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发展助推城乡深度融合

文化和旅游发展助推城乡深度融合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文化馆青海海东平安8106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城乡融合进入纵深发展期,对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深化落实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的关于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变革,破解了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对于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会充分释放旅游业对关联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加速城市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等向乡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乡融合。

关键词:文化和旅游;发展;城乡;深度融合

引言

法治文化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一,在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的今天,将有力助推全域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域旅游理念下,如何推进城乡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1城乡旅游发展的特点

城乡旅游之间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重叠性、差异性和互通性,三个特点既为城乡旅游的发展提供便利,又影响着不同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形成。重叠性是指一个区域在成为旅游资源的同时又可成为消耗该旅游资源的主要客源地,在城乡旅游发展中重叠性是基本属性,也是城乡旅游发展得以持续的原生动力,重叠性给城乡旅游的合作提供可能,奠定了城市与乡村间旅游资源共同发展的基础,阐明了城市与农村旅游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双赢的合作关系。差异性则指城市和农村之间旅游资源的差异,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文化与经济的巨大差异,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出农村许多,因此城市的旅游资源更偏向于娱乐消费型,这些旅游资源主要体现现代生活的繁荣、科技化、智能化。城市常见的高楼、商场、公园就是体现城市文化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而农村旅游项目的打造多以河流、山川、树林等有特色的自然风光为主,体现了农村生活缓慢、绿色生态、追求宁静的思想状态。互通性是城乡旅游发展得以持续的基础,指的是城乡之间交通、客源、信息流的可流通性,互通性是对重叠性上的延伸,基于城乡旅游发展的重叠性,我们发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可通过现代交通方式共享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互通的过程带动信息流、旅游动能的发生和发展。

2文化和旅游发展助推城乡深度融合

2.1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村的道路、交通、信息、水电、垃圾污水处理、清洁卫生、公共文化服务等,一直都是农村地区发展的短板,也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掣肘。《意见》提出,要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民间文化团体开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文化活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农业遗迹、文物古迹、民族村寨、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灌溉工程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等内容,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内容,有助于农村地区依托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开发适合城乡游客需求的乡村文化旅游业态和产品,在保护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乡村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意见》提出的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畅通城乡交通运输链接,实现县乡村道路联通、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等内容,将极大提升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等的建设水平和完善程度,解决制约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为城市游客抵达乡村开展参观、游览、休闲体验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2.2均衡城乡旅游发展间的利益分配

城乡旅游的经济收益是衡量区域内旅游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然而高商业价值带来的不仅是当地经济的飞跃,还会带来区域间经济收益分配的问题。要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步调,保持旅游的发展势头,应当要做好各资源供给方的利益分配。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调整产业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利益格局的变化,优化利益格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城乡旅游资源利益分配机制,按照“谁服务、谁受益”的宗旨促进利益的公平分配;与此同时,利益分配要利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调动区域内商业巨头以及普通群众的主动性,在提供利益政策和收益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共同为城乡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要明确利益主体的责任,优化各利益体之间的沟通模式,政府、事业单位、企业要形成利益共识,对城乡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经营出谋划策,推动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2.3合理划分客源市场

为切实提高城乡交错带农业旅游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城乡交错带在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客源市场,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划分,从而根据游客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农业旅游项目及文化旅游产品。为此,可以按照地域远近分层级划分客源市场,如距离城乡交错带最近的城市居民,可将其划分成一级市场。而与城乡交错带邻近的其他部分城市居民,则可以被划分成二级市场。和城乡交错带毗邻的其他周边省市或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的游客,则可以统一被划分至三级市场范畴中。而本身喜爱农业观光旅游、热衷购物、品尝美食等海内外游客则可以被划分成四级市场。城乡交错带发展农业旅游时,结合游客需求合理划分客源市场,有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城乡交错带的农业旅游发展.

2.4以服务场所建设推进法治文化景区化

一是注重规划的审核。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当地旅游、教育、文化、城乡建设等各项规划中。对所实施的城镇建设、新农村改造、广场改造、河道改造、庭院建设、景区提质扩大容等项目规划设计时要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在这些项目点中规划建设法治主题导视、法治语录、法治小品、法治展牌、法治雕塑、法治文化墙、法治路灯、法治宣传栏等法治文化载体,拟建法治文化载体在设计上注重不影响原项目建设内容的视觉效果,注重融入当地主体民族的文化元素,把法治文化场所建设成新的景点。二是明确建设的主体。法治文化场所建设的主体要按照“谁建设、谁实施、谁管理、谁实施”所依托的公园、街道、村寨、庭院、广场等基础设施来确定,如法治村寨的建设由乡镇组织实施,有独立院落办公地方的部门负责实施法治小院建设,城乡法治广场、法治公园由广场和公园的建设或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等。三是落实建设的经费。中央要加大西部地区、贫困县市法治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服务场所等法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将法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中央政法专项经费进行安排,地方财政要将法治文化场所建设所需资金列入预算,根据规划建设的需要,及时予以解决,确保法治文化场所顺利实施。

结语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将为乡村文化和旅游提供资本、土地、人才等更加完善的要素资源。乡村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将推动农业和农村与文化、旅游、康养、会展、科技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又会带动餐饮、购物、住宿、娱乐、交通等相关业态以及农业、手工业、畜牧业、林业、加工业等关联产业发展,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缩小城乡经济、产业之间的差距,进而实现城乡间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顾伟星.城乡统筹视角下广州吕田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2]李青.杨凌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文化和旅游发展助推城乡深度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