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菌论文-康晓宇,韩篷慧,张先,李范洙

辣椒炭疽菌论文-康晓宇,韩篷慧,张先,李范洙

导读:本文包含了辣椒炭疽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质热解液,辣椒炭疽菌,抑菌作用,活体抑菌

辣椒炭疽菌论文文献综述

康晓宇,韩篷慧,张先,李范洙[1](2019)在《不同作物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秸秆热解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不同作物秸秆(稻壳、稻草、大豆秸秆、玉米芯、玉米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的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从细胞膜通透性、生理代谢、菌体形态等方面探讨了秸秆热解液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5种秸秆热解液均对辣椒炭疽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玉米芯热解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_(50)值为6.1 mL/L,MIC和MFC值分别为9.1和10.0 mL/L,其次是玉米秸秆热解液,稻草热解液的抑菌效果最差。不同秸秆热解液均能够使菌悬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大,并且增加蛋白质和核酸类物质的释放量。5种秸秆热解液中玉米芯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最大,其相对电导率为44.71%,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释放量分别为5.69 mg/mL和193.42μg/mL。不同秸秆热解液均能激活细胞壁组分水解酶活性,降低菌体细胞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含量,其中,玉米芯热解液处理的菌丝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最低,分别为122.35 mg/g和1.6%,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03 U/(μg·s)、15.364 U/(μg·s)和6.865 U/(μg·s)。不同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胞膜通透性及生理代谢的作用大小与抑菌效果大小相吻合。因此,以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热解液有望开发成天然抑菌剂,并应用到辣椒绿色生产以及采后贮藏保鲜中。(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杰,易兰,文静,刘郑琦,徐冬梅[2](2019)在《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和不同培养基对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和不同培养基对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筛选适合炭疽菌生长及产孢的条件。采用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pH5、pH6、pH7、pH8、pH9、pH10、pH11与不同培养基PDA V8、OA、RA、CA、LA、BA,观测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情况。结果表明,辣椒炭疽菌最适宜在PH7的PDA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适宜在RA、CA、V8、BA上生长,最适宜在RA上产生大量孢子。OA既不适合生长,也不适合产孢。(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喇文军,贾书娟,吴小丽,曾大兴[3](2016)在《抑制辣椒炭疽菌的生防芽孢杆菌菌株筛选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植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的芽孢杆菌C-D6菌株对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及tet B-tet L基因特异序列扩增,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实验结果表明:C-D6菌株在PDA平板上对辣椒炭疽菌、尖孢镰刀菌、苞叶芋柱帚霉和烟草疫霉等多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显微观察发现:C-D6菌株的细菌培养液对辣椒炭疽菌的附着胞形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菌株对辣椒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曾大兴,张晓阳,贾书娟,喇文军,涂国全[4](2015)在《枯草芽孢杆菌C-D6对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D6菌株对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探索炭疽病生物防治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测定C-D6菌株的抗菌活性,应用摇瓶培养结合生物测定筛选产生抗菌活性成分的最适培养基,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对抗菌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分子量。【结果】C-D6菌株在PDA平板上对辣椒炭疽菌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YPD培养液能完全抑制该菌的附着胞形成。摇瓶培养的结果显示C-D6菌株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最适培养基为YPD培养基。C-D6菌株在该培养基中培养14 h后,所形成的活性物质可完全抑制辣椒炭疽菌的附着胞形成。从该菌的YPD培养液中分离获得一个分子量为32 k D,能明显抑制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抗菌蛋白。【结论】C-D6菌株的生防特征显示该菌株对防治辣椒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5年12期)

刘月廉,习平根,姜子德[5](2009)在《分自两面针内生真菌P29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自广东省湛江市两面针的内生真菌菌株P29表现对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capsici)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其平均抑制率达73.34%。P29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呈墨绿色,子囊果半球形至球形,黑色;子囊棒状,66.4-125.6×11.5-14.5μm;子囊孢子两端具附属物,单胞,11.6-18.5×6.8-7.5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一端具附属物,11-14.5×6.3-7.9μm。该菌株的ITS序列与山茶球腔菌(Guignardia camelliae)有100%的相似度。依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确定该菌株为G.camelliae。用正丁醇对该菌株发酵液进行减压提取,得4.8 mL挥发油。经GC-MS分析,44种成分被初步鉴定。其中第一主峰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第二主峰为1 2-氨基-1,3-丙烷二醇;第叁主峰为1H-咪唑-4,5-二甲酸二甲酯。这些物质可能与抑制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24)

马荣群,宋正旭,黄粤,李梅,岳文辉[6](2009)在《葡萄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rDNA-ITS区序列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植物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ITS区通用引物对葡萄炭疽病和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扩增,分别获得相应序列。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该区的序列同源性达91.27%,ITS1和ITS2区均存在差异,但ITS2区差异更丰富。(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曾大兴,吴小丽,涂国全[7](2007)在《抑制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细菌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一种快速筛选抑制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细菌菌株的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平板分离法从采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生境的土样中分离细菌,用牙签将分离平板上的单菌落逐一接种到加入200μl YPD 培养基的96孔板中,每孔一个菌落,37℃培养18h;用蒸馏水配制炭疽菌孢子悬液 (1×10~6/ml),取20μl 与等量的细菌培养液在载片中央混合后,25℃培养,10~12h 后镜检,记录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8-01)

金丽华,陈长军,王建新,陈雨,周明国[8](2007)在《旁路氧化作用对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旁路氧化作用能够降低辣椒炭疽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离体培养条件下,旁路氧化在辣椒炭疽菌野生菌株的孢子萌发中提供大于95倍生理功能的补偿作用;在菌丝生长中提供20 ~35倍的补偿作用。但在接种前用嘧菌酯处理辣椒,旁路氧化作用并不明显,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有良好的保护、治疗、铲除和抗产孢作用。用嘧菌酯处理过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活力和致病力下降。炭疽菌离体下的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10μg/mL嘧菌酯处理1 h对菌丝呼吸耗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药剂浓度提高而略有增加。随处理时间延长,药剂对菌丝耗氧的抑制作用下降,但仍然抑制菌丝生长。研究证明:延长处理时间,呼吸作用对药剂的敏感性下降的机理不是因为旁路氧化途径增强,也不是因为基质中药剂效力的下降,而是存在其它机制。(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金丽华[9](2007)在《嘧菌酯对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的毒力及分子毒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嘧菌酯(Azoxystrobin)是由先正达公司(原捷利康)开发的,也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防病谱广,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突出优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Ⅲ,阻断电子传递,干扰能量合成,因其通过与细胞色素b(cyt b)的Qo部位结合而称之为Qo抑制剂(QoI)。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与已有的所有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但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对该类药剂产生抗药性自发突变频率较高,在高选择压下自然界易形成抗药性病原真菌群体。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 C.gloeosporioides)是中国辣椒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寻找新型高效杀菌剂来控制辣椒炭疽病的流行已成为化学防治工作者的目标。所以研究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及其在嘧菌酯处理下药物靶标在生化和基因水平上的毒理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离体培养条件下,嘧菌酯单独作用对辣椒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弱。旁路氧化在辣椒炭疽菌野生菌株的孢子萌发中提供大于95倍生理功能的补偿作用;在菌丝生长中提供20~35倍的补偿作用。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菌孢子产生和黑色素形成。通过喷雾、涂抹、针刺3种方法接种感病甜椒幼苗和红熟果实,结果表明,多针刺孔接种甜椒红熟果实发病效果最好,故采用多针刺孔的方法接种甜椒红熟果实以测定嘧菌酯防治辣椒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嘧菌酯对防治辣椒炭疽病有较理想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药剂处理后间隔1d接种,10μg/L嘧菌酯的防治效果即达到95.5%;接种病菌间隔1d后药剂处理,10μg/L嘧菌酯对其防效为85%。嘧菌酯还有良好的抗扩展和抗产孢作用。用嘧菌酯处理过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活力和致病力下降。在海南省五点采样分离到的78株炭疽病菌中,94.9%为胶胞炭疽菌,5.1%为辣椒炭疽菌。在室内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所有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未检测到抗性菌株,并且辣椒炭疽病菌在数次施用嘧菌酯后敏感性虽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着。对嘧菌酯最耐药和最敏感的DD1-61和T-53菌株的无性单孢后代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均出现分离,但这两个后代群体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两个亲本菌株间确实有差异。10μg/mL嘧菌酯处理1h对辣椒炭疽菌菌丝呼吸耗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随处理时间延长,药剂对菌丝耗氧的抑制作用减弱。研究证明延长处理时间呼吸作用对药剂的敏感性下降的机理不是旁路氧化途径增强,也不是基质中药剂效力的下降或药剂已被饱和。测定嘧菌酯处理0、1、12、48h细胞色素b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药剂处理1h后,细胞色素b基因的转录水平迅速下降,但12h后增强,甚至在48h时mRNA的量高于对照,与呼吸作用测定结果相符,这表明药剂处理后对菌丝呼吸作用的抑制的变化与mRNA的转录水平有关。测定嘧菌酯处理0、1、12、48h旁路氧化酶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药剂作用12h后旁路氧化酶基因转录水平显着降低,但当药剂作用48h后,旁路氧化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得到恢复,甚至与对照的无明显差别。嘧菌酯对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对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孢子产生,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生成有抑制作用,对稻瘟病菌的黑色素形成有延缓作用。SHAM对嘧菌酯的毒力有显着的增效作用。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呼吸始终有抑制作用,对稻瘟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菌丝呼吸的影响与对辣椒炭疽菌丝呼吸的影响相似。旁路氧化途径在辣椒炭疽菌、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中为组成性表达,在稻瘟病菌中为诱导性表达。(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蒋宏华,刘建华,魏昌贵,李益锋[10](2004)在《菌霸等杀菌剂对辣椒炭疽菌的毒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商品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coccodes(wallr.)Hughas]是导致该病发生的直接因素。采用菌霸等多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菌进行了毒力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该病的首选药剂为菌霸、世高和施保功,其次为多菌灵、拌种双和溶菌灵等常用杀菌剂。(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6期)

辣椒炭疽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观察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和不同培养基对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筛选适合炭疽菌生长及产孢的条件。采用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pH5、pH6、pH7、pH8、pH9、pH10、pH11与不同培养基PDA V8、OA、RA、CA、LA、BA,观测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情况。结果表明,辣椒炭疽菌最适宜在PH7的PDA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适宜在RA、CA、V8、BA上生长,最适宜在RA上产生大量孢子。OA既不适合生长,也不适合产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辣椒炭疽菌论文参考文献

[1].康晓宇,韩篷慧,张先,李范洙.不同作物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9

[2].张杰,易兰,文静,刘郑琦,徐冬梅.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和不同培养基对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J].四川农业科技.2019

[3].喇文军,贾书娟,吴小丽,曾大兴.抑制辣椒炭疽菌的生防芽孢杆菌菌株筛选和鉴定[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曾大兴,张晓阳,贾书娟,喇文军,涂国全.枯草芽孢杆菌C-D6对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5

[5].刘月廉,习平根,姜子德.分自两面针内生真菌P29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作用[C].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9

[6].马荣群,宋正旭,黄粤,李梅,岳文辉.葡萄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rDNA-ITS区序列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09

[7].曾大兴,吴小丽,涂国全.抑制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细菌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8].金丽华,陈长军,王建新,陈雨,周明国.旁路氧化作用对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7

[9].金丽华.嘧菌酯对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capsici)的毒力及分子毒理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10].蒋宏华,刘建华,魏昌贵,李益锋.菌霸等杀菌剂对辣椒炭疽菌的毒力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4

标签:;  ;  ;  ;  

辣椒炭疽菌论文-康晓宇,韩篷慧,张先,李范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