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疫苗论文_蔡本强,贺劲松,邢宇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树突状细胞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树突,疫苗,细胞,免疫,佐剂,乙型肝炎,肺癌。

树突状细胞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蔡本强,贺劲松,邢宇锋[1](2019)在《补肾解毒方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对辅助慢性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疫苗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效果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补肾解毒方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对辅助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树突状细胞(DC)疫苗抗乙肝病毒(HBV)的免疫效果与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 HBV转基因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磷酸缓冲液(PBS)组及联合组4组,每组10只。4组分别予补肾解毒方、PD-L1单克隆抗体、PBS溶液及补肾解毒方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持续给药2周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脾脏组织γ干扰素(IFN-γ)水平、CD8~+T淋巴细胞的PD-1表达情况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结果联合组小鼠脾脏组织IFN-γ水平高于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小鼠脾脏组织IFN-γ水平高于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与PD-L1抗体组小鼠脾脏组织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小鼠脾脏组织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均低于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均低于PBS组(P<0.05);PD-L1抗体组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低于补肾解毒方组(P<0.05)。当效靶比为100∶1、50∶1时,联合组小鼠脾脏组织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高于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PBS组(P<0.05);PD-L1抗体组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高于补肾解毒方组、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与PBS组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效靶比为25∶1时,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联合组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高于PBS组(P<0.05);补肾解毒方组、PD-L1抗体组、联合组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时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起到恢复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补肾解毒方能有效发挥对HBV感染时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补肾解毒方联合PD-L1抗体更具明显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刘锐,刘蕾,赵丽纯,刘子维,高媛媛[2](2019)在《树突状细胞/肺癌细胞杂交疫苗特异性抗肺癌免疫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突状细胞(DC)被确定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APC),操纵和刺激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DC通过促进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LT)和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的产生和增殖,在诱导保护性和治疗性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研究者已经报道过许多肿瘤抗原(Ag)负载DC诱导高效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小鼠肿瘤模型和肿瘤患者试验中均有[2]。最佳治疗参数包括DC来(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洋,王纯杰,张超越,程莉,刘凤梅[3](2019)在《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叁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伴有年轻化的趋势。免疫机制在肿瘤研究进展中有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疫苗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已有10余年,然而关于DC疫苗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将对DC疫苗在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作一阐述。(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李建龙,王健,史占军[4](2019)在《树突状细胞疫苗抗骨肉瘤免疫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体内最重要、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且是机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APC,可有效触发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DC参与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以DC为主特别DC疫苗的抗肿瘤疗法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然而,DC疫苗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骨肉瘤抗原异常表达、MHC-I分子下调以及肿瘤微环境中高浓度免疫抑制因子的存在等原因使得骨肉瘤发生免疫逃逸,限制了DC疫苗的应用。本文现就以DC疫苗及骨肉瘤相关免疫治疗基础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金毅明[5](2019)在《硫酸化可德兰多糖作为树突状细胞疫苗佐剂在实验性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在世界范围内已跃居癌症的第二位。早期肝癌患者可通过部分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化疗等手段进行姑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肝癌免疫疗法成为了肝癌治疗研究的热点,肝癌的免疫疗法包括细胞因子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s,TAAs)靶向疗法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疫苗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经肿瘤抗原或肿瘤细胞裂解物(tumor cell lysate,TCL)致敏后作为疫苗使用的DCs,该疫苗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发挥抗肿瘤效果的。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DC疫苗成功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被报道,初步证明了DC疫苗对于肝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现存的一个问题是多数肿瘤相关抗原是机体自身蛋白质成分,单纯的TAAs产生的免疫刺激信号难以激发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因而,加入适当的佐剂帮助TAAs刺激活化DC疫苗或许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硫酸化可德兰多糖(curdlan sulfate,CS)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糖衍生物,将其用作乙肝疫苗佐剂免疫小鼠时,发现CS能显着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促进抗原递呈细胞及T细胞活化,提高乙肝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具有潜在的佐剂开发价值。因此在本课题中,我们制备了不同硫酸化程度和分子量的CS,研究了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并筛选活性最好的CS用作DC疫苗佐剂来治疗肝癌小鼠,以期能发挥佐剂效果增强DC疫苗治疗效果。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采用SO3-吡啶反应体系,通过控制投料比和反应温度制备不同硫酸化程度和分子量的CS;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及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对所制备样品进行结构表征。(2)采用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以及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体外活化实验对所制备的样品的进行活性测定,筛选出相对活性最高的CS样品及浓度进行下游DC疫苗佐剂体内活性研究。(3)采用将H22细胞直接接种BALB/c小鼠的方法建立肝癌模型;分别将PBS、未致敏DC、TCL致敏DC、CS活化DC、CS+TCL致敏DC以及TCL+LPS致敏DC疫苗皮下注射模型小鼠,分4周期给药,通过比较瘤体积及监测生存期进行药效学评价。(4)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浸润及MHC Ⅰ、MHC Ⅱ、CD86表达水平差异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TNF-α、IFN-γ和TGF-β的mRNA表达差异进行免疫治疗药效学研究。(5)采用dectin-1、TLR2和TLR4受体抑制的方法,测定受体抑制后CS对DCs的活化效果,进行CS用作DC疫苗佐剂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结果与结论:(1)通过控制S03-吡啶投料比例及反应温度成功制备了 4种不同硫酸化程度及分子量的CSs。通过红外光谱、多角度激光散射和元素分析检测,发现通过控制投料比例可以控制硫酸化修饰程度,控制反应温度可以控制可德兰多糖断裂程度,从而控制产物的硫酸化修饰度及分子量。(2)对制备的CSs进行免疫活性研究,发现CSs均具有明显的促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标志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活性,刺激细胞成熟。(3)对CSs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分子量对CS活性影响较弱,而硫酸化程度对CS免疫调节活性影响明显,且硫酸化程度与CS的免疫活性呈正相关。(4)将CS用作树突状细胞疫苗佐剂治疗肝癌小鼠,可显着提高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肝癌小鼠的治疗作用,降低瘤体积、减小肿瘤重量并延长小鼠生存期。(5)CS佐剂作用后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能明显增加肿瘤组织内MHC Ⅰ、MHC Ⅱ和CD86的表达,促进CD8+T细胞浸润。同时明显上调肿瘤组织内免疫增强信号分子TNF-α和IFN-γ的表达,下调免疫抑制信号分子TGF-β的表达。(6)CS用作DC疫苗佐剂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dectin-1不参与CS对DCs的活化,TLR4和TLR2为CS作用受体,其中TLR4为主要作用受体。本课题研究让我们对CS的免疫调节活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硫酸化修饰改性相关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而且相关成果为CS用作免疫佐剂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本研究期望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策略。(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白海英,温静,王丹,张伟华[6](2019)在《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近几十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生物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型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能激活静息期的T细胞,诱发天然免疫功能,进而杀伤肿瘤细胞,因此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当前对DC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免疫逃逸、DC的来源和特点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尤其以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0期)

邢俊丽,李海春,任伟宏[7](2019)在《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PD-L1抗体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PD-L1抗体能否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H22肝癌细胞接种于C57BL/6J小鼠左侧腋窝皮下。5 d后,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抗PD-L1抗体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PD-L1抗体治疗,以及未治疗组。肿瘤接种后28 d,处死小鼠,提取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并分析其活性。通过测量肿瘤大小来判定抗肿瘤效应。[结果]与未治疗组相比,各治疗组T细胞活性显着增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结论]抗PD-L1抗体能够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可能于T细胞的活性增强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雅婷,陈聪,李玉民[8](2019)在《树突状细胞疫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树突状细胞(DC)疫苗辅助治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Fang Data、VIP、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使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截至2017年8月13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包括2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DC疫苗治疗为基础的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2年、3年总生存率[HR=0.33,95%CI(0.17,0.27);HR=0.26,95%CI(0.12,0.56),P<0.05],但1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8,95%CI(0.19,1.20),P=0.12];以DC-CIK治疗为主的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2年、3年总生存率[HR=0.27,95%CI(0.10,0.75);HR=0.15,95%CI(0.04,0.54),P<0.05],但1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39,95%CI(0.13,1.13),P=0.08];DC联合化学治疗可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2年、3年总生存率[HR=0.24,95%CI(0.10,0.56);HR=0.22,95%CI(0.04,0.54),P<0.05],1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34,95%CI(0.06,2.03),P=0.24];DC疫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MSR=1.25,95%CI(1.16,1.34),P<0.05]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SR=1.39,95%CI(1.25,1.53),P<0.05]均优于对照组。发热为DC疫苗免疫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采取措施后缓解。结论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以DC疫苗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长期总生存率,延长中位总生存期,不良反应轻微,但其对短期生存率的提高尚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接晶[9](2018)在《MF59联合CpG ODN1826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组前期以MUC1为靶点制备了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抗肿瘤疫苗。在疫苗佐剂的筛选中发现,TLR9受体激动剂CpG ODN1826(CpG1826)联合MUC1-MBP不仅能诱导MUC1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还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能抑制皮下移植黑色素瘤B16-MUC1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肿瘤抑制效果仍然不理想、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改变剂型来增强MUC1-MBP的抗肿瘤作用。MF59是一种水包油的乳剂,可以明显增强抗原提呈细胞(APC)对抗原的摄取,最早应用于流感疫苗,是诱导Th2应答的佐剂。近年有研究发现,MF59与CpG ODN(CpG)联合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但其作为肿瘤疫苗佐剂的应用价值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首先探讨MF59与CpG 1826作为MUC1-MBP疫苗的复合佐剂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与单独佐剂CpG 1826比较,复合佐剂MF59/CpG 1826联合MUC1-MBP更显着诱导MUC1特异性的Th1应答和CTL杀伤。进一步通过荷瘤小鼠发现,MF59/CpG 1826联合MUC1-MBP诱导的强大的Th1应答,获得显着的抑瘤效果,明显降低了个体差异,明显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为了探讨复合佐剂MF59/CpG 1826的作用机制,采用荧光标记CpG 1826,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MF59促进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摄取CpG 1826;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揭示MF59明显延长CpG 1826及MUC1-MBP在淋巴结局部的滞留时间,免疫荧光实验发现二者共定位于淋巴结内DCs区域和T细胞区域。进一步用体外和体内试验研究MF59/CpG 1826对DC的作用,结果显示复合佐剂MF59/CpG 1826上调CD40、CD80、CCR7、MHCⅡ的表达和IL-12分泌,提示促进DCs的成熟。混合淋巴细胞实验结果表明,MF59/CpG 1826通过诱导DCs的成熟促进了CD4+T细胞向Th1活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复合佐剂MF59/CpG 1826显着降低DC分泌IL-6,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p STAT3蛋白表达水平受到抑制。我们以IL-6/STAT3为切入点,体外用IL-6预处理逆转了MF59/CpG826对DC成熟的促进作用及对p STAT3表达的抑制作用。提示复合佐剂MF59/CpG 1826通过抑制IL-6/STAT3途径促进了DCs的成熟综上所述,MF59/CpG 1826一方面通过促进DCs摄取CpG 1826,另一方面抑制IL-6/STAT3途径,促进了DCs的成熟,进而促进了CD4+T细胞向Th1细胞活化。本研究阐明了MF59/CpG 1826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MUC1-MBP疫苗中的作用,表明了MF59/CpG 1826作为疫苗复合佐剂的应用价值,为开发新型MUC1-MBP疫苗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车玉鑫,王星璇,杨洋,王雪莲[10](2018)在《以Candin为佐剂的人乳头瘤病毒多肽疫苗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包含佐剂Candin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多肽疫苗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抗原递呈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用磁珠分选系统分选CD14+细胞,经细胞因子rhGM-CSF(1 000IU/ml)、rhIL-4(1 000IU/ml)、TNF-α(10ng/ml)诱导后获得DCs。分别用佐剂Candin(150μl/ml),HPV16E7多肽(10μmol/L),以及包含佐剂Candin(150μl/ml)和HPV16E7多肽(10μmol/L)的疫苗刺激DCs 24h,以PBS处理的DCs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CD40、CD80、CD86、HLA-DR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剂Candin及疫苗(Candin/HPV多肽)均能刺激DCs高表达HLA-D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佐剂Candin及疫苗(Candin/HPV多肽)均能刺激细胞高表达CD40、CD8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仅疫苗(Candin/HPV多肽)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佐剂Candin及疫苗(Candin/HPV多肽)均能增加细胞表达CD8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Candin为佐剂的人乳头瘤病毒多肽疫苗能刺激DCs高表达抗原递呈相关分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树突状细胞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树突状细胞(DC)被确定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APC),操纵和刺激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DC通过促进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LT)和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的产生和增殖,在诱导保护性和治疗性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研究者已经报道过许多肿瘤抗原(Ag)负载DC诱导高效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小鼠肿瘤模型和肿瘤患者试验中均有[2]。最佳治疗参数包括DC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突状细胞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蔡本强,贺劲松,邢宇锋.补肾解毒方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对辅助慢性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疫苗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效果与机制研究[J].河北中医.2019

[2].刘锐,刘蕾,赵丽纯,刘子维,高媛媛.树突状细胞/肺癌细胞杂交疫苗特异性抗肺癌免疫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3].刘洋,王纯杰,张超越,程莉,刘凤梅.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

[4].李建龙,王健,史占军.树突状细胞疫苗抗骨肉瘤免疫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5].金毅明.硫酸化可德兰多糖作为树突状细胞疫苗佐剂在实验性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白海英,温静,王丹,张伟华.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

[7].邢俊丽,李海春,任伟宏.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PD-L1抗体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张雅婷,陈聪,李玉民.树突状细胞疫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

[9].接晶.MF59联合CpGODN1826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肿瘤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车玉鑫,王星璇,杨洋,王雪莲.以Candin为佐剂的人乳头瘤病毒多肽疫苗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新型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构建及功...) 肝素酶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表位多抗...新型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构建及功能...新型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构建及功能...新型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构建及功能...pAd-E6E7感染DC

标签:;  ;  ;  ;  ;  ;  ;  

树突状细胞疫苗论文_蔡本强,贺劲松,邢宇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