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舞蹈的审美特征

戏剧舞蹈的审美特征

戏曲中的舞蹈,大多数是我国古典舞与民族舞、民间舞,我国共有340余种戏曲剧种,无一不如此。

但是,戏曲中的舞蹈,又不是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的简单照搬,而是进行了戏曲化的艺术处理,成为专门的戏曲舞蹈。

这种戏曲化的舞蹈,主要有三大审美特征:

其一是虚拟化。系指表演原需附着实物的动作时,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以虚代实地进行表演。这是在生活动作基础上的提炼和加工,是具有规范性的舞蹈动作。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骑马、行船等等。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五场“打虎上山”,杨子荣就以鞭代马作虚拟性的骑马舞蹈表演。

其二是夸张化。系指将生活中动作的基本特点加以渲染夸大,以取得鲜明突出的艺术效果的舞蹈动作。例如“僵尸”、“甩发”和许多“跟头”(“小翻”、“旋子360度”等),都是夸张化的舞蹈动作。

其三是程式化。程式化舞蹈也是在生活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加工,但它较虚拟化舞蹈更具严格的规范性,有一定的标准、尺度、范式、格式。例如“起霸”,最早就是根据霸王项羽披挂上阵的英雄气概创造出来的舞蹈动作,后经舞台演出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固定的范式,包括出征前的披甲、整冠、蹬靴、扎靠等一系列规范化舞蹈动作。程式化的戏曲舞蹈有很多很多,如圆场、走边、翻身、云步、蹉步、跪步、醉步、卧海等等,都是有严格规范的程式化舞蹈动作。虽然其中有一些又同时称为“武功”或“毯子功”,但就其“人体动作艺术”的本质而言,都属于戏曲舞蹈范畴。

诚然,戏曲舞蹈同舞剧中舞蹈的表演形式一样,既有独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乃至群舞。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戏曲舞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要根据剧情和人物需要,根据时代和观众的需求,从生活出发,运用虚拟、夸张的艺术方法进行提炼加工,创造出新的程式化舞蹈。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队的群舞“滑雪舞”、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独舞“洋车舞”、现代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大民的“卡通舞”等等,都是新的程式化戏曲舞蹈的杰作。

舞蹈和戏曲同样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对于舞蹈而言,戏曲也是戏剧化的大舞蹈;对于戏剧而言,戏曲就是歌舞化的戏剧。没有舞蹈,也没有戏曲,不仅中国少了一大“国粹”,全世界也都少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戏剧品种;没有戏曲,舞蹈同样缺少了一个发展的温床,也就失去了升华的机遇。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言而喻。

音乐剧原属歌剧中之一种,但近年来它异军突起,走红全球,已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故本文也将其作为一大戏剧品种,分析考察它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音乐喜剧。因为以纽约的百老汇为演出中心,所以又称为“百老汇歌舞剧”,顾名思义,载歌载舞是其主要特点。可见,舞蹈占有音乐的半壁江山。

音乐剧中的舞蹈,受音乐剧的题材、主题、人物、风格与音乐的构成、特点所决定。

音乐剧题材内容最初取自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如《演艺船》、《俄克拉荷马》、《卖花女》、《西区故事》、《音乐之声》等。后来又常取材于狄更斯、莎士比亚、萧伯纳等名人的戏剧、文学名著,如《奥赛罗》等。近年来又改编神话、童话、动画片等,如《猫》、《狮子王》等。

音乐剧的音乐以美国西部民歌与爵士乐为素材,而爵士乐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新奥尔良的流行音乐,主要来源于黑人劳动歌曲、散拍音乐、灵歌、勃鲁斯等。其主要特点是即兴性与强烈的切分音,其通俗性、平易性、浅显性、流行性、现代性都十分突出。

因此,作为音乐剧中的舞蹈,也必须与之同步,即以现代舞为主。包括迪斯科、踢踏舞、霹雳舞、柔姿舞等。现代舞强调“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理解自然,表现自然”。

当然,音乐剧中的舞蹈,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穿插某些其他舞蹈,如芭蕾舞、印度舞等等。

舞蹈和音乐剧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不可分割。对于舞蹈而言,音乐剧是戏剧化的大舞蹈;对于戏剧而言,音乐剧也是歌舞化的戏剧。没有舞蹈,就没有音乐剧,戏剧就少了一个“新新族”;没有音乐剧,舞蹈就没有实现其现代化的平台,也就失去了提升和发展的机会。舞蹈与音乐剧的辩证统一关系,即在于此。

因为话剧是以说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舞蹈不是它的必备因素,所以舞蹈与话剧的关系,连“半紧密型”都不够,只是“松散型”关系。

综上所述,可见舞蹈与戏剧的关系,虽然有个别的“半紧密型”、“松散型”关系,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十分密切的。舞蹈和戏剧这两种的艺术形式,正应当在这种密切关系中互相交融、互相借鉴、同促共进、比翼齐飞。

责任编辑王雪

标签:;  ;  ;  

戏剧舞蹈的审美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