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热论文_李聪,武文斌,林冬华,黄奇鹏,孟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成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网络,线性,密度,轴承,理论,磨粉机,材料。

生成热论文文献综述

李聪,武文斌,林冬华,黄奇鹏,孟乐[1](2019)在《磨粉机磨辊物料粉碎摩擦生成热分析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磨粉机磨辊,计算物料在粉碎过程中与辊面因摩擦所产生的摩擦热。针对目前辊长1000mm,磨辊直径250 mm的磨粉机,1B工艺中快慢辊辊面每秒产生的摩擦热的比例等于快慢辊辊面与物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之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1M工艺中的发热功率的分配。若取1M工艺中电动机功率为18.5 kW,前路M磨值为0.44,则快慢辊辊面与物料的摩擦生成热功率为1.2025~1.665 kW之间。对研究如何降低磨辊温升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同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粮食加工》期刊2019年01期)

杨喜平,张玉军[2](2015)在《物理化学的科学探究式教学研究——以标准生成热(焓)和标准燃烧热(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科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标准生成热(焓)和标准燃烧热(焓)的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包括制定科学探究的教学目标;通过数据分析,探讨结论;模拟设计实验仪器等。(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期刊2015年16期)

侯宏建,王锁芳,马力[3](2015)在《滚子轴承生成热及温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滚子轴承的拟静力学模型和轴承摩擦生热模型,计算得出滚子轴承各部分的生成热。采用有限差分法将轴承系统的温度节点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热平衡方程组,对滚子轴承传热及温度分布进行计算,并编制轴承生成热分析软件。对某一型号轴承在不同转速、载荷条件下的生成热进行计算,得出了转速及载荷对轴承生成热和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滚子与轴承外圈滚道之间的摩擦生热量最大,随着径向载荷的增加,轴承打滑现象减轻,会减小轴承的功率损失;轴承因温度过高而失效的部分通常为内圈滚道表面。(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赵燕飞,唐玉朋[4](2014)在《迭氮化合物B_6H_(6-n)(N_3)_n~(2-)(n=1-6)生成热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结合6-311+G**基组,选择B6H62-作为参考物设计等键反应对迭氮化合物B6H6-n(N3)n2-(n=1-6)的生成热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迭氮化合物每增加一个迭氮基,其生成热增加189.5kJ/mol,因此可作为潜在的高能密度材料。(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16期)

龚成章,曾秀琳,居学海[5](2014)在《含能材料生成热的PM6与PM3比较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PM3和PM6)对56种含能材料分子的生成熟进行了计算。与实验结果相比,PM6法预测的生成热的均方根误差为10.62 kcal/mol,而PM3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为14.06 kcal/mol。PM6方法所产生的平均无符号误差和平均误差均很小于相应的PM3结果。PM3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关系为:△_fH_(PM6)=0.9467△_fH_(Expt)+2.919,其线性回归系数R~2为0.9502。该方程可反过来用于校正含能材料的理论计算生成热。经校正后,56种含能材料分子的生成热PM6计算值的均方根误差减小至2.56 kcal/mol。此外,还求得DFT-B3LYP/6-31G*方法与PM6法的生成热计算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当对生成热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半经验量子化学PM6法不失为又一种预测生成热的方法之一,特别适合于含能材料分子的高通量筛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4年04期)

龙汨[6](2013)在《生成热计算值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比以及O3LYP方法的统计校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热力学性质是判定化学反应过程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实验工作者越来越依赖理论计算获得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尽管密度泛函理论(DFT)应用很广泛,但是它经常不能精确地描述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并且随着分子的增大,DFT的计算偏差也逐渐地增大。本文对比不同DFT方法计算有机物生成热,然后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03LYP计算的生成热进行校正1、采用20种理论方法计算了180个中小型有机分子的生成热。结果表明:HF是最差的方法,一般不宜采用;OLYP, B3PW91, M05-2X分别是GGA,Hybrid GGA,Hybrid meta-GGA方法中计算偏差最小的一种方法;对于所有的计算方法,中型分子的计算偏差要大于小型分子的计算偏差;小型分子和中型分子计算偏差最小的方法分别是B3PW91和M05-2X;M05-2X所计算的偏差比其他方法集中;随着分子尺度的增加,M05-2X,M06-2X,M06-HF所计算结果的偏差呈波浪型缓慢增加。2、采用O3LYP/6-311+G(3df,2p)//O3LYP/6-31G(d)计算了220个中小型有机分子的生成热(△fH(?)cal),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对△fH(?)cal进行校正。采用计算得到的生成热、零点能、分子中原子总数、氢原子个数、双中心成键电子数、双中心反键电子数、单中心价层孤对电子数、单中心内层电子数作为ANN和MLR的描述符。以180个分子作为训练集构造ANN或MLR模型,并对40个独立测试集分子的△fH(?)cal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经过ANN和MLR校正后,训练集分子生成热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间的均方根(RMS)偏差从24.7kJ.mol-1分别降低到11.8和13.0kJ.mol-1;独立测试集分子的RMS偏差从21.3kJ.mol-1分别降低到10.4和12.1kJ.mol-1。因此ANN模型的拟合和预测能力要明显优于MLR。3、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校正220个中小型有机分子的生成热(△fH(?)cal)。首先利用MLR模型确定了SVM的两个模型,然后利用SVM对两个模型中训练集的180个分子进行校正,最终确定模型1,2的SVM最优惩罚系数C分别是21.0,22.0;SVM最优γ值都是0.002。经过SVM的交叉验证,两个模型的180个有机分子的RMS从24.7kJ mol~(-1)分别降低到10.8和10.3kJ mol~(-1)。利用40个独立测试集对SVM的两个模型进行预测能力检验。通过采用前面180个分子的SVM模型预测40个分子,两个模型独立测试集的RMS从21.3kJ mol~(-1)分别降低到10.4和9.9kJ mol~(-1)。去掉双中心成键电子数和单中心价层孤对电子数的模型2具有最好的训练和预测结果。同ANN模型相比,SVM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赵娟[7](2013)在《硅孔雀石的合成及其生成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硅孔雀石是氧化铜矿中主要的含铜矿物之一,但因其浮选和冶炼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直以来都是被作为废矿而堆弃。开展硅孔雀石的化学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一方面可填补现行硅孔雀石热力学的空白,另一方面可为硅孔雀石的选冶提供基础数据。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硅孔雀石的生成热数据的获得展开研究工作。由于高纯度的硅孔雀石在自然界中难以获得,本文首先合成了高纯度硅孔雀石,作为硅孔雀石热力学数据研究的原料。经过对硅孔雀石合成的研究,找到了合成硅孔雀石的较佳条件:1)前驱体制备条件:在35℃条件下,将Na2SiO3溶液逐滴滴入Cu(NO3)2溶液中,使其等物质的量混合,搅拌4h;2)水热反应条件:以0.1mol/L的NaSiO3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的体积比2:1混合作为水热反应介质,120℃下反应6h。反应得到的浅蓝色产物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化学分析法等分析,其外观、结构、晶型、成分等都与文献报道的硅孔雀石一致,这说明在此合成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为硅孔雀石。通过建立硅孔雀石生成热的热化学循环,确定了硅孔雀石生成热研究的实验方案。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探究了SiO2、CuO、硅孔雀石样品在氢氟酸溶液中的反应情况,找到了使HF与Si02较快反应的合适条件,即:Si02的粒度小于600目、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为26.58%、氢氟酸溶液用量至少过量10倍,搅拌反应4h。硅孔雀石样品、CuO等研成粉末状,在以上的氢氟酸溶液条件下2h内即可完全反应。2)以THT-μRC微量量热计为基础,将玻璃材质的反应瓶加工改造为耐氢氟酸的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反应瓶,设计了能耐氢氟酸的氟量热计,并用标准物质KCl标定该氟量热计的能当量,标定结果为K=1.1322KJ/mol3)根据盖斯定律设计硅孔雀石生成热的热化学循环,采用该氟量热计分别测量Si02和CuO混合物、硅孔雀石样品的标准摩尔反应热,获得硅孔雀石的标准摩尔生成热为-1089.91kJ/mol。(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岳锌,赵纪军,邱介山,徐京城[8](2013)在《掺杂B_nN_n(n=12,16,20,24,28)团簇的生成热》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等尺寸的硼氮富勒烯笼与碳笼富勒烯相似,具有纳米尺度的球形内包空间,应该可以形成内包原子的笼状包合物,且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应用研究上讲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第一、二、叁、四周期内各元素原子作为M原子,分别构建M@B_nN_n(n=12,16,20)包合物并计算结合能.发现当硼氮富勒烯笼直径较小时,不同元素结合能的大小规律与原子半径的规律相符.副族元素的Mn、Fe、Co和Ni较其它元素的包合物稳定性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王秀军,龙汨[9](2012)在《统计方法校正O3LYP方法计算的生成热》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引入各种内在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存在固有误差.本文采用O3LYP/6-311+G(3df,2p)//O3LYP/6-31G(d)计算了220个中小型有机分子的生成热(ΔfHcalc),随后应用神经网络(ANN)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对ΔfHcalc进行校正.采用计算得到的生成热、零点能、分子中原子总数、氢原子个数、双中心成键电子数、双中心反键电子数、单中心价层孤对电子数、单中心内层电子数作为ANN和MLR的描述符.以180个分子作为训练集构造ANN或MLR模型,并对40个独立测试集分子的ΔfHcalc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经过ANN和MLR校正后,训练集分子生成热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间的均方根偏差(RMSD)从24.7kJ.mol-1分别降低到11.8、13.0kJ.mol-1;独立测试集分子的RMSD从21.3kJ.mol-1分别降低到10.4、12.1kJ.mol-1.因此ANN模型的拟合和预测能力要明显优于MLR模型.(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龙汨,王秀军[10](2012)在《有机分子生成热计算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种理论方法计算了180个中小型有机分子的生成热.结果表明:HF是最差的方法,一般不宜采用;OLYP,B3PW91和M05-2X分别是GGA,Hybrid GGA和Hybridmeta-GGA方法中计算偏差最小的一种方法;对于所有的计算方法,中型分子的计算偏差要大于小型分子的计算偏差;小型分子和中型分子计算偏差最小的方法分别是B3PW91和M05-2X;M05-2X所计算的偏差比其他方法集中;随着分子尺度的增加,M05-2X,M06-2X,M06-HF和经典G4方法所计算结果的偏差呈波浪型缓慢增加.(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生成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科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标准生成热(焓)和标准燃烧热(焓)的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包括制定科学探究的教学目标;通过数据分析,探讨结论;模拟设计实验仪器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成热论文参考文献

[1].李聪,武文斌,林冬华,黄奇鹏,孟乐.磨粉机磨辊物料粉碎摩擦生成热分析计算研究[J].粮食加工.2019

[2].杨喜平,张玉军.物理化学的科学探究式教学研究——以标准生成热(焓)和标准燃烧热(焓)为例[J].化学教育.2015

[3].侯宏建,王锁芳,马力.滚子轴承生成热及温度分布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

[4].赵燕飞,唐玉朋.迭氮化合物B_6H_(6-n)(N_3)_n~(2-)(n=1-6)生成热的理论研究[J].河南科技.2014

[5].龚成章,曾秀琳,居学海.含能材料生成热的PM6与PM3比较研究(英文)[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

[6].龙汨.生成热计算值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比以及O3LYP方法的统计校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7].赵娟.硅孔雀石的合成及其生成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

[8].岳锌,赵纪军,邱介山,徐京城.掺杂B_nN_n(n=12,16,20,24,28)团簇的生成热[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3

[9].王秀军,龙汨.统计方法校正O3LYP方法计算的生成热[J].物理化学学报.2012

[10].龙汨,王秀军.有机分子生成热计算的对比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的合成路线图键合温控系统测试结果一0Eo认一ZNa:La3+=4:8,160c0反应24小时...不同水热反应温度下生成产物的SEM图,...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图阎在空气气氛中的TG-DTA曲线

标签:;  ;  ;  ;  ;  ;  ;  

生成热论文_李聪,武文斌,林冬华,黄奇鹏,孟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