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

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

魏文欢[1]2013年在《我国都市报新闻娱乐化的根源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都市报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娱乐化倾向在都市报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很多报纸在报道中纷纷运用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手法。那么,为何都市报会重视新闻娱乐化,把其作为赢得受众、扩大报刊发行量和追求社会影响力的法宝呢?都市报新闻娱乐化产生的根源都有哪些?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都市报新闻娱乐化的出现与流行有其现实土壤和历史必然性,是受到媒介竞争压力、报业市场化推进、受众需求改变、对西方大众化报纸的借鉴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沈维梅[2]2004年在《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媒介大众化、市场化的浪潮汹涌而至,传媒改变一味重宣传、重教育的传统,"轻松"、"接近"、"实用"的社会新闻及都市新闻越来越成为报道的主要内容。新闻娱乐化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一种时尚。从受众地位、媒介角色、新闻内容的文化归属叁方面的转变需要可见新闻娱乐化有其必然性。

王丽娟[3]2008年在《中国新闻娱乐化探析》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媒体产业性质的凸显,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新闻媒体以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收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媒介平民化视角和人文精神的体现。但是,过度娱乐化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它丧失了传媒的严肃性,弱化了传媒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文献研究、交叉研究及功能分析为基础,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归纳和总结,试图从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挖掘这一现象形成的动因,分析其现状与影响,探索新闻娱乐化对策,希望能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的新闻实践有所启发。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选题的出发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新闻娱乐化进行界定,通过案例对其历史根源及中国新闻娱乐化具体表现进行论述。第叁部分,从经济、文化、政治、受众等多维度剖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的成因。第四部分,从对社会、媒体自身和受众等方面的影响客观分析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与弊端。第五部分,从社会、媒体、受众等角度提出如何面对新闻娱乐化。

柯涛[4]2004年在《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发端于经济领域的变革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做为与社会现实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新闻媒体,必然敏锐的感觉到了这种冲击和变化。经济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得我国媒体首次直面生存危机,而政治环境的日趋宽松、大众文化的发展和勃兴以及身处激烈变动环境中的公众对新闻信息的迫切需求和新闻媒体功能的多元化要求,又为我国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机遇。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媒体带着复杂的心态感受着变革带来的痛苦和机遇。而新闻娱乐化现象正是我国媒体应对变革,做出的积极而无奈的选择。本文试图透过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媒体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表象,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之中,探讨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陈静[5]2005年在《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成因分析》文中指出体育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报道的一个趋势,体育新闻娱乐化在丰富大众文化生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新闻娱乐化也涌现出了一些负面问题。阐明体育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对丰富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理论研究和促进体育新闻报道的实践工作有一定意义。从传播学角度,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外部宏观环境和传播过程的五个环节(传者、受者、信息、大众传播媒介、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体育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宽松的政治环境是体育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前提,新闻事业变革是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缘起,消费文化的盛行使体育新闻娱乐化具备了大众基础,受众对娱乐的需求是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重要成因,体育新闻的娱乐功能是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内在形成因素,市场化是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直接动因。这几个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发展。2.传播者对体育新闻进行娱乐化处理要遵循叁个现实可行性原则:一、体育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娱乐功能;二、政策允许、社会认可;叁、市场需求,包括受众的娱乐需求、投资商和广告商对娱乐的间接需求。我国体育新闻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可行性基础上,实现了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是对这叁个现实可行性的违背,最根本的是过分夸大体育新闻的娱乐功能,从而失去社会认可,政策支持,市场需求。3.体育——作为体育新闻的传播内容,自身所具备的不以人为转移的娱乐功能是体育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体育自身的特点使它的娱乐功能成为体育新闻的一个显着性特征。没有体育自身的娱乐特点为前提,对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处理将会走向过度娱乐化。4.在微观环境里,投资商和广告商对体育新闻娱乐化有间接的推动原因,受众对娱乐的需求是体育新闻娱乐化产生的最显着的外部因素,也是传者新闻价值选择所直接考虑的因素。5.在整个传播过程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体育新闻娱乐功能的保证下,受众的娱乐需求下,体育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价值选择中最终促成了体育新闻的娱乐化。

凌灿[6]2011年在《从“犀利哥事件”看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文中认为新闻娱乐化是全球传媒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20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东西方文化及思想观念的碰撞、融合,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至本世纪初的头十年达到了高峰,其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犀利哥事件”的新闻娱乐化。2010年,“犀利哥”走入受众的视线,走进媒体报道的焦点区,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报道构成了中国新闻日趋娱乐化的一个缩影。透过“犀利哥事件”,我们了解到新闻娱乐化产生的深刻背景、原因及正负面影响,并对中国新闻娱乐化发展具有了新的认识。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期阶段,新闻娱乐化现象将长期存在。产生新闻娱乐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介要实现市场化,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变传统的由行政命令指导资源配置的方式。要发挥市场属性,必然要迎合受众,关注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和发行量;要发挥政治属性,媒体必须担起社会责任,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先进的文化。在双重属性的包围下,媒体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犀利哥事件”是中国新闻娱乐化的结果,具有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同时,“犀利哥事件”又进一步影响了新闻娱乐化,它放大了新闻娱乐化的功能,助长了受众狂欢化心理,淡化了新闻的社会雷达功能;审视“犀利哥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闻娱乐化的走向,也启示我们如何把握好新闻娱乐的尺度并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必要的调控。在全球新闻娱乐化的大趋势下,现代传媒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媒体的自律和他律功能,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爱好而进行偏向“软性新闻的报道”,以防止新闻娱乐化的过度膨胀,促使传媒健康发展。

覃志定[7]2007年在《新闻娱乐化的大众文化视角解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一系列的现象入手分析探讨了目前新闻界存在的新闻娱乐化及其特点,从传播观念的改变和受众地位、文化素质、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文化社会根源。认为解决新闻娱乐化走入向大众文化低俗化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媒体要发挥"把关人"作用。

刘勇[8]2010年在《中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流变及成因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相关的体育新闻报道,也成了人们精神消费不可获缺的一部分。虽然中国体育历史悠久,但是近代体育从清末才开始传入中国,并且体育事业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来的新的契机。经过国家几代领导人和体育健儿的共同努力,终于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昂首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也随着体育事业的振兴而发展。尽管当时并无专业的体育报纸,但是《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都开设了体育新闻版块。1958年,《中国体育报》的创刊,成为中国体育新闻类报纸的里程碑,从此体育新闻有了专门的舆论阵地。由于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的体育新闻报道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囿于技术手段和当时的体育水平,当时的体育新闻时效性不强,体育新闻报道数量不多,并且对国际体育新闻的报道,基本处于“一边倒”的态势。《中国体育报》作为当时新中国唯一的专业体育报纸,其内容的选择和报道方式也无法摆脱政治的束缚。之后的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国内开展的阶级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影响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体育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政治宣传工具。《中国体育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停刊。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政治色彩也渐渐淡去,开始回归到新闻的本质上来。这期间,中国体育和体育新闻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大量的专业体育报刊开始创刊发行,体育类报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吸引受众,体育新闻开始渐显娱乐之风,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但随之而来的过度娱乐化使部分体育报纸在竞争中迷失了方向。体育新闻娱乐化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业界的讨论。学者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对体育娱乐化的成因也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体育的发展历程也是相关的体育新闻报道发展历程。体育新闻娱乐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自然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本文选取《中国体育报》作为样本,分成建国初期、文革之后和九十年代至今叁个阶段进行文本解读。这叁个阶段正好和我国体育发展的阶段基本相吻合,通过对《中国体育报》这叁个阶段的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力图理清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流变过程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

闫伊默[9]2005年在《新闻娱乐化探析》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娱乐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新闻娱乐化的出现和盛行有其必然性,其利弊共存的复杂性在我国尤其突出。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急需理论的回应,因此本文以此为选题对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对新闻娱乐化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认为所谓的新闻娱乐化一指娱乐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强势;二指对新闻的娱乐化处理。接着本文追溯了新闻娱乐化的缘起和流变,认为西方的黄色新闻是新闻娱乐化的滥觞,当下正是新闻娱乐化的第二次浪潮;就中国而言,新闻娱乐化尽管囿于政党传统的新闻理念,新闻娱乐化没有充分的土壤,但有利于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社会因素却时有显现。本文总结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态,认为其主要表现为娱乐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强势及新闻报道的戏剧化、煽情化和媚俗化等四大特征。本文还认为,新闻娱乐化出现和风靡的动因主要有经济、政治、心理、文本等四个方面。最后,本文对新闻娱乐化的利弊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对新闻娱乐化做简单的价值判断是无益的。现实的选择或许是战略上的高度审慎和战术上的积极作为。

曾轶[10]2007年在《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受众心理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浪潮的推进,传媒业也迎来了一股来势凶猛的娱乐化浪潮,从美国的媒体热炒辛普森杀妻审讯案、克林顿性丑闻到国内媒体上对超女、芙蓉姐姐的炒作,新闻的娱乐化趋势越发显着。本文拟从受众心理特征层面分析大众传媒娱乐之风的成因,以期正确理解和认识新闻娱乐化现象、平衡好受众需要和新闻质量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我国都市报新闻娱乐化的根源探析[J]. 魏文欢. 今传媒. 2013

[2]. 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J]. 沈维梅.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3]. 中国新闻娱乐化探析[D]. 王丽娟. 南开大学. 2008

[4]. 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D]. 柯涛. 郑州大学. 2004

[5]. 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成因分析[D]. 陈静. 北京体育大学. 2005

[6]. 从“犀利哥事件”看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D]. 凌灿. 湘潭大学. 2011

[7]. 新闻娱乐化的大众文化视角解读[J]. 覃志定.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8]. 中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流变及成因探析[D]. 刘勇. 安徽大学. 2010

[9]. 新闻娱乐化探析[D]. 闫伊默. 郑州大学. 2005

[10].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受众心理探析[J]. 曾轶. 东南传播. 2007

标签:;  ;  ;  

新闻娱乐化根源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