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实验论文-吴佳莉,王延灵

空气动力学实验论文-吴佳莉,王延灵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气动力学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藏密,尾旋,非定常气动力,风洞试验,过失速机动,迎角,稳定性导数,航空人,验证机,高速风洞

空气动力学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吴佳莉,王延灵[1](2018)在《战鹰破空,风洞藏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在万众瞩目下“C位”出世,完美展现了“眼镜蛇”“落叶飘”等过失速机动动作,点燃全场,令国人热血沸腾。从此以后,这些不可思议的动作不再是国外战机的专利,作为一名航空人,即使没有亲临现场,仍会热泪盈眶、感动不已。台(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报》期刊2018-11-20)

杨婷婷[2](2018)在《火星无人机梯形桨叶空气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星上稀薄的大气为火星飞行器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为火星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极大地限制了火星车的运动范围和能力,所以能够协助火星车完成任务的火星飞行器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价值。火星飞行器作为空中协助平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飞行器能够极大的提升火星探测的效率;飞行器能够应对恶劣的火星地形环境,到达火星车无法到达的区域;飞行器可以悬停在峭壁周围取壤或进行其它操作;飞行器可以凭借高空视野扩展探测范围,并协助火星车选择行进方向以防陷入沙坑。火星飞行器的飞行性能主要取决于旋翼的气动特性。因此需要针对火星大气环境,开展对火星无人机旋翼气动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因为火星大气密度仅仅是地球大气密度的1.4%,并且气温很低,因此需要依据空气流体知识分析火星大气环境对无人机桨叶外流场流动状态的影响;借助空气动力学仿真研究桨叶翼型各参数对翼型升阻特性的影响,并完成桨叶翼型参数的优选,确定适合火星环境的桨叶翼型。为评估无人机整个旋翼在火星大气环境下的气动特性,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建立针对火星稀薄大气的矩形桨叶叶素动量理论模型。采用空气动力学仿真研究马赫数、迎角对翼型升力阻力系数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预测火星大气环境下无人机旋翼的气动特性随桨叶安装角变化曲线。桨叶展弦比、锥度是梯形桨叶平面形状重要的参数指标。为研究桨叶平行形状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建立变弦长矩形桨叶叶素动量理论模型、梯形桨叶叶素动量理论模型。通过空气流体仿真获得翼型升阻力系数随马赫数、迎角、弦长变化的规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梯形桨叶平面形状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安装在火星环境模拟器中的旋翼悬停测量装置,开展旋翼悬停气动特性实验研究。对比理论预测结果,验证翼型二维空气流体仿真结果和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研究旋翼转速、桨叶安装角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罗敏,张千,刘毅,陈鸿伟[3](2017)在《燃煤电站爆米花灰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实验测定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电站爆米花灰颗粒可能严重威胁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催化剂的性能,建立CFD(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优化爆米花灰分离捕集方案是预防爆米花灰危害催化剂的必要手段。为模拟爆米花灰颗粒的流动特性,实验测定、计算了不同粒度大小共90个颗粒的尺寸、密度、阻力系数和球度等空气动力学参数,并拟合得到了阻力系数比与球度的β-Ψ近似关系曲线。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爆米花灰颗粒表观密度随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与颗粒内部孔隙率大小关系密切,平均表观密度约1 182 kg/m~3。颗粒平均阻力系数0.765,平均球度0.66;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颗粒的球化程度逐渐增大,平均阻力系数有所减小。(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7年08期)

王睿卿[4](2017)在《利用离体狗喉实验装置研究叁类疾病模型的声学与空气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叁类离体狗喉实验模型,分别模拟叁类疾病(双侧假声带肥厚、双侧声带下唇肥厚、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声学与空气动力学的测量,分别分析狗喉发声特性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分别在双侧假声带与双侧声带下唇注射一定量的果糖溶液,制作双侧假声带肥厚、双侧声带下唇肥厚两类模型疾病,每一类疾病模型都分为轻度与重度肥厚组。通过对双侧声带麻痹模型行不同阶段的手术方式,模拟各种手术方式的影响。收集的参数有发声阈压、发声阈气流、信噪比、声强、平均气流率、基频和共振峰,并计算声门阻力。结果:(1)双侧假声带肥厚:正常狗喉和重度肥厚模型相比,声强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余两两比较的情况中,声强虽然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流率在正常狗喉模型与重度假声带肿胀模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两两比较都没有意义;第一共振峰在正常狗喉模型与重度假声带肿胀模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变化都是重度假声带肿胀模型高于正常狗喉模型。(2)狗喉启动发音参数发声阈压、发声阈气流与在声门下压为1.5kPa与2.5kPa时,通过声信号获取的基频改变都具有统计学差异。平均气流率,喉阻力,声压级,第一至第四共振峰参数的变化都没有意义。(3)在稳定发音的情况下,声压级在4个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信噪比在依次进行4阶段术式后,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信噪比在术前和1阶段术式间、2阶段和3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阶段术式后有增加趋势,3阶段术式后有下降趋势。在1阶段和2阶段术式间、3阶段和4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声门阻力在依次进行4阶段术式后有逐渐下降趋势,在术前和1阶段术式间、1阶段和2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声门气流在依次进行4阶段术式后有逐渐增加趋势,除3阶段和4阶段术式间,其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假声带肥厚对于狗喉发声时声音的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会导致音质的变化。双侧声带下唇肥厚会增加启动发音的难度并增加声信号的基频。对于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在综合考虑通气功能和发音功能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3阶段手术)或杓状软骨部分切除术(2阶段手术)。(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王晓璐,韩非非,刘战合,赵辉[5](2016)在《空气动力学课程中引导型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动力学课程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和学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原有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造升级,新项目具有较好的引导性,且航空背景更为突出。通过多个实验单元的设置,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与理论教学相互映衬,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6年11期)

史勇杰,徐国华,唐正飞,赵寅宇[6](2016)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实验教学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专业知识,采用了实验教学方法。论文描述了实验教学法的内涵和构想,探讨了该方法应用到直升机空气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以此说明该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这些都表明实验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值得在教学过程中去推广。(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陈思林,秋实,杨丹,陈忠凯[7](2014)在《真空收集装置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仿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纯吸式真空收集装置收集作业时,其作业断面不平坦而导致其收集深度无法控制的问题,提出在收集装置内加入导流板以改变作业断面平坦度的研究思路。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中的k-ε湍流模型,对收集装置的空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导流板位置尺寸和安装角度对收集装置内部流场的影响,优化了导流板安装尺寸。建立了真空收集装置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真空收集装置在进行地面散料收集时,作业断面平整,收集深度可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4年10期)

汤才铄[8](2014)在《中央扩散型精矿喷嘴空气动力学特性冷模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闪速炉内颗粒分散良好是闪速熔炼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在闪速熔炼强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现有的中央扩散型精矿喷嘴出现炉况不稳定、下生料、塔体寿命缩短、氧利用率下降等问题。投料量增加较少时,适当调节喷嘴工艺风、分散风和中央氧等可使炉况趋于正常;而投料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喷嘴参数已经不能明显改善熔炼状况。由于喷嘴使用方一直依赖喷嘴专利拥有者的技术支持,自身对喷嘴工作原理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不敢大范围调节各参数。另外,投料量已经超过设计值,部分使用者认为此喷嘴可能已经达到极限生产能力。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究喷嘴气-粒两相均匀混合的动力学条件,为喷嘴操作参数调节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实验模型,并确定工艺风、分散风和投料量等主要研究参数。用偏析函数和指定区域颗粒质量分数来反映颗粒分散均匀度。主要结论包括:(1)分散锥不能形成强的颗粒水平分散作用力,分散风能使颗粒水平方向分散,工艺风能使颗粒聚集于反应塔中间。(2)工艺风小时,小分散风射流就可将颗粒送进工艺风射流内部,使颗粒分散较好;工艺风大时,所需分散风也要大,但气流整体向下的速度变大,高效反应区下移。(3)用绕流雷诺数和修正傅鲁德数研究喷嘴颗粒分散与气体流量的关系。反应塔内颗粒适度分散要求:大的绕流雷诺数对应大的修正傅鲁德数,小的绕流雷诺数对应小的修正傅鲁德数。(4)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实验涉及的喷嘴参数中,工艺风流量对颗粒分散影响最大,而通过控制工艺风与分散风动量比来控制颗粒分散最为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5-01)

马剑龙,吕文春,汪建文,李振法[9](2014)在《DQS-Ⅱ型空气动力学实验装置流场品质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DQS-Ⅱ型空气动力学实验装置实验段流场品质,在不改变收缩段入、出口几何形状(即不改变收缩比和安装条件)及收缩段长度(即不影响原装置部件相对位置)的前提下,应用五次方曲线只针对其收缩段进行本体改造,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设备改进的成功,即改造后的收缩段可提供更好的流场品质。相关研究成果,对实验用空气动力学装置收缩段的低成本优化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白亚磊,顾蕴松[10](2013)在《空气动力学实验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资源共享的高速发展、大学生获得实验课程基本知识的快速化简单化以及实验课时的不断压缩,对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有必要进行研究型教学探索课,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上进行教学改革,推进自主探究式学习。(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3年12期)

空气动力学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火星上稀薄的大气为火星飞行器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为火星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极大地限制了火星车的运动范围和能力,所以能够协助火星车完成任务的火星飞行器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价值。火星飞行器作为空中协助平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飞行器能够极大的提升火星探测的效率;飞行器能够应对恶劣的火星地形环境,到达火星车无法到达的区域;飞行器可以悬停在峭壁周围取壤或进行其它操作;飞行器可以凭借高空视野扩展探测范围,并协助火星车选择行进方向以防陷入沙坑。火星飞行器的飞行性能主要取决于旋翼的气动特性。因此需要针对火星大气环境,开展对火星无人机旋翼气动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因为火星大气密度仅仅是地球大气密度的1.4%,并且气温很低,因此需要依据空气流体知识分析火星大气环境对无人机桨叶外流场流动状态的影响;借助空气动力学仿真研究桨叶翼型各参数对翼型升阻特性的影响,并完成桨叶翼型参数的优选,确定适合火星环境的桨叶翼型。为评估无人机整个旋翼在火星大气环境下的气动特性,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建立针对火星稀薄大气的矩形桨叶叶素动量理论模型。采用空气动力学仿真研究马赫数、迎角对翼型升力阻力系数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预测火星大气环境下无人机旋翼的气动特性随桨叶安装角变化曲线。桨叶展弦比、锥度是梯形桨叶平面形状重要的参数指标。为研究桨叶平行形状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建立变弦长矩形桨叶叶素动量理论模型、梯形桨叶叶素动量理论模型。通过空气流体仿真获得翼型升阻力系数随马赫数、迎角、弦长变化的规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梯形桨叶平面形状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安装在火星环境模拟器中的旋翼悬停测量装置,开展旋翼悬停气动特性实验研究。对比理论预测结果,验证翼型二维空气流体仿真结果和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研究旋翼转速、桨叶安装角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气动力学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吴佳莉,王延灵.战鹰破空,风洞藏密[N].中国航空报.2018

[2].杨婷婷.火星无人机梯形桨叶空气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罗敏,张千,刘毅,陈鸿伟.燃煤电站爆米花灰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实验测定与计算[J].热能动力工程.2017

[4].王睿卿.利用离体狗喉实验装置研究叁类疾病模型的声学与空气动力学特性[D].厦门大学.2017

[5].王晓璐,韩非非,刘战合,赵辉.空气动力学课程中引导型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

[6].史勇杰,徐国华,唐正飞,赵寅宇.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实验教学法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7].陈思林,秋实,杨丹,陈忠凯.真空收集装置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仿真与实验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

[8].汤才铄.中央扩散型精矿喷嘴空气动力学特性冷模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

[9].马剑龙,吕文春,汪建文,李振法.DQS-Ⅱ型空气动力学实验装置流场品质改进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

[10].白亚磊,顾蕴松.空气动力学实验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

标签:;  ;  ;  ;  ;  ;  ;  ;  ;  ;  

空气动力学实验论文-吴佳莉,王延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