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kt信号通路在左归丸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舒庆,刘家峰[1](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左归丸改善大鼠睡眠剥夺所致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左归丸改善大鼠睡眠剥夺所致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睡眠剥夺)、左归丸组(左归丸9.45 g/kg)、抑制剂组(左归丸9.45 g/kg+Wortmannin 2 mg/kg),每组6只。比较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细胞凋亡情况(TUNEL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长于对照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左归丸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短于模型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左归丸组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表达量低于对照组,Bax、Caspase-3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左归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表达量高于模型组,Bax、Caspase-3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PI3K、p-Akt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左归丸组高于模型组(P<0.05)。而抑制剂组使用Wortmannin可以阻断左归丸的上述作用。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改善睡眠剥夺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损伤。
王衡,陈蓉,白瑞瑞,于奇晋,姜进,李定安[2](2021)在《MEG3-miR-455-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模型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靶向微小RNA-455(miR-455)调控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小鼠脑梗死缺氧神经干细胞(NSCs)损伤模型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小鼠模型,取18只SPF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每组9只。原代分离与培养NSCs,建立NSCs缺氧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母系表达基因3(MEG3)、miR-455的表达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EG3与miR-455的靶向关系。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PI3K、Akt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MEG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45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EG3、p21、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455、CyclinD1、Bcl-2、GFAP、β-tubulin-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48 h、72 h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MDA活性明显升高(P<0.05);抑制MEG3表达后,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CyclinD1、Bcl-2、GFAP、β-tubulin-Ⅲ表达及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p21、Ba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EG3与miR-455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LncRNA MEG3靶向miR-455及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缺氧诱导的NSCs增殖、分化,诱导细胞凋亡及促进氧化应激。
周东蕊[3](2021)在《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大脑中脉闭塞(MCAO)28天神经功能的影响,探究血塞通对损伤皮层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调节作用。2.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验证血塞通注射液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采用改良的Longa法对SD大鼠进行MCAO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大鼠只进行皮肤切开以及钝性分离血管和神经,不插入栓线。大鼠MCAO模型的成功建立评价方法选用TTC染色法。2.根据术后Longa评分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塞通小剂量组,血塞通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即阳性药物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组别给与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术后1-28天,每日清晨给药前对大鼠进行称重,根据mNSS神经功能评分表进行评分。评价血塞通对大鼠MCAO术后不同时间点(7天,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和体重恢复的疗效。MCAO术后28天,将所有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梗死侧的SYN和PSD-95的蛋白表达变化,探索血塞通注射液对皮层梗死区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检测MCAO术后28天大鼠大脑皮层LINGO-1,EGFR以及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探索血塞通的神经保护机制。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AO术后28天大鼠大脑皮层PTEN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一步探索血塞通的神经保护机制。4.体外培养SH-SY5Y细胞,CCK-8法确定最佳缺氧时间,建立OGD/R损伤SH-SY5Y细胞模型,CCK-8法确定血塞通和bpV的最适药物浓度。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等5个组别,按照不同组别给与相对应的药物,正常组给与无血清的EBSS液,模型组给与无糖的Earle’s液。镜下观察血塞通对OGD/R损伤SHSY-5Y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GD/R损伤SH-SY5Y细胞的PI3K/AKT以及PTEN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观察当使用bpV时,PTEN及其下游的PI3K/AKT通路、GSK-3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右脑为均一的红色,表明脑组织并未损伤;手术组大鼠由于大脑右侧被梗塞而出现广泛的白色,表明MCAO可诱导大鼠右侧脑组织梗死。研究结果证明大鼠MCAO模型成功建立。2.各组大鼠的体重在造模前未见显着的差异(P>0.05);在MCAO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各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者P<0.01);术后第28天,除模型组外,各药物治疗组大鼠的体重与假手术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4天的假手术组大鼠的体重高于第7天假手术组的体重,余组别两个时间点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第28天各组大鼠的体重均显着高于第14天相同组别的大鼠(P<0.01)。手术组各组大鼠苏醒后EZ-Longa评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第7天的mNSS评分中,血塞通大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治疗后14天,血塞通治疗组(包括小剂量和大剂量)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的mNS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而药物治疗后28天,血塞通治疗组大鼠的mNS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塞通大剂量组在降低大鼠的mNSS评分方面显着优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这说明血塞通治疗可长期缓解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MCAO术后相同组别的mN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显示:第7天和第14天同一组别的mNS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除尼莫地平组外,第28天的mNSS评分显着高于同一组别第14天的mNSS评分(P<0.05)。MCAO术后28天,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和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呈大面积损伤,组织着色较浅,神经细胞坏死、核固缩、深染;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也出现一定的损伤,但是和模型组相比,损伤程度较轻,神经细胞的数量也多;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的脑组织结构更完整,神经细胞数量亦明显增多。MCAO术后28天,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大鼠的PSD-95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对各治疗进行比较发现,血塞通大剂量组在提高PSD-95表达方面显着优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可显着提高大鼠大脑皮层SYN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与血塞通小剂量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在提高SYN蛋白表达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P<0.05)。MCAO术后28天,qRT-PCR结果显示:各组LINGO-1,EGFR,PI3K以及AKT mRNA表达无显着变化(P>0.05)。IHC结果显示:LINGO-1的阳性颜色为深棕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LINGO-1的阳性表达较少;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LINGO-1的阳性表达显着低于模型组的阳性表达(P<0.01);而对各治疗组之间皮层LINGO-1的阳性表达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P-EGFR,P-PI3K以及P-AKT的阳性颜色均为深棕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P-EGFR,P-PI3K以及P-AKT呈低表达;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P-EGFR,P-PI3K以及P-AKT的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对各治疗组之间的P-EGFR,P-PI3K以及P-AKT的表达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的Lingo-1蛋白的相对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接近正常水平;而各治疗组之间进行比较,Lingo-1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的P-EGFR,P-PI3K以及P-AKT高于模型组(有趋势,或P<0.05,或P<0.01);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MCAO术后28天,qRT-PCR结果显示:除血塞通大剂量组的大鼠脑组织的PTEN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mRNA(P<0.05),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的PTEN mRNA表达组间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的GSK-3β mRNA表达组间亦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P-PTEN和P-GSK3β相对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各治疗组之间的P-PTEN和P-GSK3β相对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的最佳缺氧时间为7 h;血塞通和bpV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的最适药物浓度分别为20μg/ml和1μmol/L。通过镜下观察血塞通,bpV以及血塞通+bpV对OGD 7 h/R 24 h培养的SH-SY5Y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发现,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的贴壁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多,大部分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部分细胞突触缩短,但大部分细胞突触仍存在,各治疗组之间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的差异。SH-SY5Y细胞OGD 7h/R24 h培养后,qRT-PCR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细胞的PI3K,AKT,PTEN和GSK-3β mRNA的水平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的 P-PI3K/PI3K,P-AKT/AKT,P-PTEN/PTEN 以及 P-GSK-3β/GSK-3β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的P-PI3K/PI3K,P-AKT/AKT,P-PTEN/PTEN以及P-GSK-3β/GSK-3β蛋白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血塞通可以长期缓解MCAO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并促进神经重塑和再生从而增加MCAO术后大鼠的体重,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2.血塞通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LINGO-1表达,激活EGFR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PTEN的表达进一步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下游GSK-3β的活性,长期促进突触的重塑和再生。3.血塞通可以缓解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通过抑制PTEN的活性,激活其下游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发挥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王瀚泽[4](2021)在《菟丝子促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风,又名脑卒中,是指脑血栓形成后出现意识障碍的疾病。发病初时多溶栓治疗,但由于溶栓时间窗较窄,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当患者进入卒中后遗症期时,由于缺血导致神经受损,会出现肢体瘫痪,失语等不同程度的残疾症状。在现代临床中,脑卒中后遗症多以现代康复法(一般语言康复训练、肌痉挛康复训)为主,临床上缺少可直接治疗的药物,因此多数患者不能取得较好的恢复效果。归根结底,这些症状是相关神经死亡所致的结果,而神经再生的关键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存在于成年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多功能潜能细胞。在脑损伤状态下,可以增殖、迁移,并可分化成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NSCs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其中增殖能力是NSCs发挥作用的第一步。目前临床上仍缺少促NSCs增殖,从而修复受损神经的相关药物。中医理论认为,脑络凝涩不畅,神机失灵,肢体经络功能失调,致肢体瘫痪难以恢复,是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之故。课题组认为,采用补肾填精,上充髓海之法应为治本之要点。对常用补肾中药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菟丝子提取物对促NSCs增殖具有较强活性。菟丝子为传统补肾类中药,具有补益肝肾,固精缩尿之功效。本研究拟通过活性追踪的方法寻找菟丝子促NSCs增殖的活性成分,为获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有效药物奠定基础。本课题将CCK-8法作为促NSCs增殖的活性检测手段,从而追踪菟丝子的活性部位与流分。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分离菟丝子乙醇提取物,所得到的各部位中最大细胞增殖率分别为石油醚部位24.32%(25 μg/mL)、二氯甲烷部位51.87%(3.12 μg/mL)、乙酸乙酯部位 53.31%(1.56 μg/mL)、正丁醇部位 20.30%(6.25μg/mL)和剩余水部位21.05%(6.25 μg/mL)。利用硅胶色谱法对活性较好的乙酸乙酯部位(TSZE-EA)进一步分离,从中分离得到7个流分(TSZE-EA-G1~G7),其中流分TSZE-EA-G1不具备增殖活性,其余流分的最大增殖率分别为TSZE-EA-G2 18.82%(12.5 μg/mL)、TSZE-EA-G3 30.76%(6.25μg/mL)、TSZE-EA-G4 24.07%(12.5 μg/mL)、TSZE-EA-G5 21.53%(6.25 μg/mL)、TSZE-EA-G676.57%(12.5 μg/mL)和 TSZE-EA-G7 13.04%(3.12 μg/mL)。从中进一步追踪到TSZE-EA-G6为主要活性流分。通过UPLC-QE-Orbitrap-MS技术从TSZE-EA-G6中鉴定了 7个化学成分,分别为4-O-对香豆酰奎宁酸、绿原酸、5-O-对香豆酰奎宁酸、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异绿原酸C、槲皮素-3-O-半乳糖-7-O-葡萄糖苷。采用传统色谱方法分离TSZE-EA-G6流分,得到6个化合物(TSZE-EA-G6-A~F),经 NMR(1H、13C)鉴定了其中的 5 个(TSZE-EA-G6-A~E),分别为山奈酚、山奈酚-3-O-葡萄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金丝桃苷)、绿原酸、蔗糖。上述6个化合物进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山奈酚与化合物TSZE-EA-G6-F的增殖率最强;在一定浓度下(25μg/mL、6.25μg/mL),增殖率可分别达到87.44%、117.06%。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的研究结果提示,包括山奈酚在内的黄酮类成分的作用靶点可能与PI3K/AKT(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AKT1有关,且黄酮苷元促NSCs的增殖活性可能大于黄酮苷。结果表明:山奈酚对于NSCs的增殖作用为首次发现,也是从菟丝子中首个相关活性成分。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将主要聚焦于几下以个方面:化合物TSZE-EA-G6-F的结构鉴定;二氯甲烷部位活性成分的寻找;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已获得成分的成药性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
肖丽[5](2021)在《瞬目反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及黄芪多糖、人参皂苷Rg1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瞬目反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可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神经系统。以往的电生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方面,对颅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较少。因此,糖尿病患者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更容易被忽视和误诊。瞬目反射能为颅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客观评估。然而,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体重指数、头晕与瞬目反射之间的关系尚未被探讨。此外,作为瞬目反射参数之一的R2时限,至今尚未被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T2DM患者瞬目反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能为T2DM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电生理依据;为研究T2DM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建立预测模型。方法:设计一项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健康志愿者和T2DM住院患者。通过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瞬目反射参数(包括R1潜伏期、同侧R2潜伏期、对侧R2潜伏期、同侧R2时限和对侧R2时限)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distal symmetrical polyneuropathy,DSPN)、头晕症状的关系。结果:1.瞬目反射的各项参数与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无相关性。2.瞬目反射潜伏期(包括R1、同侧R2和对侧R2潜伏期)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与T2DM病程呈正相关。3.与不伴DSPN的患者相比,伴DSPN的T2DM患者的瞬目反射潜伏期(包括R1、同侧R2和对侧R2潜伏期)更长,R2时限(包括同侧和对侧R2时限)更短。4.与无头晕的患者相比,头晕患者瞬目反射的潜伏期(包括R1、同侧R2、对侧R2潜伏期)较长,R2时限(包括同侧R2、对侧R2时限)较短。5.R2时限也是瞬目反射异常的预测因素。R2潜伏期是T2DM患者头晕的最敏感因子和最佳预测因子。结论:伴有低体重指数、长病程、DSPN及头晕症状的T2DM患者更容易出现瞬目反射异常,提示这些患者的颅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更严重。黄芪多糖、人参皂苷Rg1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背景和目的: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出现。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卒中、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及外伤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而目前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移植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来自胚胎组织和流产胎儿大脑的人类神经干细胞曾被认为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有希望的候选细胞。然而,免疫排斥、伦理和成本问题限制了这些异体神经干细胞的使用。已有研究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可转化为神经干细胞和神经样细胞且仍保持免疫调节和抗氧化活性。反式维甲酸、积雪草等诱导剂可促进hUCMSCs转化成神经干细胞或神经样细胞的比例。但这些药物在促进细胞转化的同时,会减少细胞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人参皂苷Rg1优化hUCMSCs向神经干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方法:1.hUC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1)将沃顿氏胶从脐带分离,剪成1mm2左右的碎片,均匀地铺在175cm2无菌塑料培养瓶中培养;2)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3)体外诱导hUCMSCs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2.NSCs的产生、鉴定:1)将hUCMSCs加入到神经干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常规培养;2)采用连续传代培养及次级成球实验检测诱导而来的神经球的自我更新能力;3)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这些神经球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再分化能力;4)采用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诱导后神经球的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及SOX2的表达;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的NSCs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和人白细胞相关抗原D(HLA-DR)的表达情况。3.APS、人参皂苷Rg1的最佳剂量的确定:1)制备含有不同浓度APS及人参皂苷Rg1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PS及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2)制备含有不同浓度APS及人参皂苷Rg1的神经干细胞诱导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PS及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向NSCs转化过程中细胞活力的影响。4.评估APS及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向NSCs转化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法分别检测阴性对照组、APS组及人参皂苷Rg1组的细胞凋亡情况。5.评估APS及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向NSCs的转化效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别对阴性对照组、APS组及人参皂苷Rg1组的CD90、HLA-DR、Nestin及SOX2蛋白进行定量。6.APS及人参皂苷Rg1提高hUCMSCs向NSCs的转化效率的相关机制初探:采用Q-PCR技术检测相关信号通路m 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可大量获得hUCMSCs。这些细胞呈均匀纺锤样漩涡状生长,并具有在塑料培养瓶内贴壁生长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73、CD90、CD105的表达均大于95%,CD34、CD45、HLA-DR的表达均小于2%。体外诱导实验表明hUCMSCs可成功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及软骨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2.hUCMSCs来源的神经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向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再分化的潜能。这些神经球的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及SOX2表达呈阳性。3.APS及人参皂苷Rg1促进hUCMSCs增殖和向NSCs转化的最佳剂量分别为1.6mmol/L和10μmol/L。4.APS及人参皂苷Rg1能够有效抑制hUCMSCs向NSCs转化过程中细胞的凋亡。5.CD90蛋白的表达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APS组、Rg1组细胞CD90表达量的下降比阴性对照组更明显。6.经APS、人参皂苷Rg1诱导后的神经干细胞依然不表达HLA-DR。7.APS组及人参皂苷Rg1组的Nestin及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8.APS及人参皂苷Rg1可下调hUCMSCs向NSCs转化过程中Wnt/β-catenin和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GSK3β、β-catenin、Notch和Hes1的m RNA的表达。结论:1.APS、人参皂苷Rg1可以显着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2.APS及人参皂苷Rg1提高转化效率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和Notch信号通路有关。3.移植APS或人参皂苷Rg1参与诱导的NSCs有望为治疗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卒中、神经退行性变及创伤所致神经系统疾病带来更好的疗效。
于志君[6](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PEG11as在脑I/R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因发病率、死亡率及复发率较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方法是溶栓药物(如rt-PA)治疗及机械取栓等。然而,由于溶栓治疗严格时间窗(一般起病后3-4.5h)及缺血性脑卒中本身复杂的病理机制,导致该疾病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大量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或坏死是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因此,从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发病机制出发,在基因调控网络中寻找关键分子,有望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长度超过200nt的一类RNA,广泛存在于组织和细胞中,可通过在多个层面调控基因表达,如表观遗传、转录以及转录后等,参与重要的生物学进程。lncRNAs异常表达与脑I/R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寻找与脑I/R密切相关的lncRNAs并探讨其潜在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目的利用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获得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显着改变的lncRNAs,并探讨其在脑I/R中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小鼠脑I/R损伤相关lncRNA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分析。成年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6)及脑I/R模型组(I/R,n=6),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1h/再灌注6h后提取患侧脑组织总RNA,质检合格后进行RNA-Seq。以|log2(Fold change)|>1,P<0.05为标准,筛选与脑I/R相关的lncRNAs,建立lncRNAs差异表达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GO及KEGG分析。应用q 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获得上调表达明显的lncRNA PEG11as作为目标lncRNA进行功能学研究。第二部分:lncRNA PEG11as对脑I/R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1)lncRNA PEG11as对MCAO/R损伤小鼠脑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脑室注射lncRNA PEG11as干扰慢病毒(LV-ShRNA PEG11as)或阴性慢病毒(LV-ShRNA-NC),7天后构建小鼠MCAO/R模型,通过TTC染色、神经功能学评分、TUNEL染色、Western blot方法评估lncRNA PEG11as对脑I/R后对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2)lncRNA PEG11as对OGD/R诱导N2a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外培养N2a细胞构建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复氧复糖模型。N2a细胞转染lncRNA PEG11as干扰质粒(ShRNA-PEG11as)或阴性对照空载质粒(ShRNA-NC)后构建OGD3h/R24h模型,应用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评估lncRNA PEG11as对OGD/R诱导N2a细胞凋亡的影响。第三部分lncRNA PEG11as对脑I/R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应用RNA-FISH法确定lncRNA PEG11as的亚细胞定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ncRNA PEG11as可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RNAs,ceRNA)在脑I/R损伤中发挥作用。RIP实验、免疫荧光、q 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lncRNA PEG11as/mi R-342-5p/Pfn1三者的ceRNA关系。TUNEL染色、Western blot、Hoechst 33258染色及Caspase 3酶活性检测等探讨mi R-342-5p及Pfn1在OGD/R诱导的N2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第一部分:lncRNA在小鼠脑I/R中表达:RNA-Seq测序结果显示,脑I/R组共254个lncRNA发生差异表达,其中上调249个,下调5个。验证结果发现,9个lncRNA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中lncRNA PEG11as差异性倍数变化最为显着。lncRNA PEG11as在脑I/R体内、外模型中表达上调,具有时间依赖性。在I1h/R6h时上调倍数最大(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上调倍数逐渐降低,I1h/R48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与Sham或Control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O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lncRNA主要富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凋亡等。第二部分:lncRNA PEG11as对脑I/R神经元诱导凋亡的影响:体内敲减脑组织lncRNA PEG11as表达,可显着降低脑I/R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神经元凋亡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活化,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体外敲低N2a细胞中lncRNA PEG11a表达,可显着降低OGD/R诱导的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凋亡率,减少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进而抑制OGD/R诱导的细胞凋亡。第三部分:lncRNA PEG11as调控神经元凋亡与lncRNA PEG11as/mi R-342-5p/Pfn1通路相关:FISH亚细胞定位显示,lncRNA PEG11as主要定位于胞浆。生物信息技术预测,lncRNA PEG11as可作为mi R-342-5p内源性竞争RNA,通过影响Pfn1蛋白表达参与脑I/R损伤诱导的凋亡过程。q RT-PCR结果显示,脑I/R体内、外损伤模型中mi R-342-5p表达明显下调,敲低lncRNA PEG11as,可显着上调mi R-342-5p的表达,与lncRNA PEG11as表达呈负相关;RIP实验证实lncRNA PEG11as与mi R-342-5p可相互结合。过表达mi R-342-5p,可使OGD/R引起的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 3蛋白活化减少,抑制细胞凋亡;而转染mi R-342-5p inhibitor则促进凋亡效应;共转染mi R-342-5p inhibitor及lncRNA PEG11as干扰质粒可使mi R-342-5p inhibitor促凋亡效应被部分逆转。生物信息学预测Pfn1是mi R-342-5p靶基因,在体内、外脑I/R中Pfn1蛋白表达显着上调,过表达/干扰mi R-342-5p,Pfn1蛋白表达降低/增加,与mi R-342-5p呈负相关。干扰lncRNA PEG11as,Pfn1表达水平下调,且这种效应被mi R-342-5p抑制剂部分中和,可见Pfn1与lncRNA PEG11as表达成正相关。干扰Pfn1表达,Hoechst凋亡阳性细胞数减少,caspase 3酶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明显被抑制。结论脑I/R时,254个lncRNA表达发生差异性改变,其中lncRNA PEG11as上调显着;敲低lncRNA PEG11as的表达,可降低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lncRNA PEG11as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通过竞争性结合mi R-342-5p,上调mi R-342-5p靶基因Pfn1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元凋亡,参与脑I/R进程。本研究为lncRNA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陈思[7](2021)在《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年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发病率呈年轻化而且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POI发病原因复杂,病机不明,早期诊断不健全,治疗效果不确切,因此如何探明POI的病因和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标准和探索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是当前医学领域面临的重难点问题。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功能。针对肾虚血瘀型POI,补肾活血法是妇科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本课题以中西医相关理论、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等为依据,阐释补肾活血汤防治POI的临床证治效果和分子学机制,为中医药有效治疗POI提供科学依据。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POI的防治作用,并通过实验研究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角度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POI的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60例POI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汤组20例(予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芬吗通组20例(予芬吗通1/10 口服治疗)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治疗组20例(予补肾活血汤和芬吗通1/10联合口服治疗),所有患者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POI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Kupperman评分的改善情况,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B超卵巢体积(OV)、窦卵泡数(AFC)、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2.实验研究:2.1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分析补肾活血汤水提物的化学成分。2.2筛选动情周期正常的C57BL/6J雌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阳性药补佳乐对照组5只、补肾活血汤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5只外,其余15只小鼠均予皮下注射ZP3多肽,1周后加强造模,建立自身免疫性POI动物模型。加强造模1周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2mL,补佳乐组小鼠按0.13 mg/kg给予补佳乐溶液0.2 mL,补肾活血汤组小鼠按12.64 g/kg给补肾活血汤0.2 mL,持续28天。给药结束前10天取阴道脱落细胞巴氏染色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给药结束次日收集标本,计算脾脏、卵巢、子宫和胸腺的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抗ZP抗体(AzpAb)水平,性激素抗苗勒管激素(AMH)、E2、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SOD、MDA的变化;卵巢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ZP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Nrf2、Keap1、HO-1、NQO1的表达及ZP蛋白表达情况,Q-PCR检测卵巢中Nrf2、Keap1、HO-1、NQO1 mRNA 水平变化。结果:1.临床研究所有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65±3.78岁,36-40岁患者占50%。POI患者合并免疫性疾病4例、心理应激9例,环境应激4例、手术6例、感染2例、有家族史1例。经治疗3个周期后,补肾活血汤组在综合疗效(88%)、中医症候疗效(82%)、Kupperman评分(30.07±3.74)与芬吗通组(78%、72%、31.61±3.18)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组(94%、88%、28.94±3.83)相当。在改善临床症状上,中药治疗后潮热汗出、失眠、疲倦乏力的症状明显改善(P<0.05),芬吗通治疗后肌肉痛的症状有所改善(P<0.05),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治疗后潮热汗出、失眠、头晕、疲倦乏力、关节痛的症状改善明显(P<0.05)。三组在下调FSH水平方面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而三组治疗前后E2和OV和AFC均无明显变化(P>0.05)。补肾活血汤组治疗前后RI值下降明显(P<0.05),余两组RI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补肾活血汤组和芬吗通组SOD上升(均P<0.05)。补肾活血汤组MDA下降明显(P<0.05),而芬吗通组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组均无此变化。临床研究期间三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2实验研究2.1 BSHXT水提物中鉴别并定量分析了 21种中药单体化合物。2.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汤组小鼠体重显着上升(P<0.05)。空白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0%,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100%,补佳乐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60%,补肾活血汤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80%。给药28天后收取标本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卵巢指数下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卵巢指数均上升明显(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和胸腺指数下降(P<0.01),脾脏指数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卵巢指数上升(P<0.01、P<0.05),且补肾活血汤组脾脏指数下降(P<0.05)。卵巢组织H&E染色和ZP免疫荧光染色表明,补肾活血汤能够明显减少小鼠卵巢中炎症细胞浸润和透明带的形成,且增加始基卵泡和次级卵泡数目、减少闭锁卵泡数目,而补佳乐无此作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性激素(E2、FSH、LH、AMH)、AzpAb和SOD、MDA含量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性激素呈低雌高促水平,且AMH水平下降明显,而补佳乐和补肾活血汤均能不同程度逆转异常性激素状态;模型组血清AzpAb水平明显升高,补肾活血汤组下调AzpAb水平(P<0.01)优于Positive组(P<0.05);模型组SOD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上升,药物治疗后,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SOD、MDA水平均有改善。免疫组化和Q-PCR结果提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rf2、Keap1、NQO1的表达及其mRNA水平明显下降,虽HO-1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其mRNA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汤组Nrf2及其mRNA表达均增强,补佳乐组只能部分增强Keap1、NQO1 mRNA水平。结论:1.补肾活血汤可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症状积分、性激素水平,在改善卵巢RI和氧化应激状态方面优于芬吗通1/10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1/10治疗。2.补肾活血汤水提液中鉴别并定量分析了 21种中药单体化合物。3.ZP3成功诱导的POI免疫性模型小鼠卵巢发生炎症且功能下降,补肾活血汤不仅能减少小鼠卵巢中炎症细胞浸润和透明带的形成,逆转异常性激素状态,还能下调血清AzpAb,并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及下游抗氧化酶SOD、HO-1和NQO1活性。因此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改善模型小鼠卵巢功能、减少氧化应激状态并调节机体免疫。
高蕙兰(Treesukol Waranan)[8](2021)在《基于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作用探讨眼针疗法对CI/RI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古文献研究,探讨肾虚血瘀、肾脑失济与缺血性中风的关联性及眼针治疗优势;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旷场试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Nissl染色、5-溴-2’-脱氧尿苷(Uridine,5-bromo-2’-deoxy,Brd U)标记神经元等指标,观察眼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脑组织中A2B5、O4、CNPase、MBP、Olig2、MAG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阐述眼针干预对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及活化的影响;通过检测脑组织中Wnt、Dvl、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探讨眼针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发挥促进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并活化,加速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眼针通过补肾活血疗法发挥“肾脑相济”作用,为中医眼针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1.阅读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神志病数据库,对相关古籍条文进行分析,总结古代医家对眼针、五轮八廓学说、中风的认识,探讨眼针疗法以“五轮八廓”学说为理论基础融合“肾脑相济”理论治疗肾虚血瘀型中风的可行性。2.本研究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雄雌各半作为研究对象,将60只大鼠按体重标记为1-60号,然后将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48只)。对模型组4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CI/RI模型,采用神经功能学评分联合TTC(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及HE染色对模型鼠进行评价,将模型评价成功的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眼针组。干预措施:眼针组大鼠于脑缺血再灌注2h、再灌注12h、再灌注24小时分别进行眼针治疗,针刺取穴:肾区、上焦区、肝区和下焦区;抑制剂组取材前24小时,给予Wnt-C59口服给药,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通过行为学检测(神经行为学评分、旷场实验)、形态学检测(HE染色、Nissl染色、Brd U标记)、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A2B5、O4、CNPase、MBP、Olig2、MAG)检测及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Wnt、Dvl、GSK-3β、β-catenin)蛋白进行检测,旨在观察眼针对CI/RI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从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作用探讨针疗法对CI/RI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结果:1.文献分析:通过对古文献梳理,认为肾虚血瘀、肾脑失济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彭氏眼针对本病的治疗方面发挥其优势与作用。2.改良线栓法成功复刻CI/RI大鼠模型: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着升高(P<0.01)。脑组织TTC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局部可见白色缺血缺氧区。脑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右侧海马中神经细胞结构完整,而模型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3.眼针疗法改善CI/R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2h,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及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着升高(P<0.01);经过眼针治疗后,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旷场实验结果显示,眼针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及眼针组大鼠中间格停留时间及运动距离均显着减小(P<0.01)。眼针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及眼针组大鼠中间格停留时间及运动距离均显着减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大鼠中间格停留时间及运动距离均显着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经眼针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提高,眼针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减少、各种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4.眼针疗法促进CI/RI模型大鼠神经元再生:Nissl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结构完整,阳性细胞较多,神经元尼氏小体清晰,排列整齐;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排列稀疏,部分尼氏小体模糊;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病变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神经细胞数目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氏小体染色较清晰,形态接近正常。Brd U标记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Brd U阳性细胞数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Brd U阳性细胞数显着减少(P<0.01),眼针组Brd U阳性细胞数显着增多(P<0.01)。5.眼针疗法活化少突胶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A2B5、O4、CNPase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A2B5、O4、CNPase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A2B5、O4、CNPase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眼针组A2B5、O4、CNPase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MBP、Olig2、MA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MBP、Olig2、MAG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MBP、Olig2、MAG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眼针组MBP、Olig2、MAG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6.眼针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CI/RI大鼠神经元再生: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Wnt通路关键蛋白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眼针组和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Wnt、Dvl、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Wnt、Dvl、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中Wnt、Dvl、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结论:1本研究对古文献梳理,发掘肾虚血瘀、肾脑失济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彭氏眼针对本病的治疗方面发挥其优势。2通过观察眼针干预CI/RI大鼠的效应,证实眼针疗法能够促进CI/RI后脑组织的修复,恢复神经功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3眼针通过促进CI/RI大鼠尼氏小体和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加速髓鞘形成,促进神经元再生。4眼针通过活化Wnt信号通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及活化,促进神经髓鞘再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刘检,刘林,韩远山,唐林,杨蕙,赵洪庆,蔺晓源,王宇红[9](2021)在《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Glu-mGluR2/3-PI3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海马NVU神经元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Glu-mGluR2/3-PI3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海马神经血管单元(NVU)中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Ne)、星形胶质细胞(As)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采用Transwell小室及高糖联合皮质酮干预构建DD海马NVU细胞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10%空白血清对照组、mGluR2/3激动剂5μmol/L组、PI3K阻断剂2μmol/L组、左归降糖解郁方32.8 g/kg 10%含药血清组。造模及给药1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NVU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力,采用ELISA法检测NVU中海马神经元细胞上清液谷氨酸(Glu)含量;采用免疫荧光联合高内涵细胞成像(HCA)分别检测NVU中AS细胞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3(mGluR2/3)蛋白表达水平和海马神经元细胞内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半胱天冬酶-9(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NVU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显着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Glu含量显着升高(P<0.01),AS细胞内mGluR2/3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Ne细胞内ERK、Casepase-9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I3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32.8 g/kg 10%含药血清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力显着增加(P<0.05),Glu含量显着降低(P<0.05),mGluR2/3、ERK、Casepase-9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I3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显着下降,且核固缩、染色质浓染等阳性特征明显减轻。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调控mGluR2/3活化介导的Glu-mGluR2/3-PI3K信号通路异常,这可能是其抑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海马神经元凋亡的重要机制。
刘婉莹[10](2020)在《芎归方协同BMSCs-exosomes调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中风是一种复杂且威胁生命的疾病,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风的恢复需要一系列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血管单元之间精密互动配合,因此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缺血区血供成为缺血性中风治疗的首选,但现有治疗手段的效果都不理想,其中药物治疗是脑中风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即为中风病的范涛,因经气升降失司、气血运行失常,致气血逆乱而发病,其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无非气血二字;而由“气中之血药”川芎及“血中之气药”当归两味药组成的芎归方则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方药。本团队前期用芎归方开发的上市中成药舒脑欣滴丸进行了相关研究,表明舒脑欣滴丸有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血管新生、神经元再生和脑组织重建的作用。另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干细胞具有治疗卒中的临床潜力,但也存在诸多风险;有研究表明在干细胞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旁分泌效应中,外泌体(exsomes)占主导地位,并且能避免干细胞治疗的诸多风险,但疗效仍有不足。此外相关研究发现,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于促进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血管生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芎归方是否能对微环境进行调控,以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BMSCs-exosomes)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血管新生的作用;分析芎归方协同BMSCs-exosomes是否通过mTOR/p70S6K通路协同调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血管新生。研究方法:1.原代大鼠BMSCs培养及鉴定。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用含1%双抗和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培养,运用细胞流式术进行鉴定。2.BMSCs-exosomes的分离鉴定。以超速离心机100,000×g离心12小时的方法去除血清中的exosomes,配制含10%无exosomes血清的培基对BMSCs进行培养,取其上清液进行离心、超速离心以分离获得BMSCs-exosomes,并重悬于1×PBS中,-80°保存。并运用Westernblot检测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形态鉴定拍照。3.运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tMCAO)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六组,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tMCAO组)、芎归方组(tMCAO+SNX组)、外泌体组(tMCAO+exos组)、协同组(tMCAO+SNX+exos组)、抑制剂组(tMCAO+SNX+exos+RAPA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其中芎归方组给予舒脑欣滴丸配成液(溶于生理盐水,每只大鼠按45mg/kg/d灌胃,tMCAO后24h给药并持续七天),外泌体组予以BMSCs-Exosomes400μg/kg尾静脉注射(tMCAO后24h、3d、5d、7d给药),协同组按上述方法给予舒脑欣滴丸和BMSCs-exosomes共同干预,抑制剂组则是在给予舒脑欣滴丸和BMSCs-exosomes之前先给予RAPA(每只大鼠按照2mg/kg/d腹腔注射,tMCAO后24h给药并持续七天),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1×PBS尾静脉注射。造模后第1、3和7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足部故障测试、掉线试验。并用激光多普勒脑血流监测仪-DRT4监测大鼠tMCAO后21d脑血流量改变,于饲养21d后心脏灌注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4.运用Westernblot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中PI3K、Akt、mTOR、p70S6K、p-PI3K、p-Akt、p-mTOR、p-p70S6K、VEGF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缺血再灌后第3d,各组mN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协同组mN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协同组组相比,外泌体组、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后第7d,各组mNSS评分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协同组mNSS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协同组相比,外泌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掉线试验显示,缺血再灌后第3d,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协同组比较,外泌体组、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后第7d,与模型组比较,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协同组比较,外泌体组、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行足部障碍测试,缺血再灌后第3d,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协同组相比,外泌体组、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后第7d足部障碍测试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协同组评分显着下降(P<0.01);与协同组相比,外泌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组评分明显高于协同组(P<0.05)。4.脑缺血区域脑血流量监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芎归方组、外泌体组、协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协同组相比,外泌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组脑血流量较低(P<0.05)。5.脑梗死体积比较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芎归方组、外泌体组、协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协同组比较,外泌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PI3K、AKT、p70S6K等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协同组相比,抑制剂组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芎归方组p-PI3K、p-mTOR、p-p70S6K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外泌体组p-PI3K、p-mTOR、p-p70S6K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协同组p-PI3K、p-AKT、p-p70S6K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协同组相比,抑制剂组p-PI3K、p-AKT、p-mTOR、p-p70S6K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外泌体组p-AKT、p-mTOR、p-p70S6K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研究结论:1.芎归方调控微环境,可能提高BMSCs-exosomes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血管新生的作用,改善tMCAO大鼠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2.芎归方与BMSCs-exosomes可以通过PI3K/Akt/mTOR/p70S6通路协同调控tMCAO大鼠的血管新生,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
二、Akt信号通路在左归丸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kt信号通路在左归丸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左归丸改善大鼠睡眠剥夺所致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定位巡航实验结果比较 |
2.2 各组大鼠空间探查实验结果比较 |
2.3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比例比较 |
2.4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
2.5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
3讨论 |
(2)MEG3-miR-455-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模型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3.1 MCAO模型建立 |
1.3.2 NSCs分离及培养 |
1.3.3 建立缺氧NSCs损伤模型及实验分组 |
1.3.4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EG3、miR-455表达水平 |
1.3.5 MTT检测细胞增殖 |
1.3.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
1.3.7 SOD、GSH-Px活性与MDA含量检测 |
1.3.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EG3与miR-455的靶向关系 |
1.3.9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Bcl-2、p21、Bax、GFAP、β-tubulin-Ⅲ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MEG3和miR-455在MACO小鼠脑组织和缺氧NSCs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情况 |
2.2 抑制MEG3表达对缺氧NSCs损伤模型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 抑制MEG3表达对缺氧NSCs损伤模型细胞分化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2.4 MEG3与miR-455的靶向关系 |
2.5 MEG3通过靶向miR-455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 |
2.6 抑制miR-455或PI3K/Akt信号通路能逆转抑制MEG3对缺氧NSCs损伤模型的影响 |
3 讨 论 |
(3)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三七、三七总皂苷各成分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1 中药三七和其成分的研究 |
2 三七总皂苷及其各成分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LINGO-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 |
1 LINGO-1 |
2 EGFR |
3 PI3K//AKT |
4 PTEN |
5 GSK-3β |
6 PTE、AKT以及GSK-3β的关系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血塞通对MCAO大鼠术后28天LINGO-1,EGFR以及下游PI3K/AKT通路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血塞通对MCAO大鼠术后28天PTEN和GSK-3β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细胞实验研究 |
实验四 血塞通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mNSS神经功能评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菟丝子促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一、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
二、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三、“肾-脑相关”理论与神经干细胞 |
四、菟丝子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菟丝子促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活性物质追踪 |
第一节 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 |
第二节 菟丝子各分离部位促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活性研究 |
第三节 菟丝子TSZE-EA部位促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活性流分追踪 |
第二章 菟丝子TSZE-EA-G6流分的UPLC-QE-Orbitrap-MS结构鉴定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菟丝子TSZE-EA-G6流分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1 仪器与材料 |
2 分离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菟丝子TSZE-EA-G6流分中化学成分促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活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菟丝子促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瞬目反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及黄芪多糖、人参皂苷Rg1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2型糖尿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1.2 瞬目反射 |
1.3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干细胞 |
1.4 黄芪多糖的研究概况 |
1.5 人参皂苷Rg1 的研究概况 |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瞬目反射评估2 型糖尿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临床基本资料分析 |
2.2.2 T2DM患者BR各参数的性别差异 |
2.2.3 瞬目反射各参数与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BMI、病程、Hb A1C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2.4 健康组、T2DM无 DSPN 组和T2DM伴 DSPN 组之间瞬目反射的差异分析 |
2.2.5 T2DM患者中有头晕症状的患者瞬目反射特点 |
2.3 讨论 |
2.4 结论与展望 |
第3章 黄芪多糖、人参皂苷Rg1 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脐带标本 |
3.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1.3 方法 |
3.2 结果 |
3.2.1 hUC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3.2.2 hUCMSCs来源的NSCs的产生及鉴定 |
3.2.3 不同浓度APS、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生长的影响 |
3.2.4 不同浓度APS、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向 NSCs转化过程中细胞存活的影响 |
3.2.5 APS、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向 NSCs转化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
3.2.6 APS、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来源的NSCs中 CD90 及HLA-DR表达的影响 |
3.2.7 APS、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来源的NSCs中 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8 APS、人参皂苷Rg1对hUCMSCs来源的NSCs中 SOX2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9 PCR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中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长链非编码RNA PEG11as在脑I/R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小鼠脑I/R相关lncRNA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分析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实验材料 |
1.2.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1.3.1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构建 |
1.3.2 小鼠测序样本质控 |
1.3.3 脑缺血再灌注小鼠lncRNA差异表达谱 |
1.3.4 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
1.3.5 KEGG分析 |
1.3.6 差异表达lncRNA的 qRT-PCR验证 |
1.3.7 lncRNA PEG11as在脑I/R中的表达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章 lncRNAPEG11as在脑I/R中的功能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3.1 质粒及慢病毒干扰效率 |
2.3.2 lncRNA PEG11as对脑I/R中神经元功能的影响 |
2.3.3 lncRNA PEG11as对 I/R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2.3.4 lncRNA PEG11as对 OGD/R诱导N2a细胞凋亡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lncRNA PEG11as/miR-342-5p/Pfn1 在脑I/R诱导凋亡中的损伤机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3.1 lncRNA PEG11as在 N2a细胞中的细胞定位 |
3.3.2 miR-342-5p可作为lncRNA PEG11as下游作用靶点 |
3.3.3 lncRNA PEG11as与 miR-342-5p相互结合 |
3.3.4 lncRNA PEG11as靶向miR-342-5p对 N2a细胞OGD/R诱导凋亡的影响. |
3.3.5 miR-342-5p靶向调控Pfn1 表达 |
3.3.6 lncRNA PEG11as通过靶向miR-342-5p调控Pfn1 表达 |
3.3.7 Pfn1对OGD/R诱导凋亡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论文研究结论 |
4.2 创新性 |
4.3 后续研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lnc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7)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学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 |
1.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早衰 |
1.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流行病学 |
1.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 |
1.4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 |
1.5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诊断 |
1.6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 |
2.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古籍认识 |
2.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病因研究 |
2.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病机研究 |
2.4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研究 |
2.5 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治疗方案 |
1.5 合并用药的规定 |
1.6 观测内容及指标 |
1.7 疗效评定标准 |
1.8 安全性评价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
1.9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入组时各指标可比性分析 |
2.2 入组时一般情况比较 |
2.3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4 检测指标疗效比较 |
2.5 安全性观察 |
3. 讨论 |
3.1 POI与应激、心肾子宫轴、神经内分泌网络之间的关系 |
3.2 补肾活血汤的理论分析 |
3.3 补肾活血汤治疗POI的现状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从Keap1/Nrf2/ARE抗氧化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免疫性POI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和试剂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制备 |
2.2 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药物质量控制研究 |
2.3 筛选实验动物 |
2.4 建立免疫性POI小鼠模型 |
2.5 分组给药 |
2.6 观察动情周期 |
2.7 实验取材 |
2.8 脏器指数 |
2.9 卵巢H&E染色 |
2.10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rf2、Keap1、HO-1、NQO1的表达 |
2.11 卵巢免疫荧光染色 |
2.12 ELISA测定血清E_2、FSH、LH、AMH、抗ZP抗体的水平 |
2.13 Q-PCR检测Keap1/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
2.14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UPLC-QTOF-MS/MS分析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成分 |
3.2 小鼠一般情况变化 |
3.3 小鼠阴道脱落细胞变化 |
3.4 小鼠脏器指数变化 |
3.5 小鼠血清E_2、FSH、LH、AMH水平 |
3.6 小鼠血清抗透明带抗体(AzpAb)水平 |
3.7 小鼠血SOD、MDA水平 |
3.8 小鼠卵巢组织H&E染色 |
3.9 小鼠卵巢透明带抗体免疫荧光染色 |
3.10 小鼠卵巢组织免疫组化 |
3.11 小鼠卵巢组织Nrf2、Keap1、HO-1、NQO1 mRNA的变化 |
4. 讨论 |
4.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
4.2 应激与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关系 |
4.3 补肾活血汤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 缩略词表 |
附录二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表 |
附录三 Kupperman(KMI)评分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基于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作用探讨眼针疗法对CI/RI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眼针疗法以“五轮八廓”学说为理论基础融合“肾脑相济”理论治疗肾虚血瘀型中风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眼针疗法对 CI/RI 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眼针疗法对CI/RI模型大鼠神经元再生及少突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Wnt信号通路探讨眼针促进CI/RI大鼠神经元再生的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少突胶质细胞功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Glu-mGluR2/3-PI3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海马NVU神经元凋亡中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动物 |
1.3 试剂 |
1.4 仪器 |
1.5 方法 |
1.5.1 海马NVU体外培养体系建立 |
1.5.1.1 海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 |
1.5.1.2 海马NVU体外培养体系构建及细胞鉴定 |
1.5.2 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制备 |
1.5.3 分组及药物处理 |
1.5.4 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检测 |
1.5.5 Glu含量检测 |
1.5.6 免疫荧光联合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检测mGluR2/3、ERK、PI3K、Casepase-9蛋白表达水平 |
1.5.7 海马神经元凋亡检测 |
1.5.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海马 |
2.2 左归降糖解郁方32.8 g/kg含药血清对DD模型NVU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3 左归降糖解郁方32.8 g/kg含药血清对DD模型NVU中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
2.4 左归降糖解郁方32.8 g/kg含药血清对DD模型NVU中AS细胞内mGluR2/3蛋白表达的影响 |
2.5 左归降糖解郁方32.8 g/kg含药血清对DD模型NVU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内ERK、PI3K、Case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 |
2.6 左归降糖解郁方32.8 g/kg含药血清对DD模型NVU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
3 讨论 |
(10)芎归方协同BMSCs-exosomes调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缺血性中风中医演变认识及气血论治理论 |
1、缺血性中风中医概念演变史 |
1.1 《黄帝内经》时期—始于症状 |
1.2 汉代时期—始见《金贵要略》 |
1.3 唐宋时期—奠定基础 |
1.4 金元时期—重视内因 |
1.5 清末时期—中西汇通 |
2、缺血性中风中医病因病机演变史 |
2.1 金元以前—外风立论 |
2.2 金元时期—内风立论 |
2.3 明清时期至近现代—内虚邪中 |
3、从气血论治缺血性中风理论 |
3.1 “气”与“血”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地位 |
3.2 气血理论下的缺血性中风瘀毒病机 |
3.3 气血理论下的缺血性中风痰浊病机 |
3.4 气血理论下的缺血性中风风火之邪 |
4、气血理论指导下缺血性中风的辨治策略 |
4.1 急性期—首辨虚实,紧守病机急性期 |
4.2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气血通调,防病传变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
5、小结 |
第二部分 芎归方协同BMSCs-exosomes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管新生的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三部分 芎归方协同BMSCs-exosomes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2 芎归方运用于中风治疗 |
3 MSCs和 MSCs-exos运用于中风治疗 |
4 芎归方调控微环境以提高BMSCs-exosomes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血管新生作用 |
5 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与血管新生 |
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中医药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脑卒中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外泌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Akt信号通路在左归丸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左归丸改善大鼠睡眠剥夺所致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J]. 张颖,舒庆,刘家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4)
- [2]MEG3-miR-455-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模型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的影响[J]. 王衡,陈蓉,白瑞瑞,于奇晋,姜进,李定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7)
- [3]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D]. 周东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菟丝子促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研究[D]. 王瀚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瞬目反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及黄芪多糖、人参皂苷Rg1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D]. 肖丽. 南昌大学, 2021(01)
- [6]长链非编码RNA PEG11as在脑I/R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于志君.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7]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 陈思.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作用探讨眼针疗法对CI/RI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D]. 高蕙兰(Treesukol Waranan).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9]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Glu-mGluR2/3-PI3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海马NVU神经元凋亡中的保护作用[J]. 刘检,刘林,韩远山,唐林,杨蕙,赵洪庆,蔺晓源,王宇红.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1(01)
- [10]芎归方协同BMSCs-exosomes调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 刘婉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