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充满魅力

让历史课堂充满魅力

翟丽娜

摘要:历史课中的死记硬背让学生厌烦,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要重塑历史课堂,使历史课有鲜活的生命力,还历史课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即要确保教学质量,又要让历史课堂充满魅力。

关键词:语言素养;幽默;兴趣;情境;灵活多变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反映的是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历史知识特点之一,历史所具有的不可逆转性,使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对历史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作实验,与学生的距离遥远,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了,而初中学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没有直观感觉,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相应的提高了教学要求。而现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不尽人意、缺乏魅力,学生厌烦历史课程就很正常了。那么怎么才能既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又让历史课堂充满魅力呢?

一、幽默睿智的语言激发兴趣

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由此不难看出,幽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应用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时而幽它一默,必定能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笔者主张以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夸赞学生,让学生在笑声中提升信心,在七年级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上,一个学生非常出人意料地完整地回答了笔者提出的什么是历史的问题,笔者就一本正经的对他说:“你别说了,再说笔者就下岗了。”学生都笑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幽默的作用不可阻挡。课堂教学中,教师幽默的评价语言常常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哦,一定是!”这些充满爱心、智慧、幽默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面对老师这样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讲述世界现代史“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一处时,笔者是这样向学生说明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的:“日本在战后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纵容和扶植,因此‘二战’后日本的内外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唯美国马首是瞻。具体地说,就是美国打个哈欠,日本就要感冒了。”如此比喻,既形象生动,又贴切恰当,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二战”后的美日关系。这样恰当的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愉悦情绪,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师威信。众所周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学生对某一学科是否感兴趣,其很大程度取决于该任科教师是否受学生欢迎。而幽默这门语言艺术可以说是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仅增强了教师的魅力,而且还使学生有“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之感。

二、用丰富多彩的手段创设情境

教师幽默睿智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语言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查看更多文章,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也还是不深。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感观的刺激,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与性质,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战争形势与战争路线图,在展示了战争的局面后,向学生提出假想:根据当时战争的形势分析,一战的结果是必然的吗?如果你是德国的总参谋长,你是否有办法来赢得这场战争?可从战略上、外交上考虑。然后又提出,如果你是法国的统帅,你将如何对付这位德国总参谋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想出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很多设想。最后教师指出,战争的结果不是必然的,但无论哪一方胜利,都不能改变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分析,学生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表达与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面对一个有意义而比较抽象的问题,学生的思考常常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没有什么兴趣可言。问题的提出能否使学生产生兴趣,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效果。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但要考虑问什么,更要考虑怎么问。例如在讲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时,老师如果直接问“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样问会使问题太大,没意思,我们可换一种问法,如“想一想,假如没有纸,人类生活会是什么样?”这样问则会使问题有意思,思维结果有震撼力。

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吸引学生

充满魅力的历史课一定是不枯燥的。但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学习材料的枯燥。所以只有将学习材料以学生乐于学习的方式呈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学习有多种渠道,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变换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如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随即进入历史情景;动态展示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使学生的情绪也跟着活跃起来;用图片拓展历史人物的事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顾自己唱独角戏,无论语言多么生动、精彩,分析多么深刻、精辟,也未必是很理想的历史课。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再有兴趣,也未免有点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一堂精彩成功的历史课,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抓”学生。

比如讲“戊戌变法”这节,学生对袁世凯的出卖行经非常愤慨。讲到这里,教师可问假如没有袁世凯出卖,戊戌变法能成功吗?讲到二战时,据教材内容教师可问假如没有西特勒这个战争狂,第二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往往一语既出,如“一石入水,浪花四溅”。这时教师抓住此机,让学生唱主角,各抒己见,争辩讨论。尔后教师总结,其结果极佳。这样可使学生感到设问有趣、有度,同时学生又能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如讲述美国内战时,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教师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示意图挂出,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教师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熠熠生辉,放射出璀璨、诱人的光芒。让历史课堂魅力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姚锦祥.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

邮政编码:458030

标签:;  ;  ;  

让历史课堂充满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