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酶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动力学,活性,特征,土壤学,人工林,阔叶林。
土壤酶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冯程程[1](2019)在《松嫩石油污染及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酶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嫩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改良石油污染和盐碱胁迫的退化草地对维持和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酶是土壤中产生专一生物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其活性能够指示石油污染及重度盐碱化草地的生物化学变化。土壤酶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能够表征石油污染和盐碱化土壤酶-底物复合体之间的紧密程度、作用过程及反应过程的能量状态,从酶促反应机理上解释石油污染和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酶的变化。本研究以松嫩石油污染和重度盐碱化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温度石油污染和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的活性、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并对两种生境的酶活性、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探究石油污染和重度盐碱化草地植物修复和升温后土壤酶酶促反应行为特征,揭示土壤酶活性变化机理,以期为恢复松嫩石油污染盐碱草地的退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5种土壤酶活性在石油污染草地(距石油工作区1 km、5 km、15km裸地和羊草修复地)和不同植物生长(自然草地、羊草、燕麦、苜蓿修复地)重度盐碱化草地中随温度和底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随温度升高,5种土壤酶活性都表现为逐渐增大趋势。在石油污染草地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土壤转化酶活性在35℃和45℃随底物浓度增加也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在15℃和25℃时呈逐渐减小趋势;在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底物浓度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而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随底物浓度增加呈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趋势。2.在石油污染草地和重度盐碱化草地两种生境中,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大小不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距石油工作区1 km裸地和1 km羊草修复地显着大于其他石油污染草地和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距石油工作区5 km裸地显着大于其他石油污染草地和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在不同植物生长的盐碱化草地和石油污染羊草修复地显着大于石油污染裸地。3.5种土壤酶动力学参数K_m(米氏常数)、V_(max)(酶促反应最大速度)、V_(max)/K_m(催化效率)在石油污染和重度盐碱化草地中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石油污染草地中,随温度升高,5种土壤酶的K_m值没有规律性变化;5种土壤酶的V_(max)值均呈逐渐增大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的V_(max)/K_m值呈逐渐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两种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的V_(max)/K_m值都呈逐渐增大趋势。在重度盐碱化草地中,随温度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的K_m值呈逐渐增大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的K_m值呈逐渐减小趋势;5种土壤酶的V_(max)值均呈逐渐增大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的V_(max)/K_m值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的V_(max)/K_m值都呈逐渐增大趋势。4.在石油污染和重度盐碱化草地两种生境中,各样地土壤酶的K_m值、V_(max)值、V_(max)/K_m值大小不同。土壤过氧化氢酶的K_m值表现为在自然草地、羊草、燕麦、苜蓿修复地都大于石油污染草地,V_(max)值表现为距石油区1 km羊草修复地显着大于其他石油污染草地和重度盐碱化草地,V_(max)/K_m值表现为距石油区1 km裸地和1km羊草修复地显着大于其他石油污染草地和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多酚氧化酶的K_m值无规律性变化,V_(max)值表现为距石油区5 km裸地?距石油区1 km、15 km裸地和羊草修复地?盐碱化自然裸地?距石油区5 km羊草修复地?自然草地、羊草、燕麦、苜蓿修复地,V_(max)/K_m值表现为盐碱化自然裸地?距石油区5 km裸地?距石油区1 km、15 km裸地和羊草修复地?自然草地、羊草、燕麦、苜蓿修复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的K_m值无规律性变化;V_(max)值和V_(max)/K_m值表现为不同植物生长的盐碱化草地大于石油污染草地,其中石油污染羊草修复地又大于石油污染裸地。5.5种土壤酶热力学参数?G(活化自由能)、?H(活化焓)、?S(活化熵)、Q_(10)(温度系数)、E_a(活化能)在石油污染和重度盐碱化草地中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随温度升高,5种土壤酶Q_(10)、?H、?S呈逐渐减小趋势,?G呈逐渐增大趋势。6.在石油污染和重度盐碱化草地两种生境中,各样地土壤酶Q_(10)、?H、?S、E_a大小不同,?G差异不显着。土壤过氧化氢酶?H、?S、E_a无规律性变化;土壤多酚氧化酶?H、?S、E_a在石油污染草地小于重度盐碱化草地(除羊草修复地外);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H、?S、E_a在不同植物生长的盐碱化草地小于石油污染草地,且石油污染羊草修复地又小于石油污染裸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肖肖,戴伟,戴奥娜[2](2018)在《北京山地4种阔叶林土壤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北京山地阔叶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动力学参数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的可行性,选取刺槐Robinia psedoacac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槲树Quercus dentata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4种阔叶林林型,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0~20, 20~40, 40~60 cm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动力学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P<0.05),米氏常数(Km)变化无规律;土壤酶促反应效率不仅取决于土壤酶活性,动力学特征对其也有重要影响;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除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效铁外,土壤脲酶活性,Vmax, Vmax/Km,过氧化物酶活性与Km也可作为北京山地阔叶林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翟红梅,曹彩云,刘孟雨[3](2018)在《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了5个含盐量水平(1.25(对照)、2.50、5.00、7.50d S·m~(-1)和10.00 d S·m~(-1))的咸水长期田间污染对0~20 cm和20~40 cm土壤水解酶活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导致土壤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10d S·m~(-1)咸水灌溉下0~20 cm土壤层叁种酶活性分别下降45.5%、50.8%和24.9%,20~40 cm土壤层叁种酶活性分别下降37.44%、32.1%和21.8%;咸水灌溉改变了土壤酶的催化动力学特性,与对照相比,10 d S·m~(-1)咸水灌溉下脲酶、β-葡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_(max)分别下降47.77%、44.62%和15.01%,Km分别下降57.12%、保持不变和下降14.64%,β-葡糖苷酶V_(max)/K_m下降39.63%,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V_(max)/K_m没有显着变化。数据表明咸水灌溉对不同的酶抑制机制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沈丹杰,陈玥希,孙辉,姚建[4](2017)在《川西高寒土壤酶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酶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对于揭示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分析了川西高寒森林土壤中磷酸单酯酶(PME)、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NA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酶动力学方面,这4种酶活性均随底物浓度(0~0.28 mmol/L)的增加而升高,当底物浓度为0.28 mmol/L时,PME、BG、CBH和NAG活性分别达到109.01、52.53、6.51和6.63μmol/(g·h);土壤酶热力学方面,这4种土壤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即持续增长型(NAG)和先升高后稳定型(PME、BG、CBH);4种酶的温度敏感性(Q10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0~20℃时Q10最高,PME、BG、CBH、NAG的最大Q10值分别为3.25、3.80、10.22和6.31。高寒土壤这4种酶在低温区间(0~20℃)具有较高的温度敏感性,土壤升温将导致酶活性显着升高,因此全球变暖导致的高寒土壤升温,将对这些酶参与的相关土壤生态与生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7年06期)
孔龙,谭向平,和文祥,王旭东,郝明德[5](2013)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宅基地复垦土壤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宅基地复垦土壤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探讨适宜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的培肥模式。【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以及施用化肥、有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菌肥、有机肥、有机肥+菌肥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培肥措施下复垦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Vmax/Km)的变化特征。【结果】复垦培肥后,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Vmax及磷酸酶的Vmax、Vmax/Km值,有机复合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的Vmax/Km值,有机复合肥+菌肥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及磷酸酶的Vmax、Vmax/Km值,有机肥+菌肥和有机肥处理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的Vmax、Vmax/Km值。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转化酶Vmax,脲酶Km、Vmax和磷酸酶Vmax可用于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结论】有机肥单施或与菌肥配施是黄土高原沟壑区宅基地复垦较为适宜的培肥方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于海霞,戴伟,夏良放,邓宗付,王旭琴[6](2007)在《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西省大岗山区选取杉木林、马褂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4种人工林及对照次生林,通过对林下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天然次生林采伐更新为不同人工林类型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人工林的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Vmax和Vmax/K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与对照次生林相比,杉木林0~0.2 m土层的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5%、4%、58%;脲酶的Vmax和Vmax/Km降低了46%和47%,其他土壤酶的动力学参数也有降低的趋势.③马褂木林的土壤酶活性及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下降现象.④马尾松林0~0.2 m和0.2~0.4 m土层的脲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4%和62%,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了23%,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8%和42%;过氧化物酶Km值分别降低了44%和48%,Vmax/Km增加了58%和92%,脲酶各项动力学参数明显降低,而多酚氧化酶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增加.⑤混交林0~0.2 m土层的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8%和9%,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的Vmax/Km分别下降了7%、38%、54%.(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土壤酶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北京山地阔叶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动力学参数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的可行性,选取刺槐Robinia psedoacac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槲树Quercus dentata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4种阔叶林林型,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0~20, 20~40, 40~60 cm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动力学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P<0.05),米氏常数(Km)变化无规律;土壤酶促反应效率不仅取决于土壤酶活性,动力学特征对其也有重要影响;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除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效铁外,土壤脲酶活性,Vmax, Vmax/Km,过氧化物酶活性与Km也可作为北京山地阔叶林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酶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冯程程.松嫩石油污染及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酶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刘肖肖,戴伟,戴奥娜.北京山地4种阔叶林土壤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3].翟红梅,曹彩云,刘孟雨.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4].沈丹杰,陈玥希,孙辉,姚建.川西高寒土壤酶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研究[J].土壤.2017
[5].孔龙,谭向平,和文祥,王旭东,郝明德.黄土高原沟壑区宅基地复垦土壤酶动力学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于海霞,戴伟,夏良放,邓宗付,王旭琴.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