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纳板河保护区两种猕猴的共存机制

云南纳板河保护区两种猕猴的共存机制

论文摘要

物种共存是生态学中的基本问题,生态位分化则被认为是减少竞争和促进共存的稳定机制。基于2012-2016年在云南省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纳板河)获得的红外相机数据显示,该保护区存在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和恒河猴(M.mulatta)的共存现象。我们首先通过红外相机技术结合社区访查,对该保护区非人灵长类动物资源进行调查,确认北豚尾猴和恒河猴为该地区非人灵长类优势物种;并以这两种猕猴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应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预测二者的分布区域,并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系数分析二者在海拔、生境和活动节律三个生态位维度上的关系,解释二者的共存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纳板河保护区历史记录有6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但我们在2012-2018年间仅调查到4种。红外相机拍摄到3种,包括北豚尾猴、恒河猴和阿萨姆猴(M.assamensis),三者的相对多度比率为1:0.7:0.04,其中北豚尾猴和恒河猴为当地优势物种;而阿萨姆猴仅在两个相机位点被拍摄到,数量稀少;经访查并由当地居民确认该地区还存在蜂猴(Nycticebus bengalensis);未调查到短尾猴(M.arctoides)和菲氏叶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公路和农耕用地将纳板河保护区分隔成小斑块导致森林面积减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丧失和人为干扰可能是造成该地区非人灵长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2)通过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在117.47平方公里的研究区域内,北豚尾猴的分布范围为42.85平方公里,恒河猴的分布范围为29.45平方公里,二者的分布重叠率为0.61。北豚尾猴的适宜分布区主要特征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且相对潮湿,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恒河猴则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温度较高且相对干燥的地区,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为主。(3)两种猕猴的生态位分化主要发生在对生境维度的选择上。在海拔和植被维度都高度重叠的情况下,时间生态位分化机制才被启动。在重叠区域内,二者的生态位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都高度重叠,但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海拔、植被和活动节律三个维度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分化是保证两种猕猴稳定共存的必要条件。北豚尾猴无论在分布范围,还是在海拔和植被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都比同域分布的恒河猴更宽更广。北豚尾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应当作为中国西南热带森林中的保护明星被更多人所认识和了解。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物种共存机制概述
  •   1.2 猕猴属物种共存机制研究概述
  •   1.3 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
  •   1.4 纳板河保护区灵长类资源介绍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地点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数据采集
  •     2.3.2 数据整理
  •     2.3.3 物种分布模型
  •     2.3.4 生态位指数
  •     2.3.5 日活动节律分析
  •     2.3.6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纳板河保护区灵长类多样性现状
  •   3.2 纳板河保护区两种猕猴的共存机制
  •     3.2.1 物种分布预测
  •     3.2.2 两种猕猴时空生态位的差异和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4.1 纳板河保护区灵长类多样性减少
  •   4.2 纳板河保护区两种猕猴的共存机制
  •   4.3 保护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孙楠

    导师: 刘泽华

    关键词: 共存机制,生态位分化,红外相机技术,北豚尾猴,恒河猴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

    分类号: Q958.1

    DOI: 10.27778/d.cnki.gqhzy.2019.000264

    总页数: 64

    文件大小: 15809K

    下载量: 73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恒河猴自我意识研究的进展[J]. 科学 2017(02)
    • [2].寨卡病毒,你究竟知道多少[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11)
    • [3].破解“镜像神经元”神话[J]. 大众科学 2017(02)
    • [4].恒河猴 “以猴制猴”保平安[J]. 旅游世界 2016(Z1)
    • [5].印度恒河猴[J]. 知识就是力量 2013(04)
    • [6].实验恒河猴消化道毛团堵塞4例[J]. 中国兽医杂志 2012(04)
    • [7].不同年龄雌性恒河猴肾多模式分子功能影像的观察[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9(09)
    • [8].恒河猴教孩子“刷牙”[J]. 大自然探索 2009(07)
    • [9].一例老年恒河猴消化系统疾病诊断[J]. 实验动物科学 2014(01)
    • [10].实验动物恒河猴规模化饲养管理[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05)
    • [11].非人类灵长类恒河猴衰老与热量限制抗衰老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 2013(01)
    • [12].重庆地区雌性恒河猴生殖生理的季节性变化[J]. 四川动物 2008(02)
    • [13].白介素17受体mRNA在恒河猴中的分布[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01)
    • [14].恒河猴、食蟹猴毛发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测定分析[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8(05)
    • [15].恒河猴教孩子“刷牙”[J]. 科学与文化 2009(12)
    • [16].中国恒河猴肠道菌群特征揭示[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7)
    • [17].恒河猴缺血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改进及其评价[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2(11)
    • [18].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中国恒河猴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动态变化[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03)
    • [19].安徽恒河猴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J]. 生物学杂志 2009(04)
    • [20].恒河猴与食蟹猴血清多重细胞因子检测及分析[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9(01)
    • [21].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29)
    • [22].恒河猴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基因克隆、重组表达和功能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5(03)
    • [23].恒河猴五日热巴尔通体的分离和柠檬酸合成酶基因的序列分析[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2(04)
    • [24].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麻醉效果的比较[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8(04)
    • [25].恒河猴肾的个体发育以及肾发育过程中的标志物[J]. 天津医药 2011(10)
    • [26].重组HIV-1 gp120 AAV2/1在小鼠和恒河猴体内的免疫原性[J]. 病毒学报 2010(02)
    • [27].两种猕猴属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J]. 昭通学院学报 2019(05)
    • [28].恒河猴脱毛症及毛发营养学分析[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9(01)
    • [29].抗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清除中国恒河猴体内B淋巴细胞效果观察[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10)
    • [30].自发性2型糖尿病恒河猴双心室形变的心脏磁共振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标签:;  ;  ;  ;  ;  

    云南纳板河保护区两种猕猴的共存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