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发声障碍论文_迟晨雨,王嘉玺,刘大新,丁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性发声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障碍,功能,喉镜,发音,嗓音,声学,声谱。

功能性发声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迟晨雨,王嘉玺,刘大新,丁雷[1](2019)在《嗓音训练配合按摩针灸治疗功能性发声障碍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嗓音训练及按摩针灸治疗方法及效果,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39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医学嗓音训练、结合中医按摩针灸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听主观评估(GRBAS)、嗓音障碍指数(VHI-30)、最长发声时间(MPT)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总嘶哑度(G)评分为2.01±0.73及0.67±0.61,粗糙度(R)评分为1.51±0.48及0.30±0.31,气息声(B)评分为1.53±1.86及0.0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力度(A)评分为0.01±0.20及0.00±0.00,紧张度(S)评分为0.00±0.00及0.0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HI平均分为(42.6±21.0)分及(16.9±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T平均值为(13.0±5.9)秒及(26.1±10.1)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嗓音训练,结合中医按摩、针灸等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嗓音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崔卫新,徐文,程丽宇[2](2016)在《功能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发声障碍的诱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频闪喉镜检查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共鸣发声疗法和重音治疗法发声训练,治疗前后行VHI评估和GRBAS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104例中,无明显诱因34例(32.69%),诱发因素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29例(27.88%),情绪紧张22例(21.15%),用声过度10例(9.62%),其他因素9例(8.65%)。频闪喉镜检查见粘膜波正常43例(41.35%),黏膜波改变53例(50.96%,其中41例未引出黏膜波,12例黏膜波减弱),室带完全超越声带3例,不配合发声未引出黏膜波5例;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65例(62.50%),声门上代偿性内收30例(28.85%),喉部挤压9例(8.65%)。随访67例,恢复正常53例(79.10%),其G评分、VHI评分均降为0分;6例发声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G评分和V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8例治疗后G评分和VHI评分无明显变化。结论功能性发声障碍诱因复杂,并非单一精神心理因素所致;喉镜检查多可见声带振动异常、声门闭合不良及声门上代偿;治疗可采取心理疏导、发声矫正和中医针灸相结合,多数患者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黄永望[3](2014)在《痉挛性和功能性发声障碍评估与矫治(Spasmodic Dysphonia,SD)》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4年首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7-11)

王飞,肖永涛,黄昭明[4](2010)在《药物结合发声训练治疗功能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发声训练在功能性发音障碍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运用药物结合发声训练的方法对66例功能性发音障碍患者进行嗓音治疗,并与69例单纯药物治疗者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其治疗前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叁个参数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标准化噪声能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0.01),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在治疗后达到正常值范围;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标准化噪声能量治疗后差异也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在功能性发音障碍治疗中,发声训练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应将药物治疗与发声训练相结合。(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0年08期)

李革临,俞方,宋晓红,杨和钧[5](2008)在《手法按摩治愈功能性发声障碍二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发声障碍[1]是常见嗓音疾病,患者虽然嗓音异常,但喉结构正常,咳嗽声正常,多见于女性。常见的有癔病样发声障碍,室带代偿性发声、变声期后假声等类型。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嗓音矫治、针灸、颈部按摩等。北京友谊医院嗓音门诊遇到2例特殊类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使(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杜建群,刘吉祥,陈佳媚,王桂萍[6](2005)在《功能性发声障碍与喉器质性病变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发声障碍与喉器质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询问病史、调查诱因和动态喉镜检查,进行功能性发声障碍病因分析及诊断,并依据杨宝琦教授的两级中枢理论进行分析和治疗。结果许多功能性发声障碍与喉器质性病变有关,经发声训练而改善。结论功能性发声障碍可因喉器质性病变诱发,也可与喉器质性病变同时存在。(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黄卫,徐洁洁,陈曦,陆美萍[7](2005)在《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喉镜观察及声学、空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喉镜图像、嗓音声学特征及空气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在功能性发声障碍诊断、分类中的价值。方法 对78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和5 0例正常成人进行喉镜检查,并对嗓音元音信号/a :/进行声学和空气动力学测试,观察喉部图像特征,分析声学和空气动力学参数特点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颈部及喉镜检查结果将功能性发声障碍分为高功能性发声障碍及低功能性发声障碍两组。高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基频升高,平均气流率降低。低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基频降低,平均气流率增加。所有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较正常增高,最大发声时间(MPT)均缩短。91.0 3%的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嗓音信号中出现正常声学特征。声谱图均表现为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断裂甚至消失,噪声成分增加等。结论 采用喉镜、声学和空气动力学检测方法有助于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杜建群,杨宝琦,刘吉祥[8](2005)在《功能性发声及言语障碍的发声训练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发音及言语障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会交往,更能带来严 重的心理负担,其治疗十分重要。根据我院杨宝琦教 授的两级中枢理论,10年来对349例患者进行发 声训练矫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路学美,张素华,杨传华,苑智慧[9](2004)在《功能性发声障碍的语言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对功能性发声障碍儿童48例及功能性发声障碍成人20例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比较并分析儿童及成人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特点及疗效。结果发声检查,儿童与成人的发音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主要的错误声为舌尖前声、舌尖后声、舌根声、舌面声和舌尖声;儿童与成人平均错误声差异无显着性(P>0.05)。训练时引出每个目标声正确发声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P<0.001),而每个目标声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P<0.001);经训练后,48例儿童患者中有40例完成纠正,8例部分纠正,治愈率为83.3%;20例成人患者全部纠正,成人患者治愈率为100.0%;总治愈率为88.2%。结论儿童与成人功能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特点差别不大,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语言训练效果好,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04年06期)

黄卫,徐洁洁,陈曦,陆美萍[10](2003)在《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喉镜检查及计算机声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功能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特征、嗓音声学参数和声谱图特征 ,探讨喉镜检查及计算机声学分析在功能性发声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喉镜和计算机声学测试系统对 71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和 5 0例正常人进行喉镜检查及嗓音元音 /a:/进行测试 ,分析各项声学参数特点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基频较正常升高 ;低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基频较正常降低 ;基频微扰、振幅微扰、NNE较正常增高 ,最大发声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 90 .14 % ( 6 4 / 71)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嗓音信号中可发现正常声学特征。声谱图特征为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断裂甚至消失 ,噪声成分增加等。结论 应用计算机声学分析对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声学特征进行客观分析 ,有助于功能性发声障碍的诊断(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功能性发声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功能性发声障碍的诱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频闪喉镜检查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共鸣发声疗法和重音治疗法发声训练,治疗前后行VHI评估和GRBAS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104例中,无明显诱因34例(32.69%),诱发因素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29例(27.88%),情绪紧张22例(21.15%),用声过度10例(9.62%),其他因素9例(8.65%)。频闪喉镜检查见粘膜波正常43例(41.35%),黏膜波改变53例(50.96%,其中41例未引出黏膜波,12例黏膜波减弱),室带完全超越声带3例,不配合发声未引出黏膜波5例;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65例(62.50%),声门上代偿性内收30例(28.85%),喉部挤压9例(8.65%)。随访67例,恢复正常53例(79.10%),其G评分、VHI评分均降为0分;6例发声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G评分和V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8例治疗后G评分和VHI评分无明显变化。结论功能性发声障碍诱因复杂,并非单一精神心理因素所致;喉镜检查多可见声带振动异常、声门闭合不良及声门上代偿;治疗可采取心理疏导、发声矫正和中医针灸相结合,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性发声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迟晨雨,王嘉玺,刘大新,丁雷.嗓音训练配合按摩针灸治疗功能性发声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

[2].崔卫新,徐文,程丽宇.功能性发声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

[3].黄永望.痉挛性和功能性发声障碍评估与矫治(SpasmodicDysphonia,SD)[C].2014年首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4].王飞,肖永涛,黄昭明.药物结合发声训练治疗功能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0

[5].李革临,俞方,宋晓红,杨和钧.手法按摩治愈功能性发声障碍二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

[6].杜建群,刘吉祥,陈佳媚,王桂萍.功能性发声障碍与喉器质性病变相关性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

[7].黄卫,徐洁洁,陈曦,陆美萍.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喉镜观察及声学、空气动力学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

[8].杜建群,杨宝琦,刘吉祥.功能性发声及言语障碍的发声训练矫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

[9].路学美,张素华,杨传华,苑智慧.功能性发声障碍的语言训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

[10].黄卫,徐洁洁,陈曦,陆美萍.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喉镜检查及计算机声学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3

论文知识图

功能性发声障碍声谱图正常成人(男性)声谱图正常对照组声谱图器质性喉疾病(声带息肉)声谱图嗓音疾病听主观S分级评估8声带麻痹患者电声门图4.1.6声带白...

标签:;  ;  ;  ;  ;  ;  ;  

功能性发声障碍论文_迟晨雨,王嘉玺,刘大新,丁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