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丝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丝,形态,曲霉,真菌,菌根,离子,稻瘟病。
菌丝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钟雄,王硕,包立,张乃明,刘大会[1](2018)在《间作作物菌根菌丝对红壤磷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寄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P)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P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叁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体系下,对菌丝室进行不同形态P处理[不施P(P0)、施用无机磷(IOP50)、施用有机磷(OP50)],同时在根室进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NM)、接种Funneliformis mosseae(FM)],研究了不同外源形态P添加和AMF处理下,菌根作物对菌丝室红壤中不同形态P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FM-IOP50处理相比,间作-FM-IOP50处理下的玉米P吸收量显着增加150.2%,大豆P吸收量增加24.5%;除大豆单作-P0处理外,接种FM均明显降低菌丝室土壤有效磷含量。除大豆单作-FM处理外,施用IOP50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单作条件下最高,而在间作条件下则最低。对红壤P形态的分级结果表明,接种AMF均一定程度增加了Ca_2-P、Al-P、Org-P、O-Al-P、Ca_(10)-P的含量,而间作则显着提高了作物对土壤Ca_2-P、Fe-P的吸收;相比其他处理,土壤Ca_2-P、Org-P、O-Al-P含量在间作-FM-IOP50组合处理下较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a_2-P与玉米植株P吸收量呈显着负相关,而O-Al-P与大豆植株P吸收量呈显着负相关。总之,接种FM、磷肥施用与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宿主作物对P的吸收累积。其中间作-FM-IOP50组合是促进间作玉米生长、P素吸收及Ca_2-P、Org-P、O-Al-P增加的最佳组合,通过促进无机磷的活化而改善作物对P素的吸收利用,有效削减土壤P素的残留,若将其应用于滇池流域,可望减少P素的流失。(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逄金花,唐建国,童译庆,方阳欣,李康馨[2](2017)在《白念珠菌酵母相-菌丝相形态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念珠菌是人体内重要的条件性致病真菌,形态多样性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形态细胞之间可相互转换。酵母相-菌丝相形态转换是白念珠菌中典型形态转换系统,与白念珠菌粘附、侵袭性等方面密切相关。宿主相关环境因素作用于白念珠菌,激活相应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下游应答基因的表达,共同调控白念珠菌菌丝发育。结合目前关于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研究,认为广泛和深入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 AMP/PKA)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Rim101介导的p H信号通路和Tup1介导的负调控信号通路共同调控形态转换。该文将近年来国内外白念珠菌形态转换及其信号传导通路调控机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35期)
林琳,王昌禄,李贞景,陈勉华,武淑芬[3](2018)在《mok E基因过表达对红曲霉Monacolin K产量、菌丝及孢子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曲霉中mok E基因是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生物合成的一个相关基因,mok E基因表达量与Monacolin K产量呈正相关。以mok E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红曲霉mok E基因过表达工程菌株,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确定mok E基因过表达转化子,对转化子Monacolin K产量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野生型红曲霉M1及转化子菌丝、孢子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以潮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成功得到240个转化子,对其中9个转化子进行mok E基因表达量测定,有3株转化子mok E基因表达量增加,分别为T2、T8、T9转化子,确定其为mok E基因过表达转化子;T2、T8、T9转化子内酯型Monacolin K产量分别为2 159.7、4 177.6、3 365.7μg/g,与野生型红曲霉Monacolin K产量(1 447.8μg/g)相比,分别提高了49.2%、188.5%及132.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mok E基因过表达,对红曲霉的菌丝体、孢子形态及生殖方式均有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高双,高小宁,冯浩,韩青梅,黄丽丽[4](2017)在《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叁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作用机制,为该药剂的田间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受到杀菌剂处理的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生长的病菌菌丝相比,经杀菌剂处理后的菌丝形态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菌丝顶端膨大、增粗,分枝增多,局部肿大,细胞壁破裂,原生质外渗等;进一步的菌丝细胞结构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可引起细胞壁、隔膜不规则增厚,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膜增厚畸形,细胞核数量增多,核仁弥散,细胞严重液泡化,甚至原生质外渗坏死等。此外,在坏死菌丝细胞内还观察到结构异常的子菌丝以及坏死菌丝细胞壁完全降解的现象。【结论】苯醚甲环唑可能通过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的形态,进而影响其结构和整个细胞的正常生长,导致菌丝畸形及细胞坏死。(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冯鑫,施高翔,云云,吴大强,邵菁[5](2016)在《黄芩苷联合氟康唑通过降低cAMP抑制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Baicalin,BA)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形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菌丝诱导培养基(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上观察两药联用对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两药联用对胞内cAMP含量的影响;回补实验验证两药联用对胞内cAMP的影响;qRT-PCR检测两药联用对白念珠菌cAMP相关基因RAS1,CDC35和PDE2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联合氟康唑能显着抑制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降低胞内cAMP水平;外源性cAMP能逆转两药联用所造成的菌丝抑制;两药联用使RAS1和CDC35表达分别下调35%和27%,使PDE2上调1.21倍。结论黄芩苷协同氟康唑显着抑制白念珠菌形态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胞内cAMP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周昊,徐寸发,齐中强,徐为民[6](2015)在《不同胁迫因子对稻瘟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有红色荧光(细胞核)的稻瘟病菌菌株Guy11-H1:RFP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4种胁迫条件下对其生长和菌丝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uy11-H1:RFP在4种胁迫条件下生长变慢;在KCl处理下,菌丝局部不规则膨大,隔膜间距变短,菌丝塌陷;Na Cl处理下,菌丝呈现片段化,塌陷,且2种条件下,细胞核分布均受到影响。H2O2和SDS处理下,菌丝形态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杨洁,牛际铭,杜敏,刘钰,邵玲[7](2015)在《共焦显微镜下真菌菌丝形态的观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共焦激光显微镜下不同真菌菌丝形态分析总结,为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并为进一步共焦激光显微镜下菌属菌种鉴定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在共焦激光显微镜下查到菌丝的7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共焦显微镜下不同时期和不同患者的各种菌丝形态,总结其特点。结果:不同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在共焦显微镜下菌丝形态表现多样,感染早期菌丝数量少,不易查到,需要仔细观察。活动期菌丝量较多,排列密集,不同菌种形态不同,有呈水平分布,长线状、竹节样高反光,有节段或分支,有呈簇状垂直或斜行分布,分支较多、较细;菌丝旁也可见小点状、圆珠状、短棒状等真菌孢子样形态,呈高反光,也有呈低反光表现,共48例48眼。使用过抗真菌药物的部分病例可见断裂的菌丝节段、肿胀菌丝,有的菌丝变得僵直,有的形态奇特,粗细不一。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复查的2例显示菌丝减少或仅存少量节段,3例已查不到菌丝,病灶区上皮层完全修复,基质层纤维化瘢痕形成,呈高反光。结论: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一项有效手段,并能判断病情转归及指导药物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5年36期)
万春鹏,陈楚英,陈金印[8](2015)在《桂枝提取物对柑橘采后两种病原真菌菌丝形态及孢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采后在贮藏、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易发生机械损伤,果皮损伤后易受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而产生采后病害。柑橘采后发生的病理性病害种类多达20余种,最常见的采后病害主要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炭疽病、蒂腐病(黑色蒂腐病、褐色蒂腐病)、褐腐病等。这些病害易造成果实腐烂变质,腐烂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40%-50%以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引起柑橘青霉病和绿霉病是柑橘贮藏前期最易发生的两种采后病害,且危害严重,90%左右的柑橘采后腐烂率因这两种病害引起。因此,降低柑橘采后腐烂率,控制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侵染发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两种关键的柑橘采后病原真菌,本研究从中草药植物中筛选出桂枝浸提液可以抑制或延缓这两种病原菌的生长,采用牛津杯法测试其抑菌活性,发现浸提液在1.0 g药材/m L的浓度下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4.6 mm和31.6 mm。为进一步研究桂枝浸提液对这两种病原菌菌丝形态及孢子萌发的影响。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桂枝浸提液的提取条件,发现用10倍量浓度为95%的乙醇于40℃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2 h得到的浸提液抑菌效果最好。在此提取条件下,25.0 mg·m L~(-1)的浸提液浓度可以抑制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94.0%以上。用浓度为50.0mg·m L~(-1)的浸提液处理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2 d后,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明显可见菌丝顶端膨大、皱缩、分枝增多,甚至出现菌丝断裂的情况。综合来看,桂枝浸提液可以通过抑制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孢子萌发和影响其菌丝生长来发挥抑菌作用。柑橘保鲜实验研究表明桂枝浸提液及其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新余蜜橘均有一定的防腐保鲜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七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7)
张琳,刘林德,黄清荣,张莉[9](2015)在《铅、锰对黄伞菌丝形态及细胞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铅(Pb2+)、锰(Mn2+)对黄伞菌丝形态、结构及其菌丝活力的影响,并比较黄伞对Pb2+、Mn2+的适应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菌丝的电镜观察,测定菌落直径、菌丝鲜重,并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Pb2+、Mn2+含量。同时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的鲜重和胞外多糖产量以验证菌丝活力。【结果】不同Pb2+、Mn2+浓度下黄伞菌丝体形态变化明显,Pb2+、Mn2+的浓度≥500 mg/L可显着抑制黄伞菌丝的生长;高浓度Pb2+、Mn2+下(Pb2+≥700 mg/L、Mn2+≥2 000 mg/L)黄伞菌丝体锁状联合大量减少,且大小不一、分布不均,菌丝褶皱变形。黄伞在菌丝平板生长过程中,当Pb2+、Mn2+分别为100 mg/L时,黄伞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黄伞在液体培养过程中,当Mn2+浓度为300 mg/L、Pb2+浓度为50 mg/L时,菌丝鲜重以及产生的胞外多糖含量最大。【结论】Pb2+、Mn2+对黄伞的菌丝生长、菌丝活力及结构形态有较大的影响;黄伞对锰离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明显高于对铅离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5年05期)
李广悦,刁宁宁,王永东,杜康,张振远[10](2015)在《菌丝球形态的黑曲霉发酵液浸出铜尾砂》一文中研究指出尾砂中含有大量的金属,是一种潜在的可利用资源。旨在研发一种从铜尾砂中回收铜的生物浸出方法。利用正交设计,通过摇瓶试验,研究培养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及培养基成分对黑曲霉菌丝球形态的影响,进而研究不同菌丝球形态的黑曲霉发酵液对尾砂中铜的浸出。研究表明,铜的浸出率随着黑曲霉菌丝球直径的减小而升高。在温度30℃,接种量0.8%(OD600=0.1),马铃薯-蔗糖含量30%,发酵时间65 h的优化发酵条件下,获得大量表面光滑、直径为0.96 mm的菌丝球;利用该条件下的发酵液,在30℃,180 r·min-1条件下浸出3 d,铜的浸出率达83.25%。(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菌丝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念珠菌是人体内重要的条件性致病真菌,形态多样性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形态细胞之间可相互转换。酵母相-菌丝相形态转换是白念珠菌中典型形态转换系统,与白念珠菌粘附、侵袭性等方面密切相关。宿主相关环境因素作用于白念珠菌,激活相应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下游应答基因的表达,共同调控白念珠菌菌丝发育。结合目前关于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研究,认为广泛和深入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 AMP/PKA)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Rim101介导的p H信号通路和Tup1介导的负调控信号通路共同调控形态转换。该文将近年来国内外白念珠菌形态转换及其信号传导通路调控机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丝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钟雄,王硕,包立,张乃明,刘大会.间作作物菌根菌丝对红壤磷形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
[2].逄金花,唐建国,童译庆,方阳欣,李康馨.白念珠菌酵母相-菌丝相形态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3].林琳,王昌禄,李贞景,陈勉华,武淑芬.mokE基因过表达对红曲霉MonacolinK产量、菌丝及孢子形态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8
[4].高双,高小宁,冯浩,韩青梅,黄丽丽.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7
[5].冯鑫,施高翔,云云,吴大强,邵菁.黄芩苷联合氟康唑通过降低cAMP抑制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
[6].周昊,徐寸发,齐中强,徐为民.不同胁迫因子对稻瘟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5
[7].杨洁,牛际铭,杜敏,刘钰,邵玲.共焦显微镜下真菌菌丝形态的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
[8].万春鹏,陈楚英,陈金印.桂枝提取物对柑橘采后两种病原真菌菌丝形态及孢子萌发的影响[C].中国第七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9].张琳,刘林德,黄清荣,张莉.铅、锰对黄伞菌丝形态及细胞活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5
[10].李广悦,刁宁宁,王永东,杜康,张振远.菌丝球形态的黑曲霉发酵液浸出铜尾砂[J].化工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