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浊瘀血论文_范桢亮,景煊峰,宋立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湿浊瘀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瘀血,生长因子,血管,血小板,肾功能,蛋白,甲状旁腺。

湿浊瘀血论文文献综述

范桢亮,景煊峰,宋立群[1](2018)在《祛瘀化浊汤治疗CKD-4期湿浊瘀血证伴血管钙化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祛瘀化浊汤在改善CKD-4期湿浊瘀血证患者的残肾功能、矿物质代谢紊乱及血管钙化方面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3月-2016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患者,选取符合CKD-4期诊断标准,经侧位腹平片、彩超或CT检测到心瓣膜钙化以及浅表动脉如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原发病为慢性肾炎,中医辩证属于阴阳俱虚,兼湿浊瘀血证的患者60(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10-11)

范桢亮[2](2017)在《祛瘀化浊汤治疗CKD-Ⅳ期湿浊瘀血证伴血管钙化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祛瘀化浊汤改善慢性肾脏病4期湿浊瘀血证患者的残肾功能、矿物质代谢及血管钙化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3月-2016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患者,选取符合慢性肾脏病4期合并血管钙化,中医辩证属于阴阳俱虚,兼湿浊瘀血证的患者60例。完善患者初始时刻各项理化指标,给予祛瘀化浊汤、西医基础治疗及生活饮食控制。4周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疗程的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中医症状评分、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阻力指数(RI),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祛瘀化浊汤对慢性肾脏病4期湿浊瘀血证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总体有效率达94.44%,治疗后各种中医症状有所改善(P<0.05)。血肌酐、肾小球滤过滤、血钙、iPTH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患者血磷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患者钙磷乘积在治疗后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IMT及R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祛瘀化浊汤可以有效保护慢性肾脏病患者残余肾功能,纠正矿物质代谢紊乱以及PTH异常升高,延缓患者血管钙化,显着改善患者各种不适症状及全身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6-01)

徐红[3](2017)在《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脾虚湿浊、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脾虚湿浊、瘀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六科门诊和住院处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瘀血阻滞证)的患者,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56例:治疗组(服用降浊汤)28例、对照组(服用尿毒清颗粒)28例。两组以不间断用药60天为一个疗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实验室指标:Scr、BUN、血钾、血钠、血钙、血磷等数值的变化,并在本疗程结束后统计数据结果。结果: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为60.71%,两组相比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差别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均减少,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Scr和BUN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显着性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BUN、Scr呈现明显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着性P<0.05。4.两组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比较,P>0.05,差别无显着性;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比较P<0.05,差别具有显着性。对照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P<0.05,差别具有显着性。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钾、血钠、血钙、血磷水平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差别无显着性。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钾、血磷水平明显降低,血钠、血钙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1.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以“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运用降浊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并与服用尿毒清颗粒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积极地治疗作用。2.经过临床观察,降浊汤对于改善患者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治疗效果显着,治疗后治疗组血钾、血磷明显降低,血钠、血钙明显升高。3.试验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和异常的实验室指标,所选方药对于机体的安全指标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期刊2017-05-01)

李海月[4](2016)在《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证与湿浊瘀血证患者VEGF和TSP-1表达差异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KD3期、CKD4期患者血清和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lx-pondin-1,TSP-1)水平变化与慢性肾衰竭中医虚实辩证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肾五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名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脾肾亏虚证组28例、湿浊瘀血证组32例。根据患者血肌酐值,改良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率过滤,分为CKD3期组和CKD4期组,其中CKD3期组33例,CKD4期组27例,选取健康志愿者共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留取晨尿,离心,-80℃低温冰冻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慢性肾衰患者和对照健康者血清、尿液中VEGF、TSP-1的浓度。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肾两虚证组和湿浊瘀血证组血清、尿中VEGF表达明显增高,TSP-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VEGF、TSP-1均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衰竭的发展;2.脾肾两虚证组与湿浊瘀血证组比较,两组血清、尿中VEGF、TSP-1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VEGF、TSP-1表达不能作为辨别本病虚证和实证的指标;3.与CKD3期组比较,CKD4期组血清、尿中VEGF表达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KD3期组比较,CKD4期组血清、尿中TSP-1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VEGF、TSP-1表达水平变化与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结论:1.VEGF、TSP-1表达不能作为辨别慢性肾衰竭虚证和实证的指标;2.VEGF、TSP-1表达水平变化与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期刊2016-05-01)

张越州[5](2013)在《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证与湿浊瘀血证患者PDGF和BMP-7表达差异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题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脾肾亏虚证、湿浊瘀血证与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PDGF、 BMP-7的表达差异,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脾肾亏虚证、湿浊瘀血证患者各36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留取空腹血及晨尿,离心留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标本中PDGF、BMP-7的样本浓度。结果:湿浊瘀血证组血清以及尿中PDGF、BMP-7的表达较对照组与脾肾亏虚证组增高,脾肾亏虚证组血清以及尿中PDGF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脾肾亏虚证组尿中BMP-7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血清中BMP-7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PDGF在慢性肾衰竭湿浊瘀血证和脾肾亏虚证中均表达增加,BMP-7在脾肾亏虚证中表达减少,在湿浊瘀血证中表达增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期刊2013-05-01)

敖日娜[6](2012)在《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与湿浊瘀血证患者TGF-β1、HGF表达差异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方法,观察慢性肾衰竭的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与肾脏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从而为辨证客观化、标准化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患者各36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采空腹血及晨尿,离心留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标本中TGF-β1、HGF的样本浓度。结果:湿浊瘀血证组血清及尿中TGF-β1、HGF表达较多脾肾两虚证组和对照组增加。脾肾两虚证组血清及尿中TGF-β1、HGF表达较湿浊瘀血证组减少;而血清和尿TGF-β1表达较对照组增加,血清HGF较对照组增加,尿HGF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结论:慢性肾衰竭肾脏纤维化湿浊瘀血证组和脾肾两虚证组中TGF-β1表达增加,HGF表达不减少。(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期刊2012-05-01)

蒋菲菲[7](2012)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衰病人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一氧化氮、内皮素等指标的对比分析,了解两者在西医客观指标上的不同,希望能寻找出慢性肾衰中医辨证的客观物质基础,使中医临床辨证达到统一标准,为临床更加准确辩证提供依据,从而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诊断及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分为湿浊瘀血证组和非湿浊瘀血证组。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空腹静脉采血进行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抗凝蛋白C(PC)、瘦素(LP)等的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两组在西医客观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辨证相关的西医客观指标。结果:经t检验和秩和检验,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内皮素(ET)、血浆抗凝蛋白C(PC)、瘦素(LP)、一氧化氮(NO)这些指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组和非湿浊瘀血证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次研究出现的阴性结果,考虑原因可能是因为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晚期均存在湿、瘀病机。并且此次研究没有对慢性肾衰每个分期即不同肌酐水平患者体内这些客观指标进行分析。今后可在此方面进行继续研究。此外,考虑此次研究病例数只有70例,今后也可增加病例数继续研究。2.本次研究未能提示两者之间在所选西医客观指标的差异,其原因也可能是所选取指标未能准确反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两种辨证分型间的差异。可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找更多其它的敏感的、特异性高的指标。3.本次研究出现的阴性结果,也可能是由于中医辨证为专家主观测定,可能存在结果的偏颇。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使上述的偏颇降到最低。(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4-01)

许苑,卢富华,邹川,刘旭生[8](2011)在《慢性肾衰湿浊瘀血证的微观指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患者,检测反应湿浊瘀血证候的微观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患者,检测并比较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抗凝蛋白C(PC)及瘦素(LP)。结果两组上述指标均相近。结论根据此结果初步推论,不论患者是否辨证存在湿浊瘀血证,湿浊瘀血证均普遍存在,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1年06期)

许苑[9](2009)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微观指标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的关系,借助数理学方法,筛选出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辨证相关的微观指标,为临床更加准确辨证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诊断及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由叁名中医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资格水平)严格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湿浊瘀血证组和非湿浊瘀血证组。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空腹静脉采血进行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抗凝蛋白C(PC)、瘦素(LP)等的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组与非湿浊瘀血证组在微观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辨证相关的微观指标,初步形成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新的临床辨证思维模式。研究结果1.经t检验和秩和检验,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抗凝蛋白C(PC)、瘦素(LP)等微观指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组和非湿浊瘀血证组间的差异无统计数意义。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未能筛选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证候有影响的微观指标。研究结论1.本次结果提示,未能观察到两组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微观指标的统计学差异,考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中可能不存在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的差异。存在两种可能,一方面,可能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存在湿浊瘀血病机,另一方面则反之。但综合既往文献报道及相关研究,以及我院各名老专家临床辨证施治经验,考虑前者可能性大。基于本次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今后可通过扩大临床研究样本例数或增加其他研究途径,继续深入探讨湿浊瘀血证病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当中的地位。2.出现本次研究结果,未能提示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两者之间微观指标的差异,其可能原因为所选取微观指标未能如实反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两种辨证分型间的差异。可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找更多其它的敏感的、特异性高的指标。3.出现本次研究的结果,亦可能存在如下原因:ⅰ.所选取病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分期、不同原发病的患者,可能对结果存在偏倚;ⅱ.中医宏观辨证为专家主观测定,可能存在结果的偏颇。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使上述的偏颇降低到最少。4.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运用微观指标辅助中医辨证的思维模式,以期达到进一步提高中医辨证的正确性,建立相关数理学统计方程式。可为今后提高中医辨证准确性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模式。(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湿浊瘀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祛瘀化浊汤改善慢性肾脏病4期湿浊瘀血证患者的残肾功能、矿物质代谢及血管钙化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3月-2016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患者,选取符合慢性肾脏病4期合并血管钙化,中医辩证属于阴阳俱虚,兼湿浊瘀血证的患者60例。完善患者初始时刻各项理化指标,给予祛瘀化浊汤、西医基础治疗及生活饮食控制。4周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疗程的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中医症状评分、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阻力指数(RI),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祛瘀化浊汤对慢性肾脏病4期湿浊瘀血证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总体有效率达94.44%,治疗后各种中医症状有所改善(P<0.05)。血肌酐、肾小球滤过滤、血钙、iPTH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患者血磷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患者钙磷乘积在治疗后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IMT及R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祛瘀化浊汤可以有效保护慢性肾脏病患者残余肾功能,纠正矿物质代谢紊乱以及PTH异常升高,延缓患者血管钙化,显着改善患者各种不适症状及全身状态,延缓病情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浊瘀血论文参考文献

[1].范桢亮,景煊峰,宋立群.祛瘀化浊汤治疗CKD-4期湿浊瘀血证伴血管钙化的临床观察[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2].范桢亮.祛瘀化浊汤治疗CKD-Ⅳ期湿浊瘀血证伴血管钙化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3].徐红.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脾虚湿浊、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7

[4].李海月.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证与湿浊瘀血证患者VEGF和TSP-1表达差异的探讨[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6

[5].张越州.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证与湿浊瘀血证患者PDGF和BMP-7表达差异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

[6].敖日娜.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与湿浊瘀血证患者TGF-β1、HGF表达差异的探讨[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2

[7].蒋菲菲.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的对比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8].许苑,卢富华,邹川,刘旭生.慢性肾衰湿浊瘀血证的微观指标检测[J].中国中医急症.2011

[9].许苑.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瘀血证与非湿浊瘀血证微观指标的对比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患者肌酐倒...患者兼证分布情况各组肝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终导致肝...湿浊疲血证组与非湿浊癖血证组原发病情...低血压组与非低血压组本虚证比较第4周各组肾组织}l表达

标签:;  ;  ;  ;  ;  ;  ;  

湿浊瘀血论文_范桢亮,景煊峰,宋立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