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性能评估模型论文-展龙

网络性能评估模型论文-展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性能评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容分发网络,云计算,性能评估进程代数,流体逼近

网络性能评估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展龙[1](2017)在《基于PEPA模型的内容分发网络的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了人类信息社会主要基础设施之一,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了复杂的巨系统,随着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资源并发访问显着,使得有限的网络资源与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各种新型应用和智能终端的出现,种类繁多的业务形态访问异质异构资源时,服务质量要求差异较大,传统的内容传递的方法难以满足要求,这些使得内容分发面临重大的挑战。内容分发网络(CDN)的思想产生于1998年,该技术通过内容的复制和用户就近访问的方式,缓解困扰着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瓶颈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化探索,CDN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提供的分发服务已成为互联网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可扩展方式提供网络设施和运行机制,可以高效地实现内容和服务的分发,增强了用户的网络体验,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CDN的体系结构进行改进,性能进行优化,能够有效的应对内容分发所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本文采用了一种适用于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的随机进程代数方法——性能评估进程代数(PEPA),它是一种专门对系统的相关性能进行评估的方法,本文通过该方法对内容分发网络和云化的内容分发网络中的各组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PEPA模型,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在内容分发网络中的各个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这样就可以对该网络模型中的工作流程加以分析。本文在模拟在内容分发网络和云化的内容分发网络中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的同时,也给出了模拟响应时间的特殊算法,该特殊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给出的动作流的前提下,通过设置标记来表示完成的动作,使得标记的动作与动作流一一对应,直到一个完整的动作路径结束为止;同时本文也采用了流体逼近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本文给出了内容分发网络和云化的内容分发网络中的相关组件的常微分方程(ODEs),通过这些方程可以计算出网络中的相关组件的吞吐量和利用率,通过对响应时间、吞吐量、利用率等相关性能量化地分析评估,可以对今后内容分发网络框架模型进行相应地改进。其次,本文对在内容分发网络及云化的内容分发网络中的模拟响应时间特殊算法进行改进,由于这些特殊算法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就提出了模拟响应时间的一般算法,该一般算法可以在给出任意的动作流的情况下,模拟出相应的响应时间,在本文中就通过一个模型案例来用该算法模拟其响应时间。最后,本文在PEPA模型中验证了 Little定理,该验证的方法是根据Little定理在封闭的系统中的相关证明知识和PEPA的相关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所以今后系统在采用性能评估进程代数(PEPA)这个方法来建立模型时,可以根据该定理的理论依据来计算系统中的平均响应时间。(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拓[2](2017)在《基于灰色AHP方法的JTIDS网络性能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JTIDS网络性能评估模型。文章通过分析JTIDS网络性能指标,建立了基于灰色AHP方法的网络性能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对JTIDS网络性能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导航》期刊2017年01期)

王有凯[3](2016)在《LTE业务模型分析与网络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运营商正在逐步地进行LTE网络的部署与完善工作。为了使得LTE网络容量趋于最大,网络性能更佳,有效合理的网络规划势在必行,而对业务模型的分析与网络性能的评估是LTE网络规划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用户的数据业务需求将进一步提高。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将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业务体验的开放融合的信息基础平台[1],因此用户行为的变化已经成为影响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发展趋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移动网络中的总体业务统计数据虽然能够给出业务量的基本变化规律,但是却无法揭示影响网络负载与网络时延等性能的根源。为了更加准确的探究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及其对网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每类业务的业务统计模型及每类用户的用户行为模型,并对相应条件下的LTE网络性能进行了评估。本文首先根据基于QoS的LTE业务分类方法,选取四类典型业务并对这四类业务的业务统计模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其次,结合现网实测的业务数据,对业务统计模型进行参数设置,得到各类典型业务的精确业务统计模型;再次,结合现网用户数据,分析各类典型业务的用户行为模型。最后,基于精确业务统计模型以及用户行为模型,通过仿真评估相应的网络性能,分析用户行为变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深入研究了四类典型业务的业务统计模型;2.构建了完善的用户行为模型;3.提出了基于OPNET仿真的网络性能评估流程;4.分析了用户行为变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3-01)

樊宇婷[4](2015)在《分布式架构下光载WLAN系统吞吐量评估模型与网络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光载无线通信系统利用了光纤海量带宽和极低损耗的优点,又结合无线接入灵活快捷的优势,已成为当前射频光子学中研究的热点。论文瞄准了分布式光载WLAN系统在未来大规模室内无线覆盖场景下宽带、灵活无线接入的广泛应用需求,围绕WLAN信号在分布式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吞吐量建模及网络性能研究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评估机制及解决方案,论文主要创新工作如下:针对IEEE 802.11 DCF-over-fiber信号在Simulcast分布式架构下对MAC层提出的新挑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马尔可夫过程的吞吐量模型及快速评估机制,分别考虑了Basic和RTS/CTS接入模式。通过仿真和实验途径,量化分析了用户数量、光纤时延差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阐明了RAU间隐藏节点问题和光纤时延差导致的网络公平性问题。量化结果为网络部署者准确评估网络吞吐量以及选取合适的接入模式提供了依据。为了解决Simulcast分布式架构下RAU间隐藏节点和网络公平性问题,论文设计了两种缓解上行链路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案。一种改进方案从MAC层协议设计角度提出了自适应的PCF接入模式,并在协议中引入了与光纤时延相关的自适应PIFS参数。另一种改进方法在不改变当下主流的DCF Basic模式下提出了基于监测-交换的解决方案。论文分别从用户数量、分组长度、光纤长度及长度差等多方面研究了这些参数在两种方案下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与RTS/CTS接入模式相比,两种方案分别最佳可以实现平均25.61%和36.76%的吞吐量增益。MIMO技术在分布光载无线架构下由于降低了不同信道间的相关性,系统容量和吞吐量性能能够得到整体改善。但是分布式架构下,存在光纤长度差,接收功率不平衡等问题,使得接收端对OFDM-MIMO信号的同步与解调条件变得更加苛刻。论文从接收端的角度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接收端对连接不同RAU光纤时延差的最大容忍度为0.5μs,对接收到不同RAU的功率差最大为12-15dB,当系统设计超过这些限制时,系统性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判据可以有效帮助中心局做出合理的资源调度决策。(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5-06)

赵华琼,唐学文[5](2013)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网络业务性能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网络性能评估方案不能兼顾用户的业务偏好和网络实际情况以及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存在片面性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网络业务性能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到用户偏好,以网络应用业务为导向,首先建立一种评价层次结构,分别确立层次结构中的准则权重和方案权重;然后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规格化处理;最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计算得到目标链路中各业务的性能评估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可以评估目标链路的整体性能情况,还可以结合用户业务偏好,对单个的网络业务的性能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区分服务的网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3年11期)

胡跃强,李苓,高宏力,章健,李文涛[6](2012)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主轴性能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集长征718机床的振动数据,利用butterworth滤波器进行了数据滤波,将低频干扰滤去;之后对数据进行了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提取了5个时域特征和5个频域特征;再将提取的特征值输入BP神经网络训练网络,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主轴性能评估系统,对于解决机床主轴的主动维护具有重要的经济及战略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宋海声,赵晓林,刘平和,王丹丹[7](2012)在《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网络性能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网络性能评估的ε-SVR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之间进行的测试实验,证明了采用ε-SVR模型进行网络性能评估,比基于BP神经网络的网络评估模型具有更好的评估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白彦霞,李珊,张秋菊,刘继超[8](2011)在《贝叶斯网络检索模型的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叶斯网络检索模型可以表示术语间的条件概率和概念语义,并依此预测用户查询和文档间的相似度,是解决信息检索的有效手段。通过构造中文测试集合,对简单贝叶斯网络检索模型和扩展的贝叶斯网络检索模型的性能进行详细评估,实验证明扩展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检索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1年31期)

郭中华,史浩山,王庆文[9](2010)在《一种用于无线Ad Hoc网络性能评估的排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一种描述无线Ad Hoc网络的排队网络模型,介绍了在无线Ad Hoc网络中应用的IEEE 802.11 DCF协议。对该协议下无线Ad Hoc网络的饱和吞吐量和实际服务时延性能,通过采用二维离散时间Markov链和M/G/1排队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对不同业务负荷情况下,网络的平均端-端时延进行了评估和仿真,实验表明仿真结果与分析结果相近,说明排队模型准确、有效。(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刘莉,谢斌,胡威,陈天洲[10](2010)在《片上网络系统中动态重构性能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可重构计算对片上网络(NoC)通讯系统通讯性能进行全面分析,估算系统在配置期间的通讯性能所受影响。结果表明,如果重配置区域周边的节点不进行通讯优化,导致传输负载增大,系统整体性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以通讯为中心的新一代系统的整体性能评估模型,更合理地反映系统中通讯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0年04期)

网络性能评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JTIDS网络性能评估模型。文章通过分析JTIDS网络性能指标,建立了基于灰色AHP方法的网络性能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对JTIDS网络性能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性能评估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展龙.基于PEPA模型的内容分发网络的性能评估[D].扬州大学.2017

[2].张拓.基于灰色AHP方法的JTIDS网络性能评估模型研究[J].现代导航.2017

[3].王有凯.LTE业务模型分析与网络性能评估[D].北京邮电大学.2016

[4].樊宇婷.分布式架构下光载WLAN系统吞吐量评估模型与网络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5].赵华琼,唐学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网络业务性能评估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3

[6].胡跃强,李苓,高宏力,章健,李文涛.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主轴性能评估模型[J].四川兵工学报.2012

[7].宋海声,赵晓林,刘平和,王丹丹.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网络性能评估模型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白彦霞,李珊,张秋菊,刘继超.贝叶斯网络检索模型的性能评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

[9].郭中华,史浩山,王庆文.一种用于无线AdHoc网络性能评估的排队模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

[10].刘莉,谢斌,胡威,陈天洲.片上网络系统中动态重构性能评估模型[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

标签:;  ;  ;  ;  

网络性能评估模型论文-展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