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古环境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地球化学,环境,柴达木盆地,盆地,特征,硅藻。
古环境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程涌,胡煜昭,李丕优,卢萍[1](2019)在《滇东会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岩系在全球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对于探讨地球浅部的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与机制,重塑地球演化的历史和过程、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滇东会泽县大海乡老林村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剖面的系统采样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①微量元素Pb、Zn强烈富集,B、Cu、V、U相对富集,Sr强烈亏损;w(Th)/w(U)值明显低于大陆地壳平均值,说明该样品总体受到的风化程度低,可以用来反映古环境及其演化信息。②w(B)/w(Ga)值反映古水体盐度变化为咸水→半咸水→淡水→半咸水,经历了一个先降低再升高的过程。③亲氧元素Sr强烈亏损,指示筇竹寺组沉积时期还原环境占主导地位;w(V)/w(V+Ni)值表明该沉积时期古水介质总体为水体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下部沉积泥质灰岩和粉砂质白云岩时经历了短暂的氧化环境,中上部沉积碳质页岩时经历了短暂的硫化环境。④w(Sr)/w(Cu)值指示该沉积时期古气候总体为温暖潮湿,下部沉积时期经历了短暂的炎热干旱气候,这与下部具高盐度咸水和氧化的古水介质相对应。此研究对于该区黑色岩系矿床形成背景的探讨、矿产资源勘查及页岩气选区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李梦真,介冬梅,李楠楠,宋丽娜,宗雅卓[2](2019)在《中全新世以来大兴安岭中段红水泡泥炭地硅藻组合记录的古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取大兴安岭中段红水泡泥炭地中晚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中所含的硅藻化石,在82个样品中共发现32属94种硅藻。结合硅藻化石中优势种类生态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水位为控制该区域硅藻组合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中,Meridion circulare,Meridion criculare var.constrictum等硅藻百分含量的升高指示水位的上升,Hantzschia amphioxys,Pinnularia spp.等硅藻百分含量的升高伴随水位的下降。根据主成分得分建立的红水泡泥炭地古水位曲线发现,中晚全新世以来当地气候经历了数次干湿交替变化,在总体上趋于干旱。其中5 000-3 300 cal a BP为相对湿润期,优势种类为M.circulare,M.criculare var.constrictum;3 300-1 900 cal a BP为气候转干期,H.amphioxys,C.meneghiniana,Pinnularia spp.成为该带中的优势种类;1 900-600 cal a BP,该段内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较上一阶段进一步下降,气候继续转干;600-200 cal a BP为气候转湿期,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迅速上升,Achnanthes lanceolata含量迅速增加成为该段优势种;200 cal a BP至今,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迅速下降,Pinnularia spp.成为该带中的绝对优势种。通过与季风区边缘其他研究区的古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发现,红水泡泥炭地气候变化与多数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而推断其主要受东亚季风活动控制,泥炭沉积中硅藻化石组合记录可作为反映东亚季风变迁历史的良好指标。(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熠哲,吴朝东,马健,房亚男,许酌[3](2019)在《准噶尔盆地白垩纪——新近纪地层颜色韵律与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纪—新近纪发育大型陆相浅水湖盆,干湿与冷暖气候频繁交替,形成了多套色彩斑斓的"五彩"地层,如灰色、灰绿色、灰白色、酱红色、红褐色、砖红色、紫红色、土黄色等。研究表明:地层颜色具有很好的沉积环境指示意义,如颜色指标L*(黑白),a*(红绿)以及b*(蓝黄)可以明显区分不同的水下与水上沉积环境(如水上河流—叁角洲相、泛滥平原、山麓—冲积扇相等,水下半深湖相、滨浅湖相等);地层颜色演化序列可以很好地指示白垩纪—新近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红色沉积物既可以形成于干旱炎热的陆上氧化环境,也可以形成于相对还原的水下环境:"陆上红"如东沟组砖红色砂泥岩、紫泥泉子组紫红色泥岩、沙湾组褐红色—土红色泥岩等,40>L*> 52,8>a*> 18,12>b*> 22;"水下红"以呼图壁河组酱红色块状泥岩为特征,35>L*> 45,2. 5>a*> 4. 5,5>b*> 9。早白垩世准噶尔盆地相对温暖湿润,湖泊广泛分布,颜色指标L*(黑白)最低值接近15,a*值介于-5~5之间,指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形成于还原环境。晚白垩世地层颜色指标中a*达到了最高峰(15~25),表明准噶尔盆地气候开始出现干旱炎热趋势;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a*与b*值同步变化,出现了明显的负漂趋势(7~15),表明气候逐渐变冷;新近纪a*值出现新低(5~9),而L*值也接近70,表明气候持续变冷。综上所述,白垩纪末期以来,准噶尔盆地受全球气候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共同影响,干旱化程度不断加强,地层颜色比较完整地保留和记录了古环境与古气候的发展演化过程。因此,系统的颜色测量和分析可以为恢复与重建中新生代沉积环境与古气候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探究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帅[4](2019)在《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东山组古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勃利盆地做为黑龙江省最重要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之一,其北部为剥蚀边界,西南部为依兰~勃利断裂,兴农~兴凯断裂位于盆地南侧,东南侧为裴德断裂。盆地基底主要由兴凯地块与佳木斯地块组成,盆地分为西部坳陷、中部坳陷和东部坳陷,盆地内部断层比较发育,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次论文以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东山组作为主要研究目的层位,,通过对研究区的沉积相,古气候,古盐度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古气候与沉积相演化规律和展布特征的对应关系。为加深了解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东山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和沉积演化提供参考。本次论文以岩心观测为主,测井数据分析为辅的方式,分析了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东山组沉积相类型,利用单井相、连井沉积相剖面对研究区纵向展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而对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探讨。通过对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古生物孢粉组合的分析,U-Pb测年,对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东山组沉积时间、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古盐度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沉积演化的规律与沉积气候的对应关系,此次论文测得东山组底界年龄107.15±0.65 Ma,上部年龄为105.0±0.81Ma。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东山组以叁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要沉积类型,其中叁角洲又可划分为叁角洲前缘亚相;湖泊相进一步划分为浅湖亚相与半深湖亚相。通过对研究区内勃D4和Zk2两口钻井沉积相进行分析,根据连井沉积相剖面以及砂岩等厚图、砂地比等值线图对沉积相的横向和纵向展布特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研究区沉积相演化特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与古生物孢粉化石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东山组古气候、古盐度特征进行恢复。东山组层序I气候温度较低,层序II时期气候相对炎热,层序III时期由冷湿的气候候逐步转变为湿热的气候。根据分析得出东山组层序I气温较低,研究区内发育湖泊相和叁角洲相沉积,东山组层序II气候变得干旱,研究区叁角洲前缘沉积范围增大,湖相面积有所减少,层序III时期湖泊相沉积范围较小,叁角洲前缘相沉积范围增加。东山组沉积时期气候整体温度较低到温度升高再到温度降低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任影,钟大康,柳慧琳,梁婷,孙海涛[5](2018)在《渝东地区寒武系第四阶龙王庙组古环境演化的稳定同位素与主、微量元素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武系第四阶是生命演化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渝东地区寒武系第四阶龙王庙组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岩石类型,地层中、下部混积岩发育,生物化石发育程度低.∑(CaO+MgO+LOI)含量分布范围广(74.64%~99.18%),Na_2O、K_2O、Fe_2O_3与MnO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20%、0.27%、0.27%和0.014%),∑(SiO_2+Al_2O_3+Fe_2O_3+P_2O_5+TiO_2)在地层中下部具较高含量(最大值24.00%);Sr元素含量较低(135×10-6~407×10-6),∑REE+Y在地层中部含量较高,∑LREE/∑HREE分布在2~4,具显着正铈异常(δCe=5.6~6.2),配分曲线为平缓右倾模式.全岩与方解石的δ~(13)C值分别为-1.5‰~1.1‰VPDB、-3.4‰~+0.5‰VPDB,δ~(18)O值分别为-9.7‰~-3.5‰VPDB、-9.8‰~-5.0‰VPDB;垂向上,两者的δ~(13)C值在地层中下部均以负值为主,中上部多为正值.依据δ~(13)C、δ~(18)O、MgO/CaO(0.03%~0.12%)、100×MgO/Al_2O_3(93.1~4 715.4)、B校(278.7~1 494.2)、Sr/Ba(4.05~58.25)、1 000×Sr/Ca(5.41~14.43)、V/(V+Ni)(0.61~0.78)及U/Th(0.21~1.45)等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推断龙王庙期水体温度在17~25℃,属半咸水-咸水环境;水体深度在早-中期波动频繁;以贫氧-缺氧环境为主,在早-中期、末期为阶段性富氧环境.整体上龙王庙组沉积早-中期受河流注入影响较为明显、陆源碎屑供给充足,具海陆过渡环境特征,沉积中后期为稳定的海相环境.咸水、缺氧的条件及海平面波动频繁并伴有大量陆源碎屑注入所产生的环境压力,是引发渝东地区寒武系第四阶生物消亡的主要环境因素.(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志杰,袁选俊,汪梦诗,周川闽,唐勇[6](2018)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迭系风城组碱湖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岩心及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及元素分析、测井电性响应特征、岩相类型及展布等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迭统风城组的碱湖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6种岩相类型,其中含碱性矿物岩相主要发育在风二段,富有机质泥岩岩相广泛分布于风一段上部和风叁段下部,常与白云岩及云质岩类岩相呈互层产出。风城组古环境演化主要受火山活动和古气候控制,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风城组一段沉积前期)火山活动强烈,气候较干旱,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发育;第2阶段(风城组一段沉积后期)火山活动减弱,气候较湿润,富有机质泥岩发育,形成风城组主要烃源岩;第3阶段(风城组二段沉积早期)气候转向干热、湖盆开始萎缩,盐度逐渐升高,白云岩及云质岩类发育;第4阶段(风城组二段沉积后期)气候持续干热、湖平面低、盐度高,天然碱等特殊碱性矿物析出,标志着碱湖的最终形成;第5阶段(风城组叁段沉积期)气候再次转为湿润,湖平面升高,湖盆开始淡化,以陆源碎屑岩、云质岩类沉积为主。(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8年06期)
吴亮君,朱海燕,王福魁,王德海[7](2018)在《松辽盆地中晚二迭世海陆交汇时期古环境古气候演化与意义——来自中国东北索伦地区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二迭世是松辽盆地作为海相沉积盆地的最后一个时期,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盆地从晚二迭世开始进入陆相沉积阶段。近年来随着对松辽盆地古生界研究的深入,中晚二迭世沉积环境及气候研究逐渐体现重要的价值,而索伦地区作为松辽盆地中晚二迭世重要物源路径之一,具备丰富的、可靠的元素记录。笔者在汲取前人已有成果之上,结合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基础,利用岩性、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发现该区域中上二迭统在岩性上以大套暗色细碎屑岩为主,均含较高的有机质,野外难以区别两套地层的界线,但在元素分析结果上,存在多个、大幅度的元素含量突变带。通过元素含量在不同时间的对比,推测出中晚二迭世至少存在6期规模较大的古环境波动和4期古气候波动,尤以两个时代之交最为剧烈,古盐度、氧化还原程度、古生产力、干旱潮湿程度指标存在高度协同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结合板块演化研究成果,这一系列变化可能指示了中晚二迭世北半球中低纬度存在气候带的快速摆动,以及松辽盆地自身古环境演化的频繁变化。此外,中二迭世晚期佳木斯古陆与华北地台碰撞,使得松辽盆地与广海失去连接,盆地沉积由海相变为陆相,而非整体抬升受到剥蚀,即海陆转换过程没有形成沉积间断,得益于此,索伦地区记录了完整、快速、剧烈的元素异常,我们因此能够较为精细厘定当时的古环境与古气候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曾永耀[8](2018)在《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古气候演化及其所指示的潜在聚煤古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自然资源恶劣、交通不便,致使西藏煤炭勘查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西藏是我国煤炭资源较为紧缺的省区之一。羌塘盆地是西藏成煤条件最好的区域,然而目前对羌塘盆地侏罗纪聚煤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羌塘盆地雁石坪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古植物化石、孢粉以及岩性演化过程所揭示的古气候演化记录,来分析中侏罗世羌塘盆地潜在的聚煤古环境。研究认为,中侏罗世羌塘盆地以热-湿型气候为主,本气候类型致使羌塘盆地具有良好的聚煤古气候条件。(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8年05期)
邢智峰,周虎,林佳,王敏,郑伟[9](2018)在《河南宜阳下叁迭统刘家沟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宜阳地区下叁迭统刘家沟组红色砂岩中发育数十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如皱饰构造、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碎片等。按照其形态特征的演化可分为4个不同的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皱饰构造组合、隆脊构造组合、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和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其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古环境与古气候:(1)皱饰构造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潮湿环境;(2)隆脊构造组合反映了富氧的温暖、潮湿环境;(3)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半干旱环境;(4)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富氧的炎热、半干旱—干旱环境。依据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早叁迭世宜阳地区的古环境由湿润、温暖、弱氧化向炎热、半干旱、富氧转变。两者比较表明,宜阳地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育与演化是对早叁迭世陆相古环境细微变化的联动响应。(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曼,聂军胜[10](2017)在《柴达木盆地怀头他拉剖面晚中新世河湖相沉积物粒度分析与古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模型对柴达木盆地怀头他拉剖面开放湖相沉积物进行分离,得到4个具有现实环境意义的端元组分,分别代表4种动力过程。端元1为河流沉积,端元2、3都为湖相沉积,端元4为叁角洲沉积。这些成分含量在晚中新世的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表明柴达木盆地这套地层记录了沉积环境或气候的快速变化。尽管怀头他拉粒度变化趋势总体不明显,(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24: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专题25: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期刊2017-10-15)
古环境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取大兴安岭中段红水泡泥炭地中晚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中所含的硅藻化石,在82个样品中共发现32属94种硅藻。结合硅藻化石中优势种类生态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水位为控制该区域硅藻组合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中,Meridion circulare,Meridion criculare var.constrictum等硅藻百分含量的升高指示水位的上升,Hantzschia amphioxys,Pinnularia spp.等硅藻百分含量的升高伴随水位的下降。根据主成分得分建立的红水泡泥炭地古水位曲线发现,中晚全新世以来当地气候经历了数次干湿交替变化,在总体上趋于干旱。其中5 000-3 300 cal a BP为相对湿润期,优势种类为M.circulare,M.criculare var.constrictum;3 300-1 900 cal a BP为气候转干期,H.amphioxys,C.meneghiniana,Pinnularia spp.成为该带中的优势种类;1 900-600 cal a BP,该段内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较上一阶段进一步下降,气候继续转干;600-200 cal a BP为气候转湿期,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迅速上升,Achnanthes lanceolata含量迅速增加成为该段优势种;200 cal a BP至今,红水泡泥炭地水位迅速下降,Pinnularia spp.成为该带中的绝对优势种。通过与季风区边缘其他研究区的古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发现,红水泡泥炭地气候变化与多数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而推断其主要受东亚季风活动控制,泥炭沉积中硅藻化石组合记录可作为反映东亚季风变迁历史的良好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环境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程涌,胡煜昭,李丕优,卢萍.滇东会泽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化[J].地质找矿论丛.2019
[2].李梦真,介冬梅,李楠楠,宋丽娜,宗雅卓.中全新世以来大兴安岭中段红水泡泥炭地硅藻组合记录的古环境演化[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9
[3].王熠哲,吴朝东,马健,房亚男,许酌.准噶尔盆地白垩纪——新近纪地层颜色韵律与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J].古地理学报.2019
[4].刘帅.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东山组古环境演化[D].吉林大学.2019
[5].任影,钟大康,柳慧琳,梁婷,孙海涛.渝东地区寒武系第四阶龙王庙组古环境演化的稳定同位素与主、微量元素证据[J].地球科学.2018
[6].张志杰,袁选俊,汪梦诗,周川闽,唐勇.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迭系风城组碱湖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演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
[7].吴亮君,朱海燕,王福魁,王德海.松辽盆地中晚二迭世海陆交汇时期古环境古气候演化与意义——来自中国东北索伦地区的对比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8].曾永耀.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古气候演化及其所指示的潜在聚煤古环境[J].煤.2018
[9].邢智峰,周虎,林佳,王敏,郑伟.河南宜阳下叁迭统刘家沟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J].古地理学报.2018
[10].李曼,聂军胜.柴达木盆地怀头他拉剖面晚中新世河湖相沉积物粒度分析与古环境演化[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24: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专题25: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