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迪A4新一代ESP电子稳定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何祥坤[1](2018)在《自动驾驶汽车紧急避撞系统的运动控制与决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憧憬正逐渐变为现实。但是,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还不成熟,当自动驾驶汽车离开实验室进入到公共交通时,必须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本研究针对高速紧急避撞这一典型危险工况,提出了自动驾驶汽车紧急避撞系统的设计方案,对运动控制与决策机制中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研究。首先,在考虑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及未知外界干扰的条件下,通过反演控制、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理论及神经网络技术,并采用分层控制构架的方案,设计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纵、横向运动控制策略,提高了闭环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极限工况下智能车辆的操控难题。其次,基于五次多项式和边界条件得到避撞轨迹的初始表达式,并从运动学的角度,利用避撞轨迹方程推导出了理想的车辆横摆角速度公式,通过遗传算法得出理想横摆角速度的等效最大值表达式。同时,从动力学的角度,利用路面附着约束条件获得车辆横摆角速度的极限值。再通过合理地设计避撞轨迹的终点坐标,建立能够同时考虑车辆碰撞因素与失稳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为自动驾驶汽车在紧急情况下的风险量化及有效评估提供了解决方案。再次,为了产生初始训练数据,通过分析优秀驾驶员执行紧急避撞操纵的范例和轮胎动力学特性,设计了基于规则的行为决策系统。基于Softmax分类器的方案设计了模仿学习算法,并采用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离线训练模仿学习的神经网络。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值函数近似Q(λ)-学习驾驶行为决策方法,并利用模仿学习算法学得的策略模型作为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强化学习的初始策略,从而改善了驾驶行为决策的效率及效果,为智能车辆在小样本条件下在线序列决策提供了技术手段。最后,利用联合仿真平台和基于线控执行器的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分别对本文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动驾驶汽车执行紧急避撞操纵并维持车辆稳定。
本刊编辑部[2](2016)在《2016北京车展特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奔驰E级长轴距版这才是真正的"小S"北京奔驰全新E级长轴距版与标准轴距版相比,前者的车身长度加长142 mm,轴距则长了足足140 mm,这对于后排腿部空间的提升可谓是立竿见影。由于加长的原因,全新E级的车身比例也发生了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C柱多出的三角窗设计,与梅赛德斯-迈巴赫的处理方式可以用异曲同工来形容。动力方面,车展期间只向公众展出了一款最大功率200 k W的3.0T涡轮增压
霍庆泽[3](2014)在《“一新一议”话车展——第十一届广州车展》文中研究说明历经十载风雨,广州车展已经由曾经的地方车展成长为中国名符其实的第三大车展,虽然每年举办一届,但是现场首发亮相的新车数量仍是其他地方车展难以企及的。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本届广州车展的盛况,我们特意从纷繁复杂的数十款新车中挑选了部分重点车型,通过详细的介绍和点评让您在了解这些新车的同时,也能够洞察到汽车业界最前沿的设计潮流与市场动向,最后辅以问答讨论
霍庆泽[4](2012)在《北京国际车展面面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如约在今年4月下旬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知名汽车厂商大都悉数到场,而超大的展馆面积甚至可以笑傲传统的"五大"国际车展。但是,当你真正去现场走一遭,就不难发现本届北京车展依然没有摆脱外表热闹但是缺乏内涵的窘境,真正重量级的全球首发车型并不多见。由于市场和政策的不定性,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并未成为主流,而风头正盛的SUV车型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各车企展出的重点。除了展车之外,年轻貌美的车模、拥挤的观展人流以及脆弱的交通环境等也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话题。
朱建胜[5](2009)在《三轴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文中认为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又称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它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通过传感器输入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状态,通过制动控制抑制汽车过多转向和过度不足转向趋势,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本文以某三轴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算法研究。本文在三轴汽车运动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三轴汽车ESP控制的主控车轮的确定和选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车辆相关状态参数(纵向车速,路面附着,质心侧偏角等)的估算算法;完成了ESP相关控制算法的研究;针对不同工况,进行了ESP仿真研究,对三轴汽车的ESP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为三轴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ESP)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冠廷[6](2008)在《轻型汽车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ESP算法研究》文中指出ESP电子稳定性程序是一种在极限转向工况下改善汽车方向稳定性和操控性能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本文在调研国内外ESP发展、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电子控制单元(ECU)硬件电路设计以及ESP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根据ECU硬件电路设计方案,在完成电路板制作之后,通过试验初步验证了ECU硬件电路的脉冲、模拟信号输入以及PWM、数字控制信号输出的功能;同时,将模糊、神经网络及PID控制器应用于ESP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设计相应的ESP控制器,将控制算法应用于目标车型,进行了离线仿真及硬件在环试验,验证了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研究表明基于模糊和神经网络算法的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的横摆角速度实际值跟踪名义值的效果优于模糊和PID控制器的控制算法。
梁静[7](2007)在《扛鼎红绅士——2008款奥迪A4》文中指出一直以来,奥迪A4便是全球高档运动型B级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此次,亮相于法兰克福车展中的新一代奥迪A4,更是以诸多突破性的科技、优异化的配置以及全新性的设计理念,在运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又一次成功标举起此类级别轿车的时尚风向标。
佳俊[8](2007)在《深入人心 New Audi A4》文中认为在国内,奥迪A4已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车型了。奥迪A4在中国上市短短几年时间便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取得了一个非常理想的销售成绩。在奥迪所有车系中,奥迪A4是一款运动气息浓郁的中高档B级车,如今奥迪推出了更具运动风味的新一代A4。
何林[9](2007)在《电动车辆高性能运动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汽车数量的激增和汽车交通事故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以及基于四轮车辆模型的汽车安全运动控制问题正在成为控制理论应用的新热点。本文以电动车辆的高性能运动控制为主题,研究了汽车转向运动状态控制的基本方法和驱动控制的具体实现。本文分成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析了汽车的3自由度模型,研究了轮胎的滑移特性和路面摩擦系数的关系。设计了状态观测器,完成了质心侧偏角的估算。对于车轮的滑移,设计了模型跟踪控制器,制定了基于模型跟踪的防滑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负载观测器和前馈控制的汽车转向姿态控制器,确定了驱/制动力的分配原则,仿真结果显示,这一控制方法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整车的操纵稳定性。第二部分介绍了电动车辆用轮毂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了基于反电动势的位置检测方法,实现了电机的零速起动和非零速起动,完成了小功率的控制器样机,试验结果验证了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机控制器的启动和运转的可靠性。
邱京宁,老车[10](2006)在《高度2006——试驾一汽大众速腾Sagitar1.8T》文中研究表明在大众最新的PQ35平台上有第五代高尔夫、高尔夫Plus、高尔夫GTi,以及已经在国内生产的途安(Touran)、开迪(Caddy),速腾(Sagitar)则是这个平台上的又一款新型轿车。
二、奥迪A4新一代ESP电子稳定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迪A4新一代ESP电子稳定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驾驶汽车紧急避撞系统的运动控制与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自动驾驶汽车避撞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1 车辆制动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3.2 车辆转向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4 自动驾驶汽车决策系统研究现状 |
1.4.1 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4.2 轨迹规划研究现状 |
1.4.3 驾驶行为决策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中涉及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章 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设计 |
2.1 IEHB系统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分析 |
2.2 自动驾驶汽车紧急制动控制系统设计 |
2.2.1 轮胎滑移率控制层 |
2.2.2 IEHB执行器控制层 |
2.3 自动驾驶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系统设计 |
2.3.1 参考模型层 |
2.3.2 横摆力矩控制层 |
2.3.3 制动力矩分配层 |
2.3.4 IEHB执行器控制层 |
2.4 制动控制系统主要参数 |
2.5 仿真研究 |
2.5.1 紧急制动系统仿真分析 |
2.5.2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自动驾驶汽车的转向控制系统设计 |
3.1 SBW系统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分析 |
3.2 自动驾驶汽车转向控制系统设计 |
3.2.1 车辆系统模型 |
3.2.2 鲁棒转向控制器 |
3.2.3 自适应神经网络逼近器 |
3.3 转向控制系统主要参数 |
3.4 仿真研究 |
3.4.1 在冰雪路面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分析 |
3.4.2 在干燥沥青路面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紧急避撞轨迹规划与风险评估模型设计 |
4.1 自动驾驶汽车的避撞轨迹规划方法 |
4.2 基于车辆运动学与动力学的风险评估模型 |
4.3 仿真研究 |
4.3.1 在冰雪路面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分析 |
4.3.2 在干燥沥青路面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自动驾驶汽车紧急避撞行为决策方法 |
5.1 基于模仿学习的驾驶行为决策 |
5.1.1 模仿学习概述 |
5.1.2 仿优秀驾驶员的行为决策规则设计 |
5.1.3 模仿学习算法设计 |
5.2 基于强化学习的驾驶行为决策 |
5.2.1 强化学习概述 |
5.2.2 Q-学习算法原理 |
5.2.3 基于模型的值函数近似Q(λ)-学习算法设计 |
5.3 仿真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自动驾驶汽车紧急避撞系统的试验研究 |
6.1 基于线控执行器的HIL系统试验平台方案 |
6.2 整车动力学模型验证 |
6.3 基于线控执行机构的HIL试验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总结 |
7.2 创新之处 |
7.3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北京国际车展面面观(论文提纲范文)
宝马i8 SPYDER概念车 |
雪铁龙NUMéRO 9概念车 |
奔驰STYLE COUPE概念车 |
英菲尼迪M35HL |
大众朗逸 |
日产轩逸 |
菲亚特菲翔 |
雷克萨斯ES 250 |
现代朗动 |
一汽红旗H7 |
丰田Dear~亲~ |
比亚迪F3速锐 |
雪佛兰MIRAY&双子星概念车 |
起亚GRAND VQ-R |
腾势电动概念车 |
奔驰新B级 |
凯迪拉克CIEL概念车 |
本田CONCEPT C&CONCEPT S |
中华H230 |
奥迪A4 ALLROAD QUATTRO&迈腾ALLTRACK |
奇瑞TX概念车 |
雪铁龙TUBIK |
劳斯莱斯幻影II加长版 |
江淮和悦轿跑车 |
北汽C70G |
长安睿驰 |
上汽MG ICON概念车 |
比亚迪“秦” |
丰田AE-86 |
最具看点的自主品牌——长城汽车 |
奥迪RS Q3 |
保时捷卡宴GTS |
标致4008 |
奔驰ML63 AMG |
奔驰G65 AMG |
宾利SUV |
中华V5 |
江淮瑞鹰II |
兰博基尼URUS |
福特KUGA |
雪铁龙C4 AIRCROSS |
玛莎拉蒂KUBANG |
路虎卫士DC100概念车 |
哈弗H7 |
你不是一个人 |
下届车展卖给组委会 |
各种上墙 |
微章地球 |
So……That…… |
领导不让下来 |
大娘不是媒体之见队就排 |
挣钱看不见脸 |
黄牛不死 |
(5)三轴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ESP)概述 |
1.1.1 开展三轴汽车ESP研究的意义 |
1.1.2 ESP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1.2 ESP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三轴汽车转向驱动工况动力学仿真模型 |
2.1 三轴汽车动力学计算分析及仿真软件方案 |
2.2 车辆动力学模型 |
2.2.1 发动机模型 |
2.2.2 制动系统模型 |
2.2.3 传动系模型 |
2.2.4 轮胎模型 |
2.2.5 整车模型 |
2.2.6 驾驶员模型 |
2.2.7 辅助模块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轴汽车ESP控制策略及算法研究 |
3.1 ESP控制系统控制算法总体结构 |
3.2 主控制轮的确定 |
3.3 车辆状态参数估算算法 |
3.3.1 车速估算 |
3.3.2 侧偏角估算 |
3.3.3 路面附着系数估算 |
3.3.4 车轮载荷估算 |
3.4 名义横摆角速度和名义侧偏角确定 |
3.5 横摆力矩控制算法研究 |
3.5.1 典型ESP控制算法及其实施方案 |
3.5.2 目标横摆力矩控制算法及其实施方案 |
3.5.3 目标车轮目标滑移率的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三轴汽车ESP仿真分析 |
4.1 ESP离线仿真平台 |
4.2 典型工况下ESP仿真研究 |
4.2.1 驾驶员开环控制 |
4.2.2 驾驶员闭环控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6)轻型汽车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ESP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开展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的意义 |
1.2 ESP 的基本配置及工作原理 |
1.2.1 ESP 的基本配置 |
1.2.2 ESP 的工作原理 |
1.3 ESP 的发展概述 |
1.4 ESP 开发技术概述 |
1.4.1 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 |
1.4.2 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简介 |
1.4.3 ESP 研究开发概述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汽车ESP 电子控制单元硬件研究 |
2.1 ESP 电子控制单元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
2.2 MCU 微控制器选型 |
2.2.1 MCU 的功能要求 |
2.2.2 MCU 微控制器型号选择 |
2.3 MCU 最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2.3.1 时钟电路 |
2.3.2 供电电路 |
2.3.3 复位电路 |
2.4 16 位MCU 开发环境 |
2.4.1 BDM 后台调试模式 |
2.4.2 Codewarrior IDE 集成开发环境 |
2.5 MCU 最小系统外围硬件电路设计 |
2.5.1 HCU 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 |
2.5.2 HCU 电动泵驱动电路设计 |
2.6 ECU 硬件电路功能验证 |
2.6.1 ECU 模拟信号输入、脉冲控制信号输出功能验证 |
2.6.2 ECU 脉冲信号输入、数字控制信号输出功能验证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控制器设计 |
3.1 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总体结构 |
3.2 ESP 侧偏和横摆控制参数目标值的选取 |
3.3 基于模糊和PID 控制器的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 |
3.3.1 横摆角速度PID 控制器设计 |
3.3.2 质心侧偏角监测模糊控制器设计 |
3.4 基于模糊和神经网络的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 |
3.4.1 神经网络及其优点 |
3.4.2 BP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3.4.3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横摆角速度控制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离线仿真 |
4.1 目标车型ESP 离线仿真平台简介 |
4.1.1 基于目标车型的驱动转向工况车辆动力学模型 |
4.1.2 目标车型驱动转向工况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GUI |
4.2 目标车型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仿真与分析 |
4.2.1 变附着均一路面转向轮转角阶跃输入工况仿真分析 |
4.2.2 中附着均一路面紧急变线工况仿真分析 |
4.2.3 中附着均一路面蛇形路工况仿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硬件在环试验 |
5.1 ESP 硬件在环试验台 |
5.2 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硬件在环试验结果 |
5.2.1 变附着均一路面转向轮转角阶跃输入工况 |
5.2.2 中附着均一路面紧急变线工况 |
5.2.3 中附着均一路面蛇形路工况硬件在环试验 |
5.3 ESP 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算法硬件在环试验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9)电动车辆高性能运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现状及控制技术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运动模型 |
2.1 汽车运动的分解 |
2.2 三自由度的汽车动力学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2.2.1 汽车动力学整车运动方程的建立 |
2.2.2 轮胎模型 |
2.2.3 轮胎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三章 汽车转向姿态稳定控制 |
3.1 轮胎打滑控制 |
3.1.1 轮胎滑移特性 |
3.1.2 车轮镇定防滑控制 |
3.1.3 仿真结果 |
3.2 状态观测器 |
3.2.1 观测模型构建 |
3.2.2 外乱观测器 |
3.3 γ发生器 |
3.4 转矩分配控制器 |
3.4.1 直接横摆力矩的产生机理 |
3.4.2 驱/制动力分配法 |
3.5 控制器仿真结果 |
第四章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机的控制 |
4.1 轮毂电机的特点 |
4.1.1 轮毂电机的优点 |
4.1.2 轮毂电机的两种驱动方式 |
4.2 直流无刷电机 |
4.2.1 各种类型电机性能比较 |
4.2.2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原理 |
4.2.3 三相无刷直流电动机星形联结全桥驱动原理 |
4.3 直流无刷无霍尔电机控制器设计 |
4.3.1 利用感应电动势检测转子位置原理 |
4.3.2 微控制器HT45RM03 简介 |
4.3.3 转子位置检测电路 |
4.3.4 电流检测电路 |
4.3.5 起动方法 |
4.3.6 相位补偿 |
4.3.7 速度计算 |
4.3.8 系统软件流程图 |
4.3.9 实际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四、奥迪A4新一代ESP电子稳定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驾驶汽车紧急避撞系统的运动控制与决策方法研究[D]. 何祥坤. 清华大学, 2018(06)
- [2]2016北京车展特辑[J]. 本刊编辑部. 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 2016(06)
- [3]“一新一议”话车展——第十一届广州车展[J]. 霍庆泽. 世界汽车, 2014(01)
- [4]北京国际车展面面观[J]. 霍庆泽. 世界汽车, 2012(06)
- [5]三轴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D]. 朱建胜. 吉林大学, 2009(09)
- [6]轻型汽车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ESP算法研究[D]. 刘冠廷. 吉林大学, 2008(10)
- [7]扛鼎红绅士——2008款奥迪A4[J]. 梁静. 时代汽车, 2007(12)
- [8]深入人心 New Audi A4[J]. 佳俊. 世界汽车, 2007(11)
- [9]电动车辆高性能运动控制研究[D]. 何林.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 [10]高度2006——试驾一汽大众速腾Sagitar1.8T[J]. 邱京宁,老车. 汽车知识,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