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检验抗凝标本血液凝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抽血检验抗凝标本血液凝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福建省南平市中心血站353000

【摘要】通过对抽血工作中发生的多例凝血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根据10例凝血的临床资料,分别在年龄、性别、采血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针对易发生凝血的原因,应提前做好相关因素的评估工作,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及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抽血;凝固;分析;对策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检验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针对目前的疾病的分析与诊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评价疾病诊断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1],可为临床血液检验诊断标准数据分析提供有效参考。为此,本人对2014年7月10日--2014年11月10日在实习期间抽血过程中发生11例凝血原因进行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共抽血1800人次,其中,男性:795人次,女性:1005人次,年龄14-85岁。由于标本不合格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或面临重新采血,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甚至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当患者按时到检验报告查询处索取检验结果,由于标本不合格而需重新采集标本时,患者极其不满意,由此也容易引发患者的投诉,同时也给护士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2采血方法

采血时体位:均取坐位;部位:上肢浅静脉。用具:各种真空采血管、双向针头采血针、0.5%安而碘、灭菌棉签、止血带。

3抗凝血液发生凝血的原因分析

3.1天气寒冷、年老体弱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颜色较深,老年斑多,皮肤松驰,皮肤韧性增强,皮下脂肪减少,血管易滑动,血管弹性差,管腔狭窄,多弯曲,血液粘稠度高,流速慢等原因增加了静脉穿刺难度,进而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而引起血液标本发生凝固。

3.2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过紧。其一可造成局部血液浓缩;其二增加了血管壁的压力,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摩擦力增大,使血浆Ⅻ因子的分子构型发生改变,产生活化,激活其他凝血因子,使血小板表面上暴露出与凝血有关磷脂表面,启动凝血系统,从而增加凝血发生率[2]。

3.3采血量不足或比例不合适,使抗凝剂与血液不能充分混匀而发生凝血。

3.4采血试管垂直或用力振荡试管,使血液的凝血蛋白成分破坏而发生凝血。

3.5化验项目多,需要注入多根采血管,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在采血结束时,由于采血时间长,往往容易引起抗凝管的血液发生凝固。这也是采血过程中发生凝血的主要因素。

4对策

4.1天气寒冷时,患者可以先用热水袋做局部热敷或调节室内温度,使血管更加充盈;对年老体弱血管细患者,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生理特点,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并嘱患者做握拳及松拳动作数次或嘱患者从肩关节开始甩动胳膊,或在扎止血带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用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以上方法均能使细小血管充盈。

4.2止血带捆扎时间不宜过长,当患者止血带捆扎时间超过120s时,必须放松止血带,可用另一手从患者离扎针较远处做离心方向轻轻按摩,使注入试管血液达到合适比例;捆扎止血带松紧度以动脉搏动良好、静脉充盈明显为宜。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否则可能导致溶血,溶血标本会造成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细胞比容降低,同时影响血液生化指标。

4.3采血量应按比例采集,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血液比例过高时血浆中容易出现微凝血块可能阻塞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影响一些检验结果,采血至标定容量时,拔出静脉针,这时马上将真空采血管轻轻的上下翻转5、6次用力宜大,以免溶血。

4.4连接负压管后将试管向右倾斜45度,采血完毕后拔掉针头,沿管壁将血液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振荡而破坏凝血蛋白[3]。

4.5化验项目多时,应先注入抗凝管,并按比例注入血液而需注入其他试管时,可用右手拇指、示指固定试管,小指固定针柄,左手轻缓混匀血液,在所有试管注入完毕时,抗凝管与血液已充分混匀,既节省采血时间,又避免血液发生凝固。

5结果

通过对采血各因素积极评估,并对各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使不良项目由2014年7月-2014年9月的11项减少至2014年10月-2014年11月的2例,患者的投诉率也由原来的0.06%降为零投诉.

6讨论

6.1提高护士的理论及技术操作可减少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通过对全院护士进行静脉采血的相关知识的培训,护士掌握了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能更好的指导患者配合血液检查。了解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常易出现的问题,护士可以有预见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各种技术练兵,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保证采集的血液标本的质量。

6.2在为患者采血时难免遇到患者血管不明显等不容易采集的情况,而且抽血是否顺利、血液流进采集管是否快速、抽出的血液是否凝血等都会影响到某些检验结果[4]。这就要求护士在为患者抽血时,应评估各种因素,采取各项措施,提高抽血的成功率,保证抗凝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患者的满意率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续微,赵旭,单洪丽,等.305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9,32(5):587-589.

[2]朱茄英,谌柳萍,扎止血带抽血对血小板测定值的影响,2006,7(3):41

[3]苑振新.凝血检测中影响因素的探讨[J]医学检验与临床,2[1]007,18(5):81.

标签:;  ;  ;  

抽血检验抗凝标本血液凝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