,王娟[6](2017)在《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与永久位移特性的拟动力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筋土挡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广泛应用于地震带边坡加固防护工程,但是其强震荷载下的力学行为仍未有全面认识。而传统的拟静力法和安全系数控制设计方法不能考虑地震加速度时程特征,与地震作用的真实情况不符。该文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基础之上,结合Newmark理论,采用拟动力法,考虑地震加速度的时程变化特征,推导计算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与永久位移的计算公式,研究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动力响应。最后通过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算,计算分析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屈服加速度与永久位移,研究水平地震加速度和竖向地震加速度对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拟静力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拟静力法设计的加筋土挡墙可能偏于保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济上不合理。(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7年02期)
文畅平[7](2013)在《多级支护边坡屈服加速度及因素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拟静力法,结合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和强度折减技术,推导了桩板式挡墙与二级锚杆挡墙支护高边坡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上限解,分别计算了多级支护结构总高度、边坡平台宽度、土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桩板墙桩侧土压力分布经验系数、锚杆挡墙倾角、锚杆轴力及倾角等因素下,多级支护边坡的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临界极限值。根据正交分析法,给出了地震条件下基覆边坡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影响因素的敏感性顺序。研究表明,多级支挡结构高度和锚杆轴力敏感性较大,而锚杆倾角、桩侧土压力分布经验系数和边坡平台宽度的敏感性较小。锚杆倾角、锚杆挡墙倾角、边坡平台宽度、桩板墙抗力及桩侧土压力分布形式的选择等,对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较小。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中,黏聚力对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较小,而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10期)
王桂林,赵飞,张永兴[8](2013)在《重力式挡土墙地震旋转位移下的屈服加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位移假设下,将挡土墙和填土看成一个系统,建立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旋转破坏模式,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系统外力功率和耗散功率,得到了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MATLAB语言进行数值求解,获得了破裂角和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数值解。计算公式考虑了填土与墙体接触面上的黏聚力、墙和填土的摩擦角、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填土黏聚力、填土内摩擦角等对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土与墙体接触面上的黏聚力、墙和填土的摩擦角和竖向地震作用对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显着,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合理取值以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06期)
李红军,迟世春,林皋[9](2009)在《平均屈服加速度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考虑坡底输入峰值地震动沿滑动体的弹性放大效应对滑动体屈服加速度和累计塑性滑移量的影响,采用蚁群复合形法结合常用的极限平衡分析法搜索潜在滑动体的位置,在Newmark"刚体滑块模型"基础上,采用滑动体的"平均屈服加速度"作为塑性滑移分析的屈服加速度,利用几种常用的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LEM)推导诱发坡体失稳"平均屈服加速度"的解析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平均屈服加速度的Newmark滑移分析法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均得以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杨,明,吴德伦,言志信[10](2002)在《加筋土挡墙抗震分析中的屈服加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人加筋土挡墙动力试验为依据,将Newmark“滑块模型”引入加筋土挡墙的抗震分析中,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出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可变误差多面体法进行求解。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挡墙几何、填土及加筋的强度参数是影响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的重要因素。所得结果具有良好的规律性,是位移控制抗震设计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屈服加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拟静力法和强度折减法,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了含隧道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上限解,该上限解考虑了隧道对边坡的影响。分别计算了边坡设计参数、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浅埋偏压隧道设计参数等因素影响下边坡的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极限值。根据正交试验法,给出了地震作用下含隧道边坡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对各因素的敏感性大小。研究表明:边坡高度、坡角、岩土体黏聚力以及强度折减系数对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敏感性和影响程度均较大,而隧道距坡脚距离、隧道半径以及水平和竖向地震力比例系数的敏感性和影响程度则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屈服加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秦雨樵,汤华,邓琴,尹小涛,但路昭.强震作用下边坡屈服加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2].江学良,牛家永,杨慧,王飞飞.含隧道边坡水平屈服加速度的上限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3].王虎,周云东,张书涵,王迪,Ali,H,Mahfouz.考虑张裂缝的地震边坡屈服加速度计算方法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徐鹏,蒋关鲁,邱俊杰,林展展,王智猛.基于二楔块法的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及破坏模式极限分析[J].岩土力学.2018
[5].王国伦,宋健.地形和土层参数对边坡屈服加速度及滑动面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18
[6].袁卓亚,王卫山,上官苏,宋彬,王娟.加筋土挡墙屈服加速度与永久位移特性的拟动力法研究[J].灾害学.2017
[7].文畅平.多级支护边坡屈服加速度及因素敏感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3
[8].王桂林,赵飞,张永兴.重力式挡土墙地震旋转位移下的屈服加速度[J].岩土力学.2013
[9].李红军,迟世春,林皋.平均屈服加速度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
[10].杨,明,吴德伦,言志信.加筋土挡墙抗震分析中的屈服加速度[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