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沟式氧化沟论文_胡前

叁沟式氧化沟论文_胡前

导读:本文包含了叁沟式氧化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水处理,重金属,双沟,工艺,工况,污泥,工程学。

叁沟式氧化沟论文文献综述

胡前[1](2018)在《转刷曝气双沟式氧化沟工艺升级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平阳县某污水处理厂转刷曝气双沟式氧化沟设备老化、总氮去除率低、无法满足纳污范围内废水处理需要等问题,将双沟式氧化沟处理工艺就地改造为鼓风曝气式A/O工艺,并与厌氧池组成A~2/O工艺,改造后接入制革厂、明胶厂等工业废水,出水COD、BOD_5、SS、TN、NH_3-N、TP均值分别为20.9、7.8、8.9、10.7、1.6、0.5 mg/L,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反硝化及生化处理能力,可节约电耗56 k W·h/10~3m~3。(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4期)

何陈佳[2](2018)在《双沟式氧化沟低负荷运行工况优化操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都市都江堰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双沟式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进水负荷偏低,进水水量波动较大,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偏离设计工况,为解决不同进水条件下双沟式氧化沟的运行操作方式,达到优化操作工况和节约污水处理厂能耗的效果,本文研究了双沟式氧化沟的工艺优化操作方法。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30000m3/d,通过近两年进水水量及水质的评估,该污水处理厂COD平均进水浓度为125mg/L,低于设计进水水质,且进水负荷有较大波动;氨氮平均进水浓度为12.5mg/L,但波动较小,研究中根据COD负荷的不同,重新构建合适的氧化沟的操作模式来适应不同的进水负荷。研究首先通过氧化沟在稳定进水时段的运行工况的分析,校核了氧化沟实际运行时的运行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进水负荷下,污水在氧化沟内的混合输运过程,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情况,确定了氧化沟不同的操作模式,课题的研究表明:(1)污水处理厂根据COD进水负荷的不同可分为叁个不同工况,分别为满负荷工况、实际稳定工况以及低负荷运行工况,叁个工况分别占总时间的10%、70%。20%。研究分别确定了叁个工况下双沟式氧化沟的操作模式。(2)计算分析了在不同进水负荷时,氧化沟的硝化反硝化特征,确定了不同负荷下氧化沟硝化时间和反硝化时间的分配,氧化沟转刷曝气机与推流器的操作方式和运行时间,污泥回流泵的运行方式,使氧化沟可以稳定运行、并且优化脱氮除磷效果、节约能耗。(3)通过对优化操作前后转刷曝气机和污泥回流泵耗电量的对比,结合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时的能耗分析,得出在工况优化前后,双沟式氧化沟整体能耗可以降低9.8%。(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20)

崔莹[3](2015)在《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中汞的迁移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Hg在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对焦作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各工艺单元的进出水及外排污泥中的Hg进行了10个月的测定,分析各工艺单元进出水中各形态汞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甲基汞在氧化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外排污泥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Hg的质量平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焦作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对COD、TP、NH3-N、TS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水质基本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中A标准要求。进水COD、TP、色度分别与TSS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NH3-N的变化与温度呈显着正相关,水温越高越有利于NH3-N的去除。2.沉砂池进水的总汞含量范围在(0.23±0.02~9.73±0.82)×103ng/L之间,平均含量为2.00×103ng/L,与进水TSS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03)。溶解态总汞含量波动范围较大(2.32±0.28~124±20.2ng/L),平均含量为16.2ng/L。溶解态总汞占总汞的比例为0.04%~5.5%,沉砂池进水中总汞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总甲基汞的含量波动范围较大(1.46±0~22.6±2.86ng/L),平均值为7.5ng/L。溶解态甲基汞在沉砂池进水中含量为0.11±0.01~2.17±0.13ng/L,5月、6月、7月、8月份的沉砂池进水中总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含量均高于9月、10月、11月、12月份,温度的高低对汞的甲基化作用有一定影响。3.经过一级处理后沉砂池出水中总汞、溶解态总汞、总甲基汞、溶解态甲基汞含量均没有明显减少,一级处理对各种形态的汞没有明显去除作用。相比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对总汞、溶解态总汞、总甲基汞、溶解态甲基汞的平均去除效率均有所提高。4.滤池对总汞的平均去除效率为77.1%,对溶解态总汞的平均去除效率为13.7%,对总甲基汞的去除效率为45.1%,对溶解态甲基汞的去除效率为7.7%。。滤池对总量汞的去除明显大于对溶解态汞的去除,说明滤池主要是通过去除水中的颗粒态汞将汞去除,对汞的去除效率:一级处理<滤池<二级处理,汞的去除作用主要发生在二级处理过程中。5.消毒池出水中总汞含量波动范围较大(1.78±0.22~43.3±0.67ng/L),平均含量为10.6ng/L。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中规定的总汞含量(1ug/L)。总甲基汞含量在0.13±0.01~1.11±0.26ng/L之间,平均值为0.33ng/L,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中规定烷基汞检测方法的检出限(气相色谱法为10 ng/L)。与滤池出水相比,各种形态的汞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加氯消毒过程对各种形态的汞的几乎没有去除作用6.压滤污泥中总汞含量为(2.02±0.29~6.88±1.42)×103ng/g,平均值为(3.94±0.53)×103ng/g。甲基汞的含量在3.76±0.613ng/g~10.4±2.13ng/g之间,平均值为6.35±0.84ng/g。压滤污泥中总汞和甲基汞随时间变化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极小(0.08%~0.30%)。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焦作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压滤污泥中汞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发现,焦作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压滤污泥属于严重污染,具有极高的风险性。7.氧化沟内部溶解态总汞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溶解态甲基汞与氧化还原电位呈明显的负相关,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越有利于去甲基化反应的发生,与溶解氧、电导率、PH、水温没有相关性。8.二沉池内部,总汞和总甲基汞含量与浊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溶解态总汞和溶解态甲基汞沿深度方向和半径方向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且四种形态的汞与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PH、水温、电导率等常规参数均没有相关性。在二沉池中汞主要是随着TSS发生了物理沉降,并没有明显的甲基化或者去甲基化等形态的改变。9.沉砂池进水总汞净进入量为164.6g/day,净排出量为122g/day,总汞损失43g/day,质量平衡闭合为74%。这些损失的总汞可能是吸附沉积于系统中,或者由于挥发而损失掉。沉砂池进水甲基汞净进入量为657.5mg/day,净排出量为316.4mg/day,甲基汞损失341mg/day,质量平衡闭合为48%,除在二级处理工艺中发生吸附、沉积之外,还很可能由于氧化沟内部的条件(微生物作用、光降解等)而发生了甲基汞的去甲基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7)

路光超[4](2015)在《浅析重金属在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重金属污染事故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民生污染问题,被国家列为优先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力度势必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就常用的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分析重金属在其中的迁移转化现象,为该工艺处理含有重金属污染的污水提出一些指导意见。(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5年03期)

李龙宇,毛宇翔,李永,马迎霞,王西岳[5](2014)在《重金属在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焦作市污水处理厂各操作单元的污水和污泥进行了24 h连续采样,并测定了重金属元素镉、铬、砷、铅、镍、铜、锌、锰的含量、形态及去除率。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各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差别很大,其中镉质量浓度最低,锌质量浓度最高;二沉池出水中铅质量浓度最低,锌质量浓度最高。污水处理厂进水和二沉池出水中各重金属元素总量随时间变化有所波动,日变异系数在11.4%~88.9%。二沉池出水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重金属质量浓度的要求。该厂污水处理工艺对于各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去除率在25.4%~99.5%,其中锰、砷和镍的去除率较低(<40%),铅、镉、铬去除率较高(>90%)。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去除的主要是以颗粒态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去除过程主要发生在二级处理工段,现有工艺对除铜以外的溶解态重金属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与进水相比,二沉池出水中各重金属元素溶解态占总量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沉砂池污泥中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在(0.88±1.08)~(867.7±321.8)mg/kg,压滤污泥中各元素质量比在(2.98±2.15)~(2587±225.3)mg/kg。与沉砂池污泥相比,压滤污泥中各元素质量比更稳定。压滤污泥中重金属质量比均满足国家标准(GB 18918—2002)规定的污泥农用(碱性土壤)限值要求。(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彭侠,卢永峰,郭一舟,杨红红[6](2014)在《双沟式氧化沟与叁沟式氧化沟的实际运行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叁沟式氧化沟和双沟式氧化沟在莒县污水厂实际运行的工艺参数、处理效果及经济成本。结果表明:双沟式氧化沟对BOD5、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3%、88.4%、89.5%,均高于叁沟式氧化沟的去除效果;双沟式氧化沟占地面积较叁沟式氧化沟小10%,但土建费用较叁沟式氧化沟高15%;叁沟式氧化沟生物处理部分电耗比双沟式氧化沟高23.7%,但其污泥转输与处置费用较双沟式氧化沟低21.1%。(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05期)

曾科[7](2013)在《叁沟式氧化沟工艺处理污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叁沟式氧化沟的基本布置形式及其运行方式和主要优缺点,以及叁沟式氧化沟在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情况,并对叁沟式氧化沟运行中存在的泥龄、叁沟中污泥浓度的分布和排泥以及脱氮除磷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进叁沟式氧化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与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刁一林[8](2013)在《某污水厂叁沟式氧化沟存在问题及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污水厂原设计采用叁沟式氧化沟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经改造为倒置A2/O工艺,出水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门窗》期刊2013年05期)

褚小亮[9](2011)在《叁沟式氧化沟技术特点及其调试工作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沟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流程简单、低能耗、运行管理方便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广泛使用。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介绍了叁沟式氧化沟的特点,并对其调试工作作了简要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科学之友》期刊2011年17期)

杨跃,张金松,刘礼祥,徐子明[10](2011)在《叁沟式氧化沟曝气系统节能优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降曝气系统运行能耗为目的,通过数学模拟方法提出叁沟式氧化沟工艺曝气系统优化运行方案,即正常运行工况下将中沟转刷开启台数由5台降至4台;当水量增幅超过25%或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幅超过50%时增开曝气转刷至5台;当水量负荷低于正常工况时,将转刷开启台数降低至3台.按照此方案运行2个月,该污水厂不仅出水水质达标,而且降低了污水处理能耗.(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叁沟式氧化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成都市都江堰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双沟式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进水负荷偏低,进水水量波动较大,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偏离设计工况,为解决不同进水条件下双沟式氧化沟的运行操作方式,达到优化操作工况和节约污水处理厂能耗的效果,本文研究了双沟式氧化沟的工艺优化操作方法。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30000m3/d,通过近两年进水水量及水质的评估,该污水处理厂COD平均进水浓度为125mg/L,低于设计进水水质,且进水负荷有较大波动;氨氮平均进水浓度为12.5mg/L,但波动较小,研究中根据COD负荷的不同,重新构建合适的氧化沟的操作模式来适应不同的进水负荷。研究首先通过氧化沟在稳定进水时段的运行工况的分析,校核了氧化沟实际运行时的运行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进水负荷下,污水在氧化沟内的混合输运过程,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情况,确定了氧化沟不同的操作模式,课题的研究表明:(1)污水处理厂根据COD进水负荷的不同可分为叁个不同工况,分别为满负荷工况、实际稳定工况以及低负荷运行工况,叁个工况分别占总时间的10%、70%。20%。研究分别确定了叁个工况下双沟式氧化沟的操作模式。(2)计算分析了在不同进水负荷时,氧化沟的硝化反硝化特征,确定了不同负荷下氧化沟硝化时间和反硝化时间的分配,氧化沟转刷曝气机与推流器的操作方式和运行时间,污泥回流泵的运行方式,使氧化沟可以稳定运行、并且优化脱氮除磷效果、节约能耗。(3)通过对优化操作前后转刷曝气机和污泥回流泵耗电量的对比,结合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时的能耗分析,得出在工况优化前后,双沟式氧化沟整体能耗可以降低9.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沟式氧化沟论文参考文献

[1].胡前.转刷曝气双沟式氧化沟工艺升级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18

[2].何陈佳.双沟式氧化沟低负荷运行工况优化操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崔莹.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中汞的迁移转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

[4].路光超.浅析重金属在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转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

[5].李龙宇,毛宇翔,李永,马迎霞,王西岳.重金属在氧化沟式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转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

[6].彭侠,卢永峰,郭一舟,杨红红.双沟式氧化沟与叁沟式氧化沟的实际运行效果比较[J].中国给水排水.2014

[7].曾科.叁沟式氧化沟工艺处理污水研究[J].工程设计与研究.2013

[8].刁一林.某污水厂叁沟式氧化沟存在问题及改造[J].门窗.2013

[9].褚小亮.叁沟式氧化沟技术特点及其调试工作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1

[10].杨跃,张金松,刘礼祥,徐子明.叁沟式氧化沟曝气系统节能优化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叁沟式氧化沟论文_胡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