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蜂窝网络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蜂窝,网络,指纹,算法,时间差,基站,小生境。
蜂窝网络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牛天宇[1](2019)在《基于移动蜂窝网络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和应用日益普及,在紧急救援、社交网络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室外环境中GPS等系统能够提供精准的定位服务,而在室内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多径效应等因素影响,GPS定位服务不可达或者精度急剧恶化。因此室内定位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基于位置指纹的定位方法,受环境影响小、定位精度较高,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移动蜂窝网络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方法,通过优化算法,提高定位的精度和提高楼层分辨的准确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将定位空间划分为网格,确定采样点,测量每个采样点处的信号强度信息,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析。2.为减小噪声干扰、采集数据缺失和原始数据的压缩等对定位匹配带来的影响,完成了数据滤波、数据补全、指数变换等预处理工作,建立了指纹数据库。3.以权重近邻算法(Weighted K-Nearest Neighbor,WKNN)为基础,将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uD)、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MaD)、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ChD)等作为相似度的度量标准,进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数据预处理能够降低定位误差,提升定位效果;进一步分析了 WKNN算法中K值对于定位误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根据指纹点和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赋予指纹点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用于终端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将定位精度提高了约12%。4.将定位算法拓展到叁维空间,解决终端位置的楼层区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基站匹配的WKNN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WKNN算法比较,改进算法将楼层区分准确率提高了约10%。(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振方[2](2018)在《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中的定位技术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室内通信网络环境中,获取用户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位置信息有助于确定网络服务的内容,另一方面位置信息有利于网络整体性能的优化。而随着白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室内照明设备的普及以及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的发展,室内可见光通信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值得期待。为了实现室内照明亮度均匀的需求,室内可见光通信往往需要使用多个光源,这就构成了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在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环境中,为了实现对不同蜂窝中的用户信息的汇聚和分发,获取用户位置至关重要。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中位置确定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多光源发射的信号会形成重迭区域互相干扰,环境中出现的光路遮挡和用户位置移动影响光信号接收等。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实现位置确定,是当前可见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针对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中的精确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种定位方案,同时也对定位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叁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空间强度分布的可见光定位方案。现有的可见光定位方案大多使用收发端之间的距离、角度和衰减等信息进行位置确定,没有考虑可见光自身的颜色特性。本方案从环境的区域划分和光源分布出发,采用红绿蓝叁色LED灯,取其中一个颜色用来区域确定,另外两个颜色在区域内正交方向上按照一定梯度线性变化,构建具备强度分布规律的颜色空间,通过将颜色空间的光强信息映射为位置信息,以实现室内可见光环境下快速便捷定位。方案通过测量6个特征点的离线数据即可实现该区域内的定位,非常适用于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协同的可见光定位方案。室内环境存在环境自身局限和人与物体的移动,可见光蜂窝网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遮挡问题,极大的影响可见光定位的定位精度。此方案利用当前移动设备上成熟的运动传感器来实现协同可见光位置确定。通过对比加速度、角速度和运动路程参数对方案定位结果的影响,我们确定了以实际运动路程作为运动距离参数、加速度和角速度参数判断运动方向的定位方案,有效的完成了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中可见光信号出现瞬时遮挡情况下的连续位置确定。·搭建了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实验平台。实验平台使用可见光上下行构建了室内可见光蜂窝通信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网络接入、位置确定、区域切换、实时监控等一系列功能。其中本人负责了平台软件部分的架构和设计开发工作,如网管界面和控制信令,同时进行了两种定位方法的功能性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各终端所处的可见光蜂窝网络环境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这些区域之间也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因此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异构无线光网络通信架构,实现了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间的通信,提高了全文研究的完整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06)
杨麒弘[3](2017)在《基于蜂窝网络的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和无线通信网络的普及,使得智能终端的定位技术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大数据的时代下,基于位置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在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需要导航服务和打车出行的服务,而商家可以根据历史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行潜在用户挖掘。因此,可靠而有效的定位技术是实现上述需求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指纹匹配算法在蜂窝网络的定位场景下的定位性能,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可靠而有效的指纹库的建立,不同的匹配方式的区别,相似度尺度的学习,定位模型的理论分析。首先对常用的定位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每种技术的算法原理,并针对它们自身的技术特点,分析了每种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适用场景。重点介绍了指纹匹配技术,以及在概率匹配模型中常用的密度估计的方法。接着,为了提高指纹定位技术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指纹库的建立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k-nn算法,该算法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然后,分析了最大似然判决、最大后验判决以及最近邻判决这叁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径向基函数和机器学习中的LMNN算法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定位的精度。之后提出了改进的概率模型,将基站组合的联合概率加入到目标函数中,使得模型的鲁棒性更强,定位精度得到了改善。最后,利用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和克拉美罗界分析模型的性能,得到了符合我们直观感受的结论。根据克拉美罗界的定义,将模型的定位误差转换为无偏估计量的方差,得到了关于模型定位精度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11)
蒋康荣[4](2016)在《蜂窝网络中基于TDOA的定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蜂窝网络的发展和互联网O2O的兴起,基于精确位置服务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无线定位服务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移动通信业务之一。本论文在蜂窝网络中对基于TDOA的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概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介绍蜂窝网络中常用的定位技术及定位性能的评估指标;重点讨论了TOA、AOA和TDOA的原理及数学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选择TDOA技术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其次,对基于TDOA技术的经典定位算法进行了详细推导,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对Fang算法、Chan算法、Taylor级数法及SI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并总结了四种算法的特点。针对Taylor级数法难以取得准确迭代初始值的问题,构造了一种将Chan算法定位结果作为Taylor级数法初始值的协同定位算法,仿真表明协同算法定位性能良好。最后,重点研究了遗传算法在TDOA定位中的应用。针对SGA存在的早熟问题,提出了两种改进定位算法:在SGA基础上分别引入余弦型自适应算子和改进的小生境技术,让个体在种群进化过程中动态调整参数,达到维护种群多样性、缓解早熟的目的。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定位精度高于对比算法,能有效缓解标准遗传算法的早熟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1-18)
李静[5](2016)在《蜂窝网络基本定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蜂窝网络形状像六边形所以叫蜂窝网络。现在通信中大部分采用蜂窝网络。蜂窝网络又可分为模拟蜂窝网络和数字蜂窝网络,它两的区别是传输信息的方式不同。蜂窝网络的组成分成1.移动站;2.基站子系统;3.网络子系统.移动站叁部分。无线定位技术现在可以达到10m以内。蜂窝移动系统慢慢的普及和推广,定位技术开始用于蜂窝系统设计、切换、服务区确定、交通监控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6年08期)
李佳[6](2015)在《融合WIFI与蜂窝网络定位的切换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位置的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利用卫星(GPS等)、蜂窝网、WIFI、蓝牙等技术的定位方法。有的已经相当成熟,但都有其主要应用的具体环境。卫星与蜂窝网定位在室外空旷地带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而在室内或复杂环境中则几乎不能正常工作。随着近几年无线局域网的发展,研究人员也对室内定位技术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已逐渐成熟。因此,当前需要一种自适应的切换方法,来实现定位技术间的平滑切换。论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室内外定位技术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定位技术切换方式,扩大了定位系统的应用环境。(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17期)
秦艳珊,宁彬,徐凯,谷琼[7](2015)在《蜂窝网络单基站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站定位已成为手机软件研发的热点。研究了手机蜂窝网络通信原理、基站信息的获取、单基站定位技术以及地图标示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通过创建Json串、激活手机GPRS、访问google服务器等获取单基站的主要信息,进而获得基站的经纬度,实现了手机定位技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时代》期刊2015年07期)
薛丽莹,王健[8](2013)在《基于蜂窝网络区域划分的节点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在非测距的情况下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将锚节点布置在每个单元蜂窝顶点以及中心处的部署方案,利用整个网络的几何特征进行区域划分;根据节点之间的跳数关系,将未知节点的估计位置与满足条件的区域一一对应起来,完成未知节点定位。利用MATLAB7.0仿真环境进行了算法仿真试验并分析了试验结果。对于单元蜂窝网络和簇蜂窝网络,在锚节点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定位误差为20%左右,且定位精度的变化趋于稳定,因此,算法更适合大规模网络节点定位。(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3年04期)
张涛[9](2013)在《蜂窝网络中基于TDOA的无线定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定位技术引起了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成为无线通信领域内的一项研究热点。无线定位技术是通过对蜂窝网络的无线信号测量量进行估计,比如到达时间差TDOA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角度AoA (Angle of Arrival)等,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定位移动台的位置。本文重点考察了TDOA定位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综述了LTE网络中主流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LTE-A系统中关于定位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LTE-A系统中定位框架和流程,以及新型的定位参考信号。剖析了TDOA定位的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Chan氏算法以及它的特点,总结了在移动通信系统内实现移动台精确定位的主要技术难点和提高精度的对策。然后重点剖析3GPP(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Release9制定OTDOA定位技术的流程、仿真假设和仿真方法,搭建了系统级和链路级仿真平台,得到了OTDOA在LTE系统中的仿真性能。同时这篇论文还分析了TDOA定位技术精度的理论下界,即克拉美罗下界CRLB(Cramer Rao Lower Bound),并且把仿真结果的定位精度与克拉美罗理论下界进行了比较。最后一章我们介绍了LTE-A网络中的TDOA定位技术,并通过系统级和链路级的仿真验证了异构网络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和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网络下的定位精度表现。然后重点研究了TDOA定位增强算法,我们发现,由于网络中的远近效应,导致近端服务基站的定位参考信号淹没了远端定位基站的定位参考信号,从而使定位精度恶化。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采用功率控制和波束赋形算法改善定位基站参考信号之间信干噪比差值,从而提高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1-08)
任睿[10](2011)在《蜂窝网络位置指纹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GPS.AOA.TOA.RSSI等定位技术由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均有其局限性。例如,在城市环境、室内、隧道、山区等环境中,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的定位性能。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目前研究还比较有限的位置指纹定位技术。位置指纹定位技术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离线阶段和在线阶段。离线阶段是采集移动终端测试到的多个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经过适当运算形成位置指纹,并存储起来,形成指纹数据库;在线阶段则是对输入指纹与数据库指纹进行计算对比或通过神经网络的神经元进行处理,得出对于输入指纹信息对应的位置估计针对现有位置指纹定位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文深入研究了传统的数据库相关(DCM)算法,基于反向传播训练(BP)及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位置指纹定位技术,以及一种将位置指纹定位技术与传统的铁路区间定位技术相结合的移动列车定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和技术在普通GSM网络以及铁路GSM-R网络环境下的下性能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和性能分析,取得了有一定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相关结论。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分析了无线环境下的各种定位技术,以及传统的铁路定位技术,给出了分析比较定位性能的几种指标;第叁章分析讨论了传统的DCM定位技术,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流程,提出了一种将传统轨道电路定位方法与位置指纹定位技术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建立了适当的仿真环境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及分析;。第四章深入研究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位置指纹定位技术,并在GSM以及GSM-R环境下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和性能分析。最后,本文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1)
蜂窝网络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室内通信网络环境中,获取用户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位置信息有助于确定网络服务的内容,另一方面位置信息有利于网络整体性能的优化。而随着白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室内照明设备的普及以及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的发展,室内可见光通信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值得期待。为了实现室内照明亮度均匀的需求,室内可见光通信往往需要使用多个光源,这就构成了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在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环境中,为了实现对不同蜂窝中的用户信息的汇聚和分发,获取用户位置至关重要。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中位置确定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多光源发射的信号会形成重迭区域互相干扰,环境中出现的光路遮挡和用户位置移动影响光信号接收等。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实现位置确定,是当前可见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针对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中的精确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种定位方案,同时也对定位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叁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空间强度分布的可见光定位方案。现有的可见光定位方案大多使用收发端之间的距离、角度和衰减等信息进行位置确定,没有考虑可见光自身的颜色特性。本方案从环境的区域划分和光源分布出发,采用红绿蓝叁色LED灯,取其中一个颜色用来区域确定,另外两个颜色在区域内正交方向上按照一定梯度线性变化,构建具备强度分布规律的颜色空间,通过将颜色空间的光强信息映射为位置信息,以实现室内可见光环境下快速便捷定位。方案通过测量6个特征点的离线数据即可实现该区域内的定位,非常适用于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协同的可见光定位方案。室内环境存在环境自身局限和人与物体的移动,可见光蜂窝网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遮挡问题,极大的影响可见光定位的定位精度。此方案利用当前移动设备上成熟的运动传感器来实现协同可见光位置确定。通过对比加速度、角速度和运动路程参数对方案定位结果的影响,我们确定了以实际运动路程作为运动距离参数、加速度和角速度参数判断运动方向的定位方案,有效的完成了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中可见光信号出现瞬时遮挡情况下的连续位置确定。·搭建了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实验平台。实验平台使用可见光上下行构建了室内可见光蜂窝通信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网络接入、位置确定、区域切换、实时监控等一系列功能。其中本人负责了平台软件部分的架构和设计开发工作,如网管界面和控制信令,同时进行了两种定位方法的功能性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各终端所处的可见光蜂窝网络环境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这些区域之间也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因此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异构无线光网络通信架构,实现了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间的通信,提高了全文研究的完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蜂窝网络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牛天宇.基于移动蜂窝网络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王振方.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中的定位技术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3].杨麒弘.基于蜂窝网络的定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4].蒋康荣.蜂窝网络中基于TDOA的定位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
[5].李静.蜂窝网络基本定位技术[J].智能城市.2016
[6].李佳.融合WIFI与蜂窝网络定位的切换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7].秦艳珊,宁彬,徐凯,谷琼.蜂窝网络单基站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5
[8].薛丽莹,王健.基于蜂窝网络区域划分的节点定位算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3
[9].张涛.蜂窝网络中基于TDOA的无线定位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10].任睿.蜂窝网络位置指纹定位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