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47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96-02
【摘要】目的结合实践临床经验,探讨肺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几年肺癌手术后并发22例ARD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总结肺癌术后并发ARDS的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3例给予鼻导管及面罩吸氧,2例气管内插管喷射通气,7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采用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在手术后1周内死亡,3例患者在2~4周死亡,17例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肺癌术后并发ARDS的原因很多,其中肺损伤、严重的感染、肺挫伤和休克等因素是肺癌病人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原因,早期积极的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早期ARDS的临床表现,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通过各种护理措施,降低术后ARDS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ARDS肺癌术后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42~75岁,平均65.3岁。其中男性患者有吸烟史者8例,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有冠心病1例。术前进行肺活量检查为预计值的45%~93.2%,平均63.8%。最大通气量为预计值的52%~94%,平均6.8%。
1.2手术方式:本组患者中,左侧开胸14例,右侧开胸8例,其中肺叶切除16例,左侧全肺切除2例,右侧全肺切除1例,袖状肺叶切除3例。手术中同时进行系统性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清除术。
1.3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于术后4~26小时内均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喘息,呼吸频率在23~53次∕min,口唇发绀,烦躁不安,PaO2进行性≤60mmHg,一般吸氧无效,肺部听诊早期为术侧或两侧呼吸音减弱,晚期呼吸极度困难,两肺罗音明显增多,并出现管状呼吸音,X线检查为双肺有大的斑片状阴影。
1.4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3例给予鼻导管及面罩吸氧,2例气管内插管喷射通气,7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采用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在手术后1周内死亡,3例患者在2~4周死亡,17例顺利康复出院。
2讨论
开胸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发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
2.1做好病情观察,及早发现ARDS早期症状[1]:ARDS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做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甚为重要。开胸手术,出血多,损伤大,疼痛,低血容量等易引起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疼痛患者不配合咳嗽、排痰从而导致分泌物排不出,使呼吸道阻塞,引起低氧血症和肺部严重感染,导致ARDS的发生。护士应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翻身拍背每2~3小时一次、降低痰液黏度进行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如患者出现口唇发绀、呼吸费力等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mmHg以下,在排除气道阻塞的情况下,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2.2做好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的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丧失,消弱了呼吸道的清除和防御功能,使下呼吸道感染、炎症发生机会增加。
2.2.1将呼吸机储水罐加温到35~38℃,保持每小时蒸发量在20ml左右。及时吸出痰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引要轻柔、迅速,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吸痰负压不超过-50mmHg。
2.2.2对辅助通气者要防止因气管切开套管气囊长期压迫支气管粘膜造成局部缺血,引起溃疡或坏死。应每小时给气囊放气1~2次,每次5~10min,放气囊后立即吸出气囊上部的分泌物。
2.2.3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工作参数,一般保持每分钟通气量约5~7L,潮气量10~12ml/kg,通气频率12~14次/min。
2.3药物治疗ARDS患者的护理措施
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钾、低氯、低钠最为常见,在应用利尿剂等易造成低钠,应注意预防。认真准确记录出入量,将每小时的液体出入量准确记录,以防加重肺水肿,早期应以输入晶体为主,在肺泡毛细血管内皮损伤逐渐恢复后,可适当使用胶体液,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严重的ARDS可适当使用血管扩张剂,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肺循环。在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最好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扩张剂,以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2.4心理护理:对病人不仅要注意躯体功能的改变,也要重视心理情绪的变化[2]。积极采取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方强.危重病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52。
[2]王田福主编.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