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20-01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界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原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技术、公共安全与图像技术等10多个专业重新调整后新的宽口径专业。其主干学科为:信息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对主干学科,社会需求预测,结合我院实际,我们制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好,知识面广,能够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领域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包括:

1.具备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包括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较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具有进一步学习相关工程专业知识所必须数理基础。

2.掌握信息的获取、分析、转换、传输、处理等基本理论及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设计、应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的能力;懂得如何设计和开发复杂的技术系统,能胜任跨学科的合作,具有复合型、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目标素质。

3.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分析、设计、应用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4.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应用计算机解决处理信息、电子和控制等领域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的实施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遵循“注重学科基础、宽专业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强调毕业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1.合理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平台

(1)公共基础平台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历史,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遵纪守法,掌握基本的数学工具与物理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基础,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2)专业技术基础平台

应该覆盖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些主干学科。包括:①电路类如电路理论、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CAD、自动控制原理,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和基本的设计计算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和辅助设计方法以及控制理论的基础;②信号类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中信号与系统分析、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③通信类,主要包括信息理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等课程,使学生掌握通信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④计算机类,有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⑤电磁波类,主要课程为电磁场基础、微波技术与天线,使学生具备分析电磁场基本规律、物理特性和微波基本理论、工程分析方面的知识。

(3)专业平台

根据我院师资、教学实验条件和原有相关专业情况,我们确立应用电子技术作为主要方向。以CPLD(FPGA)芯片、DSP芯片、MCU芯片三大主流芯片的应用开发作为主要硬件平台课程,以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的应用作为软件平台,结合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C语言)提供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软硬件基础,以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来阐述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的思想与方法。专业选修课程以传感电子技术(传感器与应用、电子测量与仪器)、消费电子(电视原理、音响技术)、信息电子(现代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系统、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某一领域的基本应用,便于适应不同方向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需要。

2.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平台

(1)基础实验环节是常规的实验操作部分,应该去掉简单实验,抓住重点实验,通过实验让理论知识更加明晰,让理论重点变得简单、易懂,帮助记忆,让学生将来工作时,自然去注意什么,工作内容有哪些关键点,从而保证学生工作时少犯原则性的错误少走弯路。

(2)提高环节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系统级的功能实现实践环节,包括各种电子系统的设计,通信系统的功能及系统构成。这部分实践内容主要在校内系统实践及校内实训基地承担完成。通过这种实践过程,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设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计算机辅助方法,测试设备如何配置,了解电子信息设备结构与原理。学生通过完整的实践过程,了解信息设备的基本要求及有关规范,了解电子系统设计中的规范设计。

(3)实际应用环节是专门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的实践环节,应该考虑通过校外实训完成。校外实训基地是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阶段的必要补充,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许多非专业知识是在课堂上难以完成传授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走出校门,选择合适的生产、运行企业进行“亲密”接触。了解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方法、电子信息产品的元器件及成品的检验检查方法、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编写和设计过程、电子信息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电子信息产品的系统结构与电路的关系、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环境、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范等,拉近与生产实际的距离。

(4)科技创新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配合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等训练环节,已有了基本的系统知识。可通过学校设置的创新课题、安徽省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的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工程训练中心的开放的课题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行业的发展带来就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对人才培养的挑战。如何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在企业能站得住脚的人才是关系专业生命力的重要课题。面对金融危机,鉴于电子信息行业的技术发展的高速态势和行业转型的压力,以上探讨从应用型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一定价值上的探索,相信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包艳菊.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消费导刊.2008.4

标签:;  ;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