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忠林
兴趣就是喜欢好的情绪,就是示知者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欲望的心理,想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动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友谊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可以证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他担任两班的语文兼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由于他是五年级一班班的班主任,经常与五年级一班班学生谈话,谈心,拉家常,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发的师生关系,较之五年级二班学生与其关系就没那么亲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一班语文平均成绩高出二班10多分,原因何在?师生关系疏与密的关系。保护好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展,鼓励他们创新,可见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者的关系是多么紧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贯穿在生活与学习的始终,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蕴涵着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使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教授和训练,而成为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
2营造语文学习有趣味的方式
2.1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课堂中群体的心理状态,若每堂课中气氛紧张,沉闷,师生间缺乏交流,彼此僵持,那学生何来兴趣学习;若是能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彼此合作,平等对话,那么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竞相开放。可以说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营造趣味的前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这样学生的身心都会愉悦起来,课堂学习就会成为有趣味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首先,教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即享受学生的童真、童情与童趣,使自己也与学生同喜、同乐与同忧;要让学生享受老师的尊重、爱心,与老师同研、同创。教师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要允许学生犯错,也要允许教师被学生驳倒。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接纳、热爱和有信心,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欢乐共处。
2.2调动多种感官享受趣味。创造的火花不是在循规蹈矩的某个模式中绽放的,真理的创造需要思维的自由发散,需要全身感官的调节与放松,趣味也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才会生成,调动多种感官就能享受乐趣。我们都知道,许多创作者在思考问题时习惯于在房间踱步,或喝喝茶、望望远方等。最佳的学习状态往往是在动静结合、手脑并用的课堂状况中产生的。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放松心情,或表演,或讨论,或看录像,或画几幅画,或听一段音乐,将松弛与紧张、坦然与肃静紧密结合,让学生尽情地学,尽情地玩,在玩中感悟知识,在学中体会乐趣,将眼、鼻、口、耳、手等调动起来,多管齐下才不显得枯燥、乏味。
2.3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增添趣味。为了调动学生全身感官,让学生从身到心既能体会乐趣,又能学到知识,教学手段就必须多种多样。我们知道,在劳动号子的鼓励下,劳动者精神振奋而忘记疲劳。同样的,在课堂上做游戏,讲故事、笑话,竞赛,角色体验,辩论,各种情境的设置等等也是如此。游戏是学生生活的快乐源泉,学生能在游戏中集中注意力,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积极的态度都一一呈现。“打电话”、“发传真”、“找朋友”、“摘苹果”等最适宜于中低段学生的心理,能一下子抓住学生们的心。讲故事、笑话亦如此,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故事的出现能以形激趣,以情明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感知,从中受到启发。再如排演课本剧,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加工与再创作。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选乐曲和道具、改编剧本、想台词、物色人选到排练,最后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体验到了快乐与难受,既学以致用,又使个性得到了张扬,还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设置情景,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当一当小记者采访别人,变成小导游现场解说,充当小老师考考“学生”,成为小医生治治同学们说话、作业中的“病”,甚至来一场全班辩论赛都会给学生内在的刺激力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4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有两位教师教《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中“飞过”一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飞过”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词义却不一样。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点出了三个“飞过”,不仅告诉学生分别是什么意思,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当课文第一次出现“飞过”时,稍微点拨了一下,“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你们阅读时注意了没有?找出来,结合句子思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决不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大杜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