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条件致病细菌,能致使鱼、虾、贝等各种海洋生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尤其近年来养殖水质环境频繁出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由溶藻弧菌引起的弧菌病呈现流行范围广,暴发频繁的趋势,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并影响其健康发展。在宿主肠道上成功定植并进行繁殖是弧菌感染宿主和引起疾病的关键第一步。其中附属定植因子Acf A是弧菌重要毒力蛋白之一,Acf A可以使致病菌有效地与宿主黏膜粘附,而关于溶藻弧菌Acf A相关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溶藻弧菌HY9901为野生株,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溶藻弧菌acf A基因缺失株?acf A。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溶藻弧菌野生株WT和缺失株?acf A在石斑鱼肠道的定植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研究Acf A对鞭毛组装、能量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调控。根据转录组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敲除溶藻弧菌sod B基因,研究sod B基因的缺失是否影响溶藻弧菌的生物学特征和毒力。并利用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和细菌单杂交实验验证溶藻弧菌Acf A对SOD、Flg和Dct基因的调控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溶藻弧菌缺失株?acf A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溶藻弧菌HY9901为野生株,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溶藻弧菌缺失株?acf A。根据生物学特性分析,acf A基因的缺失会降低溶藻弧菌的泳动能力、粘附能力和毒力,但不影响细菌的遗传稳定性、外部形态、生长、胞外酶活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2、溶藻弧菌野生株WT和缺失株?acf A在石斑鱼肠道菌群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肠粘膜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样本的测序深度均在0.99以上。acf A组和WT组的Chao1和ACE指数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下降的趋势。并且acf A组在第1、2和3天的Chao1和ACE指数分别比WT组第1、2和3天的Chao1和ACE指数高,表明石斑鱼经野生株WT灌胃后降低了肠粘膜菌群的丰度。acf A组和WT组的Simpson和Shannon指数没有明显差异。WT组的弧菌丰度几乎维持不变,而acf A组的弧菌丰度从0.07%下降至0.01%。肠道定植实验也发现在细菌灌胃后48h,缺失株?acf A在石斑鱼肠道定植的数量仅为野生株WT在石斑鱼肠道定植的数量的8.40%。3、溶藻弧菌野生株WT与缺失株?acfA的转录组测序分析通过溶藻弧菌野生株WT与缺失株?acf A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得到32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57个基因转录上调,172个基因转录下调。KEGG分析发现野生株WT与缺失株?acf A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定位在双组分系统、微生物适应不同环境的代谢途径和碳代谢途径,其中鞭毛组装、能量代谢、硫胺代谢、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代谢、信号转导相关20个基因显著下调,表明Acf A参与调控鞭毛组装、能量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表达。4、溶藻弧菌缺失株?sod B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根据转录组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以溶藻弧菌HY9901为野生株,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溶藻弧菌缺失株?sod B。根据生物学特性分析,sod B基因的缺失会增强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胞外酶活力,降低溶藻弧菌的泳动能力、粘附能力、毒力、SOD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但不影响细菌的遗传稳定性、外部形态和生长。5、Acf A调控SOD、Flg和Dct基因的功能验证采用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和细菌单杂交实验来检测溶藻弧菌Acf A与sod B、flg F、flg G、flg I和dct Q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作用。结果发现,Acf A对sod B、flg G和dct Q具有正调控关系,对flg F和flg I具有负调控关系。Acf A可直接与flg F和flg I基因启动子区结合,但未与sod B、flg G和dct Q基因启动子区相结合,表明Acf A对其调控是间接的。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陈妍妍
导师: 简纪常,蔡双虎
关键词: 溶藻弧菌,定植因子,高通量测序,细菌单杂交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水产和渔业
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
分类号: S941.4;Q78
DOI: 10.27788/d.cnki.ggdhy.2019.000002
总页数: 122
文件大小: 5662K
下载量: 151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产品中溶藻弧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鉴定方法建立[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8(06)
- [2].关于溶藻弧菌在青岛水域分布、对人体影响及反制措施的研究[J]. 地球 2017(09)
- [3].海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分离及多种方法鉴定效果的比较[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06)
- [4].致病溶藻弧菌脂多糖对点带石斑鱼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10(03)
- [5].溶藻弧菌生物被膜的特性与相关基因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08)
- [6].环境因子对轻腌大黄鱼中溶藻弧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 [7].海南地区溶藻弧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海洋科学 2011(07)
- [8].溶藻弧菌烈性噬菌体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4)
- [9].脱硫弧菌和溶藻弧菌对船体结构材料907钢海水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7(05)
- [10].溶藻弧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的研究[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1].辽宁沿海地区溶藻弧菌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01)
- [12].溶藻弧菌HY9901 vscH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8(04)
- [13].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生长速率、形态特征和对溶藻弧菌的耐受性[J]. 水产学报 2015(06)
- [14].不同氮源对一株溶藻弧菌好氧反硝化效率的影响[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03)
- [15].广州市售水产品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耐药性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8)
- [16].一起溶藻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与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8(04)
- [17].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抑菌作用[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9(02)
- [18].溶藻弧菌RyhB的克隆与功能[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01)
- [19].一起由溶藻弧菌所致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8(02)
- [20].一株溶藻弧菌H1B6的分离与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5)
- [21].溶藻弧菌acfA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4(01)
- [22].溶藻弧菌Tol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11)
- [23].罗氏沼虾致病性溶藻弧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J]. 水产科学 2018(03)
- [24].50%过硫酸氢钾对溶藻弧菌抑菌效果的研究[J]. 科学养鱼 2018(05)
- [25].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鉴定溶藻弧菌方法的建立[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7(01)
- [26].基于核酸适配体吸附检测技术的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9(03)
- [27].大黄鱼源溶藻弧菌的鉴定及其菌蜕制备[J]. 微生物学通报 2018(01)
- [28].一起溶藻弧菌食物中毒的检测[J]. 浙江预防医学 2008(06)
- [29].1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痰中分离出溶藻弧菌[J]. 临床检验杂志 2013(06)
- [30].一起由溶藻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调查[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