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知觉论文-李越,马智群,张澜

症状知觉论文-李越,马智群,张澜

导读:本文包含了症状知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动儿童,受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孤独感

症状知觉论文文献综述

李越,马智群,张澜[1](2018)在《流动儿童受歧视知觉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流动儿童受歧视知觉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并分析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504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有29.56%的流动儿童具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不同性别和流动时间的流动儿童在受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孤独感和抑郁症状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歧视知觉直接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0.39(0.33(0.4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在受歧视知觉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β=0.05(0.02(0.08)、β=0.08(0.05(0.11)、β=-0.03(-0.01(-0.05)]。结论受歧视知觉是流动儿童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受歧视知觉可以通过降低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并增加孤独感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抑郁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陈炳衡[2](2017)在《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眼表症状、角膜知觉和泪液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眼表症状、角膜知觉和泪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排除干眼症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均为右眼),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实验组行飞秒激光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行颞上方10点位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记录术前、术后1周、1月、3月眼表症状、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和眼表分析仪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眼干、眼涩13人,无眼干、眼涩67人;对照组术后发生眼干、眼涩37人,无眼干、眼涩43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脂质层观察、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堵塞、角膜荧光素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月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脂质层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堵塞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月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脂质层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月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分泌量、脂质层观察、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堵塞、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两组间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脂质层观察、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堵塞、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可以降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眼干、眼涩症状的发生率,对角膜知觉和泪液质量的影响明显低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期刊2017-12-06)

卢永彪,吴文峰[3](2013)在《儿童应激事件、自我知觉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追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4-6年级学龄儿童应激事件、自我知觉和抑郁症状的调查,探寻儿童自我知觉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初测采用儿童自我知觉量表、儿童抑郁调查量表和儿童应激事件量表对833名4-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间隔2个月对所有学生采用儿童抑郁调查量表和儿童应急事件量表追踪调查,共追踪调查3次。结果:儿童自我知觉的6个维度,学习能力、社交能力、运动能力、外表知觉、行为知觉以及总体一般知觉与儿童应激事件水平和抑郁症状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对儿童抑郁症状的多层线性模型预测分析发现,儿童自我知觉的6个维度与应激事件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症状预测均不显着。结论:儿童自我知觉受其所经历应激事件的影响,同时自我知觉也会影响儿童抑郁症状程度,但儿童自我知觉不能显着调节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肖君政[4](2007)在《症状反馈和人格特质对心理症状知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求助行为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需要心理援助而不求助和很小的问题却频繁求助。这可能是由于在心理求助行为阶段模型中的第一个阶段——症状知觉阶段,这些个体缩小或者夸大了心理症状知觉。生理症状知觉研究和症状知觉模型认为症状知觉的偏差与人格特质相关。本研究的目的即试图探索并验证何种人格特质,其得分高低会引起个体对各种心理症状知觉的偏差。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通过求人格特质与各种心理症状的相关探索引起心理症状知觉偏差的可能人格特质。然而得到与各种心理症状相关最高的人格特质代表的究竟是实际的心理问题抑或是心理症状知觉偏差?研究二通过社会心理学实验法来验证至少有后者情况的存在,即此人格特质对心理症状知觉偏差有影响作用。为把知觉的偏差与真实的知觉区分开分,特引入症状反馈变量,同时选取抑郁症状因子作为心理症状的代表,采用前后测设计。研究者预想不依赖于测量结果给定的重度和正常的反馈将引起抑郁症状的加重或减轻。如果此人格特质确实会引起症状知觉偏差,则在重度反馈组中,此人格特质得分高者会加重得更高,而在正常反馈组中,此人格特质得分低者会减轻得更低。研究一选取16PF和SCL-90量表作相关研究。相关分析表明稳定性、敢为性和自律性与症状各因子均有较高显着负相关,而怀疑性、紧张性和忧虑性与症状各因子均有较高显着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数值上忧虑性特质与16PF各因子的相关最高,且与紧张性特质差异显着。研究二考察忧虑性特质对抑郁症状知觉的影响。协方差分析表明,症状反馈主效应显着,重度反馈会加重症状知觉,正常和真实反馈会减轻症状知觉,而不反馈无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忧虑性特质与抑郁前后测差存在显着高相关。总结论:忧虑性特质夸大心理症状知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症状知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眼表症状、角膜知觉和泪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排除干眼症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均为右眼),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实验组行飞秒激光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行颞上方10点位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记录术前、术后1周、1月、3月眼表症状、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和眼表分析仪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眼干、眼涩13人,无眼干、眼涩67人;对照组术后发生眼干、眼涩37人,无眼干、眼涩43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脂质层观察、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堵塞、角膜荧光素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月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脂质层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堵塞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月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脂质层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月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分泌量、脂质层观察、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堵塞、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两组间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脂质层观察、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堵塞、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可以降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眼干、眼涩症状的发生率,对角膜知觉和泪液质量的影响明显低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症状知觉论文参考文献

[1].李越,马智群,张澜.流动儿童受歧视知觉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8

[2].陈炳衡.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眼表症状、角膜知觉和泪液质量的影响[C].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2017

[3].卢永彪,吴文峰.儿童应激事件、自我知觉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

[4].肖君政.症状反馈和人格特质对心理症状知觉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症状知觉论文-李越,马智群,张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